鉅鹿之戰後,手握重兵的秦軍大將章邯為何投降項羽?

歷史提問官——不死太


這裡是芒果論史!

其實章邯投降項羽這件事和項羽的關聯性不是特別大,這件事之所以發生應該說是多方勢力共同促成的,這其中既包括項羽的施壓,又包括趙高的胡作非為為章邯帶來的心理壓力,但更重要的還是司馬欣和陳餘二人的勸降。

首先要說明的是,章邯絕沒有被嚇破膽。

相反,章邯當時是較為冷靜的,他其實是在經過一番思考,權衡利弊之後太痛下決心背叛秦王朝,二十萬軍隊不過是他給項羽的投名狀而已。


來自皇宮的壓迫

如果閱讀過史記,那麼我們就會知道秦二世胡亥的三觀是非常不正的,在秦二世的眼中,君主天生就應該享受,而子民就應該是奴僕,如果像三皇一樣與百姓一起勞作,那就無法體現出天子的尊貴,更無法展現天子的不同。

在這樣極度歪曲的三觀之下,善於阿諛奉承的趙高逐漸成為了秦二世手下的第一重臣,章邯的壓力也正是來自於趙高。

談到秦末的農民大起義,其實真的不算很強,他們的實力和曾經的六國軍隊根本無法相提並論,但最終他們卻取得了勝利,摧毀了秦王朝,這和秦王朝內部的腐爛是息息相關的。

蒙恬在北方有三十萬大軍,但蒙恬被處死,這三十萬大軍並沒有在秦末的戰爭中出現。趙佗帶軍前往南越,聽聞中原戰亂,他直接在南越當土皇帝而不回去援救秦王朝。唯一一個真正挽大廈於將傾的人是章邯,但章邯率領的並非秦王朝的正規軍,他率領的不過是二十萬驪山刑徒而已。

即便這樣,章邯也鎮壓了數不勝數的起義軍!



但是項羽的鉅鹿之戰為章邯帶來了一些小麻煩,王離被殺是秦軍面臨的一次大挫敗。章邯只能派司馬欣回皇宮報告,但司馬欣沒有被二世召見,預感到不對之後,司馬欣果斷逃跑,後來果然被趙高追殺。

司馬欣向章邯報告此事之後,章邯逐漸感到了害怕。

陳餘的勸降信

趙高為什麼要追殺司馬欣?

這個問題在陳餘寫給章邯的信中有較為充分的分析,趙高是靠著欺騙秦二世的方式才能逐漸掌握宮內的大權。趙高是怎麼欺騙秦二世的呢?趙高告訴秦二世,如今的這些起義軍不過是一些盜賊罷了,大秦的軍隊可以輕而易舉的平定他們。

趙高說得是很有道理的,前文也已經分析過了,起義軍的實力根本沒法和舊六國大軍相提並論。但趙高故意隱藏了一個事實,那就是秦軍的實力也不復從前,正規軍根本就沒有上場,全靠臨時組建的雜牌軍在做抵抗。

也虧了是章邯厲害,才能夠扼制住起義的擴大。

但是問題在於趙高吹的牛皮得靠章邯來實現,如果章邯平定了起義,那頭功肯定是趙高的,如果平定不了,那鍋肯定是章邯的。而事實很顯然,章邯沒有能夠平定起義,王離被殺更是秦軍的失敗。



到了這個時候趙高就需要抓替罪羊帥鍋了,所以他才會追殺司馬欣。這麼一番分析就很清楚了,章邯堅持守護秦國,不論輸贏都不會有好處可得,他的風險是要遠遠大於收益的。更何況,鎮壓起義軍本不是章邯的分內之事,他不過是強行頂上而已,為何要去冒這份風險呢?

所以說,章邯選擇投降也就不奇怪了。

畢竟帶著二十萬大軍投降,那就是一件大功,封王不在話下(後來項羽封其為雍王),而如果投降晚了一步,要麼被秦王朝搞死,要麼投降起義軍也撈不到好處。

想通這一層後,章邯才急不可待的向項羽投降。

喜歡別忘了點個關注哦!


芒果論史


鉅鹿之戰,實際上分兩部分,王離率領的20萬長城軍,章邯率領的20萬雜牌軍。項羽先是擊敗全殲了王離的20萬長城軍,然後率領諸侯聯軍開始對付章邯的20萬軍隊。

此時章邯面臨兩種情況:

1,此時章邯已經丟掉了秦軍的糧草大營傲倉和滑縣,糧草不足,古時行軍打仗,沒有了糧草,實際上已經處於敗局一定的情況了,而且此時項羽攜大勝之勢,率領諸侯聯軍,對章邯緊追不捨,我有專門對此戰的詳細介紹文章,想詳細瞭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

2,章邯作為此次鉅鹿之戰的總指揮,現在鉅鹿之戰,秦軍損失20萬,又丟掉了糧草和城池,按照商鞅變法後的秦律,章邯作為統帥,是難逃懲罰的,但此時是昏君胡亥遇到了奸臣趙高,趙高會找藉口致章邯於死地的,章邯回到咸陽是必死無疑,而且是被奸臣害死,章邯不甘,投降項羽,還有機會活命,所以章邯最終投降了項羽。

綜上分析,以上2點是章邯最終投靠項羽的原因。



陽春三月的牽牛花


秦將章邯投降主要原因我認為有以下一些原因:

第一、將領不和。項羽率軍渡過黃河之後,面臨30萬秦軍,但是這30萬人分別有兩個人率領,章邯率領20萬大軍,剩下10萬大軍由王離統率。項羽渡過黃河之後,面對的第一個敵人就是王離,而此時他與章邯已經產生了嫌隙,二人雖然都在秦始皇面前為將,但是為了爭奪皇帝的寵信,曾經多次互相傷害,直至王離被項羽圍困,章邯率領的20萬大軍在旁邊觀戰,卻沒有出手救援。王離大軍被項羽所破,秦軍主力尚失近一半,導致章邯已成為孤軍作戰。

第二、糧草不足,士氣低糜。秦朝朝廷在王離兵敗被俘、運糧甬道被破之後,已無糧草輸送給章邯大軍,戰爭難以維持。而糧草是戰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糧草一斷,實際上軍隊士氣也走向低糜。反之,項羽的軍隊在大敗王離軍後,士氣高漲,並激起所有反秦武裝均投入到積極反秦戰爭中,局勢利好已轉向反秦武裝一方。

第三、朝廷猜忌。秦朝內部被趙高專權,章邯受到猜疑。秦二世責怪章邯大軍“數卻”,章邯派司馬欣到咸陽親自去向皇帝解釋原因,分析局勢時,卻因為趙高的大權獨攬,司馬欣連續三天未見到秦二世皇帝得面,又察覺到趙高欲殺害自己,於是另選一條路潛回章邯軍營,對章邯說明了朝廷內部的事,以及半途險被殺害的事。分析了當前局勢,趙高妒賢,若僥倖戰勝,則會因為功高受趙高嫉妒,而如同蒙恬、白起一般慘遭殺害;如若戰敗,趙高則會因此用秦法治罪,勝敗都難逃趙高欲加之罪而慘遭迫害。如若以大軍實力尚在,去投降反秦武裝中,最具有實力的項羽,則以後可不失封王之貴。這些分析堅定了章邯的降項之心。

第四、項羽策略的改變。本來項羽有徹底打垮章邯秦軍的想法,以報叔父被殺之仇,但後來接受了招降章邯的建議,與章邯進行和談,這一舉動也加速了章邯投降的決心。

所以,章邯投降項羽是各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是秦運勢已盡的表現。此後,劉項大軍所向披靡,很快摧垮了看似龐大的秦朝,並開始了長達四年的楚漢之爭。


歷史學習之窗


說來,章邯也是個悲劇性的人物,本是一介武夫,為了秦國忠心耿耿,心有餘力也足,無奈皇帝不給力。鉅鹿之戰後,章邯投降項羽。而章邯投降的時候手下還有二十萬秦軍精銳,而且還佔據優勢,為什麼要向項羽投降呢?

秦二世被趙高殺掉

鉅鹿之戰後,章邯與項羽依然保持對峙的狀態,但是此時朝廷卻發生了一件大事,趙高把他一手扶持的秦二世胡亥給殺了。秦二世都死了,秦國名存實亡,章邯作為秦國大將,這時候到底為誰而戰呢?為趙高?

趙高早已不得人心,人人得而誅之,為趙高賣命不值得。這個時候如果再堅持與項羽決戰,只會徒增雙方士兵的傷亡,而秦國敗局已定,章邯沒有必要再做無謂的犧牲。正是出於這個考慮,章邯最終還是選擇了投降。

為了自保

趙高權傾朝野,連皇帝都只不過是他手裡的玩物,丞相李斯也被他給夷三族。李斯和章邯的關係很好,而且也是章邯在朝中的靠山。靠山倒了,章邯也得考慮考慮自己的後路。

此時的秦朝氣數已盡,滅亡是遲早的事情,再加上司馬欣在一邊勸降,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章邯自然心動了。在項羽手下依然帶著他那20萬秦軍,何樂而不為呢?

結局

可惜的是,章邯的結局也是悲慘的,他帶著的二十萬秦軍最終被項羽坑殺,章邯也由於項羽對他不信任,最終自殺身亡。


歷史評說


鉅鹿之戰後,秦軍大將章邯投降了項羽,原因有四點:

一、秦國滅亡已成定勢,章邯軍也處於被殲滅局面。

經過鉅鹿之戰後,秦軍主力王離的二十萬大軍,被項羽領導的起義軍徹底殲滅,王離被俘,蘇角被殺,涉間自焚而死。章邯率領的七十萬刑徒軍等,在經過兩年多的戰爭損失,以及項羽軍隊在鉅鹿之戰的打擊之下,只剩下二十多萬人;糧草也被項羽截斷,全軍已經喪失鬥志,戰場上的主動權已經完全喪失,敗局已定,被殲滅只是時間問題。

二、秦朝廷奸臣當道,對章邯軍的威脅和迫害。

章邯在接連失利的情況下,受到秦二世斥責。到朝廷回報戰況的司馬欣,也受到趙高的刁難,感到趙高可能要讒害他們,連夜從小路逃回軍中,向章邯彙報了奸臣趙高當道,戰勝,會被趙高忌恨而死;不勝,則會被依法處死。在這種情形下,章邯只有投降或戰死兩條路可走,而戰死相當於為奸臣賣命,心有不甘,所以,只有投降,才是出路。

三、被攻心戰擊破心理防線。

趙國大將陳餘給章邯寫了一封勸降信,對他開展了攻心戰術。陳餘信中陳述利害,分析了秦亡已是大勢所趨;秦朝奸臣當道,白起、蒙恬都沒有好下場,而今已經沒有領兵將帥的活路;只有投降才有前途。章邯被陳餘說服,這才派人到項羽軍中洽談投降事宜。

四、項羽談、戰結合,徹底打垮章邯的僥倖心理。

在和談過程中,項羽繼續派遣軍隊進攻章邯軍。章邯軍本就喪失了鬥志,又有和談意願,更加難以抵抗項羽軍的進攻,接連被打敗。章邯在這種接連戰敗的情況下,只得再次向項羽請求投降,最終項羽同意了章邯的無條件投降。


南宮外史


戰役失敗使得士氣垮了,朝廷的昏庸胡為又讓信仰徹底崩了~除投降外,已再無生路!


風去了無痕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