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蠅頭小利,安倍政府葬送本國航空工業,日本被踢出五代機俱樂部

儘管身為二戰戰敗國,但戰後的日本始終未曾放棄發展本國航空工業,尤其是難度極大的戰鬥機工業及其配套產業。自冷戰時期至今,日本獲得成功的國產戰機型號雖不多,但每一款新飛機的誕生總能讓人們眼前一亮。然而時至今日,苦苦發展和維持至今的日本戰鬥機工業卻因為安倍政府的一項重要決定,差不多快被徹底葬送在自己手中了……

為了蠅頭小利,安倍政府葬送本國航空工業,日本被踢出五代機俱樂部

日本本土組裝的F-35A隱身戰機

前不久,日本政府宣佈放棄美製F-35A隱身戰機的國產組裝工作,包括三菱重工、IHI株式會社和川崎重工等參與F-35A國產化工作的項目與生產線全部被閒置廢棄,日本將轉向整機進口F-35A戰機成品。也就是說,在完成剩餘的數架F-35A組裝任務後,日本本土的生產線將徹底作廢。對於剛剛摸進“五代機俱樂部”的日本來說,此舉無異於“自我閹割”。

為了蠅頭小利,安倍政府葬送本國航空工業,日本被踢出五代機俱樂部

熱火朝天的美國F-35本土生產線

事實上,若從經濟角度來看,安倍政府的決定不可謂沒有道理。今年6月,美國國防部採購部發布的合同顯示,F-35A型戰機的國內採購價格首次降至8000萬美元以下。到了10月底,F-35A的價格已經降至7790萬美元,這對於一款五代機來說堪稱“夢幻般的價格”。相比之下,法國“陣風”戰鬥機的單機價格約為7700萬美元,而“陣風”比F-35還要落後半代!當然,F-35A的整機出口價格不會這麼低,目前維持在8200萬美元左右。

為了蠅頭小利,安倍政府葬送本國航空工業,日本被踢出五代機俱樂部

日本組裝的F-35價格昂貴

然而,即便是8200萬美元的單價,也比日本本土組裝的F-35A要便宜得多。日本於2012年開始加入F-35A的組裝工作,截至目前,日本組裝的F-35A交付價格始終在1.5億美元左右徘徊,原因在於日本戰鬥機工業產能過低,且人工費用過高,導致F-35A的總成本根本無法降下來。從日本的105架F-35戰機需求來看,進口整機要比本土組裝便宜20多億美元。既然如此,與其本土組裝,為何不選擇從美國手中進口整機呢?

為了蠅頭小利,安倍政府葬送本國航空工業,日本被踢出五代機俱樂部

日本自研的五代機驗證機“心神”

安倍政府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於是乎,此前轟轟烈烈的“五代機本土化組裝”項目瞬間就被叫停,耗資巨大建立的生產線與配套設施也都沒什麼用了。要知道,當年日本之所以堅持在本土建設F-35生產線,就是為了能夠學習和借鑑先進戰機技術與工藝標準,從而反哺日本國內戰鬥機工業,力求打造出與F-22和F-35“齊名”的國產五代機。而今,剛剛把一隻腳邁進“五代機俱樂部”的日本自己把腿砍斷了……

為了蠅頭小利,安倍政府葬送本國航空工業,日本被踢出五代機俱樂部

日本設想中的國產五代機F3

應該看到,一款五代機從研發到定型再到量產,所需的金錢投入是巨大的,更需要十幾年乃至幾十年的時間成本,需要決策集團有足夠的信心與決心。美國生產的F-35也曾貴得嚇人,單機價格一度飆升到1.3億美元,今日的“低價”得益於白宮對企業的施壓,逼迫企業改進生產工藝和流程,並提高產能,從各個環節成功稀釋成本。從這個角度來看,美方此舉無疑是成功的。

為了蠅頭小利,安倍政府葬送本國航空工業,日本被踢出五代機俱樂部

日本設想中的國產五代機F3

反觀日本,為了幾十億美元的蠅頭小利,一舉掐死本國五代機生產線,等於葬送了本土戰鬥機工業未來幾十年的發展。從“五代機俱樂部”中被踢出的日本,更不可能成為“六代機俱樂部”中的一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