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新加坡貿工部長談RCEP:令人鼓舞,不僅大還多元化

“我覺得非常受鼓舞,不只是因為RCEP佔全球GDP的30%,更重要的是它比較多元化。”新加坡貿工部長陳振聲日前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專訪時,如此評價《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最新進展。

专访|新加坡贸工部长谈RCEP:令人鼓舞,不仅大还多元化

新加坡貿工部部長陳振聲

1969年出生的陳振聲曾任新加坡陸軍總長,長期在軍隊服役。2011年,陳振聲離開軍旅,參選國會議員。他曾出任新加坡社會及家庭發展部長兼國防部第二部長、新加坡總理公署部長、職工總會秘書長等職。

RCEP談判於2012年由東盟10個國家發起,邀請澳大利亞、中國、印度、日本、韓國、新西蘭6個國家參加,目標是在與這些國家簽署的各個“10+1”自貿協定基礎上進一步完善,達成一個現代的、全面的、高質量的、互惠的新的大型自貿協定。

2019年11月4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第三次領導人會議發佈聯合聲明稱,“十五個RCEP成員國已經結束全部20個章節的文本談判以及實質上所有的市場準入問題的談判。我們指示它們啟動法律文本審核工作,以便在2020年簽署協定。”

歷時7年的漫長談判終迎曙光,RCEP將對中國和新加坡的經貿合作產生何種影響?

對此,陳振聲在專訪中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表示,RCEP將產生“非常正面的影響”,“因為不止中新兩國有雙邊的自貿協定,更重要的是,現在RCEP大概有全球GDP的29%-30%左右。就算是隻有15個國家參與,它也達到全球GDP的29%~30%。也就是說,它是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

陳振聲特別提到,RCEP涵蓋的國家非常多元化,有發達國家,比如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也涵蓋了許多中階層的國家,還有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的經濟體。他指出,“以往的貿易協定往往是一些比較類似的經濟體的結合,但RCEP顯示就算在不同發展階段,我們還是可以互相利用個別的一些優勢,來取長補短地加大和加深我們的經濟力度。”

聯合聲明中提到,“印度有重要問題尚未得到解決……印度的最終決定將取決於這些問題的圓滿解決。”印度暫不加入RCEP是否會影響協定預期會產生的作用?

對於這一問題,陳振聲表示,“當然每個人都希望印度能參加。不過在每一個自由貿易協定裡面,都要考量到經濟和政治的因素。當然我們也希望,如果印度有朝一日,有這種條件、也有這種決心的話,我們也歡迎它來參加RCEP。”他認為,“就算印度沒有參加,30%的全球GDP是一個挺可觀市場。”

陳振聲近來長期往返新加坡和中國,連續參加了兩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CIIE)。

他告訴澎湃新聞記者,進博會對許多海外商家非常具有吸引力,這兩天他在參觀展廳時發現,比去年相比,今年參展的外國公司在數量或質量方面都提高了許多。

他認為,“這顯示了更多外國公司想打入中國市場,中國也有更大的意願和外國的經濟體一起銜接起來,對整個全球化是一件好事”。

面對澎湃新聞記者“未來中新兩國在經貿合作領域的重點工作是什麼”的問題,陳振聲說,“有三方面,第一是在金融方面,新加坡和上海的合作”,他強調,金融方面的合作“不止面向中國和東南亞,更是面向全球”。

第二是數碼經濟,“尤其是科技研發,通過大灣區,尤其是深圳和廣州知識城。因為科技對所有的經濟,尤其是在人力不足的經濟方面的作用非常大。提高生產力往往是通過新的科技,尤其是數碼科技這方面”。

陳振聲提到,第三方面還需考慮除了在新加坡和中國國內發展,怎麼樣在第三國家找到新的商機?“比如說現在蘇州工業園和新加坡已經開始探討,在第三國家建立像是蘇州工業園的這些園區來帶動第三國家的經濟,我看這也有很大的潛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