祕魯:安第斯“玉米之倉”隨處可聞“吃飯”聲

  

秘魯:安第斯“玉米之倉”隨處可聞“吃飯”聲

  作為古代美洲大陸三大印第安文明中心之一,秘魯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1世紀。深厚的文化底蘊造就了秘魯人民包容的心態和洞察世事的眼光。

  秘魯美食享譽全球,古老文明孕育的飲食文化傳承至今,呈現出立體而多樣的表達,生機勃勃,令人印象深刻。

  作為世界第七大礦產國、第四大漁場和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秘魯發展潛力巨大。近十年來,秘魯經濟增速位居拉美前列,開放的環境使其成為一片投資的熱土。

  秘魯與中國的關係非常密切,同為文明古國,兩國友誼源遠流長。遍佈秘魯全國的萬餘家中餐館Chif a(漢語“吃飯”的諧音)廣受歡迎,成為秘魯美食的亮麗名片,也體現了中秘文化的深度融合。

  中國已連續五年成為秘魯第一大貿易伙伴,今年,秘魯作為15個主賓國之一,受邀參加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專家視點

  享譽全球的美食國度

  尋求古老文明的現代表達

  秘魯,位於南美洲西部,北鄰厄瓜多爾和哥倫比亞,東面與巴西和玻利維亞接壤,南接智利,西瀕太平洋。

  這裡雖處於熱帶地區,但由於地理條件複雜多樣,氣候也相應呈現出多樣化特徵。全球32種氣候類型,秘魯擁有其中的28種。在古印第安語中,秘魯意為“玉米之倉”,因此地盛產玉米而得名。

  秘魯沿岸海域是世界著名漁場,盛產鳳尾魚、鰣魚等800多種魚類和貝類。而礦業則是秘魯最重要,也

  是當前最活躍的經濟支柱產業。

  秘魯還是羊駝種群最多的國家。在去年舉行的首屆進博會上,秘魯國家館將巨大的“羊駝”擺入展館,成為網紅打卡地。那麼本屆進博會上,秘魯又有哪些亮眼的表現呢?

  共建“一帶一路”,為拉美髮展按下“快進鍵”

  秘魯是美洲大陸印第安人古老文明中心之一,被譽為印加文明的搖籃。“印加”是印加帝國最高統治者的尊號,意為“太陽之子”。印加人認為自己是太陽的子孫,膜拜太陽神。

  秘魯南部的庫斯科城是古印加帝國的中心,“庫斯科”在當地土著語中就是“中央”或者“肚臍”的意思。距離庫斯科西北75公里的馬丘比丘古城,是目前保存最為完好的前哥倫布時期的印加遺蹟。整個遺址聳立在海拔2300多米高的山脊上,俯瞰烏魯班巴河谷,被熱帶雨林和梯田包圍。遠遠看去,宏偉的印加建築群好似一座神秘的“天空之城”。

  早在2010年,秘魯就與中國簽訂了自貿協定。目前,中國是秘魯最大貿易伙伴。秘魯在採礦、能源以及基礎設施等領域的建設都受益於中國的投資。

  記得幾年前,距秘魯首都利馬70公里的科卡查克拉鎮曾在地震中被毀,中國援建了當地小學,校門前的道路因此被更名為“中國路”。今年3月18日,中鐵二十局承建的秘魯瓦努科至瓦揚柯擴建公路項目舉行開工典禮。該工程全長約240公里,是安第斯山脈通往外界的主要通道,建成後將與泛美公路相連。據悉,該項目建成後,可惠及沿線240多座城鎮的約30萬民眾。

  去年1月召開的中拉論壇第二屆部長級會議通過了《“一帶一路”特別聲明》,包括秘魯在內的十多個拉美國家與中國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總體而言,拉美地區基礎設施較為落後,缺乏資金和技術,中國在這方面可以助力拉美快速發展。

  這裡有輝煌的“廢墟”,這裡有豐富的美食

  很多“驢友”都知道,馬丘比丘是南美洲最大的印加帝國遺址。著名詩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巴勃羅·聶魯達曾寫下這樣的文字來讚譽馬丘比丘:“我看見,石砌的古老建築,鑲嵌在青翠的安第斯高峰之間,在這崎嶇的高地,在這輝煌的廢墟,我尋覓到能夠續寫詩篇所必需的原則和信念。”

  這片孕育了燦爛印加文明的土地,也是“印第安神獸”羊駝的故鄉。當地的羊駝可愛溫馴,伶俐乖巧,被印第安人廣泛用作馱役工具。羊駝的毛光亮而富有彈性,可製成高級毛織物,如羊駝毛大衣和羊駝毛圍巾等。羊駝材質的織品顏色以白色、棕色和黑色為主,其穿著舒適度和保暖性均高於羊毛。

  秘魯美食享譽全球,古老文明孕育的飲食文化傳承至今,生機盎然。馬鈴薯是秘魯特產,也是當地人民的主食。據說,秘魯馬鈴薯多達3000餘種,加上靈活多變的烹飪方式,這類簡單而基礎的食材在當地呈現出多樣的表達。

  檸檬汁醃魚也是秘魯的美食名片之一。這種用檸檬汁醃製的新鮮魚肉,通常與辣椒、紅洋蔥碎、香菜和鹽混合而成,入口即化,味道鮮美。秘魯還是可可豆的故鄉,用當地可可豆製成的巧克力滿口留香。

  秘魯還有很多特色飲品也令人印象深刻。被譽為“國飲”的印加可樂是一種黃色的汽水,味道略甜,帶有一點菠蘿的香氣和異域風味。這種代表了“秘魯”味道的汽水遍佈在國家各個角落,從大城市的高檔餐廳到小村落的普通餐桌,到處都能看到印加可樂那抹絢麗的黃色。

  除了印加可樂,還有一款必點的秘魯飲品就是皮斯科雞尾酸酒,由皮斯科葡萄酒、酸橙、糖、蛋清和安格斯特拉苦酒混合調製而成。另外,用紫色玉米煮熟製成的玉米飲品也別有風味。秘魯還是盛產奇瓜異果的國度,走進市場,紅毛丹、黃火龍果、卡姆果、仙人掌果、番荔枝、蛋黃果等,五顏六色,香氣撲鼻,應有盡有。

  近年來,被譽為“黃金谷物”的藜麥和“南美人參”的瑪卡等秘魯特產,也因其滋補保健的功效而廣受追捧。

  隨處可聽到“Chifa”,跨越大洋的鄉音讓人倍感親切

  儘管中國和秘魯隔著太平洋遙遙相望,但實際上,從第一批中國勞工踏上秘魯的土地算起,中國移民在秘魯已有170年的歷史,秘魯已成為南美華人最大的聚集地。秘魯首都利馬的唐人街是拉美地區最大的唐人街。

  如今,漫步秘魯街頭,掛著“Chifa”字樣招牌的中餐館隨處可見。據說,“Chifa”就來源於粵語的“吃飯”,最早幾批抵達秘魯的勞工開飯時,廚師們總是會大叫“吃飯”,也就是“Chifa”。久而久之,這個跨越大洋的聲音就成為了中餐館的代名詞。甚至當地人打招呼都會用“你Chifa了嗎”,像極了漢語中的問候方式“你吃飯了嗎”,讓人倍感親切。

  作為身份象徵的語言能夠迅速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一句簡單的問候,一句跨越大洋的鄉音,把隔海相望的中秘兩國聯繫到一起,互相認同,心存默契。

  展品亮點

  吸睛的“羊駝”,為高端紡織品進入中國開路

  本屆進博會上,秘魯國家館的總體設計充分吸收了秘魯傳統建築和紡織技藝的精華,其縱橫交錯的絲線繪製出色彩斑斕的上古神獸與幾何圖案。

  秘魯是全世界羊駝最多的國家,高端紡織品是其特色產品之一。很多人都還記得,在去年進博會上,秘魯國家館將巨大的“羊駝”擺入展館,由此成為網紅打卡地。而今年,這一“吸睛”做法也得到延續。

  羊駝毛(Alpaca),又名“阿爾帕卡”,屬於駱駝毛纖維,它比馬海毛更細、更柔軟。羊駝毛具有很好的保溫和耐磨損性能,它的保溫性能比羊毛高30%,耐磨損性能是羊毛的四倍。羊駝毛具有22種天然色,並且染色時不會失去原有的光澤,適合毛紡或精紡加工。

  羊駝毛紡織品是秘魯主要出口產品之一,出口目的地目前以歐美髮達國家居多,在中國市場佔比並不高。“中國正在形成一個新興消費群體,很多消費者願意並且有實力購買具有差異化的產品。”秘魯出口和旅遊促進會紡織部主任羅哈斯直言,“對我們而言,中國市場潛力巨大”。

  除了羊駝毛之外,秘魯這次在進博會上還將大力推介當地原產的藜麥、印加果油等食品,由於它們具有高營養價值和抗氧化功能,因此在國際市場上被稱為“超級食品”。

  數讀秘魯

  秘魯礦業資源豐富,銀、銅、鉛、金儲量分別位居世界第1、第3、第4、第6,是世界第2大產銅國。

  今年1月至5月,秘魯農產品出口額達25.37億美元,同比增長1.7%。最主要的三種出口產品是葡萄、鱷梨和藍莓,出口額達7.21億美元。中國已成為秘魯農產品主要出口目的地之一。

  中國連續五年成為秘魯第一大貿易伙伴。2018年,兩國貿易額突破232億美元,佔秘魯外貿總額的26%。目前,約有170多家中資企業紮根秘魯,投資總額超過200億美元,而以基礎設施建設為引領的新一輪投資熱潮正在形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