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的人物為什麼感覺大多都是河南人?

Panny-小婧


河南人傑地靈,無論我國哪一個朝代都人才輩出,如姜子牙、杜甫、莊子、岳飛、李商隱、張良、張仲景等。在三國時期,也有不少河南籍名人,如司馬懿、郭嘉、袁紹、袁術、徐庶、荀彧、黃忠等人。為什麼給別人的感覺是大部分的三國名人出生於河南呢?這其中有什麼原因呢?

個人認為有三個原因,即河南人傑地靈、名門望族多、司馬家族統一三國,分析如下。

其一,我國古代是農耕社會,河南土地肥沃,處於中原腹地,人傑地靈。

古代社會,生產力低下,只有土地肥沃的地方,耕種中的糧食,才能滿足人們所需。人們吃飽飯,才能幹其他的事,如讀書、寫字等。河南正是處於這種情況,很早之前就學會耕種糧食,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一直是古代經濟、政權的中心。

如我國八大古都:西安、南京、北京、洛陽、開封、杭州、安陽、鄭州,其中河南佔據四席,分別為洛陽、開封、安陽、鄭州。由此可知,河南在我國古代佔據極其重要的地位,竟然有一半古都在河南。“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這句話形象地說明河南人傑地靈,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古代歷史。

其二,河南名門望族特別多,如袁氏、潁川荀氏、河內司馬。

東漢末年,乃至魏晉時期,朝廷挑選官員採用的是察舉制和九品中正制。這時的朝廷,首先看中的是這個人的出身,能夠成為朝廷大員的人,一定是出身於名門望族。如袁紹和袁術,出身於四世三公,荀彧出身於潁川荀氏,司馬懿出身於河內郡溫縣孝敬裡。當時河南人口眾多,形成了不少門閥士族。曹操出身於沛國沛縣,雖然屬於三國時期的豫州,而屬於現在的安徽,就不算河南人了。

在東漢末年,董卓專權,十八路諸侯很多都是河南籍的,如盟主袁紹。袁紹和袁術各地軍閥爭霸初期,是非常厲害的,兵精糧足,大將如雲,像顏良、文丑高覽、徐晃、紀靈都是當時的超一流武將。

其三,魏蜀吳三家歸晉,而西晉的奠基人司馬懿,出生於河內(焦作)。

河內屬於現在的河南焦作,所以給人的感覺,就是三國時期有很多名人出身於河南。最後魏、蜀、吳三家都是失敗者,勝利的果實被出生於河內的司馬家族摘走了。本來天下是屬於曹魏的,和司馬家族沒有半點關係,司馬懿只是曹魏的一個重臣、老臣,司馬家族也只是曹魏的一個名門望族。

然而,公元249年機會來了,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才為司馬家族“再進一步”創造了可能。經過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司馬炎三代四人的掌權,曹魏王朝名存實亡。此時的魏元帝曹奐就是當年的漢獻帝劉協,簡直是歷史的翻版。公元265年,司馬昭去世,司馬炎繼承晉王,效仿當年曹丕之事,逼迫魏元帝曹奐退位讓賢,開創西晉王朝。

這時的司馬家族,猶如“鯉魚躍龍門”,成為帝王家族。公元280年,晉武帝司馬炎派遣杜預、王浚伐吳,一路順風順水,東吳如當年的蜀漢一般,毫無反手之力,吳帝孫皓乖乖開城投降。此時,西晉司馬家族統一三國,成為最終的勝利者。《晉書·帝紀第三》中記載如下:

三月壬申,王浚以舟師至於建鄴之石頭,孫皓大懼,面縛輿櫬,降於軍門。

總結:正是由於上述三個原因,即河南人傑地靈,是我國古代華夏文明的發源地,河南名門望族很多,其中的佼佼者河內司馬家族統一三晉,成為最後的勝利者,這才讓別人感覺三國時期河南的名人很多。

魁哥說三國


這就要看所謂的河南是什麼意思了。如果是三國時期所謂的黃河之南,或許是可以成立,如果說是如今的河南省就未必了。

如果以黃河為界的話,三國時期黃河以南的人就比較多了。曹操、袁紹兩大家族出身河南,張邈、臧洪、劉岱、劉繇、劉表、孔融等一眾諸侯都在河南,一些著名的三國人物如於禁、李典、夏侯敦一家、曹真、許褚、典韋、滿寵、劉曄、許攸、潁川荀氏、郭嘉、郭圖、袁渙、周瑜、魏延、諸葛亮一家、文鴦一家、李嚴、呂蒙、陳到、步騭、蔣欽、周泰、徐盛、黃忠、文聘等都是黃河之南出身,這一部分人可以說在三國時期佔據多數。

但如果是現在的河南,那就不一定了,汝南(駐馬店一帶)袁氏是正宗的河南人,老鄉有陳到、許氏一族,潁川(許昌)人有郭嘉、荀彧一族、徐庶、陳群、鍾繇一家,河內(焦作)的有司馬懿一家,南陽人有黃忠、李嚴等,此外還有典韋、袁渙、鄧艾等人,雖然依舊不少,但整體上佔不到大多數。三國鼎立的君主們,也沒有一個是河南人。如曹操是沛國譙縣人,雖屬豫州,但卻是如今的安徽人,孫堅是出生於揚州富春,現在的浙江人,劉備是幽州涿縣人,現在的河北人名人方面,張飛是劉備老鄉,張郃、公孫瓚一家、顏良、文丑、沮授、田豐、趙雲、張角兄弟等都是河北人,周瑜是安徽人,呂蒙、陶謙、夏侯氏一家等也是安徽人,關羽、徐晃、張遼是山西人,呂布是內蒙古人,諸葛亮、太史慈、張邈兄弟、劉岱兄弟、程昱、王粲等是山東人,顧雍、陸遜、朱桓等的江蘇人,龐統、蔡瑁、霍郡等是湖北人,董卓、張繡、賈詡、龐德、姜維等是甘肅人,馬超、法正是陝西人,公孫度一家、徐榮等是東北人……所以絕大多數人不是如今的河南人。

河南古稱豫州,但豫州不是河南,還是有區別的。或許河南人在三國佔據了很重要的分量,但已經不是大多數了。來自各地的人傑彙集一處,才有了三國的精彩紛呈。


三國逐夢


河南自夏商周近古時代,文明和經濟的發展,都是以河南地域為中心,可謂人傑地靈,自然人才輩出,自古就有“天下名士,中州過半”的說法;縱觀歷史數千年,群雄爭霸又被稱之為“逐鹿中原”,這裡中原就是河南。

三國時代,僅舉例幾位名人,就可見一斑。

第一個“河南名人”——司馬懿。“司馬懿”是河內郡溫縣孝敬里人,放到現在就是河南焦作溫縣人;對於“司馬懿”很多人並不陌生,自征討張魯開始正式走向前臺,一生輔佐曹魏政權,聯孫權敗關羽、輔曹丕御孔明、斬孟達害曹休、累死諸葛亮、耗死曹真、內防曹叡、外平遼東,高平陵一戰得天下等等;就連《三國志》都評價司馬懿為“天下大悅”,如果跟諸葛亮相比較的話,恐怕無論權謀、內政還是軍事,不敢說孰高孰低,至少並駕齊驅還是可以的。

第二個“河南人”更厲害——郭嘉。“郭嘉”乃潁川陽翟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禹州。恐怕世人最熟悉他的應該是句“郭嘉不死,孔明不出”了,顯然這話並不符合事實,但也能從中看出其才不亞於諸葛亮,甚至還有超過的部分;史書對他這麼評價“才策謀略,世之奇士”,就連曹操也曾為之痛哭流涕。至於“郭嘉”有何才能,得先看他與曹操的關係“行同騎乘,坐共幄席”;在軍事上郭嘉更被世人稱之為“鬼才”,其主要功績有:擒呂布,取眭固,斬袁譚,平朔土,蕩烏丸,震遼東!“郭嘉”的才能主要體現在軍事層面,如果和諸葛亮相比,孔明用兵也難處左右;但是整體比起來,至少諸葛亮還有“內政”的優勢。

第三個“河南人代表”也不差——荀彧。“荀彧”是潁川潁陰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南許昌。可以說“荀彧”是陪伴曹操時間最長的重要謀士,其重要性甚至郭嘉都比不了;之所以這麼說,因為正是荀彧勸說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也是荀彧提出了“十勝十敗論”,正因這兩個重要事件的發生,才促使曹操戴上了“名正言順”的帽子,以及滅袁紹成為天下第一諸侯的基礎。如果說劉備有諸葛亮才得以三國鼎立的話,那麼曹操正是有了“荀彧”才能成為三國之中的最大諸侯。其主要功績有:應機禦敵、世之論者、挾天子以令諸侯、十勝十敗、平袁紹輔河北、無私舉賢、居中持重等等。從歷史角度看,其實“荀彧”和諸葛亮扮演的角色大抵相同,多為坐鎮後方,處理內政為主,只不過諸葛亮後來被逼無奈才不得不親自領兵“五出祁山”。



諸多名將,家族龐大,出自河南,故三國時代大多是河南人並不足為奇。


書隅兵隅


說幾個故事:

君臣忠誠:司馬懿篡位曹魏,趙匡胤篡位後周,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

魏延有反骨,鍾會與姜維謀反,鄧艾傳言也是謀反。

同學同事:龐涓廢了孫臏的腿,李斯害死了韓非,蘇秦氣走了張儀;這幾個都是同學、同事。

夫妻家人:蘇妲己害自己老公國破身亡,當然好像有人給翻案。

蘇秦落魄時回家,老婆不給做飯,嫂子連鳥都不願鳥他。

河南人司馬裝病,篡位曹魏,開亂世百年五胡亂華。

河南夾馬營人黃袍加身,篡位後周,兄弟相殘動斧頭,燭影斧聲,後代帝王嫖娼嫖出靖康恥皇族女人做軍妓。

河南人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搞21條賣國,暗中搞復辟。

河南夾馬營人腦子有問題:

1、天下未一統,急於解除手下將領兵權,寒了武人之心。

2、重文賤武太甚,侮辱武人太甚。

3、聯金滅遼是腦殘。河南夾馬營垃圾都不看三國志的???

4、皇帝和腐儒太自能,提前畫個陣圖讓將領戰場嚴格按圖去搞。打勝仗獎文官,打敗仗殺武將,卻讓武將必須聽文官指揮。

弱宋的悲哀與淫亂:

河南夾馬營人黃袍加身篡位後周,兄弟相殘動斧頭,燭影斧聲,後代帝王嫖娼嫖出靖康恥皇族女人做軍妓。

1、黃袍加身篡位之濫觴。

2、兄弟相殘動斧頭之濫觴。

3、皇帝嫖娼嫖出靖康恥之濫觴。

4、三宮六院美女如雲不及開封頭牌李師師怪事之濫觴。

弱宋的遭遇與天理循環

李煜死於牽機引,孟昶傳言是暴斃。

燭影斧聲最解恨,李煜孟昶得瞑目。

傳言強姦小周後,花蕊夫人入宮闈。

北宋皇室金人虜,女做軍妓男做奴。

莫嘆三分難一統,杯酒寒卻將士心。

勸君莫憐跳海君,曾有風波亭上臣。

弱宋的神經

1、滅人慾。

2、餓死事小。

3、腐儒裹腳布下女子殘廢腳。


用戶1789621402868715


河南在古代和安徽、山東一起都是屬於中原,古時中原地帶物產豐富,農業發達,經濟也發達,因此,古時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一說。中原地帶也就成為了當時兵家必爭之地。所以在中原地帶的戰爭是最多的,而戰爭就容易產生出英雄,容易出名人。沒有戰爭,你再好的本事也無法施展。所以,古時中原地帶容易產生出英雄。


小黃談歷史


古代屬於農耕時代,不管幹什麼都得有糧食,三國一個動亂的時代 誰有糧食 誰就佔據了主動權 而河南更是中原大地,要想統一全國 必先得中原 造就了三國大多名人都是河南人,但是更多的還是他們堅毅的性格 獨到的戰略眼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