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T服務需要高品質嗎?

​1885年10月27日,英國,謝菲爾德。有一件備受關注的案情正在變得撲朔迷離起來。

一件歷史疑案

在當時,英國的謝菲爾德被稱為刀具之都和鋼鐵之城,但是連續十二年來,這裡有超過半數的鍊鋼廠和刀具車間幾乎停工。按照常理來說,工廠停工因為收不到訂單,但是從海關上報的數據上看,“謝菲爾德”刀具的出口額不降反升。當時的英國首相親自成立皇家調查委員會,目的就是查出這件事情的真相。

然後,二個多月過去了,首相還是一籌莫展。為此,在聽證會上,謝菲爾德的商會主席與工會秘書當堂發生激烈爭吵,工會秘書認為導致這個怪現象的原因,就是有人用劣質的鋼材料煉製刀具,並偷偷印上刻上“謝菲爾德”字樣標註並出口海外,商會主席矢口否認存在這種行為。

作為工業的發源地,19世紀英國也被譽為“質量先聲”,在紡織、鋼鐵、機械等眾多領域,英國憑藉最先進的技術和高質量的產品,佔據全球最大的市場份額。在刀具行業,“謝菲爾德”就等同於高質量,甚至於只要在刀面上刻上“鋒利”二字,就會被認為是謝菲爾德出產的,這是這個中世紀古城幾百年來積攢的聲譽。

ICT服務需要高品質嗎?

早在1624年,這裡就成立了獨立的質量監督機構——刀具貿易工會。每年工會都會舉行隆重的儀式,儀式的內容只有一個——銷燬次品。如果真是“內鬼”作案,刀具工會不可能放任不管,而且這無疑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1886年1月20日,關鍵證據出現了。調查員的桌上擺著一款款式精美的小刀,刀面上刻著英國赫赫有名的高端刀具生產商“羅傑斯”家族商標,但是仔細辨認就會發現商標圖案從“羅傑斯”公司的一顆六芒星、一個十字架變成了兩個十字架,“羅傑斯”則被拼寫成了一個德國名字“羅特根”。根據這些線索,最終發現很多在德國生產的刀具,先送到謝菲爾德,在銷往世界各地。

為了避免這種漏洞,1887年8月23日,英國議會通過了《商標法》修改案,英國所有進口的外國商品必須填寫某國製造的標籤,才能上架銷售。這一天,通過蒸汽機撬開人類工業時代大門的英國,為維護本國產品質量的聲譽,開啟了人類質量競爭的嶄新歷史。也是在這天,“德國製造”誕生了。

質量是國家、行業、產品的品質象徵

如今,想要一名廚師將他的刀工發揮淋漓盡致,缺不了一把“雙立人”。隨著英國《商標法》公佈,德國數千家刀具廠倒閉,但“雙立人”脫穎而出。如同“雙立人”的商標所展示的那樣,德國陸續湧現西門子、博世、拜耳、奔馳、蔡司這些來自不同領域、名聲顯赫的品牌,都是在那個時代手挽手、肩並肩,在一片歧視、白眼和嘲諷中站立起來的巨人。

在1896年,在“德國製造”這個詞語被發現僅僅十年後,英國人沒有迎來他們預想中的勝利,英國人身上的衣服是德國縫製的,少女們週末穿的漂亮裙子和上衣來自德國,孩子們的玩具、童話書甚至是鉛筆都產自德國。

“德國製造”成為了所有德意志人的品牌,支撐起這個品牌的就是質量。從劣質產品到品質的象徵,德國和德意志民族用了短短十年,但直到今天,“德國製造”還在向全世界證明著,質量從來是一項容不得半點馬虎的百年工程。維持高質量的國家,必須依靠全社會持之以恆的專注和毅力。

1947年,一位數學博士正向美國社會迫切地發出同樣關乎質量的呼籲,他的名字叫威廉

·愛德華茲·戴明,按照戴明的理論,如果將質量注入到每一個環節,任何一家企業都可以做到提高質量和節約能源,同時提高生產效率。

正在這個時候,大洋彼岸,一個因戰爭失敗而瀕臨破產的國家,迫切需要救星的出現。在一個名為宇佐的日本小鎮,出現了數百家制造工廠,原因讓人啼笑皆非,宇佐的英文名字被寫作為“USA”,在宇佐製造的產品可以印上“Made In USA”,出口海外。

在當時,“日本製造”就是意味著質量差,所以在商標上把“日本製造”字體印的儘可能小,有一次因為太小了,不得不重新印大些。

相同的急切和期望,讓戴明博士與日本不期而遇。1950年6月23日,戴明接受日本科技聯盟的邀請,前往日本進行為期一週的質量管理講座。日本從學習美國的《生產質量手冊》開始,到最後建立自己的質量體系,讓“日本製造”享譽全球。日本與戴明的“不期而遇”,更像是一種“不謀而合”,1955年,豐田公司推出皇冠RS車型,首度打入美國市場,並與七十年代初在美國取得巨大成功。到1980年,日本的汽車產量超過一千一百萬臺,成為世界第一。

質量始於標準化

公元前260年,長平谷地(今山西高平),當秦軍的五千輕騎兵,手持擁有“彈頭箭鏃”的弩機,出現在趙軍後方時,趙國的最後一搏,可以宣告失敗了。趙軍主將趙括雖身披重甲,也難逃秦軍的箭鏃刺穿胸膛。長平之戰震驚六國,此後趙國一蹶不振。

僅僅100年前,秦國還會一個很弱小、蠻夷的國家,正是商鞅變法才改變了秦國。變法中一條很重要的舉措就是度量衡。秦國最獨特的就是通過度量衡演變成一套完整的質量體系。在秦始皇兵馬俑出土的箭鏃,他們擁有一種近乎完美的流線形,非常接近今天子彈的形狀。更不可思議的事情,兵馬俑出土的近4萬支箭鏃,雖然產自不同的工坊,但這些箭頭底邊的寬度兩兩相較,誤差最多不超過0.83毫米。這樣的質量,今天的人看到,也難免會驚歎。

當度量衡為製造業所用時,它甚至可以成為一個國家的質量基石。工程浩大的秦長城、氣勢恢宏的兵馬俑以及至今仍在發揮作用的都江堰和靈渠,這些工程奇蹟,都在向人們昭示著那個曾經超越時代的帝國質量。

ICT服務需要高品質嗎?

今天,度量衡為秦國帶來了一整套質量體系,有了一個明確的定義——國家質量基礎。2006年,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和國際標準化組織正式提出,“計量、標準、合格評定”共同構成國家質量基礎,是未來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三大支柱。

標準化帶來全球品質競爭

1498年,葡萄牙探險家達伽馬,繞過好望角,成功達到印度,從一年開始,歐洲人通往神秘東方的大門緩緩開啟。為了香料而來的歐洲人,卻被另一種印度產品所震驚了——印度的棉織品顏色齊全,本地人多數穿著棉織品,其得到的讚頌比絲綢品還要高。

高質量的產品很快轉化為國際競爭力,印度棉織品開始走出國門,隨之而來是流水一樣的財富。相比較奢華、昂貴的絲綢,棉織品十分容易著色和染印,是中底端市場很好的替代品。印度棉布就是早期市場競爭的縮影。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產品的質量取決於地理位置、原料以及生活在這裡的人民承襲千年的經驗和手藝。從棉布開始,這套被世界普遍接納的規則,即將被改寫。

1764年,英國南開夏郡的紡織工人詹姆斯·哈格里夫斯利用家中的一臺傳統紡紗機進行了一項技術創新,這便是開啟了工業革命的“珍妮紡織機”。從此,棉製品實現了百分之百的機器製造,英國紡織品的質量已普遍很高,並且成本更低,開始在世界市場上佔據主導地位。大批量生產織品和棉布湧向印度,成為英國紡織廠的大市場。到十九世紀中期,印度成為英國最大紡織原料產地,印度的織布匠大面積失業,本土棉布商人也不得不引進英國技術,按照英國的標準進行設計、生產和檢驗。棉布由此成為第一個全球化商品,改變了全球貿易和質量競爭的規則。

在十九世紀後期,五十個國家有五十種不同的著裝方式,而現在一種叫做“三件套”西裝的東西,由最初的十七世紀英國服裝發展而來,已經很大程度上成為著裝得體的國際標準。

ICT服務呼喚高品質

無論是國家、行業或是產品本身,質量意味著品質,對質量孜孜不倦的改進,就是對品質不斷追求。

ICT服務,從設備供應、請求受理、問題處理、項目交付、網絡維護、業務運營到人才培養,無時無刻都需要高質量。

你難道不需要當需要服務時能隨時隨地獲取嗎?

你難道不需要每一次服務過程可視嗎?

你難道不需要每一個交付環節標準化動作和輸出嗎?

要想每一次體驗一致且高質量,必須要從體系入手,構建質量體系。

2019年,華為企業服務確定了“構建高品質服務產業聯盟,提供無處不在的一致性服務體驗”的全新定位,就是要為ICT服務打造行業標準,實現高品質的目標。

如在項目交付中,華為制定的“三階九步”標準,從項目前期準備、現場交付、項目移交三個階段出發,細分成計劃溝通、方案確認、授權獲取、現場報道、方案實施、質量檢查、現場培訓、資料移交和服務報告九大步驟和對應的標準輸出件,保障項目高質量交付。

ICT服務需要高品質嗎?

華為攜手生態夥伴,通過打造統一服務平臺和入口、加強線上&線下服務網絡覆蓋、統一服務規範(服務內容、標準和質量一致)和加強質量管理等四大行動,打造高品質服務產業聯盟,讓行業客戶時時刻刻享受到一致性、高品質的服務體驗。

2月13-14日,中國深圳,華為中國生態大會2020,企業服務與你分享一年來的最新進展與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