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馬琳到安洗瑩,看女單技戰術的發展方向

最近韓國女單小將安洗瑩風頭正勁,尤其最近一場對印度的辛德胡,安洗瑩2:0取勝。安洗瑩17歲,身高170。辛德胡在身高,力量與經驗成績等方面佔盡優勢,但比賽結果與比賽場面,安洗瑩卻佔盡優勢。

從馬琳到安洗瑩,看女單技戰術的發展方向

最近幾年,世界羽球女單的發展迅猛,從技術到球路逐漸融入男單的很多風格。譬如跳殺,譬如殺上網,譬如高節奏拉調等等。因達農與戴資穎的出現,以及後來山口茜與奧園的崛起,證明小個兒選手通過積極的跑動,也能在世界女單佔有一席之地。而馬琳則將跑動與力量集一身,也取得了驕人的戰績。但安洗瑩的出現則很有指向性,她不但具有馬琳的跑動能力,而且將高節奏拉調演繹的比較充分,代表著女單最新的技戰術方向。

從馬琳到安洗瑩,看女單技戰術的發展方向

所謂高節奏拉調,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兒。如果說陶菲克代表了傳統的控網強攻的巔峰,2007年以後的林丹就是高節奏拉調的鼻祖。時至今日,桃田則基本繼承了林丹高節奏拉調的打法,並取得了很好的戰績。如果說馬琳是半個陶菲克,安洗瑩所對應的,則是桃田。

從馬琳到安洗瑩,看女單技戰術的發展方向

與傳統打法不同,高節奏拉調並不倚重一擊致命,它所強調的是總體比賽節奏的控制,強調提高單次擊球節奏,也就是儘量提高自己的擊球頻率,從而從總體上提高整場比賽的節奏。如果細心觀察桃田有代表性的一些比賽,很容易發現他盯著球,尋找球,快速擊球。你會這樣評價:他打得“很積極”。安洗瑩的球也有類似的特點。之所以“很積極”,是因為他們提高了擊球頻率。

從馬琳到安洗瑩,看女單技戰術的發展方向

高節奏拉調戰術是通過高節奏高質量的拉調,來消耗與調動對手,是對對手贏得比賽的各項指標能力的全面挑戰。這種打法不但失誤少,很好地適應了每球得分制,也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比賽的偶然性。如果對手某項技術比較脆弱,或者體能不夠充沛,或者比賽不夠耐心,在這種戰術面前會失分很快,然後不痛不癢地輸掉比賽。

從馬琳到安洗瑩,看女單技戰術的發展方向

高節奏拉調的比賽場面一般並不精彩。執行高節奏拉調戰術的選手,一般少有酷炫的高高躍起的致命劈殺。這種選手技術全面,出球穩定。在比賽中重心一般保持比較低,跑動積極,擊球動作小而乾脆。他們防守穩固,比賽耐心,精力集中而持久,體能充沛。就像林丹一樣,一波進攻不奏效,他會從頭再來,因為他沒有想著一擊致命,他一般來說沒有把體能與精力,集中輸出在某一次擊球裡面。

從馬琳到安洗瑩,看女單技戰術的發展方向

前文所述的安洗瑩對辛德胡比賽很有代表性,它顯示女單技戰術已經進入下一個發展階段:比賽節奏的提高,已經從每一個球的提高,進入到每一次擊球的提高。沒有捕捉到這種變化的教練與選手,就會像辛德胡的表現一樣,將在比賽中無所適從。來源:variabl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