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帽子王的帽子雖鐵脖子可不鐵,皇帝照樣想殺就殺想罰就罰

咱們知道一般皇帝的嫡子被封為太子,而其他的庶子們則多被封為親王和郡王,由於皇帝們普遍都很能生,如果每個皇帝的兒子都封王,那麼用不了兩三代朝廷就能冒出幾十甚至上百位藩王,所以針對這種情況,清朝朝廷規定獲得親王、郡王爵位的宗室並不能世襲罔替,比方說你老爸是親王,那麼傳到兒子這一代則只能是郡王,再傳到孫子依次遞減,直到遞降到輔國將軍這一爵位時便不再遞降。

鐵帽子王的帽子雖鐵脖子可不鐵,皇帝照樣想殺就殺想罰就罰

不過凡事都有例外,既然有依次遞減的那就有能夠世襲罔替的,也就是說從祖宗開始世世代代都是親王,人們把這種王爵形容為鐵帽子王,也就是形容爵位穩固有如鐵打一般。不得不說世襲罔替對於金枝玉葉們的誘惑還是很大的(畢竟非鐵帽子王爵位可得依次遞減,傳個幾代往往就成了閒散宗室被邊緣化了),但鐵帽子王可不是你想就能要的,咱們盤點一下清代的鐵帽子王,其祖先都是或為滿清開國立下戰功或功勳卓絕得到朝廷嘉獎,從努爾哈赤開始直至溥儀退位的十數位皇帝數百年曆史,鐵帽子王都只有12位,可見其稀少尊貴。

鐵帽子王的帽子雖鐵脖子可不鐵,皇帝照樣想殺就殺想罰就罰

不過鐵帽子爵位算是穩如泰山,但並不代表帽子下的這顆人頭也堅不可摧,您要是把鐵帽子王當成了免死金牌,分分鐘讓您哭都哭不出來。

鐵帽子王就牛逼啦?世襲罔替的是這個爵位而不是你和你的子孫!滿清對於宗室管理可是非常嚴格,上至親王下至貝子無不戰戰兢兢,就算您是鐵帽子王爺照樣有錯必懲,有過必罰。要是犯了錯誤,這戴帽子的人說換就換,連磕巴都不打一個,奪爵賜死更是家常便飯,所以說是鐵帽子王,其實一點也不鐵,照樣要夾著尾巴做人。

咱們看看滿清鐵帽子王爺們的襲爵情況就能看出來,不違法咱們還是好朋友,要是犯了法,那就休怪朕無情了!

鐵帽子王的帽子雖鐵脖子可不鐵,皇帝照樣想殺就殺想罰就罰

咱們首先介紹十二鐵帽子王之首:和碩禮親王,初代禮親王乃是努爾哈赤的大兒子代善,這爵位世襲共傳十世,總共有十五人襲爵(因為有幾個倒黴蛋作死被奪爵了),比如說代善死後王爵由他的兒子滿達海繼承,滿達海英勇善戰,功勳卓著,他曾經參與錦州、松山和征討李自成等戰役,這麼一個戰功赫赫的親王就因為朝廷在清算多爾袞的罪行時貪了一些他的家產,結果被嚴厲的追究責任,連墓碑都被推到(這時候滿達海已經死了七年了,對死人照樣處罰不誤),並且這貨的親王爵位被削去,禮親王爵位轉讓給代善的另一個孫子(也就是滿達海的侄兒)傑書。沒過多久,嘉慶時期的禮親王昭槤又因為凌辱大臣、濫用刑罰(其實這些在明朝都不叫事兒,但清代親王們就慘得多)所以被奪爵圈禁,同樣這禮親王的爵位則又讓給了其他子侄輩。

鐵帽子王的帽子雖鐵脖子可不鐵,皇帝照樣想殺就殺想罰就罰

和碩鄭親王,初代鄭親王乃是濟爾哈朗,這是唯一一個非太祖直系子孫的親王(他是努爾哈赤的弟弟舒爾哈齊的兒子),濟爾哈朗從小被努爾哈赤撫養長大,同時與皇太極等朝夕相處關係很好,長大後的濟爾哈朗跟隨努爾哈赤南征北戰,因戰功卓著,被封為鄭親王並且得到了世襲罔替的資格,可以說算是宗室覺羅裡的巔峰人物了。

鐵帽子王的帽子雖鐵脖子可不鐵,皇帝照樣想殺就殺想罰就罰

不過正是由於鄭親王一脈非努爾哈赤直系子孫,所以這一支下來被革爵的王爺太多(鄭親王爵位共傳十世,十七人襲爵,其中有五人被奪爵,是鐵帽子王中被奪爵最多的一支)需要不停的重新立嗣,血統輩分也顯得很亂(可能是兄弟相承,也可能是叔侄接替),鄭親王一脈比較出名的就是濟爾哈朗的七世孫端華。這位爺也是咸豐託付的顧命八大臣之一,不過照樣被慈禧太后當雞仔一般給宰了,同時被砍頭的還有他的弟弟肅順。

鐵帽子王的帽子雖鐵脖子可不鐵,皇帝照樣想殺就殺想罰就罰

和碩睿親王,說道睿親王咱們肯定是不陌生了,初代睿親王這是多爾袞,當年多爾袞為皇父攝政王,可謂權傾朝野。不過多爾袞死後很快被順治反攻倒算剝奪了親王封號,還是乾隆時期皇帝替多爾袞平反,於是多爾袞的後人繼承了睿親王的爵位並得到世襲罔替的許可。也許是經歷了殘酷的政治清算,所以睿親王一脈一共傳了八代十三位睿親王,沒有一個被奪爵或受罰,算的上時典型的“五好公民”了,可見即使是親王也得夾著尾巴做人啊!

鐵帽子王的帽子雖鐵脖子可不鐵,皇帝照樣想殺就殺想罰就罰

和碩肅親王,肅親王爵位共傳九世,一共十人襲爵。初代肅親王是皇太極的兒子豪格,這個貨與多爾袞爭奪帝位最後便宜了福臨,豪格後來也被多爾袞構陷削爵,事後還幽禁致死,還是順治親政後為豪格平反,並賜世襲罔替。肅親王這一脈最著名的子孫倒不是男人,而是女人。有人可能會好奇這女人是誰呢?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女漢奸川島芳子......末代肅親王善耆就是川島芳子的老爹,這個是典型的頑固分子,不但拒絕在清帝退位詔書上簽字,並且他逃往日本佔領的旅順與日本人勾結在一起,多次發動滿蒙獨立運動,有這麼一個漢奸的爹,出這麼一個漢奸的女兒可以說是是毫不奇怪了。

鐵帽子王的帽子雖鐵脖子可不鐵,皇帝照樣想殺就殺想罰就罰

和碩豫親王,初代豫親王乃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五子多鐸(多鐸是多爾袞的弟弟,同樣在滿清入關期間立下大功,但這個人殘忍好殺,並不是什麼值得歌頌的對象),豫親王爵位共傳9世,13人襲爵,其中有2人被奪爵。要說這兩個王爺被奪爵的理由那真是一個賽一個的奇葩。比如說嘉慶時期的豫親王裕豐,他就是因為有侍從加入了白蓮教圍攻皇宮,所以連帶著爵位也被廢除了(裕豐表示???我很無辜啊,朝廷表示你活該,誰讓你連自己的隨從都看不好!),隨後豫親王的爵位由裕豐的弟弟裕興繼承,如果說裕豐還算是冤枉,那裕興就完全是咎由自取。這個貨因為姦淫婢女導致人家自殺,於是同樣被削爵.......要說堂堂的鐵帽子王爺要啥女人沒有,非得玩這種下三濫的套路,這下可好,連親王的位子都沒了——“嘉慶二十五年,奸婢,婢自殺。仁宗諭曰:“國家法令,王公與庶民共之。裕興不自愛惜,恣意幹紀,且親喪未滿,國服未除,罪孰大焉!”坐奪爵,幽禁。”(還是要誇一下滿清執法之嚴明,你說明代那些個親王們都是被圈養的豬仔而已,每天就是喝酒享樂玩女人,姦淫個婢女又算得了啥呢!)

鐵帽子王的帽子雖鐵脖子可不鐵,皇帝照樣想殺就殺想罰就罰

和碩莊親王,初代莊親王是皇太極第五子碩塞,莊親王爵位共傳八世,十一人襲爵,其中2兩人被奪爵。被奪爵的這個就包括了末代莊親王載勳,載勳對義和團持安撫態度(其實我是覺得他本身對就義和團搞得起壇作法這一套就很信任),他不但在自己府衙裡建壇,而他的府邸也被當成了義和團的總指揮中心,當各地義和團到北京後,都先在莊親王府掛號編伍,載勳自己也是頭裹紅巾,身著短衣......團首有自稱關羽的,載勳竟然跪迎(這貨是真的鬼迷心竅了),當慈禧向世界各國開戰時又是載勳帶領著義和團的兵丁們猛攻洋人領事館,最後結果呢?義和團的大刀長矛抵擋不住洋人的洋槍子彈,大清一敗塗地,慈禧匆忙挾持光緒逃往西安,載勳屁滾尿流的在後頭跟著。

可惜好景不長,列強們佔領了北京開始算賬後第一個要殺得就是他載勳,所以慈禧在列強的逼迫之下無奈的革除了載勳的爵位,並賜他自盡。

鐵帽子王的帽子雖鐵脖子可不鐵,皇帝照樣想殺就殺想罰就罰

以上幾個都是滿清早期由於功勳卓著的宗室被封為鐵帽子王,後面介紹的幾個這是滿清中後期追封的親王爵位。比如說怡親王,初代怡親王是康熙帝第十三子胤祥,怡親王爵位共傳8世,9人襲爵(末代怡親王載垣也是顧命八大臣之一,慈禧發動政變後被殺頭)。初代恭親王是道光帝第六子奕訢。恭親王爵位共傳3世,2人襲爵。初代醇親王是道光帝奕譞,是光緒帝的生父,末代皇帝溥儀的親爺爺。醇親王爵位只傳給了兒子一代。初代慶親王是乾隆十七子永璘的嫡孫奕劻。隨著清亡,其王爵只有一代。

可見就算鐵帽子爵位稀少,鐵帽子王尊貴,但尊貴的只是這個爵位而已,想當王爺的宗室子孫多的是,這爵位固然是鐵的不能再鐵,但戴帽子的人照樣得乖乖聽話,您看看那些被奪爵圈禁甚至殺頭的王爺,他們是帝國高貴的親王,是太祖的子孫,國家的重臣,那又怎麼樣?照殺不誤,所以說這鐵帽子也不鐵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