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華為每年的研發投入比當年的利潤都多,還要發18萬人的工資,它是怎麼維持的?

迷茫中的霧


“極客談科技”,全新視角、全新思路,伴您遨遊神奇的科技世界。


華為每年投入的研發費用在逐漸提高,以當前的比例來看確實已經超過了淨利潤。

有個問題大家需要清楚,研發費用超過淨利潤並不代表華為在虧本研發。什麼是淨利潤,淨利潤指的是營業收入扣除營業成本、所得稅之後的費用。研發費用則包括在營業成本之中,因此,研發投入高於淨利潤並沒有任何問題,只不過研發費用越高會導致淨利潤越低!

那麼,一起來看看,為什麼說華為是一家偉大的企業吧!


關於華為研發費用與淨利潤之間的關係對比

我們以華為2018年的財報為例進行講解:

華為2018年銷售的總收入為7212億元人民幣,淨利潤為593億元人民幣。那麼,華為在2018年的研發投入費用是多少呢?2018年華為在研發上的投入費用高達1015億元人民幣。試想,華為若將研發費用降低一半,淨利潤則會實現翻倍的增長。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提華為的股權結構問題。華為是一家全員持股的企業,並沒有政府或者是機構持有華為的股票,這也使得華為的決策更加順暢,能夠在科技研發方面保持高比例的投入。


為什麼說華為是一家偉大的企業

我們再來看看2018年全球公司的研發費用情況:

排名第一的公司我們並不陌生,也可以說是華為手機端的競爭對手,三星!排名第二至第四的公司分別是美國谷歌、德國大眾、美國微軟,華為則排名在全球第五位。科研費用投入的多少並不能夠代表一家公司的科技實力,但是能夠體現出一家公司對於研發的重視程度。

那麼,華為在科研方面究竟有哪些突破呢?

我們以大家較為熟悉的5G網絡為例:

截止2018年的12月底,華為在5G網絡方面獲得的技術專利高達1970件,佔比5G網絡專利總數的21%。與華為競爭較為激烈的高通公司,研發了1146件5G網絡專利,相比華為相差了824件。除此之外,中興、大唐等公司分別研發了1029件以及543件5G網絡專利。

當然,華為公司的實力體現並非僅僅侷限於5G網絡,隨著美國的封鎖使得我們更加清晰的認識到了華為這家公司的實力。

  • 首先,華為是全球唯一具備5G網絡端到端設備製造的廠商(基站、CPE、手機);

  • 其次,華為具有自己的鴻蒙操作系統,使用微內核、分佈式架構,用於萬物互聯的智能設備;

  • 最後,華為具有自己的麒麟處理器芯片,並且在逐漸縮短與蘋果、高通處理器之間的差距。

重視科技研發,勢必會成為華為未來發展的核心動力。

關於華為這家公司,您怎麼看?

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喜歡的點點關注。



極客談科技


1、研發人員的工資就算是研發投入

華為18萬員工,我們假設華為員工平均薪酬成本是100萬人民幣,那麼合計是1800億元,而2018年華為的研發支出是1015億元人民幣,那麼這兩項支出合計就是2815億元人民幣。而華為2018年的營收是7212億元人民幣,而華為還擁有593億元的淨利潤,這筆賬怎麼算都維持不了的。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研發投入和18萬員工的工資很大程度是重合的,研發投入就包括了研發人員的薪酬支出,而華為的研發人員據說就有8萬,佔總人數的比例為45%,這8萬人的薪酬支出都是研發支出,如果這8萬人的人均工資是100萬,那麼也有800億了。

根據最新數據,華為目前的員工人數是18.8萬人,其中的研發人員是8萬人,而華為2018年的工資、薪酬以及其他福利費用總計為1124億元,這其中有一半的工資薪酬算是研發支出了。

華為的研發人員佔比達到45%,這個本身就說明了華為是以技術驅動為主的企業。

2、研發投入高也決定了公司產品更加有競爭力

華為能夠有今天的成績和他十幾年來堅持研發投入是分不開的,雖然我們都知道技術創新來自於研發的高投入 ,但是我們也知道研發投入具有強烈的不確定性,因為你不知道是否會有結果,即便是有結果,你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有結果。

所以敢於在研發進行強投入是需要很大的勇氣和魄力的,華為的堅持獲得了回報,今天華為在5G技術上具有主導地位,在芯片領域也迎頭趕上。華為的研發投入佔到總營收的14%,這個比例在中國的規模以上的企業中是排名第一的。

3、還有那些企業捨得研發投入的?

阿里巴巴其實也是滿捨得投入的,2019年第二個季度營收1149億元,其中研發費用就佔了105億元,研發投入佔比9.1%,我們都以為阿里巴巴是一家電商公司,從研發投入來看,阿里巴巴已經是一家科技公司了,2014年的時候研發投入佔比更是高達14%,和華為相當。


壹號股權


利潤是扣除了研發費用,扣除了人員工資之後剩下的。那就是說扣除了這些之後還有利潤。

我們看看華為的2018年的財務報告:

2018年,華為的銷售收入是7212億人民幣,它的淨利潤是593億人民幣,其中的差價超過600多億,這個差價包括了研發、人員工資等情況,剩下的才是淨利潤。

說實話,華為這個利潤率真的不高,尤其是對比一些互聯網公司。這是實體制造業會面臨的問題,利潤率不高,研發費用高,只能擴大規模才有收入。


當然,華為投入這麼多的研發費用也是有很高的回報,那就是超多的研發專利。

華為要發18萬人員的工資,其中的是8W的員工是研發,還有的是銷售和運營人員等。他們的工資也是相當高,但是付出也是相當高。

華為本身也是一家普通的企業,它只不過是規模大一點而已。它不可能長期研發費用比收入還要高的,也不可能長期虧損的經營的。

華為只不過是投入超過10%的銷售收入作為研發而已,它的銷售收入足夠高,扣除了研發費用,人員工資、運營費用、稅收等之後,還有一定的淨利潤。

所以,華為能夠運營下去的也是正常啊。


太平洋電腦網


這是一個常規的企業經營模式,並不會令人費解。

第一,華為有那麼大的銷售。

華為18萬員工不是吃乾飯的,他們遍佈全球100多個國家,從基礎科學研究,到產品應用研究,到產品推廣、銷售,到售後服務,是一個完整的企業生態系統在推進,為華為帶來巨大的營收收入。

企業的營業收入中,是包含了員工工資、研發費用等要素在內。

2018年華為營收高達6000多億元,這樣的銷售收入怎麼就發不起18萬人的工資。

第二,研發費用是計入成本支出項的。

研發費用,不是從淨利潤裡面扣除的。淨利潤是在企業在已經扣除所有支出費用之後,企業所產生的純粹利潤,那些已經扣除的費用中,包括了研發費用。

用公式簡單說明一下:企業利潤總額=企業營業收入-成本-營業稅。成本中,包括原材料成本、員工工資成本、廣告推廣成本、銷售成本、研發投入成本等等。

淨利潤=企業利潤總額-所得稅費用。

這樣直接明瞭。

第三,華為研發超過利潤是可以理解的。

華為作為一家高科技企業,是以科技驅動企業增長的一種發展模式,所以華為在研發投入上遠遠超過一般企業,甚至在研發費用佔比營收上,超過很多歐美高科技企業。也正是因為重視研發,華為才在通訊領域,擊敗多家跨國公司,從而成為通訊領域全球霸主。

根據華為的一些數據,整個2018年華為在研發投入上耗費了1015億元,在全球銷售收入高達7212億元的前提下,研發投入佔比總銷售收入為14.1%。在2018年,華為的淨利潤約為600億元,這一數值確實小於研發的投入。但是正因為此,華為在2018年的銷收增長達到了20%。

還有一項數據顯示,在過去的十年裡,華為的研發投入合計超4800億元。之所以如此重視在研發方面的投入,是因為華為必須保證自己在技術進步上,與競爭對手拉開差距,這樣才能讓自己發展的更加穩健。也正因為華為在科研投入上舍得,所以華為在5G上,成為全球最領先的企業,也正因為華為太厲害了,才受到了美國不遺餘力地打壓華為,並創造了一個歷史記錄:

全球最強大的國家,用一國之力,去打壓一家民營高科技企業。

這是華為的艱難時刻,也是華為的榮耀時刻,希望華為越來越好。


波士財經


評論員李睿陽:

華為的確是研發投入比當年的利潤都多。我們來看一下華為2018年的數據。根據華為的年報,2018年華為整體營業收入為7212億元人民幣;淨利潤593億人民幣,淨利率大概是8%的水平;研發費用為1015億人民幣,佔整體營業收入的14%。可以看到,華為公司整體的研發費用投入接近淨利潤的兩倍水平,可以說是一家非常重視研發的公司了。

有這麼高的研發投入,那麼公司如何才能保持好的經營?答案是華為持續增長的產品銷售。

我們知道,在科技行業,無論是否偏重於製造,整體的規模效應都非常明顯。研發固然是一個高昂的成本,但是隻要產品能夠售賣出去,則單位成本在規模效應的作用下會攤得越來越低,公司也會有越來越大的利潤空間。華為手機2018年整體出貨了2億臺,2019年可能要出貨2.3億臺以上,如此龐大的出貨量讓華為自然有了足夠的利潤空間;此外,華為在基站側也是當仁不讓的老大,這一塊也給華為帶來了相當可觀的業務。


首席投資官


家族財富密碼評論員錢小帥:


研發投入高於利潤,還要發工資,企業還能維持嗎

其實研發投入,利潤,和發工資誰的數額更大,在財務上並不會影響一個公司的運營,因為最簡單的一個公式就是,利潤=總營業額-成本-雜費

研發投入和員工工資已經全都包含在成本那一項裡面了,所以只要利潤是正的,那麼這個公司就一定能運轉下去

華為的研究經費確實非常高,但有著其高的理由,華為過去的十年內花費了約5000億的資金在研發上,其所在的行業就是高新科技行業,競爭對手有蘋果,三星等一大批高科技公司,加之近年來還有著美國的封鎖和攻擊,華為抓住了最重要的點,也是最重要的競爭力,那便是技術,遠超於別人的技術使華為可以立足於全世界。


並且正是由於高額的研發資金,極高的員工工資,才得以讓華為的產品在全世界都暢銷,讓華為的員工有著極高的效率,為華為創造了更多的利潤

現在華為面臨著很多的壓力,但只要是技術依然卓越,公司運營依然井井有條,上下一心,美國的打壓就起不到實質性的作用,並且華為的背後還有一個強大的祖國,我們都在看好華為的未來,相信華為也不會讓我們失望。


家族財富密碼


研發投入跟利潤比較沒有太大意義,通常是把研發投入和企業的營業額進行比較,進而獲得企業對於技術研發的重視程度怎麼樣,比如根據歐盟委員會公佈了《2018年歐盟工業研發投資排名》,華為2018年以113億歐元的研發投入排名全球第五位,這就很能證明華為對技術研發的重視程度,並且能夠讓外界相信華為的研發實力。

而利潤是什麼呢,他是企業的營業額拋去研發費用、人機物費用、稅收等各項成本之後的所得,可以直接理解為奮鬥了一年,最後落在兜裡的那部分錢,比如2018年華為的營業額是7212億,其中研發投入是1015億,而最終獲得的淨利潤593億,就是這7212億拋去1015億研發投入,再拋去18萬名員工的人工成本,還有其他生產、營銷、稅收等各方面的成本之後所獲得的最終收入。

所以拿研發投入跟淨利潤去比較的意義卻是不大,我們平產都說華為每年有超過10%的研發投入,這個10%怎麼來的?就是那研發投入和營業額進行比較所得來的。也許我們還會有疑問,華為掙得的這593億會花在哪兒呢?這個咱們不用替人家發愁,有錢還怕花不出去嗎,在今年的博鰲亞洲論壇上,餘承東解釋了華為為什麼不上市的原因“為了把更多的資金投入到基層技術研發方面,而不求短期內財報有多麼漂亮”,我這對於解釋未來這593億花在哪就很明顯了,自然大部分是要繼續投入到2019年的各項研發當中了。


木石心志


感謝您的閱讀!

2013年-2017年,華為研發費用確實要高於它的淨利潤,而且有的時候,竟然是幾乎2倍。我們很多人會問,這樣華為還賺什麼錢?這裡我們先聊聊什麼是淨利潤?這個內容搞清楚後,我們在說說,華為到底是怎麼做到研發費用比淨利潤要高的。


淨利潤計算公式:利潤總額-所得稅費用。也就是說,是我企業今年賺的錢減去我的所要繳納的稅收。

比如利潤總額≠所有的營銷收入。2017年華為財報中,銷售收入為6036億元,而淨利潤為475億元。我們不能說利潤總額是6036億人民幣。

在利潤總額應該是=銷售收入—營業稅或者增值稅—銷售、生產,研發成本—人工、福利、辦公費、水電等等—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等等。我們看到在這裡有一個研發成本,這就是研發費用,它是包含在銷售收入之中的。

為什麼包含呢?在《企業會計準則6號無形資產》中有規定,這裡面就是把研發減去。

按照《企業會計準則6號無形資產》第8條規定:企業內部研究開發項目階段的支出應當於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

即使如此,我們不能說,華為的研發費用不高,要知道在全球2017年研發費用中,華為的研發為第六名,我們通過這份排行版可以看到,大眾、谷歌、微軟、三星、英特爾分別是前五,我們可以確認一件事,華為的研發費用非常高。

這就為什麼華為能夠不斷提升自己在國際中的地位,不斷遭到美國等國家的反對,為甚華為可以不斷在通訊市場上始終佔有優勢,原因很簡單,它的研發上投資高。我們都驚訝於華為的麒麟處理器發展迅速,卻不知道,從2004年到2018年,14年間投入1000多億研究芯片;同樣在2009年,花費近10年研究5G,任何的成功都不是僥倖,是花費了人力和財力,也是華為的魄力。我們,不是說捧殺華為,而是它確實做到了很多企業做不到的事情,這就是我們值得欽佩的地方。


LeoGo科技


生產型企業,其研發費用是直接計算在公司成本中的,而不是賺到錢以後,再來給研發投資。


什麼意思呢?

就是公司的純利潤=營業額(銷售額)-稅收-生產成本(含原料成本與水電費用)-研發成本-企業人員工資與福利-管理費用(含後勤費用,財務費用,法律顧問費用等一系列綜合費用)。還有一塊利潤,是公司賺的,就是公司向國外出口產品,會有國家退稅,以及相應的一些財政補帖,這些應當計算在純利潤裡面。


比如說2017年華為一年淨利潤是475億元,研發費用是897億元,如果不扣研發費用,那麼淨利就是475+897=1372億那麼多了。當然花出去的研發費用不能說不計就不計。


相比這個數字,我更好奇的是,華為2018年一共8萬多名員工(87500名員工),實現7000億元的年銷售額,相當於人均800萬元的營業額。公司純利潤差不多8%,即每個人平均實現64萬元的純利(工資發完還有這麼多純利,很牛B),難怪獎金高,也是有原因的。


國內能在發完工資後,還能實現人均5萬元純利的公司就很少了。


沒仔細研讀財報,不知是不是某些數字有誤。若果真如此,就當笑話了。


老椰的自媒體


我很讚賞華為的努力,但大家千萬不要神化華為,而應該更加理性和客觀地剖析華為、認識華為。這樣,才能真正有利於華為的發展。

先來說研發。

華為可以說是國內研發投入最多的民企。2017年華為研發費用為897億,佔華為全球年收入的14.9%,成為了繼亞馬遜和谷歌的母公司 Aiphabet之後,全球研發投入排名第3的企業。而且,華為還在著手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計劃在未來10年,研發費用每年遞增20%—40%。

華為研發的成果相當豐碩。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的數據,2017年華為以4024件專利取得WIPO國際專利申請第一的好成績,2018年華為的國際專利申請量高達5450件,創下WIPO歷史上由一家公司提交國際專利申請的記錄。華為的國際專利年度申請量已經接近第二名三菱電機公司的兩倍,堪稱“專利狂魔”。

可以這麼說,研發是華為崛起的重要一個支柱。但是,如果換一個角度來說,也使華為揹負了一個過於沉重的包袱。我認為,有些研發,或許根本不應該由華為來做,或者說,不應該由華為一家來承擔。

畢竟,錢總是有限的。這裡花了,那裡就少了。想想蘋果,儘管研發少於華為,研發佔比更是遠遠低於華為,但卻仍然是全球最賺錢的企業。華為也要做一些反思。

再來說人工。

華為的工資水平是相當不低的。所以,18萬人的工資,不是一個小數字。據報道,2018年,華為在員工薪金工資方面的支出為1124億元,員工的平均年薪約為60萬元。

但是,要注意一點,研發費用通常包括人工費用、直接投入費用、折舊費用、無形資產的費用、其他相關費用等。所以,人工有相當一部分實際上是歸屬在研發費用之中的,這兩個數字不能簡單累加,企業的負擔沒有大家感覺的這麼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