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現在擁有多少核彈頭?與巴基斯坦和以色列相比其核力量如何?

東義義


多年來印度一直在追求世界大國地位,為此,印度大力發展軍事力量尤其是核力量。印度研製和部署了中遠程彈道導彈,並發展洲際彈道導彈能力,從俄羅斯租借甚至採購彈道導彈核潛艇,印度還與以色列、美國等國加強在彈道導彈防禦上的合作。2003年1月4日,印度還宣佈組建核司令部。印度與中國歷史上曾發生過邊境戰爭而且現在還存在邊境領土糾紛,印度公開聲稱發展核武器主要是為遏制和威懾中國,目前印度已經擁有打到中國並能攜帶核彈頭的彈道導彈。毫無疑問,印度核力量的發展將對我國的安全產生影響。因此,我們有必要對印度核力量的發展態勢給予高度重視。2005年9/10月一期的《原子科學家公報》發表了羅伯特·諾里斯和漢斯·克里斯汀森聯合撰寫的《2005年印度核力量》的文章,詳細介紹了印度陸基、海基和空基核力量的現狀。為便於瞭解和把握印度的核力量狀況,現將全文編譯如下:

印度現任曼莫漢·辛格政府承諾將繼續前任政府的政策,把巴基斯坦和中國的核威脅作為其發展核力量的主要驅動力,當然提高國際聲望也是一個重要因素。目前印度正在為各軍種部署各種類型的核武器系統,向核大國的目標邁進。

2005年印度國防部年度報告稱,印度的核學說基於“可信的最低限度核威懾”以及“不首先使用核武器”。這要求印度擁有陸基、海基、空基核力量,並擁有最低限度的可信核威懾能力,以挫敗其他國家對印度使用核武器的威脅。為此,印度正在發展由陸軍的陸基彈道導彈、空軍的空射武器和海軍的水面艦艇發射的彈道導彈組成“三位一體”核力量。

由於印度所有武器投射系統既可能攜帶核彈頭,也可能攜帶常規彈頭,因此印度核武庫的規模和結構很難確定。而且,印度核運載系統的這種兩用性可能給南亞大陸帶來巨大的危機不穩定性,一旦爆發戰爭,尤其是在戰爭開始階段,印度發射安裝常規彈頭的彈道導彈很可能會被誤認為發動核打擊,而引發核戰爭。另一方面,印度政府和工業界官員關於印度核能力某些不準確的或誇大的言辭,以及媒體和學術社團的無根據的猜測使外界很難確知印度的核力量。據我們推斷,目前印度大約擁有40~50枚裝配好的核彈頭,而且未來10年可能會增加。2004年底,印度國防部官員向美國《防務新聞》透露,未來5~7年,印度將有300~400件核武器裝備到三軍部隊。《防務新聞》還援引印度國防部消息稱,未來10年,印度將每年投資20億美元,加強戰略核力量司令部基礎設施的建設。

一、空基核力量

印度現有幾種能夠投射核武器的飛機,但考慮到飛機的航程、載荷和速度等因素,最可能用於投擲核武器的飛機是“幻影”2000H、“美洲虎”IS以及“格-27”。

“幻影”2000H是單座、多任務飛機,已部署在印度瓜利爾空軍基地第40飛行大隊的第1和第7飛行中隊。“幻影”2000H在11000米高度,最大速度為馬赫數2.2,作戰半徑1800千米,遠程、高速和較強的載彈能力使其成為一種有競爭力的核武器投擲機型。印度從1985年首次購買了40架“幻影”2000,2001年又訂購了10架,可能還從卡塔爾獲得另外12架。印度空軍可能曾於1994年5月使用“幻影”2000H試驗投擲了1枚啞核彈,但這一消息沒有得到官方的證實。

“美洲虎”IS/IB戰機1975~1985年部署英國皇家空軍和1974~1991年部署法國空軍期間就具備投擲核彈能力。最初,英國宇航公司向印度提供了首批40架“美洲虎”IS戰鬥機,印度斯坦航空公司自行組裝了91架。“美洲虎”戰鬥機淨重15450千克,滿載4775千克,航程1600千米。印度第5、14和16作戰中隊裝備約79架“美洲虎”IS型戰鬥機以及另外的“美洲虎”IB型雙座教練機。執行海上作戰任務的第6空軍中隊裝備“美洲虎”IM型,該型飛機不具備核作戰能力。距巴基斯坦伊斯蘭堡525千米的阿穆巴拉空軍基地可能將駐紮能投擲核武器的“美洲虎”戰鬥機。第5和14中隊的數架“美洲虎”戰機將進行改裝,以攜帶核彈。但是過去幾年“美洲虎”戰機失事事故增多,增加了人們對這種已服役25年之久的老式戰機服役能力的擔憂,但是隨著2004年4架“美洲虎”戰機飛往阿拉斯加參加美國空軍組織的“應對霹靂”演習,這一問題似乎已經解決。

“米格-27”也可能執行核打擊任務,“米格-27”是蘇聯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生產的具備攜帶核武器能力的飛機。印度斯坦航空公司按照許可組裝了165架,最後1架1997年3月交付。“米格-27”整備時航程大約800千米,掛副油箱在海上的實際航程約390千米。“米格-27”已進行優化以執行作戰任務,在外掛點可攜帶近4000千克炸彈。幾架飛機可以進行特定的改裝以攜帶核彈。

二、陸基核力量

據最新估計,印度已部署兩種新型彈道導彈——“烈火I”和“烈火II”導彈。兩級的“烈火I”彈道導彈的試驗射程近700千米,已經部署在陸軍第334導彈團。第1級使用固體推進劑,第二級是縮短型的“普里特維”(“大地”)液體燃料短程彈道導彈。導彈可以通過公路或鐵路機動發射架進行發射,最近一次試射在2004年7月4日進行。

2004年,印度在第335導彈團部署了“烈火I”導彈的改進型——“烈火II”。該導彈射程超過2000千米,長20米,重約16噸,攜帶1000千克載荷,可以部署在公路或鐵路機動發射架上。1999年3月,該導彈首次進行了試射,射程2000千米,當時可能攜帶了一個沒有安裝鈈彈芯的核彈。2001年1月17日和2004年8月29日進行了第二次和第三次試驗。

據傳聞稱,“烈火II”再入飛行器的機動性和滑翔性設計要優於西方,精度可達到40米。但是,基於西方核大國在發展這類能力時所遇到的技術難度和指揮控制需求,這一說法可能有些誇大其辭。印度正在繼續研製射程更遠的“烈火III”導彈,可達3500千米,但導彈的發射試驗已推遲數年時間。2005年2月,印度國防研究與開發組織(DRDO)透過《印度教徒報》稱,印度決定增加“烈火II”導彈的射程,初步決定增加300千米,可能以後還會增加得更多。

印度仍保留“普里特維”(大地)系列導彈。該導彈1983年開始研製,並於1988年首次試射。從1988年至今,所有型號的“普里特維”導彈已進行了28次試驗,最近的一次於2005年5月12日進行。“普里特維”導彈有3種型號,只有“普里特維I”(陸軍型)被美國中央情報局確定為可執行核作戰任務。該導彈長9米,直徑1.1米,重4000千克,射程150千米。“普里特維II”(空軍型)射程250千米,裝有750千克彈頭,但空軍已決定將載荷增加到1000千克。改進型“普里特維II”精度更高, 2004年3月19日進行了試射。據稱,印度還正在研製固體燃料的“普里特維III”,該導彈的作戰能力將更強,能力和作戰保障都將提高。

有傳聞稱,印度一直在進行洲際彈道導彈(ICBM)的研製計劃(該計劃被稱為“蘇里亞”)。洲際彈道導彈所需的絕大多數部件都可通過印度本國的航天計劃獲得。最新型號的印度極地軌道航天運載火箭——四級的PSLV-C6,能夠將1600千克衛星送入621~632千米的高極地軌道,或將3500千克的衛星送入400千米的低地球軌道。2001年美國中央情報局估計,印度要將極地軌道運載火箭改造成洲際彈道導彈,可能需要1~2年時間。印度正在加速推進把永久衛星送入地球同步軌道的能力,這種衛星將為印度核力量提供不間斷的指揮和控制。印度宣佈,經過2001年4月和2003年5月研製階段的飛行試驗後,印度的地球同步衛星運載火箭(GSLV)開始運行。2004年9月20日,印度第一次利用GSLV把教育衛星(EDUSAT)送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

三、海基核力量

為獲得“三位一體”的核能力,印度正在研製至少兩種海基核武器系統——“丹努什”(“弓”)和“薩加里卡”(“海洋”)導彈系統。2004年11月7日,印度海軍成功地從位於奧利薩邦的巴拉索東海岸的經過改裝的 “薩伯哈德拉”號巡邏艦上試射“丹努什”海基彈道導彈獲得成功。“丹努什”(“普里特維”II導彈的海軍型),長8.56米,可攜帶1000千克載荷,射程約350千米,發射重量約4600千克。印度國防研究與開發組織負責該導彈研製,巴拉克動力公司負責製造。2004年11月8日,印度國防部宣佈“丹努什”能夠攜帶核和常規彈頭。

據印度國防部2004年年度報告稱,印度正在艦艇上安裝這種武器。如果安裝核彈頭,“丹努什”將使印度海軍首次具備核打擊能力。2004年6月,海軍的一份條令文件強烈要求海軍擁有核作戰能力。由於海軍“丹努什”導彈的射程只有350千米,艦艇需要離敵人海岸很近才能攻擊陸地目標,因而艦艇更容易被探測到和遭到攻擊。“丹努什”似乎是具備更強核攻擊能力的“薩加里卡”導彈的過渡型號。“薩加里卡”導彈1991年開始研製,現在正處於研製的高級階段。據美國情報機構推測,“薩加里卡”是一種潛射彈道導彈,射程約300千米。據印度稱,印度計劃將其射程提高到1000千米,並且已經與以色列和俄羅斯進行接觸,獲取技術援助把導彈射程將提高到2500千米。“薩加里卡”還沒有進行過試射,將在2010年後或更晚時間部署。

“薩加里卡”的試射時間將根據印度核動力潛艇“先進技術艇”(ATV)的完工日期而定。印度至少從1985年開始核動力潛艇ATV的研製,該艇將裝備“薩加里卡”導彈。在建造ATV的過程中,印度吸取並運用了1988~1991年從蘇聯租賃的“查理I”級巡航導彈潛艇(又稱“恰卡拉”)的設計和運行經驗。據報道,ATV艇的反應堆使用印度的設計,印度在南部卡爾帕卡姆的甘地原子能研究中心已建造並安裝了一座陸基原型反應堆。

2000年,“恰卡拉”潛艇的指揮官甘尼什中將被任命為ATV項目的負責人,試圖加速進行這一項目。然而,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報道表明該項目取得了進展。印度從1991年歸還“恰卡拉”潛艇後才開始ATV的全面研製工作,1997年開始建造,原計劃2007年在孟買馬紮崗造船廠下水,但ATV面臨的技術挑戰可能會使該項目進一步推遲。如果ATV項目繼續拖延,海軍將使現有或新型柴油潛艇具備發射“薩加里卡”導彈的能力。印度正在考慮購買6艘法國或德國的潛艇,還有傳聞稱,印度準備向俄羅斯租賃1艘或更多的核潛艇。

2005年印度核武庫

飛機型號

航程(千米) 載重(千克) 備註

“幻影”2000H 1800 6300 40架可能部署在瓜利爾空軍基地

“美洲虎”IS/IB 1600 4,775 131架,部署於阿穆巴拉空軍基地

導彈型號

射程(千米) 載荷(千克) 備註

“烈火”I 700 1000 2004年36枚導彈部署陸軍新組建的334導彈團

“烈火”II 2000 1000 2004年36枚導彈部署陸軍第335導彈團

“烈火”III 3000 1500 將在2005年末試射普里特維 150 1000 陸軍型,部署第333和335導彈團,將由液體燃料改裝成固體燃料

丹努什 350 1000 正在研製,海軍型普里特維II,第三次實驗在2004年11月7日進行薩加里卡 300 - 正在研製,可能將在2005年末進行飛行試驗,將在2010年或更晚時間部署。


巴基斯坦的核武器技術領先一點從尺寸角度上說,巴基斯坦利用導彈試射過,說明他們已經解決了核武器的小型化問題,可以放在導彈上而印度的試驗還是地下試驗,沒有和導彈結合,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他們在小型化上遇到了問題,只能使用戰鬥機投放,使用方式比較單一從可靠性角度上說,啞彈比率印度稍高一點,說明他們的可靠性還有問題從技術指標上看,大家都試爆過鈈彈和鈾彈,這方面的技術水準半斤八兩。印度曾施爆過加強型原子彈,但失敗。說明離氫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綜上所述,巴基斯塔在核武器的尺寸和可靠性方面佔優;印度可能在技術上佔優微弱的優勢(但實戰意義不大)他們的核武器大致處於中國60年代後期的水準,開始了小型化和武器級運用,但無力研發氫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