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紀最恐怖的偷窺,看完後我關閉了朋友圈

美劇《你》裡。


男主喬,得知女主的姓名後,視奸她所有的社交信息,掌握了她包括家庭住址、童年生活等全部的秘密。

本世紀最恐怖的偷窺,看完後我關閉了朋友圈


當今社會,網絡在連接你我的同時,也在悄無聲息地窺探你我的隱私。

並且,一不小心,就成了對付你的“武器”。


音樂軟件上的“猜你喜歡”,憑藉你的聽覺記錄,揣測你的口味。

你在享受私人訂製的同時,會不會因為“耳朵”被監聽,而感到背脊發涼?

社交網絡正以你想象不到的恐怖,操控你的人生和選擇:

《隱私大盜》

The Great Hack

2019.1.26 聖丹斯電影節


本世紀最恐怖的偷窺,看完後我關閉了朋友圈


《隱私大盜》是網飛拍攝的一部紀錄片。


它披露了一家叫“劍橋分析”的科技公司,在幾年內侵犯用戶隱私,左右選民意志的種種行徑。


其中,最令人驚駭的是,這家公司很可能左右了2016年國際政壇的兩個大事件——

特朗普意外勝選,和英國“脫歐”。

本世紀最恐怖的偷窺,看完後我關閉了朋友圈

紀錄片本身拍攝得並不完美,豆瓣7.8分。

香蕉姐推薦它,並不是因為其揭露的政治陰謀令人大跌眼鏡;


而是它反映出一個與我們息息相關,卻常常被忽略的情況:

個人信息竟然能夠被利用到左右個人意志,干擾個人判斷,左右一個國家的政治,甚至影響我們後代生活的程度。


1.


2018年4月,由於Facebook捲入用戶數據洩漏醜聞,年輕的億萬富翁扎克伯格被送去國會聽證。

扎克伯格的國會問答,將數據洩漏醜聞掀向高潮。

本世紀最恐怖的偷窺,看完後我關閉了朋友圈

聽證會上的扎克伯格

這一切都源於“倫敦分析”公司內部線人的揭發。

倫敦分析被爆不正當使用近8700萬Facebook用戶數據,用於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


具體怎麼操作的,還要回到特朗普勝選前夕。


當時,特朗普團隊組建了數字業務團隊,倫敦分析加入其中。


倫敦分析移交給了特朗普團隊一組非常有價值的選民數據。


原來,他們曾讓千千萬萬的美國人做了一份性格測試。


本世紀最恐怖的偷窺,看完後我關閉了朋友圈


以此建立起一個擁有接近四五千個數據點的模型。


這個模型可供預測美國每一位成年人的性格。


本世紀最恐怖的偷窺,看完後我關閉了朋友圈


性格驅動行為,行為影響投票。


他們根據性格分析,找到容易被影響被煽動的人群,即搖擺選民。


隨後,開始通過社交網絡,向這些人精準投放策劃過的數字視頻內容。


這些內容大力渲染希拉里的郵件門事件,表現希拉里的粗心、身體衰弱、冷酷、心理變態。

以此來煽動選民對希拉里的仇恨、厭惡情緒,左右他們的判斷。


本世紀最恐怖的偷窺,看完後我關閉了朋友圈


其實,網民所看到的那些都是特朗普團隊想讓他們看到的。

他們利用你欺騙你還把你矇在鼓裡。

比如,特朗普競選中倡議“擁槍權”。

思想開放、衝動易冒險、時常會感到緊張的人群,在打開Facebook上會看到類似“自由受到威脅”的廣告。

本世紀最恐怖的偷窺,看完後我關閉了朋友圈

圖源:北京商報企鵝號

他們根據網民內心的恐懼和需求,制定了具有針對性的廣告。

在潛移默化的思想滲透下,這些搖擺網民很可能轉而支持能夠保護他們的競選人。

在脫歐議題上,他們的辦法如出一撤。

找到這個國家中還沒有定見的少數搖擺分子,然後用廣告對他們進行“狂轟亂炸”。

本世紀最恐怖的偷窺,看完後我關閉了朋友圈

在美國,3個州的7萬選民就能決定大選。

在英國為脫歐舉行的全民公投中,“脫歐”一方以51.9%的支持率險勝。

不知道社交網絡的廣告是否對公投結果起到了作用。

本世紀最恐怖的偷窺,看完後我關閉了朋友圈

紀錄片《隱私大盜》聚焦於劍橋分析公司機密被曝光,引發的一連串連鎖反應。

不管紀錄片所持立場如何,“劍橋分析事件”為我們敲響了警鐘,它提醒我們:


我們的個人數據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正在被盜取,

並以我們不理解的方式,被用來針對我們自身。

本世紀最恐怖的偷窺,看完後我關閉了朋友圈


為連接你我而打造的平臺,正在被武器化。


人們一不小心,就成了被操縱的木偶,被實驗的白鼠,被矇蔽而不自知。


2.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劍橋分析組建的這一龐大的數字網絡,僅僅源於一款小測試遊戲。

2014年,一款叫做"this is your digital life"(這是你的數字化生活)的應用程序登陸在Facebook上。

本世紀最恐怖的偷窺,看完後我關閉了朋友圈


這款程序可以進行心理測試,對用戶的開放性、責任感、外向性、親和性和情緒穩定性,這五項核心特質進行評分。

據此分出不同的人格類別,包括冒險者、友善者、管理者等。

本世紀最恐怖的偷窺,看完後我關閉了朋友圈

類似的性格測試相信大部分人都做過,你可能會懷疑這套測試的準確性?

其實,這套算法準確度很高。

因為他們還會透過用戶的點贊、瀏覽網頁,發佈的文字、照片等信息進行分析。

BBC稱,透過分析用戶的10次點贊行為,算法對你個性的分析要比你同事更準確;有150個點贊,瞭解程度可以超過你的父母;而超過300個點贊數據,就連你的伴侶也不是算法的敵手了。——把Facebook拉下水的劍橋分析究竟是何方神聖,《北京商報》

大數據或許比你更瞭解你自己。

本世紀最恐怖的偷窺,看完後我關閉了朋友圈

當時共有27萬用戶下載並使用了這個應用。

他們以這27萬人為基點,進入測試者的朋友網絡,攫取每一位朋友的狀態更新、點贊以及私密信息,

織成了一張涵蓋8700萬Facebook用戶的巨網,並建立心理檔案,用於商業變現。

本世紀最恐怖的偷窺,看完後我關閉了朋友圈

透過Facebook洩露用戶信息事件,我們可以聯想到現實生活中令人細思極恐的點點滴滴。

3.

大數據看似很遙遠,其實與我們息息相關。

<strong>

在互聯網世界,人的行動會像蝸牛一樣,留下痕跡。

<strong>

當你搜索某一商品,無數同類商品會出現在你眼前;

音樂軟件上,打著“猜你喜歡”的貼心名號,追蹤你常聽的歌曲;

是的,我承認這很便利,但那只是別人想讓我們看到的東西。

網絡給我們建了一口井,我們像井底之蛙一樣,只能看到它讓我們看的那方天空,而我們誤以為那是整片天空。

本世紀最恐怖的偷窺,看完後我關閉了朋友圈

網絡在給人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窺伺隱私的危險性。

某網友爆料,他老婆元旦去摘草莓,一沒在某平臺搜索“草莓”關鍵詞,二沒看有關“草莓”的文章,結果第二天就收到了和草莓相關的推送文章。

網友猜測,某平臺使用了麥克風的權限,監聽到了他跟老婆的對話。

不論最後的事實怎樣,我們越來越有種,拿著智能手機,幾乎相當於裸奔的感覺。

有時我們在社交網絡上分享照片、文字動態等,都會不小心暴露我們的重要信息。

有個新聞比較早了。

2011年,王珞丹曾在社交平臺上分享了兩張照片。

本世紀最恐怖的偷窺,看完後我關閉了朋友圈

本世紀最恐怖的偷窺,看完後我關閉了朋友圈

某網友根據這兩張照片,以及王珞丹發佈的四條信息,利用大數據,竟在40分鐘裡推測出王珞丹的家庭住址。

這讓人背脊發涼。

萬一來人不懷好意,或者攫取你的信息進行詐騙,後果不敢想。

我們每天和朋友聊天,分享孩子照片,傾吐心情的平臺,似乎變得不那麼“可靠”。

每一次點贊,每一個評論,每一條動態,都在暴露我們自身的性格和品味。


有的人不希望被全部看到或瞭解,朋友圈設置三天可見;

有的人覺得無所謂,發佈照片、動態就是希望分享、交流,把完整的狀態呈現給人看。

不論做何選擇,不論我們懂不懂大數據,都應該瞭解:


數據在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

大數據在給你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在偷窺你、監視你、控制你……


參考文章:

1. 把Facebook拉下水的劍橋分析究竟是何方神聖,《北京商報》


(隱私大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