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評|今天,中國官宣:6G前哨戰正式打響

很久以前有兩隻猴,在摘桃的時候為了不被老虎吃掉,決定合作。有一隻先上樹吃桃,另外一隻負責放哨。吃桃的要留一半給放哨的,而放哨的不能擅離崗位。這就要求兩隻猴子不能只想自己。於是,兩隻猴變成了猴群,猴群變成了人群。

——電影《無人區》

2019年11月6日,中國科技部發布消息稱:

為推動我國移動通信產業發展和科技創新,11月3日,科技部會同發改委、教育部、工信部、中科院、自然科學基金委在北京組織召開6G技術研發工作啟動會。

在本次會議上,6G技術研發推進工作組和總體專家組成立。以此為標誌,中國正式向6G技術發起衝鋒的號角!

當然,科技部的官宣只是國家層面的整體規劃。

對於那些以科學技術為立足之本的企業,能掀起移動通信產業大規模洗牌的6G技術,早已在路上...

戎評|今天,中國官宣:6G前哨戰正式打響

2019年3月24日至26日,移動通信元老級強國-芬蘭在奧盧大學舉辦了全球首個6G峰會。

愛立信、諾基亞、法國電信集團、韓國三星、華為、中興等移動通信巨頭和各國200多位無線通信專家齊聚萊維,並試圖通過這次峰會對6G標準制定權進行前期布控。

而主導5G技術推進的華為,仍然是聚光燈下的明星:

華為認為,6G時代的運用將超出5G時代的物聯網,使之真正實現萬物互聯(Internet of Everything,簡稱IoE),即整個人文社會和外部物理世界實現緊密連接!因此6G的數據不是一個一個的大數據,很可能是無數的小數據匯成大數據。

日本與德國同樣也不甘示弱。

德國伍伯塔爾大學展示出非常具體的太赫茲通信技術:

在基於鍺化硅(SiGe)材料構建的完整的信號收發系統上,僅能實現1米距離的260GHz頻段太赫茲通信。而伍伯塔爾大學的研究結論稱,如果採用直徑6.5cm的透鏡天線,通信距離能夠達到100米。

毋庸置疑,一旦技術落地,它將成為全世界最先進的太赫茲通信系統之一!

戎評|今天,中國官宣:6G前哨戰正式打響

日本的優勢則更為大:

廣島大學在全球最早實現了基於CMOS低成本工藝的300GHz頻段的太赫茲通信,且日本在太赫茲各項電子通信材料領域的優勢可謂“獨步天下”。

很顯然,在各國科技部門及企業的全面佈局下,6G戰爭已悄然拉開帷幕...

6G:登高望遠、突破極限

科技部正式啟動6G研製工作後,想必不少網友都從內心發出一個疑問:

5G都還沒全面普及,現在搞6G靠譜嗎?

相當靠譜!

從產業週期來看

大數據表明,移動通信技術的迭新換代,是以十年為一個單位。2020年是5G普及元年,那麼只有現在佈局6G的研究工作,才能保證中國的通信技術不會掉隊!

從科研傳統來看:


中國科研部門長期保持著裝備一代、開發一代、預研一代的傳統。5G的部署工作已經在如火如荼的展開,下一代研究必然會提上日程。

戎評|今天,中國官宣:6G前哨戰正式打響

所以現在的焦點問題不是該不該研究6G,而是6G技術有何意義?

按照國際慣例,先簡單介紹下6G:

普通用戶對G時代的直觀感知,只在於玩手機的花樣。

1G時代,手機只能通話;2G時代,手機開始能夠發短信;3G成功實現了語音、圖片、上網視頻通話等多個功能,“低頭族”從此誕生。4G能高清看直播、再也不用感受被流量支配的恐懼;5G則能做到即下即看...

但在科研領域,6G研製工作的難度從理論上來講,比之前任何一個G時代都更為艱難。

眾所周知,任何應用技術的突破,都是建立在基礎理論的研究之上。而移動通信產業技術也有一個基礎理論-香農極限

------是在會隨機發生誤碼的信道上進行無差錯傳輸的最大傳輸速率。

什麼意思呢?

資深老司機一定清楚,要想自己駕駛的汽車跑得快,需要的不止是技術,還與路況(寬度、平整度)、油耗呈高度正比。

同理,實現信號高速率傳播,需要在寬通道、小噪聲、大功率環境下進行。

為了更好釐清傳輸速率和通道寬度、噪聲大小以及信號功率之間的關係,美國著名數學家克勞德·艾爾伍德·香農(Claude Elwood Shannon )在1948年提出了香農極限理論。

理論公式如下-

戎評|今天,中國官宣:6G前哨戰正式打響

C為單信道的信道容量,這也是香農極限所要解釋的問題。

它指的是當一個單點輸入和單點輸出的通信通道建立後,這條通道每秒最多能夠傳輸多少信息量。

B是信道的帶寬,即分配給一個信道可用的頻率範圍一半,類似於戰鬥機的作戰半徑。


S是傳送信號的平均功率,N則代表噪聲或者干擾信號的平均功率。

香農極限告訴我們:

增加單信道的容量無非三種方式,增加寬帶、增加信號功率,或者減少噪聲和干擾信號的功率!

而6G的研究難點在於:當前移動通信技術已經達到香農極限的天花板了!

什麼意思呢?

從1G到5G的發展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核心僅僅是編碼的進步。其加快的速度主要是將信息密度做得更高,而非信道容量的增大。

人類現在所研發的5G技術,差不多吃光了通信行業的技術儲備,信息密度基本發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換言之,移動通信產業從1G到5G的突破,是一個不斷接近香農極限的過程。

在高通和華為的編碼規則大戰上,高通主攻的LDPC理論上可以接近香農極限。至於華為的polar,學術界說法是極限上達到了香農極限。


因此大部分人對6G乃至於移動通信技術前景的發展是比較悲觀的。

這一點,從任正非的講話就可以看出:

隨著逐步逼近香農定理、摩爾定律的極限,面對大流量、低延時的理論還未創造出來,華為已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華為已前進在迷航中。重大創新是無人區的生存法則,沒有理論突破,沒有技術突破,沒有大量的技術累積,是不可能產生爆發性創新的。華為正在本行業逐步攻入無人區,處在無人領航,無既定規則,無人跟隨的困境。華為跟著人跑的“機會主義”高速度,會逐步慢下來,創立引導理論的責任已經到來。


為什麼迷茫?

華為是一家以科技研發為生存之本的公司,如果把科技研發過程比作登山,那麼華為現在正處於山巔的最頂峰!

值得歡呼雀躍嗎?不!

站在最巔峰,意味著華為已沒有山可以攀登了。

而後來者仍在香農極限內一步步向華為逼近,屆時華為將失去最重要的生存砝碼,即技術優勢。

所以千萬不要以為任正非的危險論是唱高調,而是任何一家世界科技公司必須面臨的發展問題。歷史的經驗表明,不論是一個國家抑或是一個企業,若沒有尋找到更高的山峰去攀登,跌下神壇是遲早的事。

財報顯示:

2018年,華為的研發支出為897億元,其中基礎科學的經費佔比約為30%。

對於一家企業而言,將數百億經費投入到深不見底的基礎科學,而非能夠迅速實現經濟效益的應用工程做法,不止是用“有魄力”來形容那麼簡單,更多的是一種危機感、使命感、責任感。

要知道,基礎科學是具備全球共享性質的,華為雖然是在為自己尋找高山,但其成果也將為世界科技指引新的發展方向。

戎評|今天,中國官宣:6G前哨戰正式打響

言歸正傳,由於5G的信息密度已經在香農極限的範圍內飽和,因此6G的研發難度與之前的G時代不在一個量級上。

如果說從1G到5G,是人類從農業文明到工業文明;

那麼,6G則是地球從工業文明向宇宙大航海過渡!

從產業預期來看,6G時代大致會催生超能交通、身體域網絡、機器間的協同、多感官混合現實、虛擬助理、情感和觸覺交流、觸覺互聯網、全息、智能交互、空間通信等十項應用技術。

毫無疑問,這裡面每一項技術的背後,都涉及到數以千億的經濟效益。

當前,已有多個國家正緊鑼密鼓的部署6G計劃-

歐洲:2019年1月,芬蘭政府啟動為期8年的6Genesis項目,專注於6G技術的研發;同時,芬蘭政府還為該項目提供了2500萬歐元的支持。

韓國

:2019年6月18日,韓國SK電信公司與諾基亞、愛立信達成協議,三方將聯手提升商用5G網絡的性能,並開發6G相關技術。

日本:2019年10月31日,日本通信運營商NTT、索尼、美國英特爾聯合發佈消息稱,3方將在“6G”通信標準領域展開合作。

戎評|今天,中國官宣:6G前哨戰正式打響

未來正來!

但這個未來,需要的不止是屏息以待,更需要勇敢者邁出堅定的第一步!

畫餅的美國夢

2019年2月21日,在中國工信部長明確表示中國已著手研究6G技術後,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推特上躊躇滿志的表示:

我想要5G甚至6G技術能夠儘快的在美國普及,比當前的標準要更強、更快、更智能。美國公司必須加緊努力,否則就會落後,我們沒理由落後。

對此,美國紐約大學教授泰德·拉帕波特發表聲明稱:

雖然“6G”的標準還有待認定,但是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已經決定開放95千兆赫到3太赫茲頻段供6G實驗使用,一場圍繞“6G”展開的競賽,已經開始...

隨後有業內人士指出:美國迫切追求6G技術的原因,是白宮認識到美國在5G領域已經趕不上中國後,試圖通過6G實現對前者的彎道超車!

現實嗎?

難!

就技術儲備而言,美國的通信技術依然算第一陣營。至少兩大通信巨頭高通和英特爾都有對標巴龍的基帶芯片,美國的問題在於技術儲備無法產業化

-----即不能把技術優勢轉化為市場經濟效益

戎評|今天,中國官宣:6G前哨戰正式打響

圖I

我們來看具體差距-

在5G標準必要專利方面,截止2019年3月,中國廠商已申請的全球5G標準專利數量佔比為34%,遠高於美國的14%。

最關鍵的是,全球能夠提供完整提供5G解決方案的設備商,只有中國公司!

影響非常大:

這就意味著中國企業能通吃系統、芯片、設備、終端以及測試在內的全產業鏈經濟紅利。

相比之下,美國高通等企業雖然可以通過專利授權賺錢,但其價值一定比不上中國專利技術+設備售賣的全產業鏈優勢,畢竟修建基站的設備銷售還能為上游零部件供應商和下游維修創造經濟效益。

於是一個很嚴重的悖論就產生了:

任何企業對下一代技術的研究投入,都來源於上一代技術的市場化轉化,即將技術升級為市場所需的產品,以此獲利。而現階段美國企業吃到的5G紅利很少,資本沒有足夠的動力向6G注入研發資金。

有鑑於此,美國未必會越過5G直接奔向6G,至少在國內的大城市會加快5G基站的部署。

戎評|今天,中國官宣:6G前哨戰正式打響

當然,也許會有人會說,美國的6G研究可以由政府牽頭。

不可否認,以DARPA(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為主的政府機構,曾在美國高新科技的研究過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諸如ABL激光反導、X37、互聯網、硅半導體等應用科技,均源自於政府部門的牽頭。

但問題是,受制於國內的人工成本、市場需求以及企業發展規劃,美國在基站的低成本覆蓋上永遠也比不上中國。至少在通信領域內,中國未來的潛在市場最高可達40億人。這就導致了美國不論是在5G抑或是6G方面,最多隻能掌握技術優勢,而非可以搶佔市場的應用優勢。

正如戎評前文所言:

一種無法完成市場化經濟效益的技術,是沒有任何優勢可言的。

中國:勇闖無人區!

6G技術的研發,對中國的意義不僅僅在於維持移動通信產業的優勢地位,還是一個劃時代的分水嶺。

中國科技研發正式進入無人區!

何為無人區呢?

無人領航,無既定規則,無人跟隨!

近年來中國科技的進步有目共睹,但很多人總感覺與西方的差距還是很大。

嚴格來說,這種感覺沒有全錯!

必須承認,我們的科技雖然是獨立自主研究出來的,但80%是建立在西方已有的成果之上,這就大大降低了中國科研的試錯成本。

比如五代機的研發,在美國F22服役及F35提上項目日程的情況下,中國飛機廠商很清楚未來戰機的發展方向在何處:隱身、超音速巡航、超視距攻擊、翼身融合技術...

所謂無人區,即中國在經過多年的衝刺後,中國科技基本與最先進的美國並駕齊驅。在我們向前的路上,再也沒有任何存在物可參考。

戎評|今天,中國官宣:6G前哨戰正式打響

在2018年珠海航展上,J20總師楊偉在就“中國六代機項目進展如何”的問題上回答道,中國目前已進入無人區。

大家不妨看看,在我們所能接觸到的領域,中國是不是已經成為或正在成為世界第一?

這是一個喜憂參半的結果。

喜:中國科技終於不用拾人牙慧,亦步亦趨

憂:沒有存在物的參考,意味著在未來的科研道路上,我們的試錯成本可能非常高。

不論如何,步子,已經邁出來了,絕無退縮的餘地。

存量世界的殘酷命運,就如同一頭窮追猛打的野獸,遲早會無差別的撕碎每一個在無人區前駐足不前的懦夫。

是跟隨在強者身後,做亦步亦趨的懦夫;

還是一馬當先、做敢於逆天改命的英雄,哪怕只有一秒...

中國,已經有了自己的選擇:

只有向死而生的勇士,才能在荒漠無垠的無人區中,尋找到璀璨的綠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