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光榮時代》已近尾聲,你有如何評價?

Q3一夫


又是一出“雷劇”,我覺得主角光環太強大了。

這部劇主要講述鄭朝陽的哥哥鄭朝山(黃志忠 飾)是為國民黨北平特工處的負責人,和張譯飾演的鄭朝陽,兩人是親兄弟,也算是這部劇是主演。

他們兄弟倆一人為共產黨情報組負責人,另一人則為國民黨特工處負責人,整部劇情的故事,基本也是圍繞在這個環節,所以《共榮時代》,從劇情基調上來說,屬於諜戰劇。

而諜戰劇,最大的特點在於燒腦和懸疑,而不是拼場面和打鬥。但是這部劇就算是打鬥場面主角也能安然無恙。就比如說鄭朝陽出城以後打鬥那裡,遭遇國民黨特務伏擊。

說實話,我剛看到這段的時候,內心無比忐忑,因為特別怕鄭朝陽“不用換彈夾”、“一槍一個”、“永遠不會被打準”等橋段冒出。好在,主角很強大,壞人也不傻,子彈能打盡,槍法也不準。這打頭場面,相對平平無奇,只能說主角光環很強大。




阿土198


追劇《光榮時代》,好似啃西瓜。剛開始幾口甘甜瓤紅,緊接著要一邊吃一邊不停吐西瓜子,然後就快啃到沒有味道的西瓜皮了,最後要看看是否有黏黏糊糊的西瓜水粘在手上。

電視劇《光榮時代》已近尾聲,相信有耐心一直追劇的不少觀眾評論起來,會覺得一般一般,好壞各一半一半。

好的方面是塑造了一些性格突出的人物形象,還原一部分精彩的人生歷程。

1、張譯、黃志忠演技在線,自不必多說。配角多爺人物形象突出,京味十足。在白玲被抓走之後,鄭朝陽與多爺(高亮 飾)共同找到奎子的窩藏點那段戲,多爺那小黑帽子一戴,小腰一彎的人物形象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王驍飾演的宗向方一直還算挺機靈的,擅長見風使舵的他幾次化危機於無形,機靈的頭腦也確實讓他一度在新崗位上幹得左右逢源,但最終無法避免窮途末路。他能把人物刻畫得真實鮮活,頗有辨識度的小眼睛,成為他的標誌。

2、秦招娣(薛佳凝 飾)的人生經歷講述得精彩,令人共情嘆息。

秦招娣,本名尚春芝,真實身份為中統保定組組長。在最後一次毒殺任務失敗後,為了徹底告別特務“有今天,沒明天”的日子,她毒殺並繼承了僕人秦招娣的乾淨身份,到剛剛迎來解放的北平城去投奔秦招娣的叔叔,開始新生活。秦招娣手臂上的新鮮傷疤引起了叔叔懷疑,她為了保住自己的新生活,殺了叔叔並埋屍院中。

新婚之夜,秦招娣親眼看到鄭朝山給自己下藥後,來到地下室用電臺發報。她為了不讓自己暴露,準備毒害新婚丈夫鄭朝山,但當她聽到鄭朝山對於兩人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規劃後,她摔碎了砂鍋,放棄了毒殺計劃。隨著平凡日常的繼續,秦招娣和鄭朝山也從本來的利用關係變成了真正的人生伴侶。秦招娣與鄭朝山兩個人夢中訣別,與對方敞開心扉的場景,很是精彩。但出來混終究是要還的,43集中,秦招娣的人生迎來了終局,被特務頭子“大先生”魏檣冷槍射殺,倒在一片油菜花田裡。

《光榮時代》被觀眾吐槽的點不少。

1、劇中第一代公安幹警的形象與事實有出入。同志、戰友之間,故意表現得偏狹嫉妒,相互貶損,彼此捉弄,男女之間還打情罵俏,猶如職場“宮鬥”戲。劇中的羅局長脫離群眾,在辦公室藏酒獨品,藏餃子私享。下級對他既不尊重,也不敬佩,甚至戲弄他,設計輪流偷吃他的餃子。

2、女主角濃妝假睫毛明顯,臉龐粉嫩,與時代不符合,演技也有待提高。齊拉拉角色戲份有些莫名其妙。

3、影片佈景有影樓風,除了帽徽、胸章、臂章等服裝細節和各種槍械這些明面的事物還原真實外,多沒能還原歷史原貌。劇中清唱的京劇《穆桂英掛帥》字正腔圓,但不符合年代。

4、劇情和不少細節有漏洞,還需打磨。比如第14集那兩個砍柴的,實在不像礦工,也不像農民。第19集公安局和社會部兩位處長在還沒調查清楚前,竟然把鄭朝陽從其哥哥婚禮現場帶走,不太真實。第20集起,基本每集都有自相矛盾的的細節。第46集不是說第二天一早鄭朝陽要出發去上海嗎?怎麼又跟鄭朝山在火車上抓候鳥?感覺草草的就收尾了。

電視劇《光榮時代》如果作為一部正劇,不夠嚴謹。如果作為一部年代劇,還需注重細節。如果作為一部戲說劇,倒適合觀眾陪伴著下飯。


兩年的海


有些遺憾。

《光榮時代》是一部正能量的主旋律電視劇。

快結局的時候粉上了鄭朝山和秦招娣這對CP,然後秦招娣和肚子裡的孩子都沒了,這樣的結局讓人有些遺憾和感傷。

鄭朝山和秦招娣是這部電視劇中的反面角色,而這對夫妻真是天作之合。


  • 個性狠辣,雷厲風行。

鄭朝山為了完成任務,殺了一個又一個人,每一次出手從不見絲毫的遲疑,讓人覺得他殺過很多人,是一名訓練有素的殺手。


而秦招娣不是秦招娣,她是尚春芝,為了重新活一次,她殺了自己的下屬,冒名頂替成為了秦招娣。為了以秦招娣的身份活下去,她也殺了一個又一個人。她殺人時的眼神充滿了狠絕。

這對夫妻都是訓練有素的特務,也都是個狠角色。

  • 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

鄭朝陽多年離家,鄭朝山長期一個人生活。

鄭朝陽這個唯一的親人卻是鄭朝山的敵人。鄭朝山欺騙和算計鄭朝陽的時候,內心一定十分痛苦。

他為了救鄭朝陽不惜冒著暴露身份的危險,他為了讓鄭朝陽遠離爆炸現場,不惜傷了鄭朝陽。

他好不容易認清了自己對秦招娣的感情,有了自己的孩子,卻不得不犧牲了他們。

看似冷靜理性的鄭朝山從此獨自活在世上,午夜夢迴一定會想起秦招娣和孩子,內心的愧疚會讓他終生不得幸福。

秦招娣則更加悲劇。她只是想作為一個普通女人過上家庭婦女的安穩日子,但是一次次被迫出手。

在她終於贏得了鄭朝山的心打算相依相守的時候,卻在奔向幸福的路上失去了生命。

得不到不是最痛苦的,得到了又失去才是真正的痛苦。

綜上,鄭朝山和秦招娣這對反面CP可恨又可憐,如果還有第二部,希望給予他們撥亂反正重新做人的機會,讓他們在劫後餘生之後收穫一點點幸福。


七仔愛影視


《光榮時代》是2019年下半年,最被人期待的國劇之一,除了因為主旋律“那些年、那些事”以外,張譯是另一個主要原因。

自2019年10月13號正式上線,目前已快結束,觀看網上網友們的評論與回覆,卻漸漸的有了幾絲熟悉的感覺。“又是一出雷劇”、“主角光環太強”是否貼切,我們得從頭細說。

整部電視劇劇情脈絡,在第二集過半處有了定調,張譯飾演的鄭朝陽,在西柏坡學習歸來以後,調任為北平市局下屬偵訊組組長,即公安局情報科的頭目。

而鄭朝陽的哥哥鄭朝山則為國名黨北平特工處的負責人,即親兄弟二人,一人為共產黨情報組負責人,另一人則為國民黨特工處負責人,整部劇情的故事,基本也是圍繞在這個環節,所以《共榮時代》,從劇情基調上來說,屬於諜戰劇。

而諜戰劇,最大的特點在於燒腦和懸疑,而不是拼場面和打鬥。

我們熟知的“神劇”定義,更多的層面是指場面上的誇張,一小部分是指邏輯上的嚴重匱乏。

例如劇中的打鬥場景之一,出城以後的鄭朝陽,遭遇國名黨特務伏擊。剛看到這段的時候,內心無比忐忑,因為特別怕鄭朝陽“不用換彈夾”、“一槍一個”、“永遠不會被打準”等橋段冒出。好在,主角很強大,壞人也不傻,子彈能打盡,槍法也不準。打頭場面,相對平平無奇,不雷、也不出彩。

與之對應的,鄭朝陽面對危機的處理方式,則要更有看點。在露餡以後,面對半夜前來抓捕的特務,鄭朝陽先是架好牆梯,又在梯子處丟下一隻鞋,另一隻鞋則扔向遠處,營造了跨院匆忙逃離的假象。

此處有兩個目的:“1:誤導搜捕的方向”;“2:製造匆忙離開假象,掩蓋自己提前得到消息的事實,為前來送信的兄弟虛晃一槍。”

鄭朝山的扮演者黃志忠,之前最為人熟悉的作品來自《大明王朝1566》裡的海瑞,而鄭朝陽的扮演者張譯一直以來都是實力派的代表之一。可以確定只要劇情邏輯無太大漏洞,電視劇口碑應當妥矣。



經典匯聚地


電視劇《光榮時代》,已經接近尾聲了,這部電視劇,從總體上來說,我認為它屬於中等水平。


首先,應該肯定它所表現的主題思想是很正確的,它講述了建國初期,北京市公安人員為保衛新政權所付出的犧牲,熱情地謳歌了我公安人員為新中國建立的功勳。這點是不容置疑的。而這部電視劇,主要的問題是出在哪裡呢?我認為:主要問題出在導演如何給這部電視劇確定基調上,即,做為編導人員,你到底是想用正劇的形式還是用喜劇的形式來反映這部電視劇的內容?在這部劇中,編導人員進行了大膽的嘗試,試圖在刀光劍影、你死我活的對敵鬥爭中,加入一些喜劇元素或喜劇成分,想用輕鬆活潑的形式,來展現嚴肅的對敵鬥爭。然而,實踐證明,他們完全失敗了。從而把這部劇,弄成了一種正劇不像正劇,喜劇不像喜劇的東西,老實說,用喜劇的形式,反映嚴酷的對敵鬥爭,是很難的,因為在對敵鬥爭中,免不了會有流血和犧牲,而編導人員,想把這些悲壯、悲傷的事情,轉變為喜劇的形式,可能嗎?所以說,這部電視劇,基調的不統一,是它最大的弊病。






從演員的表演來說,張譯在劇中的表演,老實說,確實沒有什麼很特殊的地方,他的演技的展現,不但比不上高亮扮演的‘’多爺’’,連王驍扮演的‘’宗向方’’都能和他一比高下。老實說,張澤扮演的老北京人的形象,太虛、太弱,演的成分太明顯。而作為一名公安幹部,在劇中也沒顯示出多麼‘‘大智大勇’’。而高亮扮演的‘‘多爺’’則把這位老北京人的形象,演得很豐滿,很真實,很傳神。他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渾身上下,言談舉止,都流露出一種濃烈的老北京人的味道,而且演的自然,一點都不做作。黃志忠扮演的‘’鄭朝山’’則由於摳圖的原因,觀眾們看到總感到不舒服,由於這種特殊的原因,黃志忠在這部劇中的演技,很難評說。至於其他的配角,由於編導人員給這部劇定調的不確定性,從而造成不少配角吃不透編導的創作意圖,使這些配角在表演過程中,無所適從,拿不定主意,不知道在劇中是應該做喜劇的表情呢?還得做正劇的表情,是用喜劇的形態說這些臺詞呢?還是用正劇的形態說這些臺詞呢?。在這種情況下,他們表現出的演技,就可想而知了。如‘‘赫平川’’演的就很生硬。無論是他的肢體語言還是他的對話語言都給觀眾們一種不入戲的感覺。
總之,這部電視劇,從整體上來說,看可以看,如果說它是多麼的優秀,或者是這麼的好看,確實也談不上,一般一般,平平淡淡、馬馬虎虎,平平常常,這就是我對這部劇的看法,不一定準,也不一定對,請指正。


穗原談影視


電視劇其它情節不點評,就評論劇中主線與輔線相互支撐的重要的小角色,齊拉拉!

新中國剛建立,那時的公安隊伍可以說是緊張嚴肅、紀律性極強的首都公安隊伍,全部是久經戰場及學校的黨員,當年稱之為北京公安一百單八將。劇中齊拉拉,一個市井小民、舊社會混混,卻可以隨便發展到公安隊伍中,同時,又可以直接參與反敵特這麼重要的工作,無組織、無紀律、無視公安基本條例。更可笑的是進公安後,還有與他人共享辦公室,在短短不到一年中,可參與北京市公安局局長主持的專案會議,還可坐在主桌...整部電視劇從頭到尾整,這種莫名其妙的演藝太多了!電視劇輔線就是這樣連接完成,導演也真是腦子進水,難到編劇、導演無知到此種地步嗎?可謂電視劇的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啊!

當然,主線大方向沒有太大問題,但是主線是由多個輔線支撐而成,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雖然,電視劇中有極少的場景反映了真實事件,結果卻讓導演拍攝如此誇張,讓人感到畫蛇添足時,好像中途又跳出個老鼠。編劇、導演及團隊到底屬於幾等、什麼水平大家評論吧!





神精鳥


《光榮時代》是由劉海波執導,張譯、黃志忠、潘之琳、薛佳凝領銜主演的年代反特刑偵劇。於2019年10月13日首播。該劇講述了新中國第一代人民公安,在面對以“桃園”行動組為代表的國民黨潛伏特務的持續破壞時,展開了艱苦卓絕又針鋒相對的鬥爭故事 。

情節設定還是有些誇張的,比如逮了人,換下一身衣服,再找到筆墨,寫一封告示,拿著漿糊去糊牆,引得一幫叫花子進店鬧事驚動特務動了槍等等,這些不可能在四分鐘內完成的行動,感覺編劇有點侮辱觀眾的智商。劇情故事一般,對劇情藝術加工渲染太浮誇了。劇中不少弱智情節,讓觀眾忍不住隔著屏幕罵。

從劇本、班底、製作、類型、獻禮五個方面還是有可圈可點之處。

整體觀感還是很不錯的。演員的演技也是值得肯定的。劇中的情節還是十分有看點。特別是男主的“用一張嘴換來一條生路”。讓人記憶猶新。


丹丹電影


這部劇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先說齊拉拉,一個剛出來就怕這怕那的小混混,接過一次“牢獄之災”沒想到一下子就強大起來,可以很有心計的去臥底,去刺探情報,不合理。

再說薛佳凝飾演的這個角色,整部劇她作案這麼多起,就沒見警察調查她,中間只有一次懷疑,到她最後中槍死後,鄭朝陽都以為這個嫂子是個好嫂子。

再說老三,我覺得他內心是很掙扎的,雖是國民黨的特務,但他其實很想做個像鄭朝陽的人,只是前期無奈選擇了間諜這個身份,最後他被抓住,說的一句話是,我想活著,但整部劇沒有給他更多的表現,體現出那種掙扎、無奈。

最後說一下這個滅鼠行動,簡直是,無法用語言表達,一個大首長的保護行動,這也太兒戲了,真是就做做樣子,要不楊鳳剛最後都要猶豫該不該行動,我看這是演員的真實寫照,你們就算做做樣子,也要說的過去,要不上導演讓我上,我才不上當呢。


影視窺世界


在今年的金秋熒屏,迎來很多反特諜戰題材的影視劇,有在湖南凱博的張若昀、王鷗、孫藝洲、闞清子領銜主演的《諜戰深海之驚蟄》,有在江蘇衛視和北京衛視播出的張譯、黃志忠、潘之琳、薛佳凝領銜主演的年代反特刑偵劇《光榮時代》,還有黃軒、陳赫主演即將在東方衛視播出的諜戰劇《瞄準》,熒屏主題正從單一的現實題材劇開始轉向,諜戰反特劇成了新的熱門。

此類諜戰劇在表現方式上逐漸給觀眾年輕化的傾向,除了演員的年輕化,敘事方式新穎度上也著實吸睛。目前《光榮時代》播出接近尾聲,下面以該劇為例談一下新型反特諜戰劇如何在服化道製作、題材內容、人物塑造上推陳出新,展現獨到的敘事魅力的。

個體形象生動活潑,每個角色被賦予了獨到的人格魅力

《光榮時代》講述了以鄭朝陽為代表的新中國第一代人民公安,在面對以“桃園”行動組為代表的國民黨潛伏特務的持續破壞時,展開了艱苦卓絕又針鋒相對的鬥爭故事 。主要線索主要有鄭朝陽(張譯)和鄭朝山(黃志忠飾)的兄弟相愛相殺,隨著劇情的發展,觀眾發現劇目絕不僅僅將這兩個角色進行生活溝通和信仰對決,在他們身上,很多細緻入微的地方都潛藏了對人物內心深處的挖掘。比如其實張譯在開頭因為一雙球鞋就已經懷疑到了哥哥鄭朝山的身上,但是他更多的潛意識是自動排除這種可能,以至於在中期白玲在懷疑鄭朝山的時候,他極力辯解,他的內心真的是反對嗎?不是,他潛意識害怕和難以接受,這樣的細節就鋪墊了其內心對哥哥的信任之情,也是親情的味道所在。還有在刻畫鄭朝陽這個角色的時候,他反映出來的不僅僅是破案的邏輯頭腦,更多的還有和戰友們相處的嬉笑怒罵。正如導演劉海波所說:“現在觀眾每天觀賞的內容和渠道很多,特別高大全的人物形象很難取信於觀眾,從小人物的視角切入,觀眾更去願意相信這才是真實的。就像《光榮時代》裡的主角既有著崇高的情懷和信仰,同時也有很普通人的一面,情懷和信仰是提升人物高度的,而普通人的一面更讓觀眾產生更多共鳴,更願意帶入他的視角去看故事”。所以鄭朝陽這個角色立住了。

我們再看鄭朝山,這個角色看似是信仰的堅守者,為此不惜殺人放火,但是他內心深處對於這個世界的愛和渴望也是顯而易見的。初遇秦招娣的時候,他在街頭救死扶傷,他其實是對大眾具有悲天憫人的醫者,他渴望看到和建成他意念裡的國家,他獨有的執念讓他一直在錯誤的路上前行。有個細節是他在辦公室和秦招娣探討蘭花,他對蘭花的註解是“質樸文靜,淡雅高潔。不為困勞而改節”。,看似歌頌蘭花的不變氣節,同時,也讓觀眾感到一種隱憂,鄭醫生所奉的“不改節”,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會成為後期兄弟信仰不同而針鋒相對的伏筆。是對蘭花精神的總結,同時,也側面反映出鄭朝山不喜奢華熱鬧,自有一番心中天地的內心活動。導演劉海波對這個角色的理解是:“在鄭朝陽的對立面,就設計了他哥哥鄭朝山,他外表看起來是個精英的形象和鄭朝陽是一個反差,但他不光是用來對比鄭朝陽的,也有自己的人物矛盾和兩面性,他的第二層身份就是國民黨“冷棋”,一個在大街上偶遇傷患立刻出手救人的醫生,一個對弟弟很好的哥哥,卻也同時是個大惡人”。

也正是賦予了個體角色的多面性,讓劇中的情節和人物形象立得住,據導演劉海波說:“在最早設計人物的時候,就希望能把人物無論是深度還是廣度都做的更大一些,而不是簡單的正邪對立,偉光正對小暗邪,而是希望每個人物都細節豐富、有血有肉,這樣我們這部戲才更有看頭,也更立得住”。

群像式演繹展現老北京的日常,這些“陪襯”成最光彩的綠葉

除了鄭朝陽和鄭朝山的兄弟對決,劇中還塑造了很多豐富的角色,他們遵循著各自的生活軌跡,小細節處見真章,成為當時的北京城中最真實的存在。比如齊拉拉,他原本是個小混混,因為一些正義的念頭和路見不平的奮勁,加入了警察的隊伍,這個人是警察隊伍中的一種很典型的代表,激情、愛冒險、充滿了積極性,他的這種警察職責和擔當在特殊環境下不斷磨礪,加之憑藉這種小聰明,看上去也的確是探案的材料。他和小東西的情竇初開剛剛好,清爽不膩,如果兩個人都能活下來,將會是般配幸福的一對兒。還有劇中四合院中唱戲的十娘夫婦,丈夫賣藝養家,十娘因為執信老母,導致家之不家,這也為後期警察剷除這個教會埋下伏筆。最驚豔的,就要數多爺最厲害,他的情商值堪稱滿分,從查案到人際交往,人物性格愈發鮮明亮眼,有評論說:“多爺在這部劇中,絕對不是錦上添花,而是起的頂樑柱的作用。這部劇因為有了多爺,變得好看了許多”。

也正是這些小人物,組成了當時北京城中各行各業的代表,導演劉海波說:“因為《光榮時代》裡面人物,他們所處的年代、還有成長環境讓他們有這些市井小智慧的表現,這些是時代和那時人們眼界的侷限,但這些人間煙火的東西每個時代都非常動人,我們儘可能的希望現在的觀眾也能產生共情”。

在敘事節奏上,每個人不再是單純的警與民的階層關係,他們更多的是相互合作和同為生存的關係。為了保證故事性和娛樂性,中間穿插了一些詼諧的臺詞,更具有生活化的氣息,給人物性格加了一些幽默的地方,並且加快了故事節奏。正如導演劉海波所說:“《光榮時代》裡面人物,他們所處的年代、還有成長環境讓他們有這些市井小智慧的表現,這些是時代和那時人們眼界的侷限,但這些人間煙火的東西每個時代都非常動人,我們儘可能的希望現在的觀眾也能產生共情”。

服化道製作還原京味兒,導演劉海波:“連公安局的牌子都是考據過的”

從該劇的歷史背景來看,《光榮時代》取材於真實歷史背景,是北京城解放前後這段時間內的故事。反特和諜戰的區分其實主要就是在解放前和解放後,一個是敵暗我明,一個是敵明我暗。而《光榮時代》正好跨過解放這個時間點,兩種元素都有,講第一代公安的故事,加入了大量刑偵破案的元素。導演劉海波介紹歷史史實的時候說:“在北平和平解放前,1948年4月,中央從各局選調來的幹部陸續到中社部駐地報到,按照要求選調來的學員都是縣團級以上、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有戰鬥經驗、身體健康的保衛幹部100人,加上8名從北平來的黨員代表,一共108人,參加訓練班,接管北平社會治安事宜,這就是新中國公安系統的第一代中堅力量。幾年前,我們這部戲的編劇魏人、張衛華等在整理新中國公安史的時候發現了這一段時期的故事,而我們的人物和故事原型也就是參考這些資料來的”。

基於史實上的創作之餘,便是如何在服化道上還原歷史背景,《光榮時代》里老北京的市井氣特別足,有街頭喝著茶搖著搖椅的老爺子,也有群眾中間的相聲和戲曲。環境和道具是如何斟酌的呢?,導演劉海波介紹說“首先是拍攝地,我們這個戲前期美術置景量非常大,現在想要在北京城裡找到能還原當年風貌的街景很難,所以選擇在古北水鎮置景+部分CG特效來呈現,搭了3個棚,超過12000平方米的景,包括街道、衚衕、鄭朝陽家的四合院、老北京市公安局都是重新搭的,美術置景功課也做得非常細,連公安局的牌子都是考據過的。服飾方面也特別參考了當年的資料,鄭朝陽潛伏時會穿什麼、恢復身份後又穿什麼這些也都是做了功課的,包括胸章、臂章先是軍管會然後才變成公安,這些變化都體現在了劇裡。有網友提到鄭朝陽有一套綠色警服和建國初期的黃色警服不一樣,其實在1948-1950年期間軍服轉警服經歷了多次變化,也曾短暫出現過墨綠色的警服”。我們在劇中也不難發現,有北京公安局的掛牌、有北平改名北京的史實,也有新舊警察交替的銜接,還有警服的變更,這些都是有據可查的。

也正是對人物刻畫的精益求精,對服化道製作的匠心獨運,讓《光榮時代》呈現出更逼真的一面,獻禮劇如何能拍出新意,實現“閤家歡”是值得探討的。當下我們所處的時代,物質豐富、價值觀多元,熟齡觀眾需要情懷的東西,年輕人也需要積極向上價值觀引導,所以需要更多作品來表達那些光榮時代裡的信仰與責任感,將這種力量傳遞給觀眾。如今觀眾可以獲得信息的渠道很多,品味和娛樂方式也很豐富,拍攝出能讓各年齡段、各地觀眾都能接受的作品對於我們電視劇導演而言難度變大了。但我相信我們的獻禮劇能夠開拓更豐富的類型空間,《光榮時代》做到了。


張大仙張仙友Y


是一部老戲骨多、整體觀感不錯的年代劇。\r

《光榮時代》是由劉海波執導,張譯、黃志忠、潘之琳、薛佳凝領銜主演的年代反特刑偵劇。於2019年10月13日首播。該劇講述了新中國第一代人民公安,在面對以“桃園”行動組為代表的國民黨潛伏特務的持續破壞時,展開了艱苦卓絕又針鋒相對的鬥爭故事 。

情節設定還是有些誇張的,比如逮了人,換下一身衣服,再找到筆墨,寫一封告示,拿著漿糊去糊牆,引得一幫叫花子進店鬧事驚動特務動了槍等等,這些不可能在四分鐘內完成的行動,感覺編劇有點侮辱觀眾的智商。劇情故事一般,對劇情藝術加工渲染太浮誇了。劇中不少弱智情節,讓觀眾忍不住隔著屏幕罵。

整體觀感還是很不錯的。演員的演技也是值得肯定的。劇中的情節還是十分有看點。特別是男主的“用一張嘴換來一條生路”。讓人記憶猶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