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三十五歲的幾點感想

寫在三十五歲的幾點感想

上週過了35歲生日,想到自己奔四了,心裡百感交集。

写在三十五岁的几点感想

30來歲的時候,總覺得自己還很年輕。拍照的時候加個美顏,其實跟20幾歲差別不大;磨皮下手狠一點的話,大學生也是可以裝的。

但最近照鏡子,發現歲月不饒人得有點明顯。臉部輪廓,整個肌肉走勢,都提醒自己裝不了嫩了,頗有些中年危機。

但如果問我,想不想回到30歲,可能真的也不想。我在微信公號平臺上寫的第一篇文章,是《一個全職主婦的三十而立》。

當時是給一個開母嬰號的學姐供稿,學姐讓我起個筆名,我想既然是母嬰號,按行規就得叫個“xx媽”,又看了看自己一臉的曬斑,就很豪邁地說叫“虎皮媽”吧。

現在重新看那篇文章,覺得當時自己真的是迷茫和焦慮的。

五年過去了,我念完了法學院,考出了加州律師執照,用母嬰號的筆名寫了上百萬字,編劇工作也在慢慢上正軌。

還願不願意回到可以裝嫩,但滿心焦灼覺得自己一事無成的三十歲呢?確實是不願意的。

写在三十五岁的几点感想

三十五歲,終於覺得開始對自己的人生有了一些掌控感,讓我覺得踏實。

但其實“一切漸漸有了眉目”並不是唯一讓我滿意的地方,過去五年,我對生活也有了一些更深的體會,和大家一起分享下。

本文作者虎皮媽,加州律師、作家、編劇,出版小說集《人間故事》。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虎皮媽的夜航船(id:hupima),原創文章300餘篇。

写在三十五岁的几点感想写在三十五岁的几点感想

永遠都會有煩惱

我過去常常有種錯覺,覺得“如果……,就好了”。

人生似乎有一個神奇的節點,一個有魔力的條件,只要達到了,一切都會好起來。

如果我找到一份工作就好了。

如果能換一套更大的房子就好了。

如果孩子能上私校就好了。

如果我不用做家務不用管孩子就好了。

後來發現,其實並沒有這樣一個魔法時刻。

前兩天跟大學同學薛小美聊天。年薪百萬的薛總,說自己其實並不喜歡跳舞,每週去跳舞只因為,那幾個小時讓她覺得時間是屬於自己一個人的。

我還記得大四找工作的時候,薛小美同學咬牙切齒跟我說,一定要在上海找到一份月薪四千的工作。

當時我倆一起在一個外企實習,每天下班去對面便利店買兩個茶葉蛋。

摩挲著被茶葉蛋溫熱的塑料袋,兩個人看著靜安寺的高樓。我說,我什麼時候也能跟那些OL一樣,有份年薪十萬的工作啊。

薛小美狠狠心,說我比較有事業心,十萬不夠要二十萬

掙到了二十萬,掙到了年薪百萬,好像人生的煩惱也並沒有少一點。

写在三十五岁的几点感想

我們幾個硅谷的媽媽經常聚在一起吐槽,主要是仰望國內有錢媽媽們有保姆有司機的高大上生活。

有一天墩媽跟她國內來的白富美學霸同學聚會,回來告訴我們,白富美也有煩惱。

白富美的煩惱是什麼呢?別人家的孩子有保姆就夠了,她家兩個娃有了幾個保姆依舊要黏媽媽。

佛教說六道輪迴。最高的天人道,一動念萬般華衣美食隨處湧出。

但天人也有煩惱,天人的煩惱是總有一天會“天人五衰”,衣服會發臭,有一天會墮入其它五道。

餓鬼畜生地獄裡的眾生恐怕要嗤笑,衣服發臭也是煩惱?在旁人看來不起眼的煩惱,但在當事人,痛苦並不因此少一點點。

財務自由就好了麼?有權有勢就好了麼?國家元首總是老得很快。

哪怕有錢如賭王,暮年也不過“父親算計兒子,兒子算計父親”的帝王下場。

人生永遠都會有煩惱,重要的是煩惱是否在自己可控範圍內,以及如何面對這些煩惱。

写在三十五岁的几点感想写在三十五岁的几点感想

他人沒那麼重要

他人的煩惱雖然我們不知道,但他人的光鮮我們卻隨時能看到。朋友圈、美顏相機、奢侈品、派對、環球旅行……

總覺得身邊跟自己起點差不多的人,過著比自己好了太多的生活。

我在三十歲生日那天的微博裡寫:

婚五年,勤四肢,


年三十,娃兩枚,


一事無成,無風無浪也逍遙。

三十歲時候的焦慮,也來自於原來的同學朋友都升職加薪、環遊世界,而我黃著臉在家帶娃,幾乎一事無成。

現在漸漸沒那麼焦慮。一是認識到人人都有煩惱;二是覺得,其實人與人沒有可比性。

我們常常把那些比自己優秀的視為“同伴”,而那些還不如自己的視作“故人”。

既然只有那些比自己更優秀的才會被視作“同伴”,那怎麼會沒有同伴壓力?

以前總覺得,同樣是大學同學,為什麼……

事實上,大家的情況、起點都太不一樣。

在學校裡這些都被“同學”的身份遮蔽,現在這些不同才真正顯現了出來。

再有,就是越來越認可“運氣”的重要。前兩天聽到一句話:小富由儉,大富由天。

換到現在的語境中,小康中產的生活靠勤奮和996,中產以上,完全看運氣。

写在三十五岁的几点感想

五年來,很多同樣是全職媽媽的讀者跟我說,虎皮媽,你很優秀,我像你一樣就好了。其實情況並不如大家想象。

一來,我上學時候父母公婆來幫我管家,我是有支持系統的,而且孩子當時都大了。

二來,我運氣比較好,在公號最容易漲粉的時期開了公號,很快也寫了一篇爆款出了書,能做編劇也是因為正好有好朋友在這個行業。

三來,我生活裡倉皇的時刻也並沒有都展覽出來,沒有讓大家意識到我的煩惱。

比如,我第一本書交稿了一年半後才出版,每次催,編輯都說,希望你理解,我們的資源要先分配給更有市場號召力的作家。

比如,作為剛入行的新手編劇,劇本改了七八稿還要繼續改,要學習的東西有很多,也要不斷踩扁自己的那個ego。

比如,要當律師出去實習,同一批實習生都基本比我小一輪,連帶我的律師有的都比我年紀小。

大學法律系的同學都升合夥人了,而我依舊只是個替人複印文件打下手的實習生。

他人並沒有那麼重要。人與人間的起點不同。他人的煩惱你並不知道。他人的運氣你也不一定擁有。

真正重要的,是我們是否在身邊的關係中得到了滿足,是否找到了自己心中的光。

写在三十五岁的几点感想写在三十五岁的几点感想

身邊的關係和心中的光

人生的前半程,都是量化的。

你成績好不好,你有沒有進名校,你畢業了工資多少。很容易覺得,人生的幸福是和這些量化的標準是統一的。

但到了中段,雖然周圍還有許許多多的量化標準,雖然這些標準還會帶給我焦慮和目標,但我已經知道,這些標準並不是幸福本身。

有人創業公司IPO了,有人搬進了順義的豪宅,有人的孩子是神童,申上了哈佛。

這些都是很好很好的,但這些也不是幸福本身。

現在的我,覺得人生幸福,來自於“自尊”和“滿足”。

自尊來自於關係。

無論是工作中的社會關係,家庭中的關係,還是親密關係,只有當這些關係都理順了,人才會有自尊感。

一篇文章是不是十萬加,有多少人轉載點贊,這些數字並不如身邊人的認可重要。

當基本的生活體面能保證後,朋友圈有沒有漂亮的展示面,並沒有家庭關係和親密關係中的愛和信任重要。

写在三十五岁的几点感想

人的慾望永遠比自己真正的需要更多。

填充慾望帶來的滿足感是很短暫的,而長久的滿足感,來自對自己正在做的事情的認可。

有一些認可,來自於意義,堅信自己所作所為的意義,不可被替代。

而另一些認可,來自於熱愛。

“找到心中的光”,這是《北京摺疊》的作者郝景芳講的。我很喜歡這句話。

這五年來,我時常因為連載沒有寫完百爪撓心,也因為一次又一次要修改劇本而氣餒崩潰。

但當最後完成的時候,那種愉悅和滿足感,是無法用言語表達的,也是無法用稿費和勞務費衡量的。

我偶爾會想起那個一邊走路上學一邊在腦子裡編故事的小姑娘,覺得自己若干年後會開始做這行,真是有種巨大的滿足感。

技不如人,運氣不如人,最終能寫多好,是不是會紅,這些其實都不是最重要的了。

這兩年常常在視頻網站上看李玫瑾老師的錄像和訪談。

我特別喜歡看她在《鏘鏘三人行》裡的樣子。

穿著樸素,不施粉黛,但邏輯清晰,態度平和,用專業獲得他人的尊敬。

看到她,我就一點都不懼怕自己的四五十歲,希望自己屆時也能這樣。

而這篇雞湯,或許就是告訴若干年前恐懼焦慮的自己,其實三十五歲,也並沒有什麼可怕。

不要放棄,一切都會有答案。

写在三十五岁的几点感想

你想問10年後的自己什麼問題?

本文作者虎皮媽,加州律師、作家、編劇,出版小說集《人間故事》。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虎皮媽的夜航船(id:hupima),原創文章300餘篇。

本文為LinkedIn經授權轉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LinkedIn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轉載文章所包含的文字和圖片來源於原作者和視覺中國。如因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於本文刊發30日內聯繫LinkedIn進行刪除,並就版權問題聯繫相關內容來源。

LinkedIn歡迎各類廣告品牌合作,發郵件至lmschina-sales@linkedin.com獲取更多信息。

©2019 領英 保留所有權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