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挑的話,歷史上誰能打敗項羽?

鬼阿罪


一看到這個問題腦海裡立刻將所知的歷史名將搜刮了一遍。如果說列舉出的人物能夠一定打過項羽,事實上無法肯定。畢竟兩者的武力值只是在書本上體現,無法親身鑑別,無法令人信服。

只能嘗試進行解析,在此過程中為項羽尋找一位勢均力敵甚至能將其擊敗的對手。

首先,項羽是一位力能扛鼎,萬馬叢中取上將首級的大將,而這個”上將“可以追溯到以無賴著稱的漢高祖劉邦(時為漢王)。

以這個為依據,可以排除在對戰項羽時,不會過於看重項羽西楚霸王的赫赫威名,從而降低臨戰時的旺盛戰意。

自垓下之戰後,能夠稱得上名將的有西漢時期的周亞夫、霍去病、衛青、李廣、趙充國、班超、陳湯。東漢雲臺二十八將、馬援、皇甫規。三國時,呂布、馬超、關羽、典韋、徐晃、張遼等等。

中國的古代名將數不勝數。而有機會或有膽量直接萬馬叢中,取上將或帝王首級的便可以去掉大部分人。

那為何僅僅篩選到三國呢?

如果繼續下去的話,不僅是篇幅不夠,同時對項羽不公平。

項羽在烏江岸邊的最後一戰,是其武力值最高峰。率八百騎兵先是突破劉邦的重重包圍,緊接著以二十八騎士成四隊衝擊劉邦五千追兵,反覆衝殺,如入無人之境,僅傷亡兩人。在此之前項羽一聲怒吼,威震三軍無一人敢當前者,遂單槍匹馬殺一將,嚇死一將,生擒一都尉,超額完成他答應為二十八騎的展示,以二十九人輕鬆突圍,從容來到烏江邊,最後項羽又下馬持短兵徒步格殺數百人,以自刎的方式悲壯的結束。

此戰中,項羽並沒有得到馬鐙的輔助。

眾所周知,馬鐙發明於公元四世紀初,馬鐙的出現充分的展現出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也奠定了騎兵正式作為主戰兵種的位置,使得戰爭爆發出令人眼花繚亂的方式方法。

三國的最晚期已經臨近馬鐙出現的節點。雖然還未出現馬鐙,卻是出現了馬鐙的種種前身,如布質腿帶或繃帶,木心銅質,三角形鐵質的馬鐙。

項羽缺乏新技術的加成,武力值不能達到巔峰。所以,對陣的人物必須限定到三國。

三國時期還有一條因素需要考慮,那就是氣候。

項羽出生於江東,也就是現在的江蘇宿遷,在淮河流域。受當時的條件影響,南方並未深入的開發,環境相當惡劣,沼澤密佈,瘴氣橫生。

孫權和劉備聯合抗擊曹操南犯,發生赤壁之戰,曹操數十萬大軍葬身魚腹,曹操從此無力南下,其中最重要的因素。

就是曹操軍隊不服水土,爆發疫症。

“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

漢朝的將領多是北方人,如果與烏江邊的項羽發生爭鬥,那麼因水土不服而戰敗,確實有點差強人意。

漢朝的北方名將或不適應南方氣候的名將便悉數排除,那麼生下的只有東漢和三國的名將。

其中東漢雲臺二十八將也因氣候原因捨棄,僅餘曾經深入交趾平定女悍匪徵貳軍事行動的馬援。三國則留存呂布、關羽、張遼。

剩下的四人,攻擊過帝王級別,也就是在對陣心理合乎要求的有呂布(在兗州大敗曹操),關羽(單刀赴會),張遼(差點生擒孫權)。至於馬援成名時年紀已偏大(拳怕少壯),又未直接對戰帝王級別的人物(隗囂雖然是割據勢力,卻與馬援關係不錯)且在征討交趾時感染疫症,不久病亡,也不得不放棄。

此時,呂布的位置不斷靠前,呂布驅劉備佔據徐州,看起來是適應南方氣候,曾經袁紹惱恨呂布私自背離,派兵捕殺,“皆畏布,莫敢逼近者。”呂布的武力值應該匹配。但是,這僅是相對來說,當時呂布已經與張楊會和,袁紹兵不幹近身是明智的選擇,更讓呂布掉分的是為了聯合袁術對抗曹操,呂布身纏女兒親送袁術處,途中 “與太祖守兵相觸,格射不得過,復還城。”可見其威名暗含水分,或者說武力發揮極不穩定,對陣項羽時必定倚仗赤兔馬、方天畫戟和馬鐙前身,在超水平發揮下戰勝項羽也是勝之不武,只得暫時擱置。

那麼只剩下關羽和張遼。

事實上,關羽根本無法與項羽一戰,剛愎自用,恃才傲物,武力值又低於呂布,更沒威逼過帝王級別的上將。

那麼只剩下張遼。

張遼的神勇是得到了事實的驗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張遼以八百大破孫權十萬於合肥,併為了救援被困陣中的手下,反身殺入重圍,隻身擊殺近千人,視十萬大軍如無物。

張遼或許武力值稍遜於呂布,但不會太多,張遼的強項在於他利用各種資源來完成目標,可稱得上智將。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曹操指派夏侯淵討伐據徐州叛亂的昌豨,數月後,因糧草不繼而退兵,但是張遼卻另有想法,“數日已來,每行諸圍,豨輒屬目視遼,又其射矢更稀;此必計猶豫,故不力戰。遼欲挑與語,儻可誘也。”

魏文帝曹丕黃初三年(公元222年),孫權再次進犯合肥,聞聽病張遼現身,恐中計特意交代呂範等人不可輕進。

這也就引申出不選擇呂布的原因,項羽和呂布都是萬人敵且呂布有腿帶或繃帶,武器據傳也相同,呂布自從殺董卓自立起依仗武力卻絲毫未佔據片瓦,一直處於飄零之中。

關於項羽,諸葛亮蜀漢建興元年(公元223年)回覆魏國曹丕的信件上說,“昔在項羽,起不由德,雖處華夏,秉帝者之勢,卒就湯鑊,為後永戒。”

而張遼起兵後不久歸於呂布門下,朝夕相處,生死與共,呂布使用方天畫戟困戰四方,兵器的優缺點是瞭然於胸,佔據馬鐙前身的優勢,將項羽拿下是有一點困難,堅持數百回合之後,輸贏自見分曉。


唐代丹藥


關公戰秦瓊的事,一向不是我的擅長。

看到題主這個問題,我想起了馮夢龍《三言》裡的一段故事。

儘管老馮的故事一向也不靠譜,但應對關公戰秦瓊,勉強還有得一說。

漢初劉邦奪取天下,費了老鼻子勁,但也弄了個屁不岔清,許多的人有意見,三百多年沒擺平。

蜀中有個秀才叫司馬貌就去了陰曹地府,把這個事給比劃了一下,安排了三國末期這個局。

估計是扯淡的多,就不一一介紹了,只說與這個題目有關的一個橋段吧。

司馬貌就安排項羽到了蒲州解良關家投胎,只改姓不改名。

於是項羽就轉世為關羽,依然是功夫了得,萬夫不當之勇。

那麼這事就好辦了。

關公在演義裡,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

這些人都不是關公的對手。

但在虎牢關三英戰呂布,關公有張飛、劉備做幫手,也沒有把呂布給拿下。

看來,能夠跟關公闆闆手腕的,也就只有呂布還湊合,除此再無一人。

呂布尚且沒有絕對把握,其他人就更不在話下。

不過哪,還有個名不見經傳的東吳小將,是孫權屬下呂蒙部將潘璋部下司馬馬忠。

最後,關羽還是被馬忠所擒殺。

由此看來,項羽經過三百多年的勤學苦練,儘管勇猛無敵,但是依然打不過呂布,卻被馬忠擒殺。

而能夠斬殺馬忠的,在三國時期就大有人在。

這又是一個難解的謎。

放在歷史中,還真不好說,項羽能戰勝誰,誰又能打敗項羽。

憑自己的興趣,想咋玩就咋玩吧。


豹眼看歷史


歡迎來看王勇論道。

項羽號稱西楚霸王,天生神力,在秦末時期勇猛無人能敵。關於項羽,留下了一句詩:力拔山兮氣蓋世,足以見證他蓋世無雙的武力。當放眼整個歷史長河的時候,能與項羽比肩的人確實有,首推東漢末年的溫侯呂布,還有唐初名將薛仁貴。



下面就呂布與薛仁貴分析一下,他們二人都有同樣的武器,那就是方天畫戟。要知道方天畫戟可謂是神兵利器,非武力超群之人,不可使用。

首先:說說呂布。呂布的武力在東漢末年,可以說無人能敵,有句俗話說: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當年虎牢關下三英戰呂布,雖然呂布落敗而逃,但能抗住關羽,張飛還有劉備輪番攻擊,並且能夠全身而退,也只有呂布一人可以做到。還有白門樓前曹操對呂布說:你為兵馬大元帥,我給你提供糧草,你我聯手,何愁天下不定。呂布的勇武在曹操眼裡,即使許褚,張遼都比不過。試想一下,使用方天畫戟的呂布與使用霸王槍的項羽單挑,估計非常精彩,呂布有把握擊敗項羽。



然後:說說薛仁貴。薛仁貴也是勇猛無雙,在唐太宗征伐高句麗時,他隻身隨徵。後面戰鬥膠著時,薛仁貴挺起方天畫戟,殺入敵軍,如入無人之境。這一幕被唐太宗看見了,更是連聲稱讚,戰鬥結束後,薛仁貴立馬從平民升為將軍。此後當薛仁貴出現的時候,敵將便聞風喪膽。唐初也是猛將輩出的時期,但薛仁貴是個中翹楚。若薛仁貴與項羽單挑,並且死戰不退,有一定的可能性,薛仁貴會擊敗項羽。

當然,還有一些名將,可與項羽一戰。比如程咬金,楊再興,李存孝,或者趙雲等歷史上的英雄豪傑。尤其是李存孝,他是五代十國時期第一猛將。

呂布與薛仁貴,分別同項羽單挑時,其精彩程度,堪比古龍筆下的決戰紫禁之巔。不管勝負如何,都是蓋世無雙的猛將。古代歷史上能出現如此撼動天地之人,也是中華之幸。


王勇論道


項羽是楚漢之爭時期武藝最高的人,從跟隨項梁起兵一直到烏江自刎,項羽從來沒有遇到過任何對手。在垓下之戰後,劉邦派出幾千名騎兵追擊項羽,項羽一路上邊打邊跑,前後斬殺了數百人,最終在烏江邊自刎。楚漢之爭時期的將領肯定都不是項羽的對手,想要給項羽找一個對手,只能從其他朝代的猛將中去尋找。

三國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在正史上三國時期武功最高的武將是關羽,關羽被人們稱為“萬人敵”,曾經在百萬軍中斬殺了顏良。戰爭史上臨陣戰將的情況非常罕見,想要斬殺對方的主將,需要打敗主將身邊的眾多保鏢,還需要能夠擊敗主將。

在整個三國時期,真正親手斬殺敵方主將的人只有關羽一個。從關羽斬殺顏良的戰績來看,假如關羽和項羽交手,雙方肯定會好好地廝殺一場。不過項羽的力氣非常大,而且射箭的水平非常高,關羽取勝的幾率不大。

隋唐時期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隋朝最勇猛的將領是史萬歲,史萬歲在歷史上的知名度並不高,但是他的武藝非常高強,曾經通過單挑嚇退了突厥數萬大軍。

在隋文帝年間,突厥人入侵隋朝的邊境,史萬歲跟隨竇榮定出徵。竇榮定知道史萬歲武藝絕倫,便對突厥的將領說:“士兵們沒有什麼罪過,何必讓他們拼個你死我活呢?我們現在各自挑選一個勇士決鬥,來決定戰爭的勝負吧!”

突厥人挑選了一個最勇猛的武將出戰,史萬歲騎馬飛奔過去,將突厥將領的頭顱一刀砍下,突厥人紛紛被嚇退。史萬歲的武藝非常高強,擅長陣前單挑,如果不使用弓箭,史萬歲有可能憑藉著單挑經驗擊敗項羽。

唐朝名將薛仁貴是一個非常剽悍的猛將,薛仁貴的戰績絲毫不亞於項羽,李世民遠征高句麗期間,薛仁貴身穿白袍白甲,一馬當先衝散了高句麗25萬大軍,斬殺了高句麗將領數人,士兵不計其數。遠征高句麗結束後,李世民將薛仁貴從小兵提拔為將軍,並且激動地說:“朕不是因為得到遼東而高興,而是因為得到你而高興!”

後來薛仁貴跟隨程名振討伐高句麗,高句麗有一個神射手,射殺了唐朝十多名勇士,薛仁貴單騎衝鋒到高句麗軍隊陣前,將這名神射手生擒回來,高句麗軍隊全都心驚膽戰,沒有人敢於阻擋他。

在滅九姓鐵勒的戰爭中,薛仁貴在很遠的距離上三箭射殺了三個人,九姓鐵勒十多萬人全都跪地投降。假如薛仁貴和項羽都使用弓箭,項羽肯定不是薛仁貴的對手,假如兩人不使用弓箭,薛仁貴也能和項羽大戰一場。

由於這些武將所處的時代不同,他們之間不可能發生關公戰秦瓊式的格鬥。當然這些武將都是各自所處時代的佼佼者,假如他們能夠生活在一個時代,那麼必然會出現一場精彩的一流武將大戰。


史海泛舟擺渡人


楚霸王項羽,恨天無把,恨地無環,力撥山河氣蓋世,武藝絕倫,好像無人超過。至於李元霸屬虛構人物。


24068長青


這個問題其實回答起來有關公戰秦瓊的感覺,但是既然問了。我又看到了,就按照自己的思維模式胡亂說一下吧!江湖上流傳著一句話“王不過項,將不過李”,什麼意思呢,就是縱觀上下五千年,歷史上武力值最大的兩個人,王不過項就是指西楚霸王項羽,沒有人可以殺的了他,最後退至烏江,感覺無顏見江東父老,於是拔劍自刎。如果不是他想死,他是可以全身而退的。我們在看關羽,雖然關羽是我一生崇拜的偶像,但是關羽真的做不到,所以假如火星撞地球,關羽必敗。一句話說了半句了,我們再來解釋另外半句,就是“將不過李”,這句話說的是五代十國時期的一員大將,他的名字叫李存孝,唐朝末期的大軍閥李克用的乾兒子,十三太保之一。同時期的大將鐵槍王彥章,在李存孝沒有出現之前,是無敵的存在。但是遇到李存孝根本就抵不過一個回合。後來李存孝聽信讒言和李克用鬧掰了,李克用的老婆出面勸說李存孝,李存孝熱淚橫流,一把鼻涕一把淚的訴說自己的冤屈,李克用的老婆力保李存孝投降後平安無事。但是李存孝投降後,李克用翻臉無情,一個眼睛瞪的溜圓,大罵李存孝,這裡為什麼說李克用一隻眼睛瞪李存孝呢?因為他是獨眼龍,獨眼龍吩咐將士把李存孝五馬分屍。將士們把李存孝的頭和四肢分別綁在五匹馬上,不同方向奮力驅趕馬匹,這五匹馬五路狂奔,但是就是拉不動李存孝。反覆幾次都不成功。李存孝見李克用如此絕情,萬念俱灰。於是叫來將士說,如果你們想把我五馬分屍,就把我的手筋和腳筋挑斷吧,那讓我就用不上勁了。將士們依此行事,李存孝遂被五馬分屍,當場斃命。試問關羽有此本事嗎?答案肯定是沒有,如果有機會兩人再來一把火星撞地球,關羽必敗。

至於誰還有本事和關羽一較高下,我覺得每個時期都會有一個代表,如商紂王帝辛,春秋戰國時期的孟賁,如東漢之伏波將軍馬援,如五胡亂華時期的冉閔,如南北朝時期的檀道濟,如隋唐時期的史萬歲和蘇定方,如五代十國時期的王彥章,如北宋時期的荊嗣,如遼國戰神耶律休哥,如金國的完顏陳和尚,如南宋的孟拱,如元朝的張弘範,如明朝的常遇春。哈哈!就到這裡吧!


步鳴


擂臺上面對泰森疾風暴雨般的組合重拳,項羽被逼的手忙腳亂,連退數步,泰森得理不饒人,步步緊逼,拳拳加重,項羽雖有千鈞之力,但對拳擊之術不慎精通,一時之間只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心裡雖憋了一肚子火氣,確是無處發洩,一不小心,下腹便吃了那廝一記重拳,只被揍得胸腹發悶氣血翻騰,不由得後退幾步,情急之下,右手下意識地伸向腰間去摸那把從不離身的護體短劍,豈料摸了個空。列位看官,那項羽天生神力,拔山舉鼎,縱百萬軍中,單槍匹馬,也能殺得敵人鬼哭狼嚎,聞風喪膽,幾層受過此等窩囊,只是這擂臺之上,豈容爾等帶刀劍這般殺人利器!一怔之下,下腹便又中一拳,不由得又踉蹌幾步,心中愈加惱怒。泰森見狀,大喜,疾撲上前,一記後手重拳直奔項羽面門,意欲一舉KO,結束比賽。項王見泰森來勢兇猛,不及細想,左拳一擋,身體後仰,右腳奮力踢出,正中泰森下體,直踢得那廝甩出數米,抱住小弟,滿地翻滾,胸中便縱有千萬匹草泥馬奔騰而過,嘴裡卻疼的吐不出一個字來,想來這小子後半輩子再也不會因小弟惹事而犯牢獄之災了!半晌,泰森好不容易才爬起來,裁判舉起泰森拳頭,大聲宣佈:項羽犯規,泰森勝!


目無全牛479


說能打敗項羽的,那是在開玩笑。

憑實實在在的能力,真的是沒有對手。

所以在歷史上,就是至今止,他是惟一的英雄。

因為項羽沒有對手,誰都打不敗的,也不用說單挑,就是很多很多的人打他一人,幾乎也不靈。

這樣的英雄,這樣的王者,在天地之間,沒有人能殺了他,只有他自己殺了自己。

項羽是英雄,頂天立地的英雄人物。在這一點上,沒有誰可以跟他分一份光或一分熱,也只有他是自己的主角。

能打過項羽的人,只能是妄想。項羽,確確實實是空前絕後的一個英雄人物。


紫微CSZ


李元霸。


樂天派135319172


千古猛將楚霸王

中國自戰國時代開始,騎兵逐漸代替戰車而走上歷史舞臺。騎兵的出現,為戰場上的單打獨鬥創造了條件。兩軍對陣,各列陣型,各自選派勇猛之士,提槍躍馬,出陣挑戰,以殺敵威風,消弱其士氣,為取勝創造條件。

這個戰場挑戰風氣,自西周時期就已有之。那時稱為“致師”。武王伐紂,帝紂發兵七十萬在牧野列陣。武王派遣姜子牙與百夫長致師 ,向紂軍挑戰,可見姜子牙也是員猛將,能文能武。隨後率大卒衝陣,商軍大亂,武王趁機全線進攻,大敗紂王。這屬於用戰車與步兵配合的特戰大隊,向敵軍發起的挑戰。

公元前597年,楚國與晉國的邲之戰(今河南鄭州北),楚軍派遣許伯、樂伯、攝叔駕單車致師,向晉軍挑戰,車右攝叔跳進晉軍軍壘,殺一人取其左耳,生俘一人而還。這屬於單輛戰車組合(御者、長槍手、弓箭手)的特戰小隊,向敵軍發起的挑戰。

先秦時期,軍士嚴格挑選,嚴格訓練,注重兵器組合和陣型的訓練,聽金鼓同進退,這是正兵。騎兵作為出奇制勝的奇兵使用,用於包抄、分割、包圍;用於突襲、衝陣時,也是整隊衝擊,好像沒有記載騎兵單打獨鬥。

秦漢時期,是農民大起義時期。基本都沒有經過訓練,更來不及訓練陣型,是個混戰、混殺的時代。更多競拼的是個人體質、技巧、氣魄的綜合展現。所以,武功、武術應運而生了。

這個時期,單挑猛將非項羽莫屬。項羽身長八尺餘,力能扛鼎,驍勇善戰,才氣過人,一聲斷喝,強敵辟易。大家都知道,就不說了。

漢朝其他猛將,如英布、彭越、樊噲是他手下敗將。驃騎將軍霍去病、飛將軍李廣,恐怕也不是它的對手。

其他朝代能與項羽單挑的,武功不相上下,大概有如下幾人:

拓跋虔圖片

一、北魏拓跋虔,代郡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人,鮮卑族。姿貌魁傑,武力絕倫。手持特大槊仍然覺得太輕,還在刀刃下綁上銅鈴,手挽強弓。他臨陣殺敵,都是一槊把人刺穿,高舉過頭頂。又曾嘗試用一隻手把槊插到地上,偽裝敗退,敵人爭相奪槊,就是拔不出來。他用弓箭射人,一箭能射穿二、三個人。每次戰鬥,常先登陷陳,勇冠當時,敵人無論眾寡,無人膽敢抵抗他。

二、東魏名將高昂,渤海人(今河北景縣),馬槊絕世,勇猛無敵,時人比於項羽 。曾以十餘騎兵大破敵軍5千人。

史萬歲圖片

三、隋朝將軍史萬歲,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市)人,英俊威武,擅長騎馬射箭,勇猛兇悍,敏捷如飛,喜讀兵書,並精通占卜。他每戰先登,驍勇無敵,勇冠三軍。曾討伐突厥,商定各出一員勇士單挑,史萬歲出馬應戰,衝過去一刀砍下突厥勇士的頭顱。突厥大驚,議和而退。

麥鐵杖圖片

四、隋朝大將麥鐵杖,南雄百順人(一說始興江口或重慶潼南)人,勇敢敏捷,臂力過人,步行如風,跑及奔馬,步行能"日行五百里"。徵突厥立功,後戰死在徵高句麗的戰役中。

五、唐朝名將尉遲恭,字敬德,朔州平魯下木角人。尉遲恭純樸忠厚,勇武善戰,一生征戰,馳騁疆場,屢立戰功。一次他陪同李世民打獵,突然遇到王世充率幾萬步騎兵,王世充驍將單雄信帶領騎兵直向李世民衝來,尉遲恭驅馬上前,太吼一聲,一槍把單雄信挑下馬來。尉遲恭保護李世民殺出包圍後,又帶領騎兵跟王世充作戰,活捉敵將陳智略,俘虜手持長矛的騎兵六千人。

尉遲恭善於躲避敵人長矛的進攻。每次單槍匹馬衝進敵陣,敵人的長矛一齊刺來,始終不能刺到他,他還能奪過敵人的長矛,回手刺殺敵人。

秦瓊圖片

六、唐朝名將秦瓊,齊州歷城(今山東濟南市)人,善用馬槊,衝鋒陷陣,以寡敵眾,勇力絕人,驍勇彪悍,又有志向氣節。李世民挑選千名精銳騎兵,身穿黑衣黑甲,分為左右隊,由秦瓊、程知節、尉遲敬德、翟長孫四人分別統領,每次作戰時,作為前鋒使用,所向披靡,攻無不克,敵人畏懼。

李存孝圖片

七、五代後晉猛將李存孝,代州飛狐(今山西靈丘)人,沙陀族,李存孝身穿鐵甲,手拿鐵馬鞭,腰上跨著弓箭與長矛,力大無比,武藝非凡,驍勇冠絕。常為先鋒,未嘗挫敗。戰無不克,天下無敵,與西楚霸王項羽齊名,被譽為"將不過李、王不過霸"。

八、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驍勇善戰,武功高強。

南唐奉化軍節度使皇甫暉、姚鳳率十五萬軍隊,駐紮在清流關,趙匡胤率軍將其擊敗,追到城下,皇甫暉說:”我們各自為了自己主人,我希望雙方布好陣式,以決勝負。”皇甫暉擺好陣式,出來迎戰,趙匡胤拍馬舞槍一直衝入南唐軍陣內,刀劈皇甫暉,活捉姚鳳。

九、南宋名將岳飛,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安陽湯陰縣)人,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抗金英雄將領。

岳飛圖片

岳飛可以“挽弓三百斤,弩八石,能左右射”,武藝精湛,英勇善戰,殺敵擒將,屢立戰功。

十、明朝開國將領朱亮祖,六安(今安徽六安)人,驍勇善戰,勇不可擋。還曾擊傷猛將常遇春,諸將都不敢上前阻擋。

上述十員猛將,雖然憑自身實力有資格與項羽單挑,但是,能不能戰勝項羽,就很難講了,我看夠嗆。項羽的霸王氣魄,震懾力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