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農民書法家,數年來為周邊村民義務書寫對聯20000多幅


大家好,我叫任正全,今年63歲,重慶市黔江區石家鎮滲壩村5組店子壩人,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我自幼愛好書法,通過幾十年來不斷的學習,成了一名農民書法家,十多年前,被黔江區書法家協會選舉為副主席,並任職至今。#自拍我的故事#

1956年12月26日,我出身在西南地區武陵山中的一個偏遠的鄉村,幼年時期,由於家裡人口眾多,非常貧困,兄妹六人上學讀書都是赤著腳步行很遠的山路,早去晚回。

我的父親從小上過私塾,攻讀四書五經,同時在先生的指導下,苦練毛筆字,經過5年的苦學,練就了一手漂亮的好字,解放後父親當了一名教師,教書育人27年。我從小在父親的薰陶下,也對寫毛筆字有了很大的興趣,便一邊讀書學習課本上的知識,一邊自己琢磨練習寫字。

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學校經常辦宣傳牆報,由於我會寫毛筆字,成了寫牆報的一員。一天,一個去信用社查賬的人在街頭的牆報上看到了我寫的字,他當即找到我的班主任蒲友高老師,要求見我一面,原來是他看中了我,要收我為徒弟,教我學習書法。

這個人名叫鄧君木,老師介紹,他在解放前曾是國民黨地方政府的專職謄寫師,寫得一手漂亮的小楷。他主動地收我為徒,是我人生的最大幸事。於是,9歲的我正式成了鄧君木老師的徒弟,從此與書法結下了不解之緣。

由於我上學的時候正處於上個世紀那段特殊的年代,我勉強地讀完初中便回到了農村,當了一個農民。雖然回到農村務農,家境也較為貧寒,但是我還是沒有放下我的夢想,一邊幹農活,一邊讀書寫字。

在師傅和我父親的指導下,我從楷書開始練習,然後在練習行書、草書、隸書等各種字體。家裡窮,買不起宣紙、買不起習字本,我就去師傅的單位和父親教書的學校找廢舊的報紙,每天在報紙上練字,幾年過後,練字的廢紙堆滿了半個屋子。

初學寫字的那些年,白天要參加生產隊勞動,晚上才有時間練字,由於當時我家較為偏遠,村裡沒有通電,晚上練字就點桐油燈,煤油算是一件奢侈品,一般家庭都照不起煤油燈。晚上練字2個小時後,兩個鼻孔被桐油燈冒出的黑煙燻得黢黑,流出的鼻涕就像墨汁一樣。


幾十年的堅持,我的字基本可以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了。我便用自身的特長為當地百姓服務,每年春節,我都自買紙筆,為鄉親們義務書寫春聯,只要村民們有任何需要,我都會盡力滿足。截至目前,已為滲壩村和周邊村民義務書寫對聯20000多幅。

在一次為老百姓書寫春聯的活動中,我的字被時任黔江區文聯主席的鐘紹珉老師見到,他便介紹我加入了當地的攝影協會,通過與協會老師們的學習和切磋,我的書法進步很快。創作的作品先後參加全國、省市以及地方的各種展覽和比賽,並先後有數十件作品在全國、省市級比賽中獲得了獎勵。由於自己做出了一點成績,被黔江區書法協會選舉為副主席。

為了傳播書法文化,我與石家鎮中小學聯繫,希望能開辦專門的書法課程。這一想法得到石家鎮政府和學校的大力支持,書法課很快在石家學校開辦起來,學校不少師生毛筆書寫水平得到明顯提高。村裡常有年輕人到我家學習書法,我也將自己所學毫不保留的傳授給他們,現在村裡已有十餘位“農民書法家”。


我在家裡建了一個圖書閱覽室,還常常在院子裡展出書法作品,當地的村民以及周邊的文藝愛好者經常來我家切磋,使我這個鄉村農家大院充滿了書香氣息。

2016年8月,黔江區文化委為我家的大院授牌為“文化中心戶”,2018年11月,我家被黔江區六大部門共同授予“最美庭院”。

2010年,我被黔江區人民政府授予“民間藝術大師”稱號;2017年,我被評為黔江區“十佳文明市民”;2019年,我被評為黔江區“德馨鄉賢”;2019年2月,我被黔江區委、政府授予“最美黔江人”稱號。這些成績只代表我的過去,我將一如既往的努力學習,心繫鄉親,為老百姓多做好事和實事,以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