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不自信,可能是父母沒找對誇獎方法,巧用欲揚先抑法則事半功倍

文丨圖圖爸爸

我們也都知道,現在大部分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變得更為自信。在正常生活之中,我們也可以發現比較自信的孩子他們身上更加有魅力,同時也能吸引到更多的人。

在生活中以一種較為積極的生活狀態去面對任何事情。當然在我們的想法之中,想要讓孩子變得自信,必然需要給孩子更多的誇讚,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娃不自信,可能是父母沒找對誇獎方法,巧用欲揚先抑法則事半功倍

前陣子閨蜜麗麗來家裡做客,聊起了小時候的事情,麗麗表示自己在小的時候,基本上沒有聽到過爸爸媽媽,對於她任何一句誇讚的話,就算是其他父母平常常說的“你真棒”,“你真行”,這樣的話語閨蜜也從來沒有聽見過。

所以,對於閨蜜來說,她認為自己小時候,所缺乏的這種誇讚必須要在自家孩子身上體現,避免給他們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傷害。

當她生完孩子之後,不管遇到什麼樣的事情,只要孩子有一點點的進步就會對他們進行誇讚。

當然,在誇讚的過程之中,有些時候因為孩子出現的一些問題,她也會說教。

本以為自家孩子可以不像自己這樣沒自信,沒想到孩子還是如此。

娃不自信,可能是父母沒找對誇獎方法,巧用欲揚先抑法則事半功倍

娃不自信,可能是父母沒找對誇獎方法,巧用欲揚先抑法則事半功倍

01為什麼我家孩子,我誇了那麼多遍,還是不自信呢?

就像我們上面所說的一些問題,相信大部分的家長都可能會遇到。一些父母也比較疑惑,為什麼我家孩子我誇了那麼多遍,還是不自信呢?

明明專家說只要誇讚孩子,孩子都能變得更加自信,為什麼這種定律在我家孩子身上就不能體現呢?

實際上,有可能是我們的誇讚方式出現了一定的問題,才導致這樣的結果,正常情況下,大部分的父母在誇讚的時候會選擇這樣的兩種階段。

  • 誇讚—打擊

很多父母總覺得在誇讚孩子之後,孩子會變得更為複雜。所以在這個過程之中,他們基本上選用的也是誇讚——打擊的方式。

可能孩子在這個方面有一定的進步,但是必然在另外一方面會出現問題,所以就會進行一定的打擊。看似是一個比較正確的方式,卻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創傷。

  • 打擊—誇讚—打擊

除了上面所說的之外,還有一部分父母也會考慮先打擊後誇讚再打擊的方式。在這個過程之中孩子遭受到了兩次打擊,確實就會對父母對於他們的誇讚有一絲的不贊同。

所以從上面的兩種方式之中,我們就可以看出來大部分父母所秉持的一些擴大方式,對於孩子並不利,因為在這個過程之中,出現了以下兩種特點。

娃不自信,可能是父母沒找對誇獎方法,巧用欲揚先抑法則事半功倍

1、孩子只關注了自己的缺點

如果父母常常以打擊來結尾,那麼在孩子的想法之中只考慮到了父母對於自己的批評,從來沒有想過自己身上的優點。試想一下,本來是心情較為喜悅,之後又變得沮喪,那麼這種消極的情緒就會影響到孩子的發展。

2、父母誇讚缺乏技巧

父母總以為自己只要對孩子說了一些誇讚的話語,孩子就能聽得進去。實際上並不是這樣,就像我們上面所說的,如果採用了較為消極的方式,就會影響到孩子的內心狀態。

兒童教育專家表示,如果想讓自家孩子更為自信,那麼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就要考慮欲揚先抑法則。

娃不自信,可能是父母沒找對誇獎方法,巧用欲揚先抑法則事半功倍

娃不自信,可能是父母沒找對誇獎方法,巧用欲揚先抑法則事半功倍

02什麼是“欲揚先抑法則”?

相信提起欲揚先抑,大家也都明白,我們的想法之中也僅僅考慮到他算得上是比較有特點的寫作手法,其實這種寫作手法也可以運用到教育孩子的過程之中。

心理學家經過研究,他們發現在我們對別人進行肯定或者否定,獎勵或者懲罰的時候。如果一開始通過否定再肯定的方式,那麼就可以給別人好感,甚至讓他們出現一種較為愉悅的心情。

如果先肯定後否定,就直接會讓人情緒極差,感覺不好,事實上上這種所謂的心理狀態也就是欲揚先抑法則。

  • “抑”

所謂的抑,也就是說我們在生活中所可能遇到的一些懲罰。

  • “揚”

所謂的揚就是在生活中遇到一些較好的事情。

就像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有好也有壞,但是大部分父母考慮教育孩子也僅僅只是通過簡單的抑或者揚,從來沒有想過欲揚先抑的方式,甚至有可能利用先揚後抑的方式,給孩子沉痛的打擊。這樣的行為都是非常錯誤的,而如果利用欲揚先抑法則會給孩子帶來不同的效果。

娃不自信,可能是父母沒找對誇獎方法,巧用欲揚先抑法則事半功倍

娃不自信,可能是父母沒找對誇獎方法,巧用欲揚先抑法則事半功倍

03利用“欲揚先抑法則”,對孩子有什麼正面影響?

試想一下,任何人其實都比較喜歡別人誇讚自己,這種誇讚的話語會給人更好的心情。那麼,我們利用欲揚先抑的法則也能讓孩子有這種感受。

1)正確認識自己身上的優缺點

所謂的欲揚先抑本身就是優點和缺點的結合,在這個過程之中,父母會通過對於孩子的觀察進行一定的評價,而孩子對於父母所說的話語也有一定的瞭解。

不管是缺點優點,孩子都能夠認知到這對於他個人的發展有利,畢竟能夠正確認識自己身上的優缺點。

2)內心具有“自我認同感”

欲揚先抑,最後的結果是揚,所以當父母和孩子交流結束的時候,孩子內心沉浸在父母的誇讚之中。誰不願意被別人誇讚聰明優秀呢?這種所謂的話語對於孩子的影響會延續很久。

而這種所謂的自我認同感,也會促使孩子去改正自己身上的問題,而不是一直沉浸在所謂的消極情緒當中。

娃不自信,可能是父母沒找對誇獎方法,巧用欲揚先抑法則事半功倍

3)有主動改正錯誤的想法

如果父母僅僅只是以一種冷冰冰的狀態去表示自己對於孩子的批評,那麼親子關係也會更為冷漠,甚至孩子還會產生一些逆反心理,不願意聽從父母的話語。但是包含了一些鼓勵,孩子就會變得更為上進,甚至主動的改正錯誤。

我們作為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也會使用很多的教育方式,但是在想要孩子改正自己身上錯誤,並且對他們表示期望的時候,父母也應該選取較為適用的法則。我們上面所說的欲揚先抑法則,就能幫助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好孩子。

娃不自信,可能是父母沒找對誇獎方法,巧用欲揚先抑法則事半功倍

04作為父母,如何利用“欲揚先抑法則”幫助孩子重拾自信

①欲揚先抑是方式

欲揚先抑法則之中,我們也可以明白,所謂的欲揚先抑一定是最主要的,而我們一定要認同這種方式。誇讚孩子是父母對於孩子的一種鼓勵,而批評孩子是希望孩子可以進步。雖然兩者之間都是希望孩子好,但是順序不同也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就像我們上面所說的,如果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之中以批評孩子結尾,那麼他們就會長期沉浸在這樣的想法之中,而無法去感知自己身上的優點,甚至變得不自信,那麼這種所謂的誇讚教育也沒有任何的用處。

娃不自信,可能是父母沒找對誇獎方法,巧用欲揚先抑法則事半功倍

②瞭解孩子優缺點是基礎

在使用欲揚先抑法則的過程之中,我們也必須提前去了解孩子身上的優缺點。有一部分父母考慮到讓孩子更為優秀,所以會過度的誇讚孩子卻不符合孩子本身的實際。

試想一下,本身孩子的學習成績並不好,甚至常常考倒數第一,難道你對他說“你這次努力的狀態可以讓你達到年級第一”,這不算是一種淡淡的嘲諷嗎?

所以我們如果想要讓孩子更好的接受自己的批評與鼓勵,一定要了解孩子的優缺點,合適適度的誇讚。同時在瞭解孩子心理基礎的情況之下,對他進行一定的批評。

考慮到孩子的承受能力,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更好的進步。

③表示內心期待很關鍵

我們上面所說的任何法則,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想讓孩子變得更為優秀。在誇讚的時候,孩子的內心是喜悅的。

而批評的時候,孩子也應該是以一種受教的方式,而不是過度的自卑,甚至不太相信自己的能力。

所以我們也應該考慮到父母話語對於孩子的影響,平時多說一些對語言孩子有期待的話語,讓孩子認識到父母對他們的想法。

娃不自信,可能是父母沒找對誇獎方法,巧用欲揚先抑法則事半功倍

④適度心理落差

當然不管是誇讚還是批評,之間保持一定的心理落差還是有必要。正所謂“驕傲使人退步,謙虛使人進步。”我們一定要明白,在教育孩子鼓勵孩子的過程之中必須把握適度原則。只有利用適度的心理落差,才能很好的把控。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變得較為自信樂觀,但是我們也應該清楚自己的教育方式對於他們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而我們上面所說的欲揚先抑法則,希望大家也可以在生活中多多使用。

娃不自信,可能是父母沒找對誇獎方法,巧用欲揚先抑法則事半功倍

結語

孩子的成長會出現很多的問題,只是不管什麼問題都其實和孩子所接觸的環境有一定的關係,父母想讓孩子變得更為優秀,也應該考慮到自己的教育方式。特別是誇讚和懲罰,慣穿孩子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