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反特”到“諜戰”:建國以來大陸“諜戰劇”發展簡史(上)

在諸多影視題材中,諜戰影視作品向來受人歡迎、引人入迷。

早在2009年,《中國青年報》發佈的一份調查顯示:69.7%的受訪者半年內至少看過兩部諜戰劇,23%的受訪者則看過3部以上。

諜戰影視作品,一直以來都吸引著人們的關注。而直到今天,面對眾多精雕細琢與粗製濫造混雜的諜戰影視作品,人們對它的關注熱度從未衰減,而是一直寄望於其通過不斷突破創新,以滿足自己不斷提升的觀感需求。

從“反特”到“諜戰”:建國以來大陸“諜戰劇”發展簡史(上)

舞臺劇《永不消逝的電波》

新中國建國後前30年期間,大陸的多個電影製片廠陸續拍攝了很多極具時代特點和教育意義的諜戰影視作品,在當時,人們稱之為“反特片”。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當今所謂的“諜戰片”,其本質就是有近30年曆史的“反特片”在新世紀的新發展。

在這30年期間,大陸“反特片”曾掀起過三次高潮。

新中國建國後至上世紀60年代,各大電影廠爭相拍攝反特片,掀起了中國“反特片”的一次高潮

1949年,由導演伊明執導,張平、 呂班、姚向黎、劉西林、梁音主演,東北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電影《無形的戰線》在全國上映。這部影片,被公認為新中國第一部反特片。影片講述了東北解放後,新中國公安戰線與潛伏國民黨特務作鬥爭的故事。

從“反特”到“諜戰”:建國以來大陸“諜戰劇”發展簡史(上)

《無形的戰線》連環畫封面

在《無形的戰線》片尾,打出毛主席語錄:“在拿槍的敵人被消滅以後,不拿槍的敵人依然存在,他們必然地要和我們作拼死的鬥爭,我們決不可以輕視這些敵人。”點出了這部影片的創作指導思想和動機。

從“反特”到“諜戰”:建國以來大陸“諜戰劇”發展簡史(上)

《無形的戰線》劇照

上述反特片的指導思想和創作動機,在以後陸續拍攝出的反特片中一以貫之。

1950年,上海電影製片廠拍攝了反特故事片《人民的巨掌》,東北電影製片廠攝製了驚險反特故事片《內蒙人民的勝利》,基本的主題就是我新生政權如何與美蔣特務進行鬥爭的故事。《人民的巨掌》於1952年獲得第7屆卡維羅·發利國際電影節爭取自由鬥爭獎。

1954年至1965年,在上海電影製片廠、八一電影製片廠、長春電影製片廠等的努力下,大陸每一年都推出一部以上的反特片,如1954年《斬斷魔爪》《山間鈴響馬幫來》,1955年《天羅地網》《神秘的旅伴》,1956年《國慶十點鐘》《虎穴追蹤》《腳印》,1957《寂靜的山林》《邊寨烽火》《激戰前夜》《羊城暗哨》,1958年《永不消逝的電波》《徐秋影案件》《古剎鐘聲》《兩個巡邏兵》《英雄虎膽》,1959年《前哨》《雲霧山中》,1960年《鐵道衛士》《勐壠沙》,1961年《51號兵站》,1962年《冰山上的來客》,1963年《跟蹤追擊》,1964年《南海的早晨》,1965年《秘密圖紙》等,都是非常優秀、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反特電影。它們的放映,既教育了人民群眾提高警惕、防止特務對新生政權進行破壞,也不斷豐富著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

從“反特”到“諜戰”:建國以來大陸“諜戰劇”發展簡史(上)

《冰山上的來客》劇照

在此期間的反特片中,《神秘的旅伴》《冰山上的來客》《羊城暗哨》《永不消逝的電波》《古剎鐘聲》《英雄虎膽》等影片尤為經典。《冰山上的來客》的電影插曲《花兒為什麼這樣紅》《懷念戰友》等歌曲,至今傳唱不衰。

新中國反特片第二次高潮出現在“文革”過後至1979年

1976年,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的《南海長城》,成為反特片第二次高潮的牽頭之作。影片講述了1962年國慶前夕,地處南海的大南港軍民敵特作鬥爭的故事。值得一提的是,該片還是至今還活躍在中國影視界的劉曉慶的電影處女作。

從“反特”到“諜戰”:建國以來大陸“諜戰劇”發展簡史(上)

《南海長城》劇照

1978年,被影迷稱為“反特年”。因為在當年的電影院,出現了部部精彩的反特故事片。其中,有七部電影尤其令人印象深刻、回味無窮,它們分別是《東港諜影》《獵字99號》《鬥鯊》《熊跡》《暗礁》《風雲島》《黑三角》。這些影片無論是編劇、攝製,還是表演手法,都較前期反特電影有很多突破,令人耳目一新。如《鬥鯊》,在這部1978年的老電影中,竟然已經出現了飆車、槍戰等諸多激烈的元素,很令人感到緊張刺激。

從“反特”到“諜戰”:建國以來大陸“諜戰劇”發展簡史(上)

《鬥鯊》相關圖書

兩次反特片浪潮,都有一致的時代背景和固定的敘事模式,故事通常發生在1949年後,以敵對勢力對新生政權的破壞顛覆為主要線索,以公安機關的勝利為最終結局,最大的懸念通常建立在幕後指使者的曝光上。影片中,打入敵人內部的警察,通常相貌堂堂、英氣逼人,破壞者則形容猥瑣、醜陋古怪,人物臉譜化嚴重。

1979年到1980年代,中國反特片又迎來一個小高潮,並越來越具有現代諜戰劇意味。

1979年拍攝的《保密局的槍聲》,已經呈現出現代“諜戰劇”的完整元素

本片改編自呂錚小說《戰鬥在敵人心臟裡》,基本劇情為:1949年初,國共之爭已經到了關鍵時刻,某地下黨叛變,致使我黨接頭地點曝露於敵人的槍口之下,潛伏在國民黨臥底保密局的地下黨員劉嘯塵(張磊 飾)冒著暴露的危險力挽狂瀾的故事。2007年,本片還改編為35集同名電視連續劇。

從“反特”到“諜戰”:建國以來大陸“諜戰劇”發展簡史(上)

《保密局的槍聲》海報

《霧都茫茫》,是一部中國電影史上經典的彩色反特偵破片,堪稱“解放初期反特創作的驚險之作”,特別是影片開篇的緊張、驚險、恐怖的一幕令幾代電影觀眾難以忘懷。

該片於1980年攝製,其劇本為《一雙繡花鞋》(又名《在茫茫的夜色後面》),原作為重慶人況好文於1958年完成,1964年,又將其改成了電影劇本,從那年開始就開始以手抄本的形式在重慶地區流傳,書名被重慶一位民間說書藝人改為《一雙繡花鞋》。“文革”爆發後,影片拍攝工作停止。1979年,劇本在復刊的《紅巖》雜誌上發表,讀者排隊購買,當期雜誌一再加印到了23萬冊;國內70多家話劇團爭先恐後上演該劇,劇種也有10個之多,各類同名連環畫也層出不窮,風靡一時。2003年,《霧都茫茫》這部經典的反特劇還被改編成電視連續劇《一雙繡花鞋》,由徐慶東執導,孫儷、連奕名、錢勇夫、張潮、謝娜、韓童生、趙雪蓮等主演。

1980年,另兩部反特片《405謀殺案》《神女峰的迷霧》,懸疑的表現手法,也吸引著廣大觀眾強烈的觀影慾望。它們與《特高課在行動》《R4之謎》《藍盾保險箱》《血案疑蹤》《女模特之死》等影片一起,並稱為“80年代最經典的7部反特故事片”。

從“反特”到“諜戰”:建國以來大陸“諜戰劇”發展簡史(上)

《405謀殺案》圖書封面

此外,1981年《潛影》、1982年《東方劍》、1983年《劫持》、1984年《代號213》《智鬥美女蛇》、1986年《血案疑蹤》《波斯貓在行動》《超國界行動》、1989年《間諜戰與女色無關》等影片,也引起觀眾的強烈反響。這些作品,依託著改革開放宏大的時代背景,擔負起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的時代重任,一步步朝著現代諜戰劇的方向演變。

(未完待續)

小啟:本文參考了數量甚巨的文本資料及網絡資源、實難以一一羅列;如有相關文字和圖片侵犯您權利之處,敬請海涵!在此,表示真誠的謝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