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交通銀行”出自漢奸之手卻一直沿用至今?

交通銀行作為我國曆史最悠久的國有銀行之一,他招牌上的四個大字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字體結構緊煉方折,既肅穆典雅,又險絕縱逸,既不出規範,又奇姿流美,但有些人並不知道,這4字竟是出自漢奸鄭孝胥之手。

為什麼“交通銀行”出自漢奸之手卻一直沿用至今?

鄭孝胥1928年赴日本,籌劃溥儀復辟活動。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負責起草滿洲國國歌與建國宣言。

1932年偽滿洲國建立,任國務總理兼陸軍大臣和文教部總長

為什麼“交通銀行”出自漢奸之手卻一直沿用至今?

妥妥的一位漢奸但是這位漢奸卻又是一位至今任被公認的全才,被稱為清末“臥龍”先生

滿清滅亡之後,鄭孝胥流寓上海,以鬻書潤筆之道,年入萬金。當時,交行行長派人求字,鄭孝胥毫不客氣,一兩黃金一個字,揮毫寫下"交通銀行"四個蒼井霸道的大字。

除去其他所有因素,僅僅按照現在的黃金價格計算,鄭孝胥這個四個字所收的四兩黃金,價值也高達約60000元人民幣,可見當時鄭孝胥一字千金,毫不誇張。

為什麼“交通銀行”出自漢奸之手卻一直沿用至今?

交通銀行為何到今天還沿用這個漢奸的字?

畢竟出自漢奸之手,必定有不少人對交通銀行這一做法頗有微詞。但分析當時的背景情形,也不難理解,有以下三個原因:

其一,交通銀行有意沿用其長久的歷史淵源。交通銀行始建於1908年,作為百年老店,是中國早期四大銀行之一,也是中國早期的發鈔行之一。見證著中國曲折的近現代史。

其二,鄭的負面影響不大。鄭孝胥不能算是國人盡知的大漢奸,他對於偽滿洲國的作為有限,如果換成汪精衛,就算他書法如何了得,情況都不一樣了,根本不可能被正面引用。

其三,鄭的書壇地位較高。鄭孝胥在當時的書法界的地位是極為可觀的。其書法工楷、隸,尤善楷書,取徑歐陽詢及蘇軾,而得力於北魏碑,作品蒼勁朴茂,就連國學大師沙孟海先生都對其評價很高。 清末詩壇,“同光體”大行其道,鄭孝胥便是其中之執牛耳者。1902 年,鄭孝胥《海藏樓詩》首刊於武漢,“同光體”代表詩人陳衍為之作序。就連一向自視甚高的晚清大吏張之洞,也不得不歎服鄭詩“自明以來皆不能及也”。

為什麼“交通銀行”出自漢奸之手卻一直沿用至今?

其四,鄭的文學影響力很大。鄭孝胥不僅工詩,而且善書。時人曾評價“其書初學柳誠懸,後參以黃山谷,瘦硬飛舞,有不可一世之概。”據說辛亥後,鄭隱居海藏樓,以鬻字為生,每字值白銀十兩。而當時北大、清華的教授工資也不過二三百兩。

綜上所述,交通銀行四個大字沿用至今也情理之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