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裡有水銀江河 古人哪來這麼多水銀

秦始皇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我們聽到的更多的是他的殘暴、霸道。但是千古一帝秦始皇對中國的貢獻功不可沒,絕不是儒生們史書記載的那些資料可以概括的,他一統六國,然後統一度量衡、貨幣等一切對百姓生活很重要的物品標準,也開始修築了我們中國人引以為傲的長城,雖然長城修築期間,民生皆苦,也確實徭役百姓,著名的孟姜女哭長城也是發生在這個時候,但是長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能夠很好地抵禦外敵入侵,對於當時的秦朝以及後來的統治者來說都是極其有益處的。

秦始皇陵里有水银江河 古人哪来这么多水银

作為皇帝,皇陵的修築是自己身份地位的體現,自然是筆浩大的工程。據記載秦始皇陵是與咸陽城一比一修築,什麼都是一樣的,那麼問題來了,水是用什麼替代的呢?地下不可能真的用水,因為那樣的話,怎麼儲存是個問題,而且也會破壞其他的建築,聰明的古人就用水銀來代替水,這樣既好看,也不會損壞別的建築物,並且有個極大的好處就是可以隔絕氧氣,保證陵墓中的物品不被氧化。

秦始皇陵里有水银江河 古人哪来这么多水银

不過可惜這個看似聰明的做法實則後患無窮,水銀就是汞,而汞是一種有毒的重金屬,秦始皇陵附近的土壤全部被汞汙染,千年過去了,依然還沒被自然代謝掉。甚至到了寸草不生的地步,只有幾顆生命力頑強的石榴樹還長勢茂盛,讓人感嘆生命的頑強,不過居專家勘測,這些石榴果實中汞含量嚴重超標,已經是有毒的了,是絕對不可以食用的。

秦始皇陵里有水银江河 古人哪来这么多水银

這樣大量地使用汞,那古人是從哪裡得來這麼多的汞的呢?大家也許沒想到,原來,智慧的古人在秦漢時期就已經掌握了煉製水銀的方法,他們也有很好的採集原料的地方,如現在的四川,湖南等地都有豐富的製作水銀的原料,加上秦始皇對自己陵墓重視,在這方面投注了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所以可以產出這麼多的水銀量並不奇怪。

秦始皇陵里有水银江河 古人哪来这么多水银

至於如何倒在陵墓裡面的就更加簡單了,他們早都知道水銀有毒,會把剛生產出來的水銀放在密封的容器中保存,一來防止揮發中毒,然後在陵墓修築的某一部分工程結束之後就把水銀傾倒進去,一部分一部分來,二來這樣容易運輸,也比較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