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重”的人人車挺得過“資本寒冬”嗎?

越來越“重”的人人車挺得過“資本寒冬”嗎?

出品 | 新財報

研究員 | 財報君

即將邁入萬億級規模的二手車賽道很可能正在迎來第一個掉隊的頭部企業——人人車。

不得不變重的“人人車”

曾經,二手車行業是資本和創業者們要用互聯網模式改造的萬億級市場。在燒了50多億元后,二手車市場即將達到萬億規模的時候,二手車行業的主流渠道依然是傳統的線下車商。

統計顯示,2017年,全國二手車交易量有1240萬輛,其中電商平臺交易量為155萬輛,僅佔比12.5%,2018年佔比約為15%。

曾經,二手車行業再傳統不過的行業,行業分散,交易欺詐及糾紛不斷,這一切源於信息不對稱。瓜子、優信和人人車殺入二手車市場,運用互聯網手段帶來了行業信息及資源整合,也確實提升行業交易效率,但是並沒有解決信息不對稱這個行業難題。

要破解這個難題,就必須迴歸線下。

於是接著新零售的勢頭,瓜子、優信和人人車都進入了線下市場。但是,進入線下就意味著重資產模式和海量資金投入。

二手車:挖礦的虧損,賣水的先賺錢

像很多行業一樣,二手車行業復現了曾經輝煌的淘金業的怪現象:挖礦的虧損,賣水的先賺錢。

此前,純電商模式下,人人車們在燒錢換流量模式下,汽車每賣出一輛二手車,廣告成本甚至高達7000元。轉入線下後,流量獲取成本有所下降,但是卻增加了大量店面投入。高成本之下,線下門店能夠打平就算不錯了。

據中汽協流通協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二手車市場近半數以上二手車商毛利率低至4%以下。在大力擴張的人人車們必然會面臨資金壓力。

相較而言,一定程度上依附於二手車平臺的二手車金融平臺卻先賺得盆滿缽滿,美利車更以3億的淨利前往美國IPO。

人人車似乎玩不起線下的“燒錢遊戲”了

在極度燒錢的“線下擴張遊戲”中,人人車在二手車頭部企業中是資金最為短缺的。

今年2月,瓜子母公司車好多獲得了軟銀願景基金15億美元投資。優信也於去年在美IPO融資2.25億美元,今年又從58同城等企業募資金額約2.3億美元。

以上兩家公司今年都有鉅額資金入賬。而人人車自去年4月獲得3億元E融資後,就再也沒有資金入賬,此前傳出獲得成都市政府40億元融資,但很快就被政府闢謠。

近兩年獲得資金明顯高於人人車的優信爆出了22億的長期債務待還,資金吃緊。燒錢至今,人人車的資金鍊狀況可能更糟。

有跡象顯示,人人車已經存在資金斷鏈的可能。不久前,人人車就因欠廣告費用被分眾傳媒提起訴訟而致資金賬戶被封。這已經是人人車第二次因為拖欠廣告費被分眾起訴了。

合夥人模式可緩解資金壓力但不利於構築護城河

當前的經濟形勢,過去的燒錢砸開市場的粗暴營銷方式已經難以奏效。人人車必須找到能夠“自我造血”的商業模式,因為資本寒冬之下,很難找到資本繼續給人人車“輸血”了。

現金流,已經成為人人車繼續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

為了優化現金流,人人車不得不進行了裁員、業務壓縮,撤銷了一些地方分部。根據信息顯示,2019年2月,人人車逐步實施合夥人模式,即員工花錢購買公司整合的車輛信息資源,以合夥人的身份共同參與公司運營,自負盈虧。

這種模式應是缺錢之下的“自救”,為人人車獲得了一定的資金支持,也減少了人員工資支出。但是這種合夥人制度本質上還是一種加盟,而線下連鎖模式下的加盟,天然會帶來管理困難、加盟商混亂的難題。

在泡水車、事故車、價格欺詐橫行的二手車市場,更需要精細化運營和專業服務來提升競爭力。人人車的加盟模式,很可能為其提升競爭力拖後腿。人人車的合夥人改革是否有效,還需要時間考驗。畢竟到目前為止,新零售模式成功的創業企業還沒有一家算得上真正的成功。

遺憾的是,在持續資金壓力下,人人車的時間已經不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