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關心的是孩子未來,孩子考“第十名”或比“第一名”更重要

每當孩子考試結束,成績——成了很多家長避無可避的一個話題。

如果你關心的是孩子未來,孩子考“第十名”或比“第一名”更重要

身邊也總是有很多這樣的家長,從孩子上小學開始,就開口閉口全是孩子的最近學習怎麼樣。甚至家裡除了學習,孩子做其他任何事都是“不被允許”的。

或許在很多家長的眼裡,孩子的學習成績就是衡量孩子好壞的依據,甚至是唯一的。

但是,我想說的是,孩子的成績真的就有那麼重要嗎?

或許很多家長會反駁我說:孩子如果學習成績不好,就不能進重點初中、高中,孩子不能進重點中學,孩子很可能就考不上重點大學,而考不上重點大學,將來找工作都是個問題!

如果你關心的是孩子未來,孩子考“第十名”或比“第一名”更重要

這邏輯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也給了無數家長幫孩子報各種補習班很好的藉口,更是要求沒日沒夜深入題海戰術中的“理論依據”。

然而,我們可曾思考過一個問題:孩子學習成績好的人,就一定有好的未來嗎?

將來有成就的孩子,不是班上的第一名,而是第十名

一九八九年,杭州市天長小學老師周武受邀,去參加一個畢業學生的聚會。結果他發現了這樣一個令人震驚的真相:

如果你關心的是孩子未來,孩子考“第十名”或比“第一名”更重要

當年那些在學校時的成績並不十分出色的學生,如今卻成了副教授、企業高管,而那些在學校時的成績非常優秀的孩子,很多都事業平平。

這離開引起了周武的好奇心,他開始追蹤畢業班學生。歷經十年、針對151位學生的追蹤調查,周武發現:

小學時主科成績在班級前五名,進入中學後名次後移的,佔43%;相反地,小學時排在七到十五名的學生,在進入初中、高中後,名次往前移的比率竟佔81.2%。

這就是著名的“第十名現象”,在當年引起很大發反響,從省教育單位到學校,從學生、家長到專家······甚至當時還波及了中國臺灣。

所以說,有的時候,家長總是努力的把孩子推向前幾名,甚至是第一名,殊不知就孩子的未來而言,這不一定就是一件好事,反而是處於“第十名”這個位置,也就是成績中等的孩子往往更能取得大的成就。

令人羨慕的高考狀元 命運沒有你想象的那麼美好

曾經中央教科院對恢復高考以來的3300名高考狀元做過一項調查”(見《上海教育》2011年12A期),發現:“沒有一位成為行業領袖”。

如果你關心的是孩子未來,孩子考“第十名”或比“第一名”更重要

不止如此,他們得到了另一個調查結果:

“調查了全國100位科學家、100位社會活動家、100位企業家和100位藝術家,發現除了科學家的成就與學校教育有一定關係外,其他人所獲的成就和學校教育根本沒有正相關關係。”

不僅如此,有些人甚至混的還不如普通人,你比如說1996年的湖北高考狀元於淮 ,他曾一度失蹤,被髮時以撿破爛為生等等。前些年被傳的沸沸揚揚的北大才子陸步軒,還一度淪落到“賣豬郎”的地步。

其實,很多有出息的名人,成績真的沒那麼“拔尖”,甚至還是差生

在美國不管是誰,申請美國大學前都需要參加標準化考試,也就是選擇參加SAT或者ACT考試了。

如果你關心的是孩子未來,孩子考“第十名”或比“第一名”更重要

你知道嗎?這類考生中,成績最不爭氣的往往是美國的總統們!你比如說克林頓「SAT 1032 」、喬治·布什「SAT 1206 」、林登·B·約翰遜「SAT 1190 」···這連平均成績都達不到!

此外還有下面這些名人,小時候都是被列為“成績不好”,沒有出息的圈子:

·安迪生小時候反應奇慢,他老師認為他沒有學習能力;

·物理學家牛頓小時候成績一團糟;

·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大學時因成績太差被退學;

·藝術學家羅丹考了三次都沒有考進藝術學院;

·中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學生時代貪玩,成績不好,有時學習數學還考不及格,他語文老師笑話他毫無才華可言。

······

這樣的名人例子還有很多!

前些年還看過這樣一個報道:

哈佛大學曾經拒絕了100多個SAT考滿分的中國學生,這當然引起了很多中國家長的不滿,被質疑為什麼不錄取自己的孩子。結果考官的回答,令無數家長汗顏:“你的孩子除了滿分,什麼都沒有。”

所以說,學習成績並不能決定一個孩子未來的命運,家長一味地追求成績,只會讓孩子獲得的除了成績之外,就什麼都沒有!

唯成績論 只會讓孩子失去更多

生活中,經常會發現一些家長一門心思的想讓自己的孩子考高分、進名校,可是到頭來卻發現培養出來的孩子,有時候連基本的生活常識都不知道,並且缺乏生活經驗,見識狹隘,不會做人等,讓孩子連基本的生存都可能成問題,更別提什麼幸福生活了!

如果你關心的是孩子未來,孩子考“第十名”或比“第一名”更重要

北大精神衛生研究所曾研究發現,我國17歲以下未成年人約3.4億,保守估計,有各類學習情緒、行為障礙者約為3000萬人,其中中小學生佔兩到三成。突出表現為人際關係、情緒穩定性和學習適應方面的問題。

所以,我們也能經常從新聞報道中發現一些孩子為了一點小事就大動干戈,碰到一丁點挫折,就尋死滅活的。試問這樣的孩子,就算是成績優秀,得了第一名又有什麼意義呢?走上社會,又有什麼出息呢?

我有一個朋友,家裡經濟條件都很不錯,老公對她也很好,但是唯一遺憾的是養了一個熊孩子,是個男孩。這個孩子學習成績在學校屬於是拔尖的,但是孩子除了學習成績之外,就什麼優點都沒有了!

有一次,我去他們家做客。就看見她這個兒子在客廳一邊看著電視,一邊像個小皇帝一樣,給她不停的“發號施令”:

給我倒一杯可樂;

我要吃薯條;

我拖鞋不見了,幫我找一下;

東西吃完了,幫我收拾一下

······

這位朋友就不停的給孩子當牛做馬的伺候著,他兒子不僅心安理得的享受著,而且還不停的指責他媽媽這個做不好,那個做不好,“怎麼當家長的”。

一個小時過去之後,這位朋友出於擔心孩子視力問題(孩子已經有500度近視了),就讓孩子把電視關了,休息一會兒。在她反覆說了好幾遍後,她兒子才罵罵咧咧的關了電視,回了自己房間。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像這樣的孩子就算成績再好,培養出來又有什麼用呢?

比成績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曾經說過:“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

如果你關心的是孩子未來,孩子考“第十名”或比“第一名”更重要

其實,一個好的家庭教育,就是在培養孩子好的習慣,尤其是孩子處在3-15歲這個年齡階段,家長幫助他養成好習慣,會讓孩子受益一輩子,這比任何成績都來的重要。

1

自己動手的習慣

不要給孩子包辦一切,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否則,家長越是表現的像超人,孩子越容易變成“無用的人”,會逐漸讓孩子養成好逸惡勞等惡習。

2

做家務的習慣

別以為孩子還小,就認為讓他乾點東西太委屈了他,家長如果真是這麼想著,很有可能就會讓孩子對這個家庭養成“只索取,不回報”的心態。做家務會讓孩子感覺自己是家裡的一份子,會激起他一定的“榮譽感”,會讓他產生對這個家庭的責任感。

3

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孩子只有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才會付出的更多,家長要懂得引導孩子養成自己正確的興趣愛好,這會幫助孩子樹立一個明確的人生努力方向,而不是變得毫無目的的努力,最終無所事事。

4

養成愛運動習慣

在兒童階段的孩子,大腦等各方面的發育不是很完善,如果家長只關心孩子的成績,很容易讓孩子各方面的發育得不到很好的完善,等到孩子越往高年級走的時候,就越會感到吃力。而良好的運動習慣,會幫助孩子開發機體各方面的能力,同時還能幫助孩子養成樂觀、自信等性格。

5

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

經常會發現,一些從小很優秀的孩子,因為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結果導致長大之後或放蕩不羈,或身體健康堪憂,而變得碌碌無為或者過早的結束了自己本該可以一展宏圖的偉業。

好的習慣也是預防近視的一大利器,很多家長問我,預防近視有沒有什麼好的辦法?也有的家長問我,“我都不讓孩子看電視、玩手機了,可是為什麼孩子近視還是增長了?”。

如果你關心的是孩子未來,孩子考“第十名”或比“第一名”更重要

在瞭解了孩子日常的習慣後,我發現很多家長往往關注的只是近視本身,卻忽視了近視的孩子,也就是說,沒有給孩子養成一個全方位的好習慣,近視自然也就容易發生,容易增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