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當上清華校長即開掉33位教師,民國大師都是這麼來的

剛當上清華校長即開掉33位教師,民國大師都是這麼來的

在清華大學的校史上,其首任校長羅家倫是個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雖然在位只有短短的兩年時間,但卻為清華大學的發展留下不可磨滅的貢獻。

作為清華首任校長的他,將清華大學由教會學校改變為國立大學,之後才有了後人耳熟能詳的清華大學。

力排眾議,破格錄取數學只考了15分的考生,才有了後來的“文化崑崙”錢鍾書。

就連才高八斗、性格孤傲的陳寅恪都對他都不吝誇讚:“志希在清華,功德是很高的。像他這樣的校長,在清華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據說羅家倫才當上清華大學校長的時候,幹了一件讓眾人都吃驚的事情。他才上任的時候,對於當時清華的師資隊伍非常的不滿,直接將原來的55位教師解聘了33位,十幾名的外教也被解聘了6個,一下子就引起了軒然大波。那些被解聘的教師包括外教,一直在學校外大吵大鬧,甚至將這件事情鬧到了領事館。羅家倫一點也不擔心,在就職典禮上直言:“我認為羅致良好的教師,是大學校長的第一個責任”。

在免除了這33位教師的工作之後,他多方打聽之後,為清華新聘請了20多位年輕有為的青年教授。為了羅致人才,羅家倫可謂“手段用盡”,最著名的事例就是他以“耍無懶”的求才方式撬牆角,給清華挖來了史學大家蔣廷黻任清華歷史系的主任。

剛當上清華校長即開掉33位教師,民國大師都是這麼來的

蔣廷黻畢業於美國哥倫比來大學,1923年回國後任南開大學第一任歷史系主任,與梁啟超成為南開大學史學的奠基者。不僅把西方史學研究方法帶到南開大學,且吸收歐美最新研究資料和成果,第一次比較系統地構建了南開大學西方史學的課程體系,在當時的大學歷史系發揮了先導示範的作用。

羅家倫在四處網羅人才時從友人口中得知,南開大學有一位研究近代史的名叫蔣廷黻的教授非常有名,此人不僅學富五車,而且課也上得極為生動,深受學生的喜歡。

羅家倫聽到後大喜過望,第二天即趕往蔣廷黻家中。去了之後,羅家倫真誠地表達了想請蔣廷黻去清華大學任教的願望。然而,不管羅家倫如何苦口婆心地哀求,蔣廷黻卻一直不為所動。無耐之下,羅家倫心一橫,像小孩子那樣坐在蔣廷黻家的客廳中“耍起無賴”,他有些急心攻火地說道:“你不答應我,我就待在你家裡不走了!”

然而就算這樣,蔣廷黻也沒有鬆口,他覺得對方也就是說說而已,最後回到臥室睡覺。等一覺醒來後,蔣廷黻驚訝地發現,羅家倫竟然還正襟危坐在客廳裡,果真一晚上沒有閤眼。看到這種情景,蔣廷黻心一下子軟了下來,他走上前去,握著羅家倫的雙手道:“難得你如此真誠,我現在便答應你!”看到蔣廷黻改變主意,羅家倫握著對方的手激動地半天說不出一句話。

而對於當初軟磨硬泡邀請蔣廷黻加入清華任教這件事,羅家倫有次在接受訪採訪時表示:“清華大學就需要像蔣廷黻這種博學多才的教授,雖然自己當初的行為看起來有些‘耍無賴’,但能為清華招到如此優秀的人才,自己委屈一點,受人嘲笑一點,又算得了什麼呢?”

當然蔣廷黻對於清華、對於史學的貢獻也沒讓羅家倫失望。

作為一名學者,蔣廷黻在調入清華大學任歷史系主任期間改革清華大學歷史系,建立起全國一流的史學陣營,並培養出了一批史學人才。編著《劍橋中國史》的哈佛教授,著名的漢學家費正清正是師從於他。

作為歷史學家,蔣廷黻主張兼重中外歷史,兼採中外史學研究方法,治史頗有建樹。在舊中國史學界,有關近代中國史和近代中國對外關係史著作,幾乎半數以上都是因襲蔣廷黻的史學觀點。

在其代表作《中國近代史》一書,提出中國人能否近代化將關係國家興亡的觀點,至今仍被不少史學家提及、借鑑。我國著名史學家何炳棣更是盛讚:半個世紀以來,又有幾本超過了它?當今專為獲獎的“皇皇鉅著”,通通加起來也不及這本書的份量。

同時,蔣廷黻還是一名愛國知識分子,在目睹國家多難,痛心疾首。1932年,蔣廷黻與胡適、丁文江等當時知名學者,創辦《獨立週刊》,討論中國面臨的重大問題,以盡知識分子在國難時期的責任。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簽訂後,蔣廷黻告誡當時青年學生“吾輩皆黃帝子孫,豈容外人將祖遺奪去而不顧”,表現了高尚的民族氣節。

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特定歷史時期,蔣廷黻是個講求經世致用的知識分子。他治中國近代史,就是為了總結歷史經驗教訓,以資借鑑,富強國家。臺灣學者李敖由此評價說,蔣廷黻“所要求於知識界的,是動態、是入世、是事業、是實物,是書本以外、是主義以外、是文字以外、是‘清議’以外,是與小百姓同一呼吸”,“這種真正的民胞物與經世致用的精神,才是蔣廷黻的真精神,才是蔣廷黻要求於中國知識階級的真精神”。

對這種精神詮釋的最淋漓盡致的要數蔣廷黻批評中國傳統士大夫階級誤國了。

在史學家蔣廷黻看來,中國文人確實誤國了。比如在分析為什麼中國落後日本時,就指出,清朝原本在鴉片戰爭之後就開始維新,這樣[遠東的歷史將完全改變。倘使光緒年間的改革移到道光咸豐年間,我國要比日本早二十年,但是沒有如果。

為什麼道光年間的中國人不在鴉片戰爭以後就開始維新呢?此中緣由複雜,值得我們深究。

第一,中國人的守舊性太舊,中國文化有了這幾千年的歷史,根深蒂固,要國人承認有改革的必要,那是不容易的。

第二,中國文化是士大夫階級的生命線。文化的動搖,就是士大夫飯碗的動搖,我們一實行新政,科舉出身的先生們,就有失業的危險,難怪他們要反對。

第三,中國士大夫階級(知識階級和官僚階級)最缺乏獨立的,大無畏的精神。無論在哪個時代,總有少數人看事較遠較清,但是他們怕清議的指摘,默而不言,林則徐就是最好的例子。林則徐很清楚的看到了中國與英國的差距,林文忠無疑是中國舊文化最好的產品,他尚且以為自己的名譽比國事重要,別人更不必說了。]

可見,在蔣廷黻眼中,中國文人在那時是中國前進的阻礙。

蔣廷黻的言論在當時積貧積弱,而學術氛圍又相對開放的民國同樣蔣掀起了軒然大波。有不少守舊文人批評其言論太過無知,但同樣得到了一批積極探索強國、救國之路的知識分子的擁躉,如蔡元培、胡適、魯訊等人。

同時,在史學界就有這麼幾位泰斗級的史學大家與他一樣旗幟鮮明的主張,“國人缺乏的不是歷史知識,而是歷史觀點”,學史就是要經世致用。

剛當上清華校長即開掉33位教師,民國大師都是這麼來的

第一位即是大名鼎鼎,二十四史讀了三遍半的近代史學四大家之一的呂思勉。他的特點是貫通古今、徵引繁富。錢穆、嚴耕望、黃仁宇、易中天都是他的弟子或再傳弟子。

第二位是鄧之誠,燕京大學三大史學泰斗。弟子三千,當代紅學第一人周汝昌出其門下。他的書被日本圖書館評為:中國通史權威。

第三位是孟森。明清史頂級專家,當年明月寫明朝那些事,言必稱孟森。

這幾個人加上蔣廷黻在當時可以說是撐起了中國近代史學教育和研究的半邊天。他們經世致用的史學觀點和教育方式可以說是直接影響著中國史學的教育和發展方向。

而他們的史學探索研究又專注於不同的領域,縱貫中國先秦到近現代的大歷史,更涵蓋了大師們的“辨史”角度和方法,可謂是現代史學的至高水平。

餘世歷及許多學者都曾說過,歷史是中國人的宗教,是中國精神世界之根據,在別的民族由宗教提供的東西,我們這裡,由歷史提供。我們相信,人可以通過他的德行、言論或功業來成就一生的價值,來流傳後世。我們不相信末日審判,我們相信歷史的審判。我們不相信有公正的上帝,我們相信有公正的歷史。我們不相信有天堂地獄,好人死後會升天堂永享至福,壞人死後會下地獄永遭懲罰,我們相信歷史,相信好人能流芳百世,壞人將遺臭萬年。

如果諸位對史學有興趣,或是想從史學角度來探究知識應該經世致用的道理,那朗讀君推薦大家一定不要錯過這套融入四位史家大家畢生學識精華的《中國大歷史》。

剛當上清華校長即開掉33位教師,民國大師都是這麼來的

現在下單 專享價138元

本套《中國大歷史》是由現代史學四大家之一呂思勉的斷代四史(《先秦史》《秦漢史《兩晉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北大歷史學教授鄧之誠的《宋遼金夏元史》;明清史學第一人孟森的《明史講義》《清史講義》;近代史研究開創者蔣廷黻的《中國近代史》八部著作編纂而成

旗幟鮮明地主張"國人缺乏的不是歷史知識,而是歷史觀點",不僅將學術成果呈現出來,更重要的是將四位史學大家的研究方法和歷史觀點展示出來。

剛當上清華校長即開掉33位教師,民國大師都是這麼來的

呂思勉的貫通古今、徵引繁富;

鄧之誠的聞博洽見、提綱挈領,

孟森的比勘辨析、老吏斷獄;

蔣廷黻的論述扼要、眼光遠大。

每一種不同的治史方法和史學觀點,都讓人感覺豁然意解、沈痾頓愈。通過這套著作,讀者能夠 從歷史知識的傳統教育當中解脫,學習和煅鑄自己的史學觀點的裨益。

剛當上清華校長即開掉33位教師,民國大師都是這麼來的

《斷代四史》呂思勉

剛當上清華校長即開掉33位教師,民國大師都是這麼來的

《宋遼金夏元史》鄧之誠

在通讀並熟讀正史,政書,雜史以後,大刀闊斧的砍斫出傳統史學視野中的中國通史,曉暢明白,風檣陣馬,一語斷死,痛快淋漓。

剛當上清華校長即開掉33位教師,民國大師都是這麼來的

《明清講義》孟森

領略當年北大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唯一備受包括魯迅在內,胡適,王國維,陳寅格等大師推崇的歷史家。

剛當上清華校長即開掉33位教師,民國大師都是這麼來的

《中國近代史》蔣廷黻

士大夫經世致用,知識分子獨立人格的集中體現迥異於王國維,陳寅格的治史之路代表了現代學術的發展方向,以政治家的經綸,研究家的功力,來探討中國近代史。

剛當上清華校長即開掉33位教師,民國大師都是這麼來的

剛當上清華校長即開掉33位教師,民國大師都是這麼來的

這套書,據說是民國時期幾所名牌大學的歷史課講義,所以還是很羨慕那時候的大學生,生在那個大師如星空般璀璨的時代,聽的課都是通讀古今、學貫中西之巨擘所講,不僅學術,更學風骨

國人缺乏的不是歷史的知識,而是歷史觀點,這一群人讓中國歷史變得如此清晰,讓我們看到了中國歷史最真實的樣子。

▼點擊左下方“瞭解更多”,進入商城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