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椅兄弟”先後去世均捐獻遺體 15歲妹妹扛起一家希望

“輪椅兄弟”先後去世均捐獻遺體 15歲妹妹扛起一家希望

“輪椅兄弟”一家

四川達州萬源市,有對“輪椅兄弟”——熊仕華、熊仕淵,兩兄弟從小全身無力無法行走, 10多歲時經檢查患有“假肥大型肌營養不良”,後來長期在輪椅上生活。但這並沒有束縛住他們對生活的渴望與奮鬥,由於父親也患上重病,在母親的照料和當地政府幫助下,兩兄弟都考上大學並順利完成學業。

然而,就在他們開始計劃著經營整個家庭和未來生活時,病魔再次來襲,2015年,哥哥熊仕華因“假肥大型肌營養不良”在成都去世;2019年10月,弟弟熊仕淵也因高燒一病不起,後不幸離世。

在生命的彌留之際,兩兄弟做出了相同的選擇——捐獻眼角膜和遺體。

如今,曾經的五口之家,只剩下患有骨癌的父親、58歲的母親和正在讀初三的妹妹,希望都落在了妹妹一個人身上。未來,怎麼走?15歲的妹妹熊仕琴感覺肩上的擔子很重。

回報社會

“輪椅兄弟”先後去世 留下遺願捐獻眼角膜和遺體

因為患上同一種病,熊仕華、熊仕淵兩兄弟無法行走,長年坐在輪椅上生活,被大家稱為 “輪椅兄弟”。在生命彌留之際,他們做出了相同的選擇……

10月30日,“輪椅兄弟”中的弟弟熊仕淵,在達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病房內離世,生命定格在26歲。按照他的生前遺願,家屬捐獻了他的眼角膜和遺體。而在4年前,2015年5月28日,熊仕淵的大哥熊仕華在成都因病去世後,也將眼角膜和遺體捐獻給了華西醫院供醫學研究。

在醫院,意識清醒時的熊仕淵拉著妹妹的手,看著母親周遠樸說:“一定要把我的遺體捐出去供醫學研究,我只能用這種方式來回報社會。”

妹妹熊仕琴介紹,在捐獻眼角膜和遺體時,自己勸了媽媽幾個小時,提出要遵照二哥熊仕淵的遺願,最後媽媽才同意自己代筆申請捐贈。

大哥熊仕華曾留下遺願去世後捐贈眼角膜和遺體,弟弟熊仕淵生前曾表示,自己死後也要和哥哥一樣,捐獻自己的遺體和眼角膜。

周遠樸告訴記者,兩個兒子在2005年患病後不久就無法行走,多年來靠輪椅生活。後來,在萬源市黨委、政府幫助下,減輕了家裡負擔,兩兄弟考上了大學。大兒子熊仕華生前曾對周遠樸說:“人就算活100歲最終都將離開世界,你不要難過。我將來走了,你就把我的遺體捐出,也轉告社會關心我們的愛心人士,請他們原諒我,不能為社會做貢獻了,只能以這樣的方式回報社會。”

周遠樸哭著說:“兩兄弟都說沒有機會回報社會,最後都選擇了願意捐獻眼角膜和遺體。”

如今,熊仕淵的眼角膜已經捐獻給瀘州和雅安的兩人,遺體捐給了達州職業技術學院供醫學研究。

力所能及

免費給學生補課 “沒有回報社會,能做一點是一點”

11月7日,記者來到萬源熊仕淵家中,正好遇見長輩前來開導周遠樸。

往日裡,院子裡來找熊仕淵補課的孩子經常來問作業,家裡熱熱鬧鬧的。熊仕淵走後這幾天,家裡變得冷清。事後,街坊鄰居都來安慰周遠樸,要她放寬心。

周遠樸告訴記者,自己辛苦照顧的兩個兒子都已去了,心裡很想不開。她自己也清楚,說不想很難,這個情緒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平復。

自從二兒子熊仕淵去世後,周遠樸在家待了一週沒出門。原本想著精心照顧兩兄弟考上大學,如今他們都撒手離開,周遠樸向記者講述著,心裡更是難受。

讓她更難過的是,兩個兒子都很懂事、知恩、報恩,平時熊仕淵為小區學生補課,初高中都教,每天備課到凌晨。來這兒補課的學生一般幾個月成績就能提上去,補課的學生達到1000餘人次。

“補課都是免費,家裡日常開銷,全靠低保和自己給別人打臨工掙點錢。兒子說,自己沒有回報社會,能做一點是一點。”母親周遠樸說。

妹妹熊仕琴說:“二哥行動不便,這是他力所能及的事情。”

母親回憶

背兄弟倆上學 “155步階梯,第一次把我背哭了”

1990年,在萬源市石塘鄉賀家灣村做“赤腳醫生”的熊本強和務農的周遠樸迎來第一個兒子熊仕華,1993年二兒子熊仕淵也降生了。

1996年,熊仕華行走無力,多次摔倒,之後只能靠家人背。小學四年級時,熊仕華高燒後,再也無法站立。這時,弟弟熊仕淵也出現相似狀況。

兩兄弟癱瘓後,上肢功能逐漸退化,不能自主翻身,每天晚上母親周遠樸都要不停為他們翻身,以免長褥瘡。後來,為方便兩兄弟讀書,全家搬到白沙鎮居住,父親熊本強四處打臨工,母親周遠樸則撿拾垃圾維持生計。

2005年,夫妻倆先後帶著兩兄弟及妹妹到華西醫院檢查,兩兄弟屬於“假肥大型肌營養不良”,而妹妹正常。不到一年時間,兩兄弟開始依靠輪椅行走。不幸的是,2007年父親熊本強又檢查出再生性障礙貧血和骨癌,全家人自此依靠撿廢品維持生計。

熊仕華、熊仕淵兩兄弟小學畢業後,考上了白沙中學(現萬源二中),一家人住在學校附近,雖離校只有500多米遠,但道路不平,兩兄弟上學需母親周遠樸接送。初中三年,周遠樸表示,都是自己一路背過來的。

2008年,兩兄弟一同考入萬源市中學。到校第一天,周遠樸一家人推著兩個兒子到萬源中學門口,教室在7樓,兩兄弟是周遠樸一人背上去的。“155步階梯,兩兄弟,那是第一次把我背哭了。”她說。

學校在瞭解情況後,騰出一間教室供周遠樸家人居住,以便照顧兩兄弟讀書。兩兄弟從此成了學校的“輪椅兄弟”。2011年7月,熊仕華、熊仕淵分別以優異的成績被成都中醫藥大學、四川師範大學文理學院錄取。

兄妹之約

一起做“世紀老人” 但哥哥食言了……

2015年,熊仕華因病去世時,是弟弟熊仕淵電話聯繫幫著處理後事,家裡的一切,都是熊仕淵拿主意。而在今年熊仕淵遺體告別時,是妹妹熊仕琴最後一個離開。她本想再多看看哥哥,但已不忍心再看。

回想2017年,熊仕淵一家回到萬源市,還把爺爺接到萬源的公租房內,兩個臥室,住著一家5口。房子雖小,卻很溫馨,熊仕琴也順利考入萬源中學。

平時,熊仕琴很少出門,幾乎和二哥熊仕淵交流最多,談論人生規劃,制定學習目標。她說:“那時候,心裡都是哥哥,他叫我要學會進步,好好珍惜每一天。”

談起二哥,熊仕琴說,他在的時候,一切都是美好的,跟他在一起很開心。她回憶,2017年的時候,她和哥哥看到一個綜藝節目,邀請了很多百歲老人,“他說,看到那些老人精神很好。當時我就給哥哥說,我們要當世紀老人,當時二哥答應了”。她說,今年上半年,“我問他還記得我們一起當世紀老人的約定嗎,結果他說他忘了,當時我還很生氣。”但最終,二哥還是“食言”了。10月27日晚,熊仕淵高燒不退,從住院到去世的幾天裡,熊仕琴一直陪伴著二哥,走完了人生最後一段路程。

生病住院期間,再次說起當世紀老人的約定,熊仕淵曾對妹妹說,“我特別堅強,我一定能挺過去,我能住普通病房”。就在當天晚上,熊仕淵病情加重,被送入重症監護室。

熊仕琴說:“說實話,把哥哥送ICU,我心裡一點都不願意。因為大哥就是在裡面去世的,我很恐懼,二哥進去之後,害怕他也出不來。”

然而,幾小時後,醫生告訴他們,熊仕淵還是沒有挺住,走了……

家庭重擔

妹妹扛起一家希望 卻又感到迷茫

熊仕琴說,二哥熊仕淵住院後,自己幾晚都是在醫院坐通宵,因為很害怕他死後自己怎麼辦,“那幾天,自己的情緒控制得很好,對自己說不會輕易流眼淚”。

但在二哥走之後,她的情緒崩潰了,從ICU出來正好在10樓,很高,她想要不我也去跳樓算了。就在當時,她看了媽媽一眼,媽媽對她說,“現在我只能靠你了”。聽到這句話,“我發覺自己的(跳樓)想法一點都不負責任,就沒有這種念頭了。”她說。

在2015年,大哥熊仕華捐獻眼角膜和遺體後,家裡做主的事就落在二哥熊仕淵的身上。熊仕琴拿出一張紙擦著眼淚,邊擦邊哽咽著說,“說句實話,我二哥在沒有死之前,他的希望也在我身上”。以後,家裡怎麼過,15歲的熊仕琴感到迷茫。家庭負擔太沉重,自己能否撐起這個家,她說:“不敢想,有點想逃避現實”。

二哥走後這一週多時間,同學們都說她原本開朗的性格變了,做事有點小心翼翼的。熊仕琴說,以後,自己只能好好學習,達到哥哥期望的目標,考上一個好大學。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張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