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稱,美國忽略了其大國地位,印度的大國地位是什麼呢?

幸福地帶2


印度一個神奇的國家,14億的人口,種姓制度卻根深蒂固,完善的工業體系,卻頻繁購買他國武器,口口聲聲自稱美國忽略了其大國地位,卻在國際上大跌眼鏡。

印度總是有著一種地痞無賴的感覺,有一點實力,但又四處張揚,不敢和俄美這樣的大國,就委身求全,甘願成為小弟。而對於周邊國家,又顯示出一副唯我獨尊的樣子,總結其國家的風格就是:欺軟怕硬。

印度近些年以來,一直尋求國際地位,不斷在國家上發聲,表示自己想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中的一員,為了得到認可,不惜每年花巨金購買俄羅斯的武器裝備,也甘願成為美國在南亞的一顆棋子,可是換來的是什麼?換來的是美俄的口頭表揚,美俄知道我國作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是不希望印度也進入的,反正都是一票否決權,印度自然不可能成為常任理事國,給他點口頭的承認又有什麼關係呢?

在當今世界下,可以說世界格局已經成型,一個新興國家想要衝破現有的國際規則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更何況印度還並沒有達到那個實力。現在的世界基本上就是我國,俄羅斯,美國的天下,哪個國家幹什麼,都已經暗中安排好了,這個國家接受產業轉移,那個國家負責提供能源等等,而印度作為一個區域性的大國,他的職責就是保證南亞的和平,不損害到我國,俄羅斯,以及美國的利益就行。

而現在的印度,可以說有一點膨脹,有一點猖狂,印度經濟高速發展,國際上受到一致認可,但是國家實力並沒有到能夠挑戰常任理事國的地步,想成為世界大國哪有那麼容易?五常哪個不是在經濟,軍事,文化上遠超他國建立起來的,一個國家成為大國,最起碼的是國內安定,有著良好的發展空間。印度有嗎?

印度能有今天,主要是得益於人口紅利,其次是美國的科技援助,使得印度能夠走到現在,而國際上對印度的定位普遍還是農業大國,並不是工業大國,科技強國等。說白了,印度的大國地位是印度自己想出來的,國際上對其這種“自稱”是完全不認可的!


歷史深度揭秘


所謂大國,其實很多地方能體現出“大”的特點。

舉個印度“大”的例子。

木叔去新德里的時候,對新德里的國王大道印象深刻。

這是一條長約5公里的東西大道,一頭連著印度的總統府,一頭連著印度的標誌“印度門”。

(國王大道的一小段,最頂端是總統府)

這條大道非常寬闊,中間不少路口都有廣場。兩邊要麼是重要的國家建築,要麼就是政府辦公大樓。

大道兩側綠地很多,人們在樹下乘涼,甚至躺在草地上休息。更有甚者,木叔還在這條大道的草地上見到過很多猴子吃水果,以及野狗悠閒地曬太陽。

木叔的印度朋友們說,這條路也是印度每年獨立日慶典專用大道,因此這條路幾乎等於印度象徵。

其實仔細想想也是,這裡既有莊嚴的印度政府建築,也有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草坪和綠地,甚至還有人與動物的和諧相處,或許這就體現了印度和印度宗教、文化裡的那種天人合一,蓬勃向上的精神。

所以從這條在第三世界國家裡很少見的大道,確實能看出印度的大,或者說印度希望成為大國的心態。

這是木叔親身體驗,覺得很有趣,正好切合這個題目就發出來和大家分享。

至於說美國忽略印度大國地位,其實印度的大國地位也不需要誰來證明。

比如印度經濟連續10年的發展都在7%以上,而且世界銀行也預計2030年,印度經濟體量將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三。

這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也就是隻要自己發展,任何人都不能忽視不斷壯大的實力。

在這方面印度其實還是有底氣的。

雖然印度問題不少,諸如高人口出生率、高貧困率、城鎮化太慢,不過這些都會隨著發展而不斷解決。這已經是被其它國家發展證明的有效途徑,印度應該也不會例外。


木春山談天下


印度自稱大國,是自稱,自認為,世界上沒有幾個國家承認的,印度一直以來都是“迷之自信”,對印度的感情也很深,可惜有點夜郎自大。

早在斯里蘭卡內戰發生時時的80年代,印度就以自己大國的身份參與其中,發兵十萬介入斯里蘭卡,印度也是怕印度境內的泰米爾人獨立,所以支持他們內部鬧矛盾,最好是處在分裂狀態,方便被控制,結果印度被他原本支持的猛虎組織給反噬了,總理也被暗殺了……



印度周圍的確環繞著那麼幾個小國家,但是這幾個國家卻給印度一種“地區大國”的錯覺,印度雖然面積不小,人口也多,但是印度本身存在很多問題,阻礙了他的發展,讓他難以真正的成為地區強國。

第一,不平等的種姓制度。

印度政府大力扶持印度教,打壓佛教,就是因為印度教支持種姓制度,人是要分等級的,你只有在你的等級裡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情,不可逾越,只有他們受夠了苦難,兢兢業業,才可以在來世有機會投胎到高種姓家庭,而佛教主張眾生平等,並不為印度所支持,這樣在很大程度上就阻礙了印度的發展,有很多人才受種姓制度的制約,根本無法發揮自己的才能。

處在低種族的人們,無論怎樣努力,都只能在自己的階層裡做自己的事,你是掏廁所的,就不能去當廚師,每個階層有每個階層的職能,累死累活的做也沒有升職加薪的可能,這也是印度人懶散的重要原因之一,沒有希望嘛。



第二,糟糕的生活環境。

印度是全世界衛生狀況最糟糕的地方,垃圾遍佈河道,糞便遍佈街道,在他們舉行閱兵的地方,有一個類似於天安門的建築,上面居然寫著請不要隨地小便,內閣成員也是,接待外國大使時,突然想上廁所,直接就停車下來小便,而且印度有七億人沒有用過廁所,而有廁所的人中,百分之四十選擇不用,他們認為在田野裡可以自由呼吸新鮮的空氣,有很多印度女孩因為來了生理期,因為沒有廁所而選擇退學,這種國家如果是強國,那可真的是滑天下之大稽。



第三,扭曲的三觀。

印度人對於強姦犯或者潑硫酸的人似乎特別寬容,認為是女人的錯誤,如果女人們不穿的這麼暴露,不深夜出來的話,怎麼會受到屏侵害,是女人們的的不自愛導致的悲劇,而且印度的的富人對於僕人非常不尊重,而且有錢人或者中產階級家裡不止一個僕人,因為做飯的不會去掃廁所,因為他們所信仰的宗教啊允許他們進入這裡,得是更低一等級的僕人去做,富人們還會隨時準備硫酸,被潑硫酸的人往往還會受到人們的諷刺嘲笑,但是他們才是受害者啊,而且如果你沒錢的話,在印度連案都立不了,就算立案,也有可能幾十年都輪不到你,畢竟他們和效率太低了,部分地區可能還會出現整個村的人集體到法庭去搶人,而有的地方處理問題,就只是依靠村裡的長老們裁決,完全無視法律法規,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種情況下,印度的發展會受到很大的阻礙。



因此很多東西是他們自己幻想出來的,他們自我感覺的確良好,但是現實往往先不進現實,臆想是沒什麼用的,大國距離還很遠。


風雲一點通


印度是自認為大國的大國,並沒有得到廣泛的認同。

世界上對於大國的定義,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但是可以從經濟、軍事和對國際的影響力三個方面來衡量。譬如,法國gdp排名世界第五,歐洲排名第二,是高度發達國家,可自產航母等高精尖武器。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和歐盟雙核之一,在非洲地區有廣泛的影響力,故法國可稱之為大國。不過即便如此,法國在二戰和奠邊府之戰中輸得太乾脆,導致很多人對於法國持有輕蔑的態度。



而印度在經濟方面,在2018年的gdp為2.6萬億美元,和法國和英國基本處於同一個水平,以目前印度經濟的增速,很快將超過英法兩國。但是,印度的gdp含量相當低,在莫迪任內修改了計算方法,將牛糞、貪汙受賄等不入流的收入都計為gdp,使印度經濟和英法實際情況如天壤之別。

而且印度是10億級別的人口規模,英法是6000萬級別的,在人口相差20倍的情況下,gdp總量基本持平,意味著英法兩國人均收入相差幾十倍。英法民眾可以很輕鬆的生活,印度民眾只能掙扎在貧困線上。



印度在軍事上,主要問題是重點裝備不能自產,嚴重依賴於進口,始終受制於人。譬如印度的航母,是從英國和俄羅斯買的二手貨,主力戰機米格29和主戰坦克是從俄羅斯進口的。而印度自產的坦克阿瓊,從立項到生產耗時長達三十年,其性能飽受印度軍方的質疑,僅小規模裝備了幾個連隊。至於印度自產的LCA光輝戰鬥機,更是武器研製史上典型的悲劇。

而現代化戰爭中,各國的現役裝備只是消耗品,都會在第一波戰鬥中消耗殆盡,戰爭的勝負取決於各國的戰爭潛力,印度由於主力裝備無法自產,導致作戰中一旦現役裝備損耗完畢,就需要對外進口,這就意味著印度繼續作戰損害了大國利益,武器裝備就得不到補充,使印度根本無法持續作戰,以建立區域霸權。



故印度和巴基斯坦敵對幾十年,印軍雖然在衝突中佔上風,但是始終無法徹底解決巴基斯坦的威脅。這和中東戰爭幾乎是一種模式,無論埃及、伊拉克的武器都不能自產,在對以色列的戰爭中武器消耗完畢,就失去繼續作戰的能力,不得不接受調停。

印度在經濟和軍事存在嚴重缺陷下,無法主導南亞次大陸的秩序,以美國為代表的大國,通過支援巴基斯坦平衡印度的勢力,在南亞有相當大的話語權,使印度難以走出南亞,對世界區域施加影響力。



而真正的大國,在區域有說一不二的地位。譬如俄羅斯,在前蘇地區的烏克蘭和格魯吉亞,即使美國反對,也照打不誤。美國在美國一家獨大,法國在非洲地區等。在某一個區域內,離開這個國家解決不了國際問題,這個國家就成了大國。

印度目前對任何一個區域,都沒有說一不二的權力,雖然自尼赫魯以來,印度都試圖成為有聲有色的大國,但是目前的局勢,印度離這個目標還很遠,短期內能夠自產主力裝備,才是現實的目標。



實際上美國也不是忽視印度的大國地位,而是無視。當美國反對印度入常,說明印度具備一定的實力,可以稱之為大國。當美國反對印度入常失效時,說明印度大國地位已經穩定。現在美國實際上是支持印度入常的,美國上一次支持誰入常,再分析下實力,就知道印度的國力是什麼水平了。


L夕惕若看世界


個人見解,也不怪美國忽視印度,因為印度距離真正意義上的大國還很遠。印度日漸崛起的確是一個事實,但是印度至少在美國人眼中並不算是大國。



近年來,印度的發展速度的確很快。2004年印度國內生產總值是7200億美元,到2014年,印度的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0700億美元。這種增速的確不容小覷。印度的確已經成為世界上發展迅速的國家之一。

可是,印度國內問題重重,隱患叢生。首先,貧富分化嚴重是印度社會根深蒂固的問題。據統計印度有兩億多貧困人口,是世界上貧困人口最多的國家。但是,印度億萬富豪所掌握的資產就佔印度GDP的近60%之多。這種貧富差距之大是少見的。



其次,印度的種姓制度依舊存在,導致社會不公現象嚴重。飽受詬病的種姓制度把印度人分為4個等級,說白了就是貴賤之分。這絕對不是一個大國應該留存的惡習。

再就是,雖然印度也是文明古國,但是印度社會發展狀況令人堪憂。最值得一提的就是2012年震驚世界印度黑公交案,這只是印度社會的一個縮影。印度人對女性的歧視是有目共睹的,屢屢有侵犯女性的兇手最後都逍遙法外的報道。



印度豐碩的發展成果不能否認,但是印度劣跡斑斑的社會現狀卻更是讓人觸目驚心。美國不是忽視印度大國地位,而是印度真的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大國。

以上內容僅僅代表個人觀點,歡迎大家留言交流!


明空奕奕


美國希望印度成為其印太戰略的重要夥伴,給予了印度很多隻有戰略盟友才能享受的優惠條件,比如向印度提供最先進的武器裝備,並承諾包括轉讓F16戰鬥機生產線、F35設計技術和航母設計製造技術。但是印度對這些優惠政策並不滿意。印度稱,美國忽略了其大國地位,印度的大國地位是什麼呢?

首先說,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並有成為第一的巨大潛力。這是印度現在和未來發展的人口紅利資本,並助力印度成為世界上發展最快的金磚國家之一。到目前為止,印度是經濟增長率最高的發展中大國。因此美國應該給與高度重視並突出印度在全球貿易中的地位。

其二,印度是全球第四軍事大國,同時也是印度洋最強大的軍事力量。因此美印的軍事戰略合作應該是平等的,而不只是美國把印度納入其戰略規劃中。印度不想成為美國的戰略附庸,需要在與美國保持戰略合作的同時保持自身的戰略獨立性。但是美國並不這樣想,也不想這樣做。

其三,印度的綜合國力已經可以支持其成為世界有影響力的大國。但是他的核武器大國身份至今未被認可,印度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願望一直難以實現。而作為世界一超大國,並把印度當做是長期戰略伙伴的美國,並沒有為印度提供應有的幫助。

實際上,美國和印度的戰略合作是缺乏互信度的。印度的的印度湖戰略和美國的印太戰略是不可能沒有衝突的。作為一個區域大國,印度首先想要的就是獲得區域戰略主導權,而這個主導權現在掌握在美國手裡,這就是美印戰略利益矛盾的基本盤。


高峰軍事觀察


印度之所以認為美國忽略了大國地位,而印度感受到本來美俄爭相拉攏的地位被美國無視了,使得印度政府和人民極不適應。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一是違背了印度的自我定位;二是美國的最近對印度採取的措施,讓印度憤慨。具體來說,情況如下:

一,印度的自我定位是大國。

國際上本來對於“大國”沒有固定的標準,多數情況下都是憑藉感覺,可以說就是迷糊的標準。一般情況下,符合以下條件才可以稱之為人口大國。1,經濟總量靠前,人均GDP較高;2,科學技術先進,地區影響力強;3在某些區域有比較優勢,在國際社會獲得承認。

印度感覺自己是G20國家,是上合組織成員,又是世界上經濟增速最快的國家之一,世界上最大的實行民主制度的國家,還是金磚國家成員,是美國印太戰略的重要棋子,是日本、澳大利亞和美國菱形戰略的重要一環,是同時可以獲得美俄兩國武器的重要國家。所以印度自認為是大國一點也沒有含糊不清的。印度政府這樣認為,印度人民也這樣認為,但是世界其他國家人民不這樣認為,特別是世界唯一超級大國不這樣認為。

二,國際社會不認可印度是大國。


第一,印度2018年底的GDP總量達到2.6萬億美元,幾乎達到與法國總量相當的水平。印度有13億人口,法國人口大約6000多萬人,幾乎印度人口是法國的20倍。所以人口GDP也是印度的20倍。有的國家人均GDP很高,也不認可是世界大國。例如沙特,地域面積很大,人均收入很高,世界有名的土豪,但是人們不感覺他是大國。特別是印度的人均GDP在世界100位以上。

第二,印度科學技術水平有所發展,但是整體水平不強。印度的確火箭技術不錯,可以一箭多星發射;可以在軌打擊衛星,掌握精準的摧毀衛星技術;在計算機軟件編程中,也培養了許多工程師和研發人員,甚至為波音公司編寫飛機駕駛軟件。但是印度的軍事工業極度不完善,至今印度印度的軍工技術產品還是萬國牌,自己開發研究的光輝戰機,阿瓊坦克研究開發40年至今不能全面推開,成為國際社會的笑柄。



第三,印度的地緣關係,成為美俄拉攏對象。既然世界最大的兩個軍事大國都看帶起,那麼自己不是大國是什麼!因此印度成為世界220多個國家地區絕無僅有獨一無二的可以購買美俄兩個國家武器裝備的國家。這也從側面反映了印度影響力的有限。不僅在亞洲地區沒有影響力,就是在南亞地區影響力也有限。

三,美國對印度的一視同仁讓印度很受傷。

美國最近的一些做法,讓印度政府、人民感覺委屈自己了,忽略了大國地位。



4月22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發表聲明,規定5月2日不再延長伊朗石油出口的豁免期限,讓伊朗石油出口歸零。凡是繼續與伊朗石油出口相聯繫的國家,美國都與以制裁。

當然這包涵了八個豁免國家的印度,要知道印度一部分石油進口靠伊朗,一旦伊朗不從伊朗進口石油,國際石油將漲價,印度經濟將受到強烈衝擊。不僅僅是伊朗問題過去印度也從加勒比海岸的委內瑞拉進口石油。美國從中阻擾沒有辦法繼續進口。原來印度每天從伊朗進口200萬桶原油,目前已經降到100萬桶原油,但是美國仍然不依不饒,真的讓印度石油輸入國很為難。美國為什麼不考慮一點印度的實際需求呢?


錦繡中華一捧土


印度沒有向美國展示自己的大國能力,怎麼能讓美國重視其大國地位呢。

一個國家想要在別人眼裡有地位,那麼就應該拿出與自己期望值相符合的能力出來,否則別人憑什麼要承認他的大國地位?

印度目前最尷尬的地方在於,他一直以為自己是一個大國,卻從來沒有拿出過過硬的成績證明自己對自己的定位。

印度的大國地位是什麼?

印度自從在英國治下獨立之後,一直有代替英國在南亞及其周邊地區保持強大影響力的想法。再加上印度也是一個文明古國,人口大國,所以早在尼赫魯時期,就提出了印度要做一個有聲有色大國的說法。

(印度第一任總理尼赫魯)

那時候,二戰剛結束,大家都不想打仗了,對印度來說正好發揮自己善於打嘴炮的特長。所以,曾經一度印度大有成為不結盟運動領袖的趨勢。依靠在不結盟運動中的影響力,印度也錯誤的認為自己是除了美蘇之外的第三大政治力量。

與此同時,幾次在印巴戰爭中又打敗了巴基斯坦,讓印度對自己的軍事力量開始產生了蜜汁自信。

那時候的印度真是風光無限。

所以,印度所謂的大國地位,其實就是在國際上具有強大的政治和軍事影響力。

但,風光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因為印度人飄了。

他們認為除了美蘇之外自己是無敵的,於是惹了不該惹的人。結果這個自信滿滿的國家被我們一頓爆錘,也讓世人終於明白印度嘴炮功夫比自己的真是實力真是厲害的多。在真正的軍事強國面前,他就是紙糊的一般。

此後,印度的國際地位大幅度下滑,最起碼從那時候起美國就知道這個國家稱不上大國,對自己沒什麼威脅。沒想到的是,印度因禍得福,竟然在此後同時和美蘇兩國保持了較為有好的關係。


最近這些年印度自信又回來了,想再次成為大國俱樂部的一員

時間發展到21世紀,印度利用發達國家去工業化的機遇,國家經濟得到了長足發展,到現在來看,其經濟規模已經和自己的宗主國英國不相上下。印度現總理莫迪甚至說,印度在未來10年將會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所謂錢壯人膽,有了錢之後,莫迪也再次有了讓印度成為有聲有色大國的雄心壯志。

(印度第14任總理莫迪)

首先,在軍事上莫迪希望大力發展屬於自己的國防工業,未來爭取實現武器的自給自足,並且成為武器出口大國。目前印度的武器自足能力只有三成多,莫迪定的目標還真是挺宏大的。

其次,印度在最近這幾年一直謀求提高自己在國際舞臺上的政治地位。前幾年竟然和巴西、日本、德國組團衝擊安理會常任理事,然後這幾個國家的計劃在咖啡俱樂部的阻擊下無疾而終。可見,四國的政治影響力在國際上還真是不行,連咖啡俱樂部這關都沒通過。

(四國組成聯盟衝擊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被輕鬆化解)

也不怪美國不把印度當大國看!

印度如何做才能讓美國不忽視自己的大國地位?

還是那句話,印度想要讓美國重視自己的大國地位,就得讓美國看到自己具有大國的實力。必要的時候,印度要向美國勇於展示自己。

例如,美國最近在印度洋集結了大批軍隊,而印度又自認為是印度洋地區的霸主。美國連說都不說一聲就派這麼多人來,真是不把印度放在眼裡。

印度應該做出反應,讓美國的這種無知行為付出代價。

個人認為,印度應該集結一支強大的海軍前往波斯灣突破美軍的封鎖去伊朗買油。並且宣佈,如果美軍敢阻攔印度買油,將會遭到強大的印度海軍的堅決反擊。

(印度海軍)

如此,美國才會真正重視印度,將來在印度洋無論做什麼決定都得跟印度商量一下,印度也就自然成為美國眼中的大國了。


歷史風暴


印度有作為大國的條件,但是其他國家並不認同,尤其是美國。美國認為,印度需要配合美國在對伊朗和對委內瑞拉政策,如果印度不配合,那麼美國就會想辦法敲打印度,這才使印度覺得美國忽略了其大國地位。

我們來看下一印度有哪些成為大國的基本條件:

印度國土面積298萬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七;人口13.24億人,世界排名第二;2018年GDP是2.69萬億美元,是世界第七大經濟體;根據全球火力網的排名,印度軍事實力位居世界第四;印度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擁核國家。隨著印度經濟的快速發展,軍事實力的提升,印度也在謀求其提高自己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而入常就是印度一直努力的目標。

印度獨立以後一直謀求成為世界大國,但是其影響力一直侷限於南亞地區,這令印度對自己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不滿。而美國禁止印度進口伊朗石油,這被印度認為忽視其大國地位的表現。印度自詡為世界大國,有權決定同誰進行石油貿易,而不是受美國的約束,而美國的石油禁令就讓印度比較為難。如果印度遵守美國的石油禁令,那就意味著印度屈從於美國的壓力;如果印度不遵守美國的石油禁令,那麼印度的公司就有可能遭受美國的制裁。印度作為南亞大國,對美國的做法肯定不滿,認為美國忽略了自己的大國地位。

當然,一個國家的地位是靠實力決定的,印度的體量雖然已經很大,但是經濟發展水平還比較低,綜合實力還不強,在國際上沒有多少話語權,發揮的作用也十分有限,所以印度還被當做一個南亞區域國家,離世界上真正的大國還是有差距的。


銘蘇先生


所謂的大國地位不是說有錢了,也不是自己封自己大國就需要別的國家承認。

如果說有錢就是大國,那世界上大國多了去了,排在收入排行榜前幾位的都是一些小國,比如盧森堡,瑞士等,誰把這幾個小國當做大國呢?印度雖然這幾年進步還是快,經濟增長率據說是世界第一,但卻是有水分的,為了所謂的增長率,印度不是腳踏實地去搞經濟,而是不停滴更換統計方式,哪種統計方式能排在世界前面,就用哪個,這樣的經濟增長率是讓世人看不起的除了印度自己。

如果說武器先進就是大國,同上一條一樣,世界上大國也是很多,比如新加坡和美國的關係不錯,有先進的武器,但是卻沒有縱深,只能是美國的跟班,不能獨當一面。沒人把新加坡當做大國,印度也是如此。印度自從敗給中國,發誓要打敗中國,從美國和蘇聯以及西方國家進口了很多武器,在世界上號稱“萬國牌”,什麼武器都有,就是不能形成有效的戰鬥力。由於武器來源太多,各種武器的彈藥也是五花八門,很多彈藥的供應都挺不過一個月乃至一個星期。這樣的武器配置還是大國嗎?

大國的威望是打出來的,如果沒有朝鮮戰爭,就沒人承認中國是大國,同樣的印度因為多次敗給中國也不會成為大國,充其量就是一個地區大國。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多年戰爭也沒看到印度把巴基斯坦怎麼樣,結果前一段時間還吹牛說擊落巴基斯坦飛機,靠吹牛能成大國嗎?

大國也不是求來的,就像國民生產總值不如印度,但是哪個國家不會把俄羅斯當做大國,美國對俄羅斯還是不敢太招惹,印度有那個地位嗎?一個連武器都要靠買的國家,一旦發生戰爭,就會被掐脖子。如果美國說俄羅斯不是大國,美國就會被認為是神經病。如果美國說印度不是大國,很多人都會認同。

當然印度在某種程度上還是一個大國,比如說印度是人口大國,2018年印度人口總人數約為:13.53億人,同時期中國大陸總人口:13億9538萬人,從數量上說印度是個大國也是對的,馬上就要超過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

祝賀印度即將成為第一大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