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跳如雷,你完蛋了

人類是情緒化的動物,也可以稱之為感情動物,這是任何動物的一個很明顯的不同。其實動物也是有感情的,我們之所以講人和動物不同,原因之一是人類的感情較之動物要複雜得多,並不是因為我們是人就要抬高自己的身價,表現的與眾不同,就是萬物之靈長了。

情緒是可控的,如果不然,我們就不用花那麼多的心思去了解微表情的知識。只要人的情緒體現的是內心真實的感受,那麼這個問題就很好解決,只要好好看看,感受一下這個情緒是什麼樣,就能知道他在想什麼,不是簡單得多。不過這也只能想想而已。人是有感情,有情緒的物體,但是人的大腦更是積極能動的,人的能動性也是所有動物裡最好的,學習能力,模仿能力都是生物界的驕傲。

所以當一個人慢慢成長起來,就開始將自己的內心情緒隱藏,或者是乾脆用另外一種截然相反的情緒、感情來表示自己的想法,目的就是為了保護自己,所以如果單單從這個情緒本身出發來破解這時的內在心理,自然得不到正確的解答。對於解讀一個人的性格和心理而言,這種偽裝無疑增加了難度,但對於在社會的世紀交往過程中而言,偽裝也好,隱藏也罷,都是對社會的一種妥協,也是種自我生存能力的一種提升。

從這個角度來講,它是有積極意義的。年輕人如果在控制自己情緒方面做得不是很完美,還有能說過去的理由,如果入世多年還是被自己的情緒控制,就會被別人當成是另類,或者是認為性格有缺陷。尤其需要說明的一點就是發怒,暴怒。這種狀態是情緒失控的一種表現,人完全站在不理智的狀態下將自己最真實,或者是最粗野的一面暴露無遺,不單單是給人留下不成熟、缺乏教養的印象同時也等於是給別人留下了自己的短板。

從發怒本身來講,它一般要經過幾個過程。首先就是被激怒。可能是一句話,或者是一個行為,或者是一個眼神,一種態度,這些行為本身在別人那裡可能並不至於達到讓自己發怒,或者是怒火很大的地步,但他就忍不住。此時情不自禁地“怒打心頭起,惡向膽邊生”,破口大罵,或者是言辭犀利,或者是肢體衝突都有可能這個時候別人的勸告基本上是沒有任何作用的因為這個時候他就往一個地方想,腦子裡的思路就在一個方向上,一條道跑到黑,不到黃河不死心,可能到了黃河也不一定就死心。往死了鑽牛角尖,別人的勸解他都認為是替對方打掩護,在為他辯解。這時候可能矛頭不單單是針對之前的那個“對方”,誰攪和進來,他都有可能和誰幹起來。

第二個階段開始變身,成為“祥林嫂”,逢人就說,訴苦也好,咒罵也罷,就是不停地講。聽來聽去,核心思想只有一個,他受了委屈,別人沒有一點道理,理全在他這邊。不管是家裡人,還是親戚朋友熟人,逮到誰是誰,只要能講就好,就是為了發洩。在訴說的過程中,別人不可能像他一樣沒有理智,所以在聽他講的同時也會用比較客觀的態度和他分析事情的來龍去脈,然後說明如果碰到類似的情況應該怎麼處理,不能如此貿貿然大動肝火,對解決事情沒有好處,很有可能還醜化了自己的形象。但是他還是聽不進去因為雖然別人和他講的時候可能提到了一些具體的實例,但是他心理堅持認為自己的情況和你們所講的不一樣,我是特殊的。第三個階段,這時候他開始反思了。不是因為自己的覺悟到了而是前一個階段自己和別人聊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他們的說法總是不能和自己的一致,這就是問題所在。難道是自己真的錯了,錯在哪兒了呢?人只要開始反思,開始理智,客觀地面對事情,面對問題,很多道理根本就用不到別人來教導,很容易就明白了,畢竟生活中的事情複雜的並不多。一反思發現自己原來很可笑,很荒唐,怎麼能感觸這樣的事情呢,簡直不可思議。

第四個階段,這是悔恨階段。因為一開始自己就有問題,只是當時沒有正確面對而已,不但對不起當事人,而且對自己的熟人,朋友,親人可能都得罪了,以後該怎麼見人呢,還不如找個地縫鑽進去得了。

第五個階段,這時候就開始總結了經驗教訓了,不是所有的人,知道自己前面的行為過於幼稚,不可理喻,錯誤基本在自己一方,後面就不能再犯類似的錯誤,一定要改正等等。就是這一類的想法。其實這個階段總結的雖然很好,但如果下次再碰到類似的情況,十有八九他會再次動怒,原因是沒有接受過更大的來自外界的教訓。只有有一天,他吃了虧這個問題才會慢慢地改正,性格才會逐漸的收斂。

對於那些暴跳如雷的朋友,對於微表情的分析都是多餘的了你在發怒的時候,其實別人已經完全控制了局面,因為他是理智的,你不是。你成了情緒的奴隸,他在駕馭情緒。從這個角度講,你吃虧了,而且還很大,說你完蛋了,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