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後的浙江村

浙江村,一個特定年代的名字。八十年代初,改革開放的春風拂過東海之濱,溫州,這座南方小城躁動起來。鄉親們有著天生的敏銳嗅覺,他們意識到一個新時代的來臨。憑著敢為人先的闖勁,紛紛卸下肩上的扁擔,捲起泥濘的褲腿。然後,背起縫紉機頭,擠著從未見過的綠皮火車,奔向山東山西,河南河北,陝西內蒙,更多的人去了共和國的首都,北京。

溫州樂(yue)清一帶的先行者,懷揣夢想,隨風飄蕩到一片滿是荒涼之地,北京城南,“豐臺木樨園”。距離共和國的心臟“天安門”,不到10公里的城鄉結合部。

舉目無親的父輩們,在陌生的土地上,放下沉重的行囊,架起縫紉機,便開始忙活起來,做褲子的,做襯衫的,從最簡易的下手,天未亮的時候就去露天市場佔攤設點,或扛著布袋走街串巷,市井叫賣,天壇,前門大柵欄,西單,王府井,都留下了他們的身影。困了,累了,就到裁衣板下一躺,是非著名臺詞“”白天當老闆,晚上睡地板“”的出處。他們操著最難懂的方言,秉著吃得苦中苦,方為溫州人的信念,從茫然不安,到紮根發芽,再到茁壯成長...

喜信在家鄉不斷傳開,親戚,朋友,聞訊而來的鄉親們越來越多。時村,後村,海戶屯,馬村,逐漸延伸到整個大紅門地區,填滿了“村落”的每個縫隙,並向四處頑強蔓延,形成了十萬浙江人的聚居地。髒亂差的“村落”,充滿了慾望和活力,孕育著勃勃生機。再後來有了菜市場,診所,理髮店,飯店...將溫州的生活搬往京城,將鄉愁安放在他鄉。

隨著“村落”發展壯大,這片土地先後建立起京溫服裝市場,大紅門國際商貿城,新世紀服裝市場,等數十個專業市場,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成為北方首屈一指的服裝集散地。

自此,“浙江村”聞名於世。

於是,北京,便成為許多人的第二故鄉,他們成長,拼搏,或老去...在異鄉大地上,揮灑著青春,汗水,改變著生命的軌跡。北京,這座古老的都城,不斷上演著起起落落的悲歡故事,得意者衣錦還鄉,失意者從頭再來,不甘心,也不屈服於命運。

“浙江村”,是溫州人的一部心酸史,奮鬥史。

溫州人,改革開發的弄潮兒,為了活的更好,離開了山海故土,離開了七山二水一分田,離開溫暖的家和年幼的娃。從此,有了留守兒童這個新詞彙,他們不知詩和遠方,只為妻兒老小期盼的目光。一路上,寫滿了相聚和別離...

他們前路未知,跌跌撞撞;他們自生自滅,骨子裡透著剛毅堅強;他們大顯神通,在各行各業做大做強,創造了一個個溫商奇蹟,有著“東方猶太人”‘之美譽。

當然,“浙江村”的溫州人只是世界溫州人的一個縮影。

30年以來,溫州人一馬當先,衝鋒陷陣。此後,無數國人爭先恐後投入到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去。祖國崛起,日新月異,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天,北京城,人口資源環境矛盾日益嚴峻,大氣汙染、交通擁堵等“城市病”日益凸顯。為了更好的建設和管理首都,“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提升為國家發展戰略。市場清退,產業轉移等消息不斷傳出,並在近幾年陸續實施。

忐忑的人們,從最初的惶恐,到後來的坦然認同,離開首都已是大勢所趨,另起爐灶勢在必行。

”浙江村“的消逝,是一個時代的結束,也是另一個時代的開始。

溫州,這座溫暖的城市,有雁蕩山,楠溪江,南麂列島之奇山秀水,素有“東南山水甲天下”之稱。這片經濟蓬勃發展的熱土,是數學家的搖籃,山水詩的發源地和南戲之鄉,更有劉基,南懷瑾,蘇步青等名家輩出,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融相望。

期待,溫州人和溫州精神再次騰飛。

北京,最後的浙江村

道路兩旁,遍佈市場,其中京溫服裝市場,大紅門國際商貿城,是數十載浙江村風雲的主要載體

北京,最後的浙江村

浙江村之路,已不屬於今天繁華的北京。

北京,最後的浙江村

浙江村起源地之一,馬村,大小汽車,三輪車,在喧囂中穿梭。

北京,最後的浙江村

打版設計,淘寶網店

北京,最後的浙江村

年輕的打工者

北京,最後的浙江村

原始的作坊模式,“白天當老闆,晚上睡地板”,的由來

北京,最後的浙江村

定做皮衣,記得小時候還定做過一件,幾千大洋,帶狐狸毛領的,現在想起來好奢侈

北京,最後的浙江村

狹窄的巷弄裡,遍佈著商機

北京,最後的浙江村

閉市停業

北京,最後的浙江村

服裝輔料市場,已陸續搬遷

北京,最後的浙江村

京都世紀,浙江人夢想開始的地方

北京,最後的浙江村

拉貨推車,錚亮的把手依然等待著主人的撫摸

北京,最後的浙江村

蓬鬆棉裡話蓬鬆

北京,最後的浙江村

鐵拉門緊閉,出租與祝福同在

北京,最後的浙江村

路過,皮毛複合廠

北京,最後的浙江村

回收專賣,浙江村的發展歷程,滋養了無數人

北京,最後的浙江村

斷樓殘亙

北京,最後的浙江村

走過,小巷

北京,最後的浙江村

穿過,殘圭

北京,最後的浙江村

快遞,已無處不在

北京,最後的浙江村

川味湘家常菜,”髒亂差“三字體現的淋漓盡致

北京,最後的浙江村

房東,年事以老,見證著浙江人的奮鬥歷程

北京,最後的浙江村

小黃車已悄無聲息滲入人們的生活,殘破不堪的院落等待重生,新與舊的交替,是最奇妙的自然法則。

北京,最後的浙江村

大紅門商貿城樓上的快餐廳,熟悉的家鄉味道

北京,最後的浙江村

能不能吃飽再撩

北京,最後的浙江村

熙熙攘攘的菜場,美食唾手可得

北京,最後的浙江村

海鮮,溫州人的日常菜蔬

北京,最後的浙江村

粉幹,家鄉人稱“細面”,炒粉幹雖非名貴之物,溫州人的餐桌上缺它不可,江湖地位甚高。

北京,最後的浙江村

任你鮑魚龍蝦,依然任我獨行

北京,最後的浙江村

年糕,或炒或湯,是家鄉人最喜愛的美食之一

北京,最後的浙江村

當冬筍遇上年糕,你懂得...

北京,最後的浙江村

五月枇杷黃橙橙

北京,最後的浙江村

六月楊梅紫滿林

北京,最後的浙江村

海慧寺,將成為很多人的記憶

北京,最後的浙江村

丹陛華小商品市場

北京,最後的浙江村

新世紀服裝市場

北京,最後的浙江村

哥們,非洲熱還是北京熱

北京,最後的浙江村

大紅門服裝商貿城

北京,最後的浙江村

一紙公告,宣告一個時代的結束

北京,最後的浙江村

小草青青, 小河彎彎, 小路長長。 藍天白雲下, 小鳥飛過。 暑色未濃, 稻麥已黃。 淡淡風中, 陣陣歌聲, 走著幾個讀書郎。 田野上, 送走了晚霞, 迎來朝陽。


留戀小小學堂, 教會我從此去遠航。 雖天涯海角, 此情難忘。 萬般劫難, 依舊痴狂。 揚起風帆, 乘風破浪,...

北京,最後的浙江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