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了足夠的錢,你會辭職麼?答“否”的人都悟出了這個道理

如果有了足夠的錢,你會辭職麼?答“否”的人都悟出了這個道理

鏡子物語:我能想到的最美好的事,就是工作並幸福著。

“如果你突然擁有了一大筆錢,足夠這輩子花了,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這個問題,我曾經在不同場合,跟許多同事討論過,結果得到的答案基本都是一樣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工作辭了。

由此可見,工作,對大多數人而言,都是一個痛苦的存在。我們每天都要面對工作,但每時每刻都想要擺脫。

為什麼會這樣呢?工作很辛苦,很累,這是一方面,往深了一點說,這是因為,工作這件事對我們來說,永遠是“被迫”的。為了生活,我們不得不工作,工作才能賺錢;為了賺錢,我們不得不拼命給老闆幹活,還什麼都得聽老闆的……

那麼,辭了職,什麼都不用做,就會快樂嗎?很多過來人告訴我,無聊和空虛,是比工作更難捱的折磨。

這世上有沒有能讓人一直感到幸福的工作呢?有的。按照丹尼爾·平克在《驅動力》中的說法,當你的工作是“內部驅動”的,你就有可能獲得比休閒娛樂時還要強烈幸福感。而這種驅動力對每個人來說原本與生俱來,只是因為一些原因被壓制了。我們要做的,就是重新找到它。

如果有了足夠的錢,你會辭職麼?答“否”的人都悟出了這個道理

01 我們都有把事情做好的內在渴望

1949年的一天,年輕的科學家哈利·哈洛做了一個著名的實驗,他找到8只恆河猴放進籠子裡,同時在籠子裡放了一個簡單裝置。要解開這個裝置,需要進行拔出插銷、解開掛鉤、掀開蓋子三個動作。這一連串的動作對人類來說易如反掌,但對猴子來說,是一件很有挑戰性的事。

很快,奇怪的事情發生了。沒有受到任何外界的鼓勵,實驗員也沒有給任何指示,這些猴子就開始專心致志地玩起這個裝置來了,而且不解開不罷休,看起來似乎還很享受。很快,它們就弄明白了這個裝置是怎麼回事,在1分鐘內就能解開。

這個實驗結果與有關靈長類動物(包括人類)行為的普遍觀點背道而馳。當時的科學家們認為,行為有兩種主要的驅動力。第一種是生物性驅動力,即對食物、水、溫暖等的基本渴求;第二種是外在動機——特定行為會得到獎勵或懲罰,比如,老闆承諾加薪,員工會更努力工作,父母說考試100分會有獎勵,孩子就會更努力學習。但恆河猴實驗並不能用這兩個動機來解釋。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哈洛提出了一個關於第三種驅動力的新理論。他說:“完成任務取得的成績就是內在獎勵。”猴子解開裝置僅僅是因為它們發現這麼做很好玩,因為它們喜歡這麼做,而這項任務所帶來的愉悅感就是獎勵。

仔細想想確實是這樣,人類其實天然就有把一件事情做好的內在動機。比如說一個兩三歲的孩子,玩積木也會玩得很入迷,不斷推倒重來,要搭建出最漂亮的宮殿,而這期間大人們並沒有承諾會給他任何獎勵,這只是人類的天性使然。

如果有了足夠的錢,你會辭職麼?答“否”的人都悟出了這個道理

02 “胡蘿蔔加大棒”會傷害你的熱情

人類天性中有把一件事情做好的內在驅動力,但是,孩子長大後,進入學校和職場,這種驅動力卻幾乎消失殆盡,物質獎勵和懲罰成了人們行動的主要動機。我們為了家長老師的誇獎而學習,為了賺錢而工作,因為怕被懲罰才遵守紀律。

是什麼導致我們失去了美好的內在驅動力?心理學家德西指出,雖然人類有發現新奇事物、進行挑戰、拓展並施展才能,以及探索和學習的內在傾向,但是種驅動力比較脆弱,它只有在合適的環境下才能存在。

丹尼爾·平克一針見血地指出,現在盛行的“胡蘿蔔加大棒”式的管理機制,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勵人們的行為,而一旦越過了某個門檻,它就會對內驅力造成嚴重傷害。

一個簡單的實驗就能證明這一點。兩組學生每天來畫畫,一組學生被告知隨便畫就行,另一組學生被告知,畫得好會有獎勵。結果兩週後,研究人員發現,“隨便畫”一組的學生仍在饒有興趣地畫畫,而期待並且也得到了獎勵的一組學生,用在畫畫上的時間卻少了很多,興趣也大不如前。

你可能也有過類似的體驗,當你把興趣愛好變成賴以謀生的工作時,你很快就會感到厭倦。因為獎勵把遊戲變成了任務,把有意思的事情變成了苦工。

丹尼爾·平克在指出,在機械性、重複性的工作中,外部驅動能夠產生明顯而長期的效果,而在需要探索性、創造性的工作中,只有內驅力,才能產生持久的推動作用。

隨著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的發展,機械性、重複性工作,以及一些簡單的智力工作會被計算機代替,我們所需要創造性越來越多。在這個時代,如果你每天工作的全部動力依然是賺錢,你的行為完全依賴於別人的管理,那肯定不容易感到快樂,提升空間也有限。而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就是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培養激發自身的內驅力。

如果有了足夠的錢,你會辭職麼?答“否”的人都悟出了這個道理

03 幸福工作的秘訣是內驅力

以物質的獲得為動機進行工作,我們常常是痛苦的,那麼,在內在驅動下開展工作,我們就會感到幸福嗎?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在內驅力的驅動下,我們很容易達到一種“心流”狀態,而這種狀態總是能夠讓人產生強烈的幸福感,其程度遠遠大於休閒娛樂產生的快樂。

“心流”這個概念是心理學家米哈里·希斯贊特米哈伊提出的,指的是一種完全投入的、忘我的狀態,一個人專注地沉浸在工作中,享受這個過程本身,甚至忘了時間,忘了自己還在工作。比如:畫家沉迷在自己的繪畫過程中,作家沉迷在自己寫的小說裡,專注至極,看起來像是被催眠了一樣。米哈里指出,人們生活中最興奮、最令人滿意的體驗就是他們處在心流之中的時候。

所以,判斷一份工作是不是好工作,能不能讓你感到快樂,最重要的不是薪水的高低,而是它能否激發你的內驅力,讓你有一種想把它做好的願望,能不能使你達到心流狀態。

一般來說,能夠使你進入這種狀態的工作有兩個特點。首先,這是一份能滿足你自主性要求的工作,而不僅僅是一份讓你服從命令的工作。就是說你做這份工作,除了完成老闆給的任務,賺錢養家餬口外,你也能從中感受到某種意義,感受到自身能力的提升,或是某種成就感。

其次,這份工作與你的能力範圍完美匹配,既不是特別簡單,又不是太難,其難度剛好在你跳跳腳就能夠到、努努力就能達到的程度上。

不要說找到這樣的工作很難,其實只要你別太執著於物質的得失,保持一種“專精”的、聚精會神的態度,無論你是醫生、廚師還是辦事員,都能達到這種狀態。

如果有了足夠的錢,你會辭職麼?答“否”的人都悟出了這個道理

04 4招喚醒你的內驅力

在《驅動力》一書中,丹尼爾·平克把人的行為分為兩類:X型行為和I型行為。其中,X型行為更多由外在動機而非內在動機驅動,並且更多關注一項活動帶來的外部獎勵而非內在滿足感;I型行為更少關注某一活動帶來的外部獎勵,而更多關注這項活動本身的內在滿足感。

丹尼爾指出,兩種類型對比,I型行為會令一個人表現水準更佳、健康狀態更好、總體幸福感更高。而I型是後天造就而非先天形成的,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方法來激發自身沉睡的內驅力。

1、心流測試。你可以給自己做一個心流測試,以此來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在你的手機或者電腦上設置提醒,每天大約6、7次。每次提醒鈴聲響起的時候,就記錄下自己在做什麼,感覺如何,是否處在“心流”之中。然後一邊看自己的記錄一邊思考:

●哪些時刻會帶來心流感覺呢?當時在哪?在做什麼?和誰在起?

●是不是一天中的某些時刻更容易出現心流?基於這一發現,應該如何調整一天的活動?

●應該如何增加最優經驗出現的次數,減少感到不投入、注意力不集中的時間?

●如果對工作和事業有所懷疑,能告訴你內在動機的真正來源的做法是什麼?

2、問自己兩個問題。首先問一個大問題:“我的那句話是什麼?”這可以幫你確立人生大目標。一個人的一生往往用一句話就可以概括,比如關於富蘭克林·羅斯福的那句話是:“他把我們從大蕭條中救了出來,幫助我們贏得了世界大戰。”我們也要想想屬於自己的那句話。比如“我發明了一個裝置,給人們帶來了方便”“我培養了很多優秀的學生,讓他們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然後還要找到小目標,每天問自己一個小問題:我今天比昨天更優秀嗎?或者問得更具體一些,我背了10個單詞嗎?我打了8個銷售電話嗎?我吃了5份蔬菜水果嗎?我寫完了4頁紙嗎?

3、自我評估。成績反饋對保持一個人的積極性十分重要,所以我們要定期給自己做績效評估。對照自己的大目標和小目標,每個月給自己一個評價,我的工作進展得如何?還有哪些不足?需要哪些工具、信息或者支持以便做得更好?

在進行評估時,要確保自己明白,工作的每個方面和大目標之間有什麼樣的聯繫;要保持完全誠實,如果你把失敗合理化或者掩飾自己的錯誤,而不是從中吸取教訓,那就是在浪費時間。

4、用卡片解決問題

就算是最大程度上受內在激勵的人有時候也會被卡住。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幫你走出心理沼澤。1975年,製作人布萊恩·伊諾和藝術家彼得·施密特出版了一套100張卡片,上面寫著幫助他們度過壓力時刻的妙方。每張卡片上有一句話,比如:換作是你最好的朋友,這件事他會怎麼做。你犯錯誤是因為你想犯。最簡單的解決方法是什麼。重複是改變的一種方式。如果你發現自己在工作中進退維谷,就從盒子裡抽一張卡片吧。這些腦力炸彈是保持思維開放的好方法。

還有一種利用卡片的方法,能夠幫你衡量你是否走在“內驅力”的道路上。在一張卡片上寫下“是什麼讓你每天起床”這個問題的答案。然後再在卡片的背面寫上“是什麼讓你晚上不睡覺”這個問題的答案。把答案縮減到一句話,直到寫出你滿意的。然後讀讀你寫的,如果這些答案給了你目的感和方向感,那你可以把它們當作指南針。不時地查閱一下,看看這些現在是否依然是你的答案。

如果有了足夠的錢,你會辭職麼?答“否”的人都悟出了這個道理

其實不管用什麼方法,歸根到底,你需要問問自己:如果沒有任何物質獎勵,你內心裡有沒有想盡力把某件事情做到最好的渴望?如果你找不到,不代表你沒有,它只是被現實的生存壓力和外界環境壓制住了。你要做的,就是不斷尋找、確定內心的這種渴望,因為這裡面,藏著能夠讓你獲得幸福感的秘密。


七稜鏡,文學碩士,資深媒體人,崇尚深度思考、自我管理的文字控,每年讀書100本的終身學習者。專注提供自我管理/職場領域的有用乾貨文,幫你越變越好,收穫幸福,實現人生彎道超車。

期待遇見愛生活、愛思考、追求優秀的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