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离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样远

东野圭吾 | 我们离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样远

日常推理的极简之道

——读东野圭吾《天使之耳》

文 | 赵琦

深夜,空旷的街道上,两车轰然相撞,受害者抢救无效,没有目击证人。警方现场取证后询问当事人,拼凑出事故真相。然而偶然浮现的新线索却令人不得不怀疑案件背后另有隐情......也许你会产生在收看《社会与法》栏目的错觉,这正是东野圭吾《天使之耳》给人的第一印象。

睡意昏沉的夜晚,故事开始了。

东野圭吾曾经在与汽车制造有关的行业工作过,所以比一般人更加关注交通事故。《天使之耳》原名《交通警察之夜》,包括六篇独立的短篇小说(《天使之耳》《隔离带》《危险的新叶》《别乱扔》《过去吧》《镜中》),围绕不遵守交通规则而酿成的惨案展开。在采访中,东野圭吾坦言:“不管怎么说,在这种企业,要是员工发生交通事故,就会引发很大麻烦。”然而他并没有因为同情而替受害者辩护,恰恰相反,

作者向我们展示了受害者和施害者身份的互换,也如实呈现交警们因主观印象、情感偏向而做出的错误判断。

《天使之耳》要做的就是这样一个尝试:揉碎所有带着强烈道德判断的身份标签,带领读者走到街道上,来到事故案发现场,在最常见的交通案件里近距离审视并重新定义“善恶”

然后你会发现,一次追车惊吓的恶作剧会招致无法逃脱的麻烦,一个高速公路上随手扔出的易拉罐可能会毁了三个人的一生,起步不打转向灯这样的坏习惯,甚至雪地上一次随意的停车,都会给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带来灭顶之灾,并且这灾难最终也会殃及自己。把日常生活搬上审判台的做法早已不新鲜,但是把施害者形象投射到每个人身上,并演绎出种种可能的善恶因果,却是他的独创。

东野圭吾成功地向读者传递了这样一个信念:我们离恶没有那么远,最起码不像我们想象中那样远

为了使作品能最大限度地“日常”,《天使之耳》一改多线并行的叙述风格,也放弃了复杂的诡计和穿梭的时间线索。

如果你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本格推理爱好者,喜欢密室、诡计、无所不能的名侦探,这本小说可能不是你的菜。它回到最为简洁的双方对峙模式,把阅读难度降到最低,又砍掉繁琐的取证、追踪过程、爱恨纠葛和前因后果,呈现给读者的只是最纯粹的解谜过程本身,以及由此展开的善恶的无限种可能。《天使之耳》没有炫技式的烧脑推理,却意外地将东野圭吾极强的情绪把控力发挥到极致。

“前村就这么一直看着他们,也不知过了多少秒,雄二觉得前村的眼神就像蜘蛛在看落入网中的猎物一样,在想着下一步要怎么收拾他们,事实上,前村想怎么收拾他们都行,现在的雄二和尚美已经完全没辙,只能任由前村宰割。前村只要轻轻推一把车身就能解决他们。

雄二似乎听到从哪里发出“嘎达嘎达”的声响,仔细一听才意识到是自己的牙齿在打架。尚美也在发抖。两个人已经恐惧到连叫都叫不出来了。

这时,兰德酷路泽的引擎声响起。与此同时,雄二的车似乎更向左倾。雄二紧紧地闭上双眼。”

——《过去吧》

作者用慢镜头展现主人公命悬一线的场景,似乎是有意引导读者来一次情绪过山车,让他们在“从末路到通途”的起伏里触碰人性的黑暗与光明。简单来说,前三个短篇满了危险和恶意:你很容易在《天使之耳》《隔离带》《危险的新叶》里找到雪穗(《白夜行》)、美冬(《幻夜》)的雏形。

  • 失明的美丽少女楚楚动人,她异乎常人的“天使之耳”令人不安;

  • 车祸后失忆的女人无意间回忆起的细节悄然拉开了黑暗的阀门;

  • 丈夫车祸中丧生,妻子逐渐强硬,暗中实施自己的计划。

“恶女”们绝望后重燃的复仇之火,一直把读者逼到人性的角落。后三个短篇则分别借宽容、善恶因果、明智的警察来重建秩序,慰藉人心。虽有“上帝之眼”的公正审判,但真正让人绝处逢生的,还是人们彼此之间的同情、不忍和善意。即使是对推理一无所知的读者也能在“由恶转善”的情感涤荡中体验到极简推理的精妙和繁复。

通过“车祸警示录”,东野圭吾想要追问的更多。

情理纠葛、情法冲突是他一直关注的主题,也是他作为社会派推理小说家的担当。《彷徨之刃》中悲愤的受害者与高悬的法律条文,《白夜行》中枪虾和虎虾鱼的绝望反抗,《嫌疑人x的献身》里为了拯救的残害,它们都在追问:“从情感上来说,我们为什么会同情恶?”在此之前的《天使之耳》中,他思考的却是:“从理智上说,我们为什么要谨言慎行?”这样的创作是危险的,因为它很可能沦为乏味的说教,或者成为一个含有推理元素的悲剧。值得庆幸的是,东野圭吾选择了一个最合适的表达方法。他沿着推理小说的历史往前走,在其黄金时期和更早的岁月里,找到了那些闪烁在人性中不能回避的问题、那些推理小说历史上最闪耀的人性之思,然后对源自人类灵魂深处、日常生活中根深蒂固的习惯发出挑战,《天使之耳》正是由他续写并上交的“对话录”。

江户川乱步借《心理测验》提出对人证的过分依赖将会影响法律的公正性,乱步笔下那个聪明的凶手通过刻意练习成功地在警方的心理测试里作假,竟几乎逃脱了法律制裁。半个多世纪后,东野圭吾的短篇《天使之耳》再次把这个问题摆到公众视野范围内。小说结尾,伴随着阵内警官的寒颤,读者也开始掩卷深思。

无意之举导致他人死亡究竟算不算谋杀?绫辻行人的处女作《十角馆事件》中写了这样一场审判:中村千织在新年酒会上死于酒精中毒,其男友守须为了报复当夜劝酒的六名同学,邀请他们进入海上小岛,随后展开屠杀。《天使之耳》中的第四个短篇《过去吧》讲述的也是“无意之举”带来的惨痛后果,不同的是,在命悬一线的峭壁上,人性之光终于从雪地上升起。

执法结果与立法的初衷背道而驰时,侦探和警察该如何用法律这一“彷徨之刃”维护正义?阿加莎·克里斯蒂在《东方快车谋杀案》中曾给出过明确的回答,但在波洛的最后一案《帷幕》中,她却犹疑不决起来,侦探让出执法权,退居幕后。东野圭吾的态度却始终是坚定的。《天使之耳》的最后一个短篇《镜中》里睿智的交警如果能和极具魅力的加贺恭一郎相遇,相信他们会喊出同一句口号:我们刑警的工作不只是探求真相

推理小说作为一种类型小说,具有漫长的历史。推理作家一直在革新的路上不断探索,不同的流派、风格和叙述技巧蔚为大观。推理小说如何适应当下越来越快的阅读节奏,捍卫与读者之间的默契?如果说2014年大火的《解忧杂货店》选择了用温情安抚读者,并凭借严密的逻辑、真挚深沉的情感、娓娓道来的表达方式广受赞誉,那么

早在1991年,东野圭吾就开始了的另一种尝试,即力求让作品变得简洁、轻逸

相比之下,用温情安抚无疑是更为稳妥的方式。因为推理小说“混乱-侦探介入-推理-秩序重建”的模式与读者对现实的期望有着极强的心理共振。而让注重逻辑推理、关注社会现实的小说变得简洁则困难得多。短篇小说在刻画人物、设置情节、选择诡计等多方面容易受到篇幅的限制,作品的表现力也会因此而削弱。东野圭吾的短篇小说集也大都力求用绝妙的技术震撼读者。如“自己重读的时候都觉得理解起来颇费脑筋”的《侦探俱乐部》,主打密闭空间、童谣杀人、无头尸的《怪人们》,整本使用叙述诡计的《只差一个谎言》,揭示神秘现象的《预知梦》,“一根手指也不碰就让对方摔死”的《虚像小丑》。

但令人感到惊喜的是,《天使之耳》做到了轻逸和简洁。从篇幅上来说,《天使之耳》中的六个短篇,每篇不过万余字,很快就能读完。而在叙述过程中,作者把细节当作情节用:偶然滑落不见的易拉罐成为串联两个案件的关键物证,看似正常的打电话背后暗藏玄机,任何一个细节都是推理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真相就隐藏在幻影里。最经济的叙述方式是为了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启发与思考,走出“车祸警示录”,行走在没有名侦探的时代,我们如何守住善良的底线?和《第十年的情人节》(2017年)、《没有杀手的杀人夜》(2010年)一样,《天使之耳》在对人性的开拓上已走得足够远,这也是读者隔了近

30年再往回看,依然能感受到其中永不磨灭的人性之光的原因吧。

*本文作者赵琦,现当代文学专业在读硕士,推理小说爱好者。

东野圭吾 | 我们离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样远

东野圭吾《天使之耳》

中文简体首次出版!

连续入围「日本推理作家协会赏」的短篇杰作!

违反交通规则,「后果」绝对比你想的要可怕!

没有目击者,并不代表没有人「看见」!

破解6种“谁都有可能遇到的陷阱”

本书为东野圭吾交通警察系列小说集,入围“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6篇精彩推理讲述6种路上“陷阱”,平凡日常中暗藏着令人不寒而栗的隐情,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交规”教科书。

少见的描写交通事故的推理短篇,读起来却意外的精彩。东野大叔一贯强大的讲故事的能力,结合他流畅易读的文字功底,再配上悬念重生的交通事故案件,并保留了东野最擅长的结尾处的逆转,值得一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