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密市就地轉化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業

新疆哈密市就地轉化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業

  哈密市堅持新發展理念,依託豐富的農副產品資源,切實做好深加工轉化文章,延伸農業產業鏈條,加快推進農產品從初級加工向精深加工轉變,變資源優勢為產業優勢,使農產品加工增值能力不斷增強,不斷提升具有地方特色和優勢的名優品牌影響力,著力構建產業齊備、互為支撐、聯動發展、效益明顯的農牧業產業化體系,農業效益逐漸顯現,農民收入不斷增加。

新疆哈密市就地轉化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業

工人從新雅葡萄酒儲酒車間走過(資料圖片)。記者/蔡增樂攝

這幾天,在新疆新雅酒業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裡,工人們將從伊州區陶家宮鎮、天山鄉等周邊鄉鎮收來的葡萄壓榨成葡萄酒原汁。通過“公司+農戶”的合作形式,公司已帶動1000多個農戶實現了增收致富。新疆新雅酒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靜介紹,今年大量收購葡萄,解決農戶葡萄銷路少、收益難的問題。

哈密是國家農業部確認的國家級綠色食品基地,夏季日照時間長達14—16小時,太陽總輻射量和日照時數居同緯度地區之首,為哈密葡萄的生長提供了更充分的光合作用,儲蓄了更多的營養成份,尤其有利於葡萄可溶固形物和糖分積累。該公司引進多種優質葡萄品種,利用哈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孕育出品質優越的葡萄酒原料,建成了集萬噸高檔葡萄酒生產、萬畝有機釀酒葡萄基地,成為自治區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獲得“新疆名牌”稱號,產品多次獲得國際金獎。為了適應市場的需求,公司加快了新產品的研發。

“我們的團隊研發出了一個新產品,大概在11月20日左右上市。我們還會選擇一些像桶裝水的模式,把酒送到消費者的家裡,解決消費者買酒難、開酒難、儲酒難的痛點。”張靜說。

該企業也是哈密休閒觀光農業示範點,建成了集葡萄酒文化展示、葡萄酒窖、旅遊觀光為一體的精品葡萄酒莊園項目,促進深度融合發展成為了公司發展新目標。

在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哈密建營康成食品配送中心投資9000多萬元,已經建成各類食品生產線5條,重點收購加工周邊養殖戶牛羊肉和蔬菜。

哈密市建營康成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生產廠長鄒傳剛介紹,公司主要對哈密52家單位進行食材配送,牛羊肉由公司的養殖基地提供,蔬菜由採購部統一採購,把合格的產品配送到各個單位。公司現在生產產品主要有速凍水餃、花捲饅頭等麵食。

配送中心建成後,通過提升經營模式、加快品牌推廣、延長產業鏈等舉措,推進餐飲行業向品牌化、標準化、產業化方向發展,確保廣大消費者的食品安全和身體健康。

隨著辣椒的大規模上市,在巴里坤縣新地土特產開發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公司新引進的全自動生產線正在生產“坤牧”辣椒醬,工人師傅們分工有序,在各自的崗位上忙碌著。公司依託巴里坤特色農畜產品進行研發、深加工,開發了以“坤牧”品牌為主的20多種特色系列品牌。其主要原料辣椒產自三塘湖鎮,為了保障生產線充足的生產原料,該公司採取“企業+合作社+農戶”方式,建立了巴里坤縣三塘湖鎮、伊吾縣葦子峽鄉辣椒種植基地,並與巴里坤縣綠農蔬菜種植合作社等合作社簽訂了辣椒種植訂單。

巴里坤縣新地土特產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魏剛介紹,從去年開始,企業加大了基地建設和土地流轉,一方面讓農牧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進入企業務工,有穩定收入。另一方面,企業的原料供應也有了保障。

該公司在發展的同時也帶動了當地農牧民就業增收,截至目前,在廠里長期就業的工人有20多人,工資收入去除五險,人均每月增收2400元。家住花園鄉頭道河子村村民也色爾·阿吾肯在公司工作了6年,以前,她是一名家庭婦女,如今,通過技能培訓成為一名產業工人,有了穩定收入。

2018年,巴里坤縣提出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加快推進標準化、綠色化、品牌化生產,不斷提升“蒲類草原”牛羊肉、“宜禾綠坤”蔬菜、“花麒”奶製品、“聖野萬通”食用菌和“坤牧”“澤西”特色農產品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優勢的名優品牌影響力。這些公司除了線下銷售外,也把市場瞄準了線上銷售,充分利用巴里坤縣搭建的電商公眾服務平臺,使“坤牧”辣椒醬通過線上銷售,發往北京、上海、河南等各地。

截至目前,哈密市有原產地證明商標農產品2個、地理標誌農產品4個、國家和新疆名牌農產品10個、著名商標12個,輻射帶動農戶超過了3萬戶。

(通訊員 杜磊 郭子毅 左娟 胡龍報道)

END

新疆哈密市就地轉化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