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年前,一位甘肅人,創造一項,全國跳高紀錄,至今無人超越

隴上名將甘延壽: 鏖兵萬里掃滅匈奴

這是一個昂揚向上的時代,也是一個向西開拓的時代!在漢王朝向西開拓,打通絲綢之路,隔斷匈奴羌戎聯繫的諸多大戰中,一大批甘肅名將脫穎而出,甘肅慶陽人甘延壽就是其中之一。

他和陳湯留下了一句千古名言: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1.勇武出眾,騎射過人

甘延壽字君況,北地鬱郅人也。鬱郅是個古老的名稱,戰國為秦人管轄範圍,原為義渠戎的地盤, 秦惠王時,出動大軍,進攻義渠戎,奪取了鬱郅,西漢置為鬱郅縣,今為慶陽市慶城縣。

這裡自古就是英雄豪傑輩出的地方,諸如王圍、李息、傅介子等人,在歷史上留下了輝煌的一筆。甘延壽從小就受北地尚武之風的影響,學會驚人的武藝。

兩千年前,一位甘肅人,創造一項,全國跳高紀錄,至今無人超越

年紀很小時候,甘延壽就因為善於騎射,而被選入到羽林軍,成為青年軍官團的一員。由於,武藝出眾,被提拔為郎官。史書記載:“試弁,為朝門,以材力愛幸。”這裡的弁為手搏的意思,已經是他經過了徒手搏擊訓練,以勇武得到了皇帝的重視。不久,甘延壽被提拔起來,任命為遼東太守。不過,他的遼東太守一職,並沒有當多久,就被免職了。

2. 多項全能,歷史最出色運動員

甘延壽也是歷史上最出色的田徑運動員之一!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甘延壽有幾項特長,可謂是冠絕一時。不過,關於這一點,《漢書》中記載的很簡單:投石拔距絕於等倫,嘗超逾羽林亭樓,由是遷為郎。這是羽林軍提拔他為郎官的理由。

近百年來,研究體育運動的學者們,對甘延壽的這三項特長進行研究,得出的驚人結論。

甘延壽投石拔距。這個石頭比較有講究,這是當時實戰訓練的飛石。這種石頭一塊12斤,用機械發射的時候,可以達200步,而甘延壽有力量,能用手投出200步。那麼,這塊石頭多重呢?甘延壽將這塊石頭能投出多遠呢?

兩千年前,一位甘肅人,創造一項,全國跳高紀錄,至今無人超越

漢代一斤相當於258克,12斤相當於6斤多。漢代的一步相當於六尺四寸,大概相當於現在的1.4米,200步相當於280米遠。也就是說,甘延壽能把6斤多重的鉛球,推出280米遠。可見,他的力量和技巧。也有人說200步是20步之誤,不過如果是投石機發射,在實戰中20步怕是起不了多大作用。

不僅鉛球投的遠,跳高也是高手。“投石拔距絕於等倫”,投石是以石投人 ,拔距是跳躍訓練(也有說是腕力訓練)。拔距能超逾羽林亭樓。人們推算,羽林軍的崗樓,門亭的高度是比較高,人們經過推算,高度超過2.5米。比現在的跳高紀錄高出一點。至於,射箭就不用說了。它是以騎射入羽林軍的,可見,騎射也不差。

甘延壽多項全能,算是歷史最出色田徑運動員了。

3.匈奴單于作死招戰禍

雖然被免官了,但他武藝出眾,才華過人,機會還是不少。再說,他是皇帝看重的人,不會長久的沉淪下去。

車騎將軍許嘉推薦了他為郎中、諫議大夫。算是有了新的機會。此時,西域的形勢發生了變化。匈奴發生內亂,出現了五單于爭位。郅支單于逐漸佔據優勢,逐漸蠶食,西域的其他國家,攻破呼偈、堅昆、丁令。最後發展到殺害漢使重大事件。開始,刁難羞辱漢朝使臣江乃始等人,接著,又殺害漢使。

兩千年前,一位甘肅人,創造一項,全國跳高紀錄,至今無人超越

原來,郅支單于有個兒子在長安當人質。他要求漢朝放回,舉族內附。於是,朝廷派衛司馬谷吉護送到郅支單于。誰知,人質送到後,郅支單于卻翻臉了,殺害衛司馬谷吉等人。不過,心虛的郅支單于逃到了康居,娶了康居王的女兒,等站穩後,卻殺了康居王女兒和一眾王公貴族,霸佔了康居。又多次,羞辱漢使。

康居國,距離漢長安城大約一萬二千里,擁有現在新疆北境以及中亞部分地區。此國一直延續到了唐朝,人稱康國。

4.緊急任命,甘延壽陳湯前往西域

時任西域都護的鄭吉年老體弱,要求退休。朝廷迅速調整了西域都護的人選。甘延壽出任西域都護、騎都尉,陳湯任西域副校尉,陳湯字子公,山陽瑕兵人。

  公元前36年(漢元帝,建昭三年),甘延壽陳湯抵達西域就任。一路上,他們詳細瞭解了各地地理山川,準備幹一番大事。尤其是陳湯,為人沉勇有大局觀,善於出謀劃策,嚮往著建立奇功。

陳湯一門心思幹大事。他認為,郅支單于所處的康居國,雖然距離很遠,但城池不堅固,沒有強弩,如果出動在西域屯田的漢軍士卒,動員烏孫的部眾,長途奔襲,可一朝而成。對這個看法和謀略。

兩千年前,一位甘肅人,創造一項,全國跳高紀錄,至今無人超越

甘延壽也很贊同,但他認為不能,私自行動,必須奏請批准。陳湯則認為要先斬後奏,如果奏請,未必會通過。甘延壽有些吃不準。誰知,陳湯卻自己矯制動員,城郭諸國兵、車師戊己校尉屯田使士。甘延壽聽了吃了一驚,想制止,陳湯卻按劍呵斥甘延壽了。

《漢書》記載“延壽聞之,驚起,欲止焉。湯怒,按劍叱延壽曰:“大眾已集會,豎子欲沮眾邪?延壽遂從之。陳湯氣勢逼人,大有一言不合,拔劍相逼的架勢。甘延壽只能從之。

5.漢軍兵分兩路奔襲康居

於是,他們開始行動了,揚威、白虎、合騎之校騎兵,漢兵,胡兵合計四萬餘人,出發了。隨後,甘延壽、陳湯上疏自劾奏矯制,說了出兵的情形。

  大軍出動,兵分兩路,走南北二道,陳湯率三校從南道逾蔥嶺到大宛,都護甘延壽三校,發溫宿國,從北道入赤谷,過烏孫,涉康居界,至闐池西。

大軍出動,風雲變色。沿途不斷有戰鬥,不斷有斬獲。康居副王抱闐率領數千騎兵,進犯赤谷城,在赤谷城的東面,殺了大昆彌千餘人,搶奪了大批畜產。後來,又和漢軍相遇,搶漢軍的輜重。陳湯大怒,縱胡兵擊之,殺460人,救回來,所掠奪的民眾470人。將人口還給了大昆彌,而繳獲的馬、牛、羊以給軍食。還抓獲了闐貴人伊奴毒。

兩千年前,一位甘肅人,創造一項,全國跳高紀錄,至今無人超越

進入康居東面邊境,漢軍嚴明軍紀,同時採用離間計,分化拉攏康居各處勢力。同時,收集康居城的各種消息。

6.魚鱗陣、重木城,疑似古羅馬軍團,郅支單于的殺手鐧

不過,進入了康居境內,漢軍就穩紮穩打。第一天進入抵達邊境。第二天,大軍緊逼到距離康居城三十里的地方紮營。

這時,郅支單于有些慌了,趕緊派使者來詢問,漢軍到此有何貴幹啊。他們回到,專門接單于夫妻到長安定居啊。這話回答的精彩。

第三天,繼續緊逼,漢軍在距離康居城三里的地方紮營。此時,康居城也被改為了郅支城。

兩千年前,一位甘肅人,創造一項,全國跳高紀錄,至今無人超越

兩千年前,一位甘肅人,創造一項,全國跳高紀錄,至今無人超越

眼看,後退無路,郅支單于只能負隅頑抗,最後一搏。此時,郅支單于的部屬中,還有兩種特點的作戰方式。一是魚鱗陣,一是重木城,所謂魚鱗陣,就是步兵向前突擊中,為防止敵軍弓箭,將盾牌豎起、頂起,相互疊壓,如同魚鱗或者龜甲一樣,減少傷亡。重木城就是用兩重木頭修建城堡,木頭分為高低兩層,高的一層木頭向外,低的在裡。中間或填土,或空心,上有棧道供人行走。

這兩種作戰方式,為東西方軍隊所常用,古羅馬軍團因影視劇的傳播,人們知道的多一點。近百年來,有人由此附會演繹,當時在郅支城應該有一支古羅馬軍團的殘餘。後來,進而演繹為一支古羅馬軍團在中國。對此觀點,眾多學者曾予以駁斥。

7.漢軍燒城,摧毀重木城

漢軍先在城外,同郅支單于開戰。甘延壽、陳湯令漢軍聞鼓音皆逼近城下,四面包圍,盾牌在前,戟弩在後,雙方展開對射,不過,敵軍依仗著重木城,能有效避免漢軍攻擊,而漢軍沒有遮蔽,有點吃虧。

這點伎倆,難不住漢軍。攻城守城是農耕民族的優勢。當夜,漢軍派人燒城,這下郅支單于的人著急了。出動騎兵,攻擊漢軍。誰知,漢軍燒城是兩手準備,敵人出動攻擊,就設伏消滅,敵人不管,就燒燬外城。郅支單于的闖入漢軍伏擊圈,數百騎兵被射殺。這下,郅支單于知道厲害了。

兩千年前,一位甘肅人,創造一項,全國跳高紀錄,至今無人超越

郅支單于帶著夫人在城樓上同漢軍對射,他的好幾位夫人被射死。過了半夜,木城被燒通,單于想跑已經來不及了。漢軍攻入城內,郅支單于率男女百餘人躲入內城。漢兵縱火,吏士爭入,單于被殺死,軍候假丞杜勳斬單于首。同時,漢軍找到了被抓的兩位漢使節,以及谷吉等書信。此戰,斬閼氏、太子、名王以下千五百一十八級,生虜百四十五人,降虜千餘人,賦予城郭諸國所發十五王。

戰後,甘延壽、陳湯上疏,其中說了一句千古名言:“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8.天子褒獎,勇士封侯

不過,對於他們的行動,朝中中書令石顯、宰相匡衡等諸多大臣不滿,這樣破壞了制度,如果人人矯制,豈不是亂套了。對他們的封賞遲遲不能確定。漢元帝雖然內心稱讚甘延壽、陳湯的功勞,但也不能違他們的決議。直到曾任過宗正劉向上書:

“……西域都護延壽、副校尉湯承聖指,倚神靈,總百蠻之君,攬城郭之兵,出百死,入絕域,遂蹈康居,屠五重城,搴歙侯之旗,斬郅支之首,縣旌萬里之外,揚威崑山之西,掃谷吉之恥,立昭明之功,萬夷懾伏,莫不懼震。呼韓邪單于見郅支已誅,且喜且懼,鄉風馳義,稽首來賓,願守北籓,累世稱臣。立千載之功,建萬世之安,群臣大勳莫大焉……

兩千年前,一位甘肅人,創造一項,全國跳高紀錄,至今無人超越

  天子下詔褒獎。原本要賞賜千戶,可是要照顧大臣的面子,封甘延壽為義成侯。賜陳湯爵關內侯,食邑各三百戶,加賜黃金百斤。拜延壽為長水校尉,湯為射聲校尉。

  甘延壽後來遷城門校尉、護軍都尉,死在任上。不過,陳湯後了命運就比較悲慘,曾下獄。還被遷徙流放到敦煌。敦煌太守奏:“陳湯前親誅郅支單于,威行外國,不宜近邊塞。”詔徙安定。後赦免返回,卒於長安。

千年後,他們故事依舊在流傳。

請關注 請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