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書豪給CBA帶來“鯰魚效應”,還是折戟CBA

林書豪給CBA帶來“鯰魚效應”,還是折戟CBA

比較喜歡打籃球,偶爾也會關注籃球比賽。今年特殊時期,一方面籃球世錦賽國家隊表現低迷,NBA看的又少了,只能看一些諸如《我要打籃球》之類的籃球輿論節目,節目中得知林書豪加盟CBA,立刻感受到了“風雨欲來風滿樓”的蕭殺之氣。畢竟世錦賽結束之後,國家隊隊員的基本功被人詬病,加上張兆旭體測深蹲受傷,體能更是讓大家擔憂。

林書豪給CBA帶來“鯰魚效應”,還是折戟CBA

林書豪,CBA小池塘的鯰魚

過去我們總是用人種差異來為國家隊隊員體能差辯解,而同為黃種人的林書豪加盟CBA似乎更多是為了給國人證明黃種人不是“東亞病夫”,引進林書豪加盟與其說是商業行為,不如說是赤裸裸的“打臉”CBA球員的行為。林書豪的體能和球場中的對抗顯然是反證了CBA球員訓練的懶散、不自律、不科學。

幾乎每一個CBA球員都意識到了這個事情,一反對待白人、黑人球員的躲避,對位林書豪的球員幾乎不遺餘力的去防守林書豪。

林書豪敢來打臉,CBA就敢斷腿。

在比賽中,儘管對位的球員跟不上林書豪,但是每個球員都有個信念:“林書豪敢來打臉,CBA就敢斷腿。”否則以後躺著數錢的“好日子”就沒有了。

林書豪給CBA帶來“鯰魚效應”,還是折戟CBA

果不其然,各種粗暴的動作都來了,兩場球下來,林書豪身上鮮血淋漓,傷痕累累。再這樣打下去,估計林書豪的“鯰魚效應”沒有激發,恐怕職業生涯反而會葬送CBA。

投機取巧、走捷徑的教練組

可能有很多人認為筆者太腹黑,總是把人往壞處想。可惜的是人的劣根性從來不缺少,“犯規”在《我要打籃球》和《這就是灌籃》中經常被杜鋒和王仕鵬作為重要戰術來執行,甚至有些教練會指導球員如何通過惡意身體動作挑逗對手情緒(在《我要打籃球》中有一組體校三人組中可以看到)。我們不能不說我們的教練除了指導球員“技戰術”之外還幾乎用上了心理學知識。“投機取巧”、“走捷徑”幾乎成為了名教練的標配,而最基本的投籃、體能甚至血性都丟失了。

林書豪給CBA帶來“鯰魚效應”,還是折戟CBA

教練們體現自己的價值就是在隊員比較孱弱的情況下通過“投機取巧”贏球,所以說CBA的教練不會管體能訓練,因為球員體能差了贏球是教練的功勞,輸球是球員太爛(是不是很熟悉這個“鍋”)。林書豪的加盟,“一力破十會”,讓教練的價值幾乎等於零,一個群體中出現另類,要麼同化他,要麼毀掉他。

有針對的防守,還是有針對的傷害

林書豪作為一個職業籃球運動員,和CBA的那些還沒有學會職業操守怎麼寫的職業球員相比,肯定不會妥協,毀掉他則很容易形成共識。毀掉林書豪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贏球,這個估計比較困難;另外一種也是打野球的人經常乾的事情,就是惡意犯規,讓林書豪無法上場即可。

林書豪給CBA帶來“鯰魚效應”,還是折戟CBA

人性的惡,遠遠超出您的想象

這裡想起來了兩件事情。兩個返鄉創業的人,一個種西瓜,一個養蝦,結果他們並沒有來得及帶領家鄉人致富,反而所有的西瓜和蝦都被可愛的“鄉親”給哄搶了。林書豪就好比是那返鄉創業帶領大家致富的那個,而CBA的球員和教練就是我們“深深愛著”的“鄉親們”,我們就拭目以待如何哄搶林書豪的成果吧。

林書豪給CBA帶來“鯰魚效應”,還是折戟CB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