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姬姓

姬姓,中華上古八大姓之一,為黃帝之姓、周朝的國姓,也是吳國、魯國、燕國、衛國、晉國、鄭國、曹國、蔡國等諸侯國國君的姓,有近5000年曆史。姬姓的得姓始祖為華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黃帝 [1] ,黃帝因長居姬水,以姬為姓。 [2]

姬姓位於《百家姓》第297位,人口54萬餘,由姬姓直接演支出的周姓、吳姓、鄭姓、王姓、魯姓、曹姓、魏姓等411個姓[3]佔《百家姓》總數504姓的82%,由這411個姓衍生出來的姓氏更是數不勝數,姬姓是名副其實的“萬姓之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華夏民族姓氏的起源。 [3]

姬姓名人有五帝中的高陽氏顓頊、高辛氏帝嚳,周朝始祖后稷、勾吳始祖泰伯,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發、周公姬旦、召公姬奭、穆天子姬滿、周平王姬宜臼,春秋霸主中的鄭莊公姬寤生、晉文公姬重耳、吳王闔閭,以及神醫扁鵲、法聖商鞅、燕昭王姬職、子產姬僑、禪宗二祖慧可、形意拳始祖姬際可、新中國前外交部長姬鵬飛等。

源流發展

源於黃帝

姬-古代寫法(5張)

《國語·晉語》載:昔少典,取於有蟜氏,生黃帝,黃帝以姬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所以黃帝又稱姬軒轅。 [4] 《史記·五帝本紀》中說:“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四語》中胥臣解釋說:“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衣是也。惟青陽與夷鼓同己姓。” [5-6] 《史記·三代世表》記載:堯立后稷以為大農,姓之曰姬氏。后稷承繼姬姓,是周朝的始祖,周初周天子姬發大封諸侯時,姬姓國有53個,當時可以說遍地姓姬。[7]

外姓更改

姬姓位於《百家姓》第297位,人口54萬餘,由姬姓直接演支出的周姓、吳姓、鄭姓、王姓、魯姓、曹姓、魏姓等411個姓 [7] 佔《百家姓》總數504姓的82%,由這411個姓衍生出來的姓氏更是數不勝數,姬姓是名副其實的“萬姓之祖”。

公孫姓恢復。漢平帝元始元年(公元1年)丙午封姬相如為褒魯節侯,奉周祀侯二千戶,本系魯頃公姬仇之裔,更姓為公孫氏,後來又恢復為姬姓。 [8]

周姓恢復。根據《姓氏考略》記載:南北朝陳時,尚書右僕射周弘正,召附王偉,避侯景諱,改為姬姓;梁時直閣將軍、南豐侯周石珍等因事改姓為姬。

宗姓所改。《續通志·八四·有故改姓》記載:金宗端修,字平叔,汝州人(今屬河南省),章宗時(1190~1208)避睿宗諱上一字(金睿宗名宗堯),凡太宗諸子皆加“山”為崇,並改宗氏為姬姓。 [9]

雍姓所改。金國時澤州高平(今山西省高平市)人雍翼,為避皇帝金世宗完顏雍之名諱,改姓為姬,名志真,其後世沿用姬姓。 [10]

得姓始祖

姬姓始祖-黃帝(4張)

黃帝,華夏始祖之一、人文初祖,是中國遠古時期部落聯盟首領,與生於姜水之岸的炎帝並稱為中華始祖。黃帝為少典之子,居軒轅之丘,號軒轅氏,出生、建都於有熊,亦稱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他以統一中華民族的偉績載入史冊。播百穀草木,大力發展生產,始製衣冠,建舟車,發明指南車,定算數,制音律,創醫學,且在他統治期間有了文字。黃帝有嫘祖、女節、麗娛、嫫母四位夫人。 [15-16]

遷徙演化

遷徙

后稷

周朝以及姬姓諸侯國滅亡之後,姬姓族人幾乎都要被迫遷徙,姬姓在歷史上較大的遷徙有:

第一次:周武王滅商建周之初,周公之子伯禽代其就封魯國,伯禽帶領姬姓族人從陝西西安到山東曲阜創建魯國,當為姬姓第一次大遷徙。

第二次:周成王期間,周公、召公分陝而治,周公居東都洛邑(今洛陽),部分王室姬姓族人隨遷。

第三次:前770年,周平王姬宜臼由鎬京(今陝西省西安市)遷都洛邑(今河南省洛陽市),王室成員大多隨之遷徙。

第四次:周公之子滑伯所建的滑國滅亡之後,其後裔四散。

第五次:前256年,周朝滅亡之後,王室成員變為庶民,四處逃散,散居河南、山西、陝西等地區。

周武王姬發

第六次:前255年,西周國被秦所滅,遷周文公姬咎於悉狐聚(今河南省汝州西北),部分西周國王族隨之遷徙。

第七次:前249年,魯國滅亡之後,姬姓族人四散,隱居各地。此支姬姓人繁衍最盛。

第八次:前249年,東周國被秦所滅,遷東周君於陽人聚(今河南省汝州西北),部分東周國王族隨之遷徙。

第九次:明朝大移民,分別由山西省遷居河南、山東、河北、浙江、陝西各地,其後裔又有轉遷到臺灣、香港、新加坡等地。 [17]

演化

姬姓演化

在當今《百家姓》上,姬姓名列第297位,人口約54萬餘,僅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033%左右。 [14]

三代以前,姓氏分而為二:姓所以別婚姻,區別家族;氏是統于姓族之下,二者有主體與分支的關係[18] 。西周初年大封諸侯,其中姬姓國就有 53 個。《左傳》曰:凡、蔣、邢、茅、胙 、祭,周公之裔也。又曰:虞、虢、焦、滑、霍、楊、韓、魏,皆姬姓。 [5]

秦滅周後,周王朝末代天子——周赧王姬延被遷為家人,其後代始姓周,極大的分化了姬姓人數。同樣,姬姓封國封邑滅亡之後,其王族後代多以被封之地為姓,就出現了吳、魯、魏、胡、楊、蔡、韓、霍、蔣、鄭、毛、衛、閻等姓,相反姓姬的人卻不多了。 [19-20]

根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的記載,在唐朝開元年間,因“姬”與唐玄宗李隆基之“基”同音,為避諱,姬姓改為周姓,這一來,又分散了姬姓家族的力量。

百家姓:姬姓
百家姓:姬姓

又曰:虞、虢、焦、滑、霍、楊、韓、魏,皆姬姓。 [5]

秦滅周後,周王朝末代天子——周赧王姬延被遷為家人,其後代始姓周,極大的分化了姬姓人數。同樣,姬姓封國封邑滅亡之後,其王族後代多以被封之地為姓,就出現了吳、魯、魏、胡、楊、蔡、韓、霍、蔣、鄭、毛、衛、閻等姓,相反姓姬的人卻不多了。 [19-20]

根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的記載,在唐朝開元年間,因“姬”與唐玄宗李隆基之“基”同音,為避諱,姬姓改為周姓,這一來,又分散了姬姓家族的力量。 [20]

分支

中華姓氏樹(3張)

中國許多姓氏起源於姬姓,在現今按人口排名前四百的姓氏中直接起源於姬姓的有120多個,其中部分姓氏有多個源頭,但多以姬姓為主要源頭:

王姓、張姓、楊姓、周姓、吳姓、李姓、孫姓、胡姓、朱姓、林姓、鄭姓、郭姓、管姓、魯姓、蔡姓、霍姓、康姓、毛姓、曹姓、衛姓、畢姓、魏姓、滕姓、楊姓、蔣姓、韓姓、唐姓、詹姓、何姓、梁姓、于姓、孟姓、許姓、萬姓、常姓、武姓、喬姓、賀姓、賴姓、龔姓、文姓、智姓、傅姓、沈姓、彭姓、呂姓、蘇姓、盧姓、賈姓、刁姓、閻姓、余姓、潘姓、杜姓、戴姓、汪姓、田姓、任姓、方姓、石姓、廖姓、鄒姓、陸姓、孔姓、崔姓、秦姓、江姓、史姓、顧姓、侯姓、邵姓、召姓、龍姓、段姓、雷姓、錢姓、易姓、李姓、劉姓、黃姓、謝姓、馮姓、董姓、程姓、袁姓、虞姓、邢姓、茅姓、單姓、甘姓、耿姓、焦姓等。 [1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