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與14歲叛逆期男孩相處,情緒反覆異常,上句話是開心,也許下句話就變臉不開心?

從齒開始笑口常開



您的問題其實是如何和處於青春期的孩子溝通的問題。


關於如何和處於青春期的青少年相處與溝通,我的觀點如下:“溝通”是由“溝”和“通”兩部分組成的——不僅要“溝”,還要“通”。生活中的大部分時候,我們只是“溝”了,卻沒有“通”:有的都“溝”生氣了,“溝”的摔東西了,依然沒有“通”。我們和孩子溝通,不僅要“溝”,而且要“通”。


1.改變對“叛逆期”的看法。

關於叛逆期,應該有一個更恰當的名稱,叫做“覺醒期”。 到了“覺醒期”,孩子的自我意識變得更強,我們要“珍惜孩子每一次的情緒發洩、每一次的叛逆和每一次犯錯”,把叛逆和錯誤看成孩子成長的機會。有了這樣的認識之後,當面對孩子出現的問題時,我們才不會過於擔心和焦慮。


這個時期,由於身體的變化,會帶來心理上的一系列變化。特別是處於青春期的孩子,由於身體激素分泌的原因,出現了一些生理上的變化;但是心理的發育又滯後於身體發育,所以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但是有些問題是階段性的。


2.調整對溝通的看法。

如何看待溝通是溝通的前提。要從思想上認識到我們跟孩子是站在一起的,溝通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而不是導致對抗。在溝通過程中,要先以“最大的善意揣度孩子”,我們要做好父親或者母親角色,真誠的態度去影響孩子;當和孩子出現矛盾時,以要以誠意化解矛盾,而不是激化矛盾。對溝通的態度會直接影響到溝通的效果。

3.關心一個什麼樣的孩子出了問題比關心這個孩子出了什麼樣的問題更重要。

秉持這樣的認識,我們能以更寬容的心態對待青春期的孩子。青春期是人生的一個比較重要也是比較特殊的時期,我們不能把青春期孩子的一些不順從行為簡單看成是叛逆,甚至是肆無忌憚地叛逆。


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曾經說過,“關心一個什麼樣的人得了病比關心一個人得了什麼病更重要”,同理,關心一個什麼樣的孩子出現所謂的“叛逆”比關心這個孩子叛逆本身更重要。有的孩子之所以會肆無忌憚地叛逆,和家庭環境也有很大關係。


4.建設好家庭環境。

家庭環境包括看得見的物理環境和看不見的心理環境。 在家庭物理環境裡面,首先要保持家裡的衛生乾淨整潔,將家庭劃分成不同的功能區,這樣也有助於培養孩子的秩序感和規則感。 家庭心理環境主要包括家庭文化氛圍、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等。 這個方面雖然看不見,但是卻起著決定性作用,對身處其中的家庭成員包括孩子會產生很大影響。也需要全家人用心經營。

5.要注意和孩子的溝通方法和技巧。

和青春期的孩子溝通,要特別尊重他們,學會用商量的口氣而不是命令的口氣和他們說話。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識覺醒,對事情的看法很有自己的主見,如果父母給他們足夠的尊重,他們體會到被尊重的感覺,也有利於和諧親子關係的建立。


當和孩子的意見出現不一致時,可以使用“萬能三步溝通法”,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先了解清楚情況,問問孩子的想法,認真傾聽他們的建議和意見;

第二,和孩子共同商量和討論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第三,在行為上和孩子一起做出調整和優化,共同面對和解決問題。


6.讓孩子多參與家庭事務和社會公益活動。

平時關於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要多給孩子自己做決定的機會;對於家庭的重大問題,也可以多問問孩子的意見建議,讓孩子多參與家庭重大問題的決策。要讓孩子從小就養成承擔家務活的習慣,也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同時,也可以引導孩子多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和擔當意識等。

7.學會尊重孩子。

“像大人一樣尊重孩子”,在家裡給孩子獨立的物理空間,不擅自闖入孩子的“領地”,不隨意翻看孩子的私人物品,讓孩子在家裡也有心靈的歸宿。這樣,當孩子遇到問題時,家裡也有可以獨處的地方,孩子就會有歸屬感,不會輕易做出極端行為。


8.要扮演好父母的角色。

父母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把自己該做的事情做好,從身體、心理和行為上關心孩子,比如:給孩子做好飯,對孩子多噓寒問暖;關注孩子的心理動態和心理健康,做“教育的觀察者”,多做少說,不嘮叨、不指責等。不要因為看不慣孩子的一些令人不舒服的行為而引發情緒,用負面情緒去和孩子的負面情緒去對抗,或者變成孩子行為的“監工”。要關注孩子負面情緒背後的深層原因和心理動態。當孩子收到父母的關心之後,所謂的“叛逆行為”也會越來越少。

我們的教育目標,不是要培養一個聽父母話、奴性十足的孩子;而是要培養一個知道心疼我們、有主見、有擔當的孩子。在孩子小時候,該在孩子面前示弱的時候就要示弱;孩子小時候就要注意和他們建立融洽的親子關係,這樣到青春期時,就不會有那麼多的問題和情感不滿的積累,就能夠相對平穩度過。


希望以上觀點能夠幫到您,謝謝!


我是初雪小仙女,心理學生活化的踐行者,也歡迎您積極參與討論,說出您的看法。


心理講師初雪


14歲的男孩子正處於青春期,很多時候,他們的情緒波動是不受自己控制的。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體內激素分泌產生了變化,激素的變化,引起情緒的波動。

與這個年齡段的男孩子相處,需要做到以下這幾點:

關心孩子,理解孩子。

孩子有時候莫名不開心,可能是因為我們家長沒有對他引起關注,疏忽了他的感受。他就會感到失落,覺得自己不被愛,不受重視,不被理解。所以我們除了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外,還需要滿足孩子的情感需求。要善於傾聽,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

與孩子平等溝通。

這個時期的男孩子,其實內心還是比較脆弱敏感的。我們對孩子的責罵,只會讓孩子更逆反。要建立親子間良好的溝通渠道,以開放的心態聽聽孩子究竟想說什麼,為孩子的困惑指明方向。

給孩子一定的自由。

隨著電視劇《小歡喜》的熱播,家長的控制慾一度成為熱搜。然而,家長的控制慾給孩子帶來的只有無邊的壓力和心理困境。孩子長大了,應該把對孩子的控制權交還到他們自己手中。14歲的男孩子,在一些無傷大雅的事情上,應該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決定。


武小溪


14歲是孩子“青春期叛逆”的高峰期。

從生理上來說,青春期因為身體發育,內分泌變化大,導致情緒易激惹,這是正常的。

而從心理發育來說,青春期孩子要完成“自我同一性”的認定,為以後成年做準備,所以他需要在這個階段想清楚自己是誰、將來是誰的問題,完成、清晰自己的人格發育,所以他要為自己做主,希望不受過多控制。

同時,如果在青春前期沒有發育好的心理成分,會在這個階段爆發,也是需要補償發育的意思。

綜合以上三部分,青春期就會成為了我們說的“難搞”。

但如果家長懂得這麼多的原因,知道孩子要在此階段完成很多的身體和心理發育的任務,自然比比其他階段要“古怪”一點,如果家長能接納、允許孩子的“古怪”,不去過多控制和要求,孩子其實也談不上叛逆。

一是一定要尊重孩子,他們在向成人期做準備,家長最好的態度就是學習像尊重成人一樣去尊重孩子的觀點和表達,在吃喝玩穿著打扮等等事情上,儘量允許孩子有自己的獨特注意,這樣可以很多地避免親子爭執。

二是要多從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們的行為和興趣,比如追星,這是他們在尋找理想化的自我;比如喜歡網絡遊戲,可能他們同齡人的話題,也是他們解壓、躲避現實學習壓力的方式……

三是多陪伴和溝通,儘管他們長高長大,外形像成人了,但其實還是孩子,需要關注和愛護;同時,有不同觀點時,保留開放的可交流態度,好好引導,而不是一味壓制,壓制在此期基本是要失去作用了,越壓越反抗;只有包容接納才可能帶來和氣的溝通。

……總之,家長需要退出權威的位置,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如何與他們做朋友。


玲瓏心理諮詢


人的一生要經歷三個叛逆期:

2-3歲是第一個叛逆期,俗稱“寶寶叛逆期”

6-8歲是第二個叛逆期,稱為“兒童叛逆期”

12-18歲是人生第三個叛逆期,叫“青春叛逆期”

直觀上看,第三個叛逆期是時間最長的,達到了7年的叛逆時間,第三個叛逆期屬於過渡性時期,是一個孩子成長成熟懂事最重要的時期。過了這個時期的孩子就是成年人了,他從叛逆期中保留下來的獨見、自立,也叫是我們常常說得孩子可以自己決定自己的人生。



而在這第三個叛逆期的孩子,正是肉體、思想和心態的成長時期,心理和生理也在不斷地趨於成熟,所以很容易因為某一件事不稱心而惱怒。比如說第三個叛逆期的孩子他們開始懂得反抗和爭取,也因此常常做出一些與父母的希望背道而馳的事,譬如說學會逃課、學會貪玩、學會打遊戲、吸菸、喝酒、上網等等,如果父母過度管制和約束他,很可能會讓他選擇離家出走。

我現在所在的這個不大不小的城市海口,卻也經常出現十幾歲的小孩離家出走的事,在大街上都可以看到這些十幾歲的小時三五成群,吊兒郎當的,還染了頭髮,穿著一雙人字拖走在大馬路上,遠遠都能聽到他們的鞋與地面摩擦的聲音。能看到他們的時間也正是學校的上課時間,很明顯他們就是逃學出來的。

作為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這樣,不是不想管,而是早已經操碎了心,管多了會讓他們更恨自己,甚至離家出走,做出傻事來。

其實,我覺得第三個叛逆期不是管不了的,主要還是在孩子在第一和第二個叛逆期時,一定要對孩子進行有效的教育和引導,畢竟在這前兩個叛逆期孩子都還小,哭哭鬧鬧過了也就好了,他們還不敢頂撞父母,因為他們的心理還不夠成熟。

可能有一些家庭對叛逆期的孩子是以思想教育為主,個別的家庭父母可能相對的比較偏激一些,孩子不聽話就動手打了他。

但是,不管出於什麼方式管,父母的初心都是為了孩子好。當然,我也是不認可動手打孩子的,孩子的學習和複製能力非常強,他長大以後的性格怎麼樣大都是跟父母學的。

對於與14歲孩子很難相處,情緒不穩定,反覆無常,很容易就變臉,很大的原因就是在十歲以前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出了問題。現在,我的建議是:

1.要多對孩子進行監督管理和教育引導

2.多放面協調管理,孩子的生活圈裡肯定也有很多同在叛逆期孩子,協同對方的父母和學校進行溝通管理

3.多與孩子進行溝通,避免孩子疏遠與父母的距離

叛逆期的一個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父母用對了的教育方法,就能給孩子一個很好的成長空間和未來。


句末了情


其實叛逆期是孩子必須經歷的階段。隨著孩子的長大,他的自我意識也會逐漸發芽,在自身力量逐步覺醒後,會對世界產生自己的認知。

此外孩子的身體發育往往超前於大腦皮層(負責理智)的發育,所以身心會處於嚴重不協調的狀態,此刻的孩子往往還不會自我處理好內心的衝突和矛盾,就很容易與父母或者同伴產生了分歧,一旦處理不當,就會形成叛逆心理,進而會引發叛逆行為。

那麼面對孩子的叛逆心理家長應該如何應對呢?

首先呢這個時候不要對孩子太嚴格,不要以太過激烈的語言與行為去刺激孩子,那樣只會產生反效果,讓孩子的叛逆行為愈加嚴重。所以在和叛逆期孩子交流時,一定要注意方法,進行溫和有效的溝通。

而如果和孩子發生了矛盾後,一定要留給孩子空間,讓孩子得到冷靜的思考餘地,再心平氣和地解決雙方的誤會問題。在平時生活裡也可以用其他的方式去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幫助孩子從叛逆期走出來。


同步微課堂


首先,孩子14歲這個年齡屬於第二叛逆期,且趨於成熟。趨於成熟是什麼意思?就是人格的獨立和自主建立,是一個必須而且很關鍵的過程。如果我們父母在他的0-7歲這個階段沒有一個較好的教育和陪伴,那麼這個階段我們可得加把勁了。因為這個階段是他們獨立飛翔前最後一個機會補充自身能力的時機。

我們要說明的是,每個人都不可能跟隨父母過一輩子,他終將獨自迎接屬於他自己的人生。所以,父母們,你們認為用自己的所知、所見去教他們怎麼生活、做事真的就是對的麼?特別是現在發展這麼快的一個社會,知識迭代那麼快的時代,難道不是在用我們的認知限制孩子未來的人生麼?所以,我們能夠做的是,給予孩子自主、獨立的人格。當然這不是放手,我們可以在他選擇的時候先聽聽他的想法,再發表自己觀點,最終還是得他拍板決定怎麼做。重點是,一:先聽取他的想法;二:是發表自己的觀點;三:怎麼做他決定。這樣,我們在他的獨立選擇時又起到陪伴的作用,是對他的自我效能的鍛鍊又把風險控制在最小。久而久之,一個自信、勇敢、有責任的男子漢還不誕生在家裡麼?

我們再說說,孩子在面對父親時循規蹈矩,但是面對母親的時候就各種反抗、漠視這個現象。這是不是在說明一個狀態,我在父親這裡受到了壓抑/壓力,那麼我在母親這裡釋放壓力呢?為什麼會這樣呢?1.父親的權威性太大了、太重了;2.母親的包容過於大了。

父親需要調整的是,釋放一些權力給母親多一點柔軟;而母親的態度需要強硬一點,漸漸樹立你的權威。否則,這就會造就現在大多數家庭的一個困局,子女都是親母親,而對於父親則是遠離的狀態。當抽離母親這個角色的時候,父親的存在感很低甚至趨於0。如此發展,父母的老年生活將會很困難。家畢竟不是公司,是一個溫暖的地方,是需要更多的用溫馨來滋養的。

當然親子關係、親密關係的內容很大,需要我們不斷的去探索、研究,期望我這裡真的能夠幫到你。



夜話咖啡


十四歲的男孩,如果光看個子已經是個大人了。可實際上剛剛脫離了童年,是個少年男孩。這個時期的男孩子性格急燥,處事不顧後果,叛逆情緒嚴重。因為他們這時侯心智不成熟,敏感易激動。所以作為父母,應該加倍耐心地和孩子溝通。不要罵不要諷刺也不要用命令式的口氣說話,而是平等地用朋友式的關懷和真誠去跟他談心。看看他到底是因為什麼而不開心,又是因為什麼而開心。只要他把心扉向父母敞開,那麼所有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當他願意把自己的所思所想,一言一行都和父母分享的時候,也是他慢慢地與父母和睦融恰的契機。這時父母要用更多的愛心去引導他,指點他。在實賤中教他對與錯,好與壞,讓他懂得愛和感恩。一步一步地培養他的品質和精神。當他有了一定的品質和精神後,要相信他,鼓勵他,並放開手讓他試著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當然,父母仍然是他行為的主導,多看多幫多關心他,那麼叛逆的情緒會離他越來越遠。


小小鳥qxjd127


首先應該開心,至少他願意表達自己,不管是正面的情緒還是負面的情緒,他願意與家人分享。我認識的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很多完全不和父母溝通。

然後就是要告訴自己,他這種情緒反覆的表現是這個年齡階段很正常的行為。如果不能理解的時候,可以回憶一下我們自己14、15歲時與父母相處的狀態,我們便可以釋然了。

他們這個年齡一方面需要來自長輩的認同,另一方面又渴望有自己的空間。和他們相處時,我們要少說多聽,多想想他這樣說是什麼原因,他們想要什麼,才能找到溝通的切入點,幫他們走出情緒的困擾。再就是父母要充實自己的生活,不要過度的關注他們,給他們一定的空間,知道他們大概的狀態就好了。

我的孩子今年13歲,也有你說的那種狀態,自從我改變嘮叨的習慣和不過度關注她時,我說的她一般都會聽,而且能很好的安排學習和娛樂的時間。

我們做父母和做孩子都是第一次,已經盡力就好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維觀微世界


玩手機遊戲的孩子就這樣。看下文:

大家要認清一個基本事實,孩子的自殺,主因是孩子玩手機網絡遊戲導致。其它因素幾乎是藉口。因為,中國有5000萬網癮的孩子,網癮就是腦殘,而且,腦殘就是精神病。一個孩子神經不正常才去自殺、才去殺人,所以,惡性事件頻頻,特別是孩子自殺的多,多,是腦殘孩子多。2012年10月社會科學院上海研究所已經報告,網絡遊戲可使青少年致腦殘。2018年6月19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義,網癮是精神病,這是人民日報報道的。實際,6年前,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的衛生部已經定義網癮是精神病了,同樣,只是國內媒體沒有報道而已。我是一個研究家庭教育的老師,每每看到孩子自殺,說是什麼壓力,什麼挨老批評了,挨家長批評了,我就感覺非常荒唐,荒唐至極!我呼籲,有良心的自媒體工作者,我們必須行動起來,我們是國民,我們要作為。不能等。在網上把這些數據查清楚,然後展開宣傳,最後的目標挽救我們剩下的的2.5億青少年。這是國難當頭之際,你也許不樣看。我宣傳、呼籲:停止網絡公司開發遊戲軟件已經20多年了,雖然位卑言高,但我還是要堅定不移的宣傳下去。大家可在百度上搜索《腦殘與邪淫危害中國青少年》!


科學教育法


這可能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孩子心裡有事所以煩躁,二是孩子性格從小時候養成!如果是第一種那還好辦就是好好跟她談談,把心裡的事解決了這樣就好了,第二種比較麻煩就是十四養成這種性格父母比較失職!其實孩子怎天都在於父母,這樣的孩子如果家裡有一個人能跟他聊得起來的話,事情很容易解決。如果家裡平時沒有一個人可以跟他聊得來,那就得讓父母檢討、面壁思過吧!

作為父母要觀察孩子,看他是因為什麼不開心,為什麼會有這種想象。

十來歲的孩子叛逆期,不要打罵用自身來引導吧!給一些包容,多一些關愛,多一些陪伴。最好能跟孩子冷靜的,好言好語,找個好的環境,跟孩子談一談。主要是靠父母對孩子的瞭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