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量工作被機器人代替,那麼失去工作的大量人類怎麼辦?

棗樹說娛樂


這個問題有點杞人憂天了,人類的工作被大量的機器人代替,這應該是早晚的事情,但是目前的技術水平來說還是很難的。畢竟你讓機器人變得那麼智能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想要一個類似T800一樣的機器人夥伴?看看2049年是不是能實現。

不過仔細一想也隱約有這種可能,畢竟現在自動化技術水平發展這麼快,昨天產線還需要浩浩蕩蕩的一批隊伍,今天就只需要幾個機械手來回快速移動,能抵得上好幾個人的工作量。但是工業機器人能夠代替的都是產線上重複簡單的動作,唯一一個就是機器人操作更精準更快捷而已。稍微遇到一點點需要思考或者總結歸納的工作,機器人就捉襟見肘了。比如,你發現產線上有殘次品,你要根據殘次品找到問題源頭,然後協調上道工序進行及時更改,這些流程下來,機器人應該很難應付得來的。對於別的更多需要思維的工作,機器人也完全不具備這樣的能力,它們眼下的能力也就是根據指令和信號反饋做出預設好的動作,僅此而已。

其實在很多年以前,人們就提到過這樣的擔憂。第一次工業革命如火如荼進行時,大機器生產快速代替了人們的勞動,比如火車的大量運行,的確讓馬車伕這個職業逐漸凋零。然而火車的開動卻也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機會,不是麼?人們要開始燒鍋爐,開始修鐵軌,需要更多的列車服務人員,等等。這些新誕生的工作崗位,遠比之前一輛車一個馬車伕的時代要多的太多了,而且火車也帶動一個產業,受益的最多還是我們所有人。我相信也沒有幾個馬車伕因為火車開動了,就失業讓自己餓死吧。他們完全可以轉行去幹別的,社會經濟發達了,職業選擇肯定也會更多的。

再比如,電報的發明,很多之前很受歡迎的郵政工人就受到冷遇,一封電報轉瞬之間就能將信息跨越汪洋大海,準確無誤地送到另外一個國家。那麼郵政系統衰敗了?郵政工人就失業了?當然沒有,他們的職業只是經過的改造,去承接一些原本沒有的業務而已。人總是要學會變通才能更好地生活下去。

但是有一點卻是真正的道理,古往今來,社會都是在逐步淘汰一些落後的生產條件。對於我們今天高度發達的知識社會來說,如果你一直做的都是產線的流水操作工人,那麼你被代替的代價就很小,任何一個人都可以隨時取代你的工作。如果不努力學習新的技能,社會進步了,而你卻原地踏步,即使機器人不去代替你的工作,任何人也會來代替你。

所以,避免這個殘酷事實的發生,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努力武裝自己,爭取不讓自己只是一個可以隨時替換的螺絲釘,要努力讓自己發揮獨有的價值才是王道。


徐曉亞然


我就是從事製造業人工智能自動化的,從我所能接觸的行業和技術看,應該不會超過十年,當前製造業中,會有百分之五十的崗位,將被機器人取代。人工智能發展很快,即將到達一個節點,配合上機器人,將會大量取代簡單重複勞動。

舉兩個例子,第一,焊接領域,全世界生產的鋼鐵總量,其中百分之四十,要通過焊接,製造成產品,而機器人取代焊工進行焊接,在過去,最大的難點,就是機器人只能被動的編程,按照編程的唯一軌跡,進行焊接,如果每一個工件的焊縫軌跡,都完全一致,那麼,這種機器人焊接是沒問題的,但多數需要焊接的產品,很難或根本沒法保證每個工件上所有焊縫,都完全一致,這就制約了焊接機器人的普及。但人工智能的成熟,可以通過很多手段,像焊工的雙眼那樣,自動識別焊縫位置,引導機器人尋跡焊縫,現在,這種自動跟蹤焊縫的自動焊設備,越來越多了,最近幾年,圖像處理技術發展極快,用數字攝像頭,模擬人眼,拍攝工件,計算機通過某種算法,自動識別焊縫位置形狀,並引導機器人尋跡,基本接近於大量普及的階段了。

第二,在很多包裝,搬運,檢測領域,這種人工智能視覺檢測方法,也逐漸大量取代了人工。七八月份,天津電視臺就播放了一個節目,河北工業大學與天津英利太陽能電池板合作,開發了一種機器視覺檢測太陽能電池板缺陷的自動化機器,用攝像頭拍攝每一張電池板,然後計算機進行圖像處理,不但能發現表面缺陷和破損,還能識別電池板不同色差等級,進行自動按級別分揀存放,這個技術在一個生產車間應用之後,就取代了五十多名檢驗工人。

從目前咱們國家看,新興的外賣和快遞業務,創造了很多新的就業崗位,將來肯定也會在其他領域產生一些新的工作崗位,但就如我前面講的人工智能的發展,很可能下一步,外賣也主要以智能機器取代。人類的主要工作,將逐步向設計開發,自動設備的維修和管理,文學藝術,一些需要情感交流的服務行業集中,但這些崗位顯然無法滿族大量人口的工作崗位需求。不是說不能創造更多千奇百怪的工作崗位,而是直接能夠為人類創造財富和價值的,只有工業和農業,這兩個行業,直接決定了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人類也永遠無法離開這兩個行業,哪怕未來大米不是地裡種出來的,而是工廠機器合成的。

當工業農業大量工作崗位逐步被機器取代後,工農業創造的人類社會基礎價值或說財富,按照今天的市場經濟規則,就會集中在極少數資本家或資本集團手裡,這極少數人,掌握了巨量財富,但一個人再奢侈,他的消費能力總是有限的,這種市場經濟模式,就會一邊是,極少數人掌握大量財富,生產出大量商品,而另一邊,是數十億的人需要工農業產品生存,卻因為沒有參與到工農業生產過程中,得不到需要的錢,去購買生存的商品。靠為這極少數掌握工農業生產的人提供服務或文學藝術等服務,換取金錢的數量將會極小,遠遠無法滿族絕大多數人的生存需求,這顯然是不行的。

所以說,在我們大力發展人工智能,大力發展產業升級換代的同時,必須讓社會的生產與分配規則,也同步適應這種產業科技升級進步的改變,不能單方面發展,這是一個社會管理的嚴肅問題,政治和經濟,是不能分開單獨發展的。


標準觸點


社會是發展的,形勢是必然的,失業率也會上升的,但有些職業還是機器人替代不了的,只不過崗位緊張,要求高罷了。


一輩子焊工


機器人代替了勞動力,會產生大量的失業人員,如果這時期不能夠調整社會分配,那就是人類災難。大多數人沒有工作,也就意味著沒有收入,社會消費能力急劇下降,高品質產品只有少數人消費得起,多數人只能消費低端產品。所以生產商只有走向低端市場,產品逐步低端化。惡性循環社會逐步倒退,社會動盪會迎來新的革命。也就是戰亂,很多人的生命會隨著戰亂而犧牲。

反之,如果社會能夠實現合理分配,那麼也就距離共產主義大同社會不遠,社會變成高保障階段。每個人都有充足的生活保障,老年人提前退休,社會勞動分擔給青壯年,沒有勞動能力者全部享受社會保障,“窮人”“富人”生活水平接近。勞動工時極短,可能工人勞動工時會縮短到2小時以內,每週4個工作日,半年工作半年假期。人們的主要時間學習旅遊度假,人們互敬互愛,沒有歧視、無國界的大同社會就應該這時期產生。


誠信為本7628


機器人替代人類的大量工作,不是從今天開始的,從工業革命開始,只是原來的替代都是簡單的、機械的、或者重體力工作,現在隨著技術的發展,現在機器人開始向智能化發展。如阿里的第一家無人超市,通過智能機器對商品進行感應和識別,從而在屏幕上出現總付款金額,客人只需要用手機掃一掃就能進行快速支付,大大減少了排隊和找零的麻煩。

從人類發展的趨勢看,機器人取代人類簡單的、機械的、重複性工作肯定是必然!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很多人會開始恐慌,既然這麼多的工作可以由機器人來代替,那未來的我何去何從?我們豈不是要失業了?

但我們回頭看人類走過的歷史,第一次以蒸汽機為代表工業革命、第二次以電氣為代表工業革命、以及第三次信息革命我們不都走過來了嗎,而且每次工業革命在造成大量舊崗位失業的同時帶來大量的新崗位,所以技術革命並不淘汰崗位,只會鞭策人類轉型,進入了更高端的職業當中。

只有在某一領域機器人的效率遠遠高於人類,機器人才可以在這領域能替代人工作。既然效率提高了,那在生產相同的財富條件下,那麼我們的工作量和工作時間就大大減少了。或許以後我們就不用再過朝九晚五的生活,或許每天可以只工作三小時,每週工作三天。

當然效率提高的時候,人類絕對不會僅僅滿足創造更現在相同的財富,所以

大量工作被機器人代替後,人類整體社會財富必然增加。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只要合理的政策引導,配套的稅收調節,只要減小社會貧富差距,人民的生活肯定越來越幸福。

不如我在此暢想一下:我們把時間撥到2119年,那時實現人類的“人造太陽”技術完全成熟,也完全無需人工操作,全部智能化運行,農業實現無人化生產、高鐵,汽車、完全無人駕駛等等,在此歷史條件下,只要國家權力掌握在人民群眾手中,而不是掌握在少數大資本家手中,就可以把技術紅利變成人民幸福生活的紅利!比如可以實現水電,交通、教育、醫療等限額免費。鼓勵大家豐富文化生活,跳舞、旅遊,還可以在頭條上拍視頻交流等。


白說世界


照樣有貧富之分,等級分的更清楚了,比如說,會使用機器人的和維修機器人的還有製造機器人,能平均得到報酬嗎?一些平民能和機械工程師比嗎?兩極分化是避免不了的但是人們都沒有怨言,但不勞動也能吃好,喝好,穿好,住好,要想平均這樣的社會永遠不會存在的,到了共產主義那一天,她都不會存在的,因為沒有體力勞動,還有腦力勞動,怎麼比?自己去想吧!


50414176534\n


這就是資本主義的特徵,它追求的利潤最大化,他們希望用人最少,產出最高。他們越發達,越對社會的兩極分化推波助瀾。傳統手工業是廣大群眾就業的渠道和生活的經濟來源。資本擁有者看到的是壟斷市場的商機,採用機械取代傳統工藝技術,還哪管其他人怎麼就業不就業的,下崗不下崗的。對於中國目前的現狀,不能讓人口眾多的國家失業率太高,必須想方設法的為其尋找就業渠道,開闢就業渠道,限制機械自動化去取代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和科技進步,這就是政府的職能。不能因為少數資本擁有者的個人慾望的膨脹,而讓大多數勞動者失業。如果不能限制他們的發展和限制這一領域的科技進步。是必造成國家有很大一部分人失去經濟來源和維持家庭的依靠。所以讓廣大農民失去土地,背井離鄉,去集中為少數資本擁有者服務,這本身就存在路線和方向性的錯誤。如果自動化設備取代人力,會對農民工返鄉就業創造條件。但是會給城市就業帶來壓力。疏散城市人口的渠道又被堵死,農村固化的土地資源,必須發揮出產業優勢,開闢新就業渠道。


Yao-zhch


如果人類工作大量被機器人取代,那麼對於人類是非常光明的前景,第一人類不再有過大的勞動量了,那時的人類將過的非常悠閒,第二沒有大量的勞工緻傷致死了,第三,人類的平均收入將大規模提高,因為機器人工作效率高使社會物質財富大規模增加,平均下來人均收入也就高了,就像英國人首先使用紡織機短期內好像很多人失去了工作,但後來英國就工業革命了,不久英國強勢崛起,平均富裕度達到世界最高,其他沒有工業革命的國家因為生產力提不上去導致財富外流人民在貧困線上掙扎。第四,機器人及人工智能興起可以使社會更安定,例如天眼系統導致犯罪率大大降低。第五,當機器人代替勞工後,貧富差距也就滿滿縮小,因為機器人的大量引進會使企業競爭力加劇,到時候就可以使工業產品利潤降低,產出量卻大量增加等一系列結果從而又合理分配平均資源,你可以想象隨便幹一點輕鬆的工作卻可以領很高的薪水。第六,由人工智能革命興起可增加社會財富說起,社會財富一多,就會產生大量剩餘財富,那麼到時候福利肯定比現在好得多,可參考國家富裕度高的德國福利政策。第七,其他。 綜上所述,由機器人等人工智能引發人們會大量喪失工作的心態就是杞人憂天,不必擔憂。


jcxacn


這個問題我也想過,很多的崗位用機器人代替工作了,那人是輕鬆了,不用幹活了,那他們的生活如何安排呢?

沒有工作就沒有收入,沒有收入就什麼事都不能做了。

而且,被機器人代替的崗位會越來越多,這麼多人沒有活幹,他們靠什麼生活。


叢中笑6603


這是未來工廠的趨勢,不可避免的發生。當真的有那麼一天來臨,大家抱怨也是無濟於事,這個社會本來就是憑本事活著的,未來的全機械化操作會越來越普遍,資本家會越來越有錢,窮人越來越窮,現在好多工廠不都是有機器嗎?雖然是半自動,但經過不斷的改良後,只需要極少數人的看管,就可以減少很多人力,像現在機械化屠宰場已經在國外非常普遍了,甚至成了大型屠宰場標配,如今的電子廠等精密工廠,都配有大量機器,未來的某時刻,高精密儀器很有可能取代大部分工人,畢竟機器只是一次性投資,工資就是廉價的電費,相比較不斷上漲的工資那是九牛一毛,試問哪個資本家不想這樣?資本家不是慈善家,更不是愛心氾濫,資本家也需要生存,你不幹,不省工錢,別人同行也會這麼做下去,不過如果全套購買全自動機械化操作,需要很多的一次性投資,而且功能單一,如果變換操作形態比較麻煩,適合大型單一的工廠購買,比如富士康這樣的企業。當然,學會修理機器也還是有飯吃的,這需要專業技能,不是隨便一個人都可以搞定的。

至於失去崗位的工人,那麼企業真的沒有辦法留住誰,企業是資本家的利益,國家也沒辦法補助更多的錢來挽留巨量的工人,就連美國這樣最發達的國家也因為工作崗位的問題而繞破頭皮,至於我們國內,你們就算望穿秋水也是無濟於事,憑本事活著,任誰也就救不了你,政府也不可能讓企業把設備換成人力來工作,這將會是社會工業文明的倒退,而且不符合企業生存,假設真的那麼做了,那麼企業無法生存,又要工人何用?所以說這是個無解題,政府只能稍微挽回一點工作崗位,創造更多的行業和於此來提供更多的工作崗位,扶持大量的中小企業,能更多提供崗位,大企業基本上都是全自動機械化操作,不可逆轉,工作崗位的解決在於創造新崗位,而不是逆天的退化了工廠,所以說要努力學習,否則很容易被淘汰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