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印度製造業水平如何?

鑫潤銓


印度製造業GDP貢獻率為16%,中國為30%。印度GDP2.716萬億美元,中國GDP13.6萬億美元。人口就不用討論了,差不多。印度GDP總量我國1/5,製造業GDP貢獻率又是一半,那麼製造業的規模僅僅是我國1/10。印度不但是製造業規模小,而且製造業遠遠不及我們國家。他們的目標是,是2025年萬億美元的製造業,2022年製造業的佔比25%,並增加1億個新就業崗位。不過,隨著我國貿易情況轉好,預計印度以中國和越南的製造業跨越總目標,那是遙遙無期。

印度的製造業還停留在2.0。主要問題相當突出:一方面,他們缺乏製造業國家傳統的教育和培訓,尤其缺乏技術培訓,缺少技術工人。印度文盲依然佔據了30%的人口,少量識字的人也不在少數。你很難讓這些人拿起技術,有時候,交流都是很困難的。而有文化的印度人不想加入製造業,在孟買的辦公室,或者當個接線員,又幹淨又體面,誰要乾製造業。另一方面,印度是典型的小政府經濟。政府不能集中力量辦大事,那麼這也意味著其基礎設施非常薄弱,最要命的是印度的物流成本,物流成本竟然佔到了GDP的14%(還奇哉怪也,有中國人還去討教印度為什麼物流這麼發達,因為我國才佔5%,其實是路難走)。你沒看錯,16%的製造業,14%的物流業。

近幾年進入印度的企業不在少數,有很多大企業。這也是印度製造野心勃勃自信滿滿的原因,諸如西門子、宏達電、東芝和波音等巨頭都來印度設置工廠,但是投資規模就比較寡淡了,各大工廠都將價值鏈底層的產業留在印度,關鍵還是盯著印度的人口消費潛力。而印度塔塔集團,全世界收購,至少現在捷豹路虎是他旗下的品牌,從08年困難的福特手裡面收購過來。這讓印度人看到了大力發展汽車行業的希望。所以印度製造業,以汽車業和電子製造業為主。

電子製造業中主要是手機業,但是有趣的是,其實大多數印度的手機制造業投資人是中國人。比如一加手機,國內可能賣的一般,但是在印度大規模建廠,就地消化。比如小米,和偉創力合作,在印度已經建成第7個工廠了。當然富士康也在印度擴產,也是為中國品牌手機制造。而據悉,大多數精密手機元器件,依然是從中國國內運往印度。為什麼大多數中國企業去印度設廠?是因為印度對智能手機進口徵稅20%,從而迫使這些企業去印度設廠。這有點市場換工作崗位的意思。

至於特斯拉,本來是想在印度搞的,結果發現印度的政策層面非常不友好,主要是部分零部件進口關稅的限制。馬斯克去年年中就說了:“印度的政策環境讓特斯拉無法在此建廠。”

所以,印度也在為爭奪製造業努力,但是印度想要在製造業上面追上中國還是要幾十年時間的,也許,佛系的印度人壓根就沒有這個打算。

如何看一個國家制造業是否強盛,你只要看這個國家貿易順逆差就可以了。一般製造業國家,是順差國。而2018-2019財年,印度包括商品和服務在內的總體貿易逆差從上一財年的844.5億美元增至1036.3億美元。印度典型就不是一個製造業強國,強國先強民,亙古不變。


財經紙老虎


2014年中國按購買力平價(PPP)計算的GDP首次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而可能很多人沒有注意到,在這5年前的2009年印度PPP計算GDP超過了日本,成為世界經濟第三大國。

其實,中、印都不是很看重甚至反對使用這個購買力平價計算的GDP,因為購買力平價法會高估發展中國家的貨幣購買力。

不過,即使按照世界銀行2018年的數據(現價美元),印度也已經是世界第五大工業國,排在英、法之前。

印度這個國家,我們中國人需要理性客觀的予以更多關注。摒棄兩種極端化的認知。

2.

2014年印度人民黨政府以橫掃之勢上臺。當年9月莫迪(Narendra Modi)推出“印度製造”計劃(Make in India Campaign),希望將製造業佔印度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從目前的15%提升至25%,併為每年進入印度勞動力市場的逾1200萬年輕人創造就業。

“那些認為印度是一個巨大市場的人們從未想過印度公民是否具有購買力,聯合起來讓窮人中的最窮人群獲得就業,能夠延續我們的增長曲線,這是我們的共同責任。”

應該說莫迪的努力方向是對的。作為一個近14億人口的大國要發展起來,光靠服務業是不行的,必須要經歷一個製造業高速發展的階段。製造業和服務業就像是皮和毛的關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美國現在也認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了。

不光是提升GDP中製造業比重,哪個國家能有更多的先進製造業,誰能引領下一次工業革命現在已經成為各傳統大國競爭的焦點。

莫迪政府於2015年8月在“印度製造”和“數字印度”的政策框架下,面向手機產業出臺了“階段製造業促進項目(Phased Manufacturing Programme, PMP)”

2016年11月的廢鈔令(失業率上升)和2017年7月的商品和服務稅改革(造成製造業增速大幅下滑)的執行效果都不太理想。不過在手機產業卻獲得了階段性的成功。隨著兩次調高手機整機進口關稅,2018年,印度成為世界第二大手機生產國。

2017年12月,將手機整機進口關稅從10%提高到15%。

2018年2月,又再次將手機整機關稅,從15%提高到20%

當然這裡面其實有不少水分,第二大手機生產國其實主要做的是組裝。大部分的零部件甚至連螺絲都需要進口。

3.

印度工業化的前景並沒有看起來那麼樂觀。目前印度仍有約一半的勞動力被農業吸納。印度50人以下的小廠則吸納了製造業84%的勞動力。所以主體上還是小作坊式的生產。

印度是多民族的聯邦制國家,是在英國殖民政府的捏合下形成的。每個邦都有自己邦獨立的稅收體系,任何貨物過邦都是要收過境稅的,而且進出各收一次。

此外,政策法規、金融、基礎設施、基礎教育、土地制度都是繼續工業化的阻礙。這些問題導致雖然勞動力成本和土地成本相對較低,但營商環境並不理想。世界銀行《2018年營商環境報告》將印度的營商環境排在190個經濟體中第100位。

2018到2020年營商環境報告(每年發佈下一年營商環境報告)顯示,中、印在營商環境方面都在進步。

中國 78->46->31

印度 100->77->63

2019年4月,莫迪領導的人民黨公佈競選宣言:要建設“新印度”,打造投資主導的增長模式,在2030年以前將印度發展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國內生產總值(GDP)在2025年以前超過5萬億美元,2032年以前超過10萬億美元。

莫迪的第一個任期,雖然雄心勃勃,政策也出的轟轟烈烈,但製造業GDP佔比始終在15%左右徘徊。他的第二個任期能有突破嗎?祝他好運!


科技狗弟


印度更加重視軟件外包服務業的,其基礎設施水平還是比較靠後的。他們的IT人才比較多,豐富的。大力發展軟件IT的。這點值得我們學習的,更加重視數碼科技人才的發展,大力發展技術!


AI貝


相當於我們80…90年代的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