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節:從事過記者工作的西方作家

十一月八日是中國的記者節,這是二〇〇〇年國務院正式批覆的節日。記者這個職業自然是源於西方,據說最早誕生於十六世紀歐洲的威尼斯。不過奇怪的是,似乎西方並沒有形成記者節這個國際性節日(倒是有頗具影響力的新聞獎,如普利策獎)。而有趣的是,很多西方作家都曾經從事過記者這個工作。

眾所周知,英國最偉大的小說家狄更斯就曾供職於好幾家報社。年少時他就做過議會採訪員,後來他又先後在《議會鏡報》、《真陽報》、《記事晨報》擔任記者。

記者節:從事過記者工作的西方作家

海明威

不過,說到做過記者的最著名的作家,應該還要數美國作家海明威了。年僅十八歲時,海明威就加入了記者的行列。特別是一九三七到一九三八年,他作為戰地記者深入西班牙的內戰中,這段經歷也成為了他的小說《喪鐘為誰而鳴》的重要故事題材。二戰時,海明威又以記者的身份跟隨軍隊行動。除了記者,海明威還被髮展為一名間諜。一九四一年,海明威與第三任新婚妻子來到中國重慶,先後和蔣介石和周恩來會晤,據說此行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蒐集情報。

記者生涯除了為海明威提供大量的故事素材,也樹立了他別具一格的寫作技巧。毋庸贅言,海明威以簡潔的文風而備受推崇,諾貝爾文學獎頒獎詞也指出了“海明威在新聞報道的嚴格訓練中鍛煉出了他自己的文體風格”。

和海明威同是美國硬漢作家,人生閱歷也是多姿多彩的傑克·倫敦,也做過記者。他出身貧寒,孩提時便要開始謀生,經過自學成才,終於是成為了一個作家,這些大抵可見於他的自傳性長篇小說《馬丁·伊登》中。

記者節:從事過記者工作的西方作家

加繆

海明威於一九五四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另一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一九五七年獲獎的法國作家加繆年輕時也是記者。他的最傑出的中篇小說《局外人》,被指有卡夫卡的痕跡,但其本人予以否認。薩特在評論這部小說時也認為,比較加繆和海明威,結果會更加豐富。其中一個原因可能就在於兩人都有過記者的履歷吧。當然,薩特這位拒絕了諾貝爾文學獎的存在主義作家,也有記者的頭銜。

海明威的推崇者,同樣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一九八二年)的哥倫比亞作家馬爾克斯也曾是記者。在其晚年出版的自傳《活著為了講述》中,馬爾克斯對自己在《觀察家報》的記者事蹟也有詳細的回憶。和馬爾克斯同是拉美作家的代表、二〇一〇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略薩也一度在報社任職。

記者節:從事過記者工作的西方作家

阿列克謝耶維奇

事實上,不少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都當過記者,包括斯坦貝克、肖洛霍夫、索爾·貝婁、辛格、塞弗爾特、伊姆雷、莫言等。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二〇一五年得主,也是白俄羅斯的首位獲獎者阿列克謝耶維奇,記者是她的重要職業身份。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