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牆倒塌的30年後,無形的牆依舊存在

30年前的今天,1989年11月9日,歷史上最著名的場景之一在西歐發生——柏林牆倒塌了。它的倒塌部分歸咎於官僚主義下的意外事故,但在更大程度上,它是在一場轟轟烈烈的革命浪潮中倒塌的,這場革命使蘇聯領導的共產主義集團瀕臨崩潰,並推動了新世界秩序的建立。但放眼今日德國,在有形的柏林牆倒塌後,東西兩德間無形的阻隔卻依舊存在。

柏林牆倒塌的30年後,無形的牆依舊存在

東德人為自由推倒“恥辱之牆”

柏林牆是冷戰期間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政府環繞西柏林邊境修築的全封閉邊防系統,它在物理意義和意識形態上對柏林進行了分割。柏林牆於1961年8月13日開始修建,東德官方將其稱之為“反法西斯防衛牆”,西柏林市政府則認為這是限制行動自由的“恥辱之牆”。柏林牆,連同更長的“兩德邊界”,象徵著冷戰期間分隔西歐和東歐集團的“鐵幕”。

柏林牆倒塌的30年後,無形的牆依舊存在

從柏林牆建立之前,到其存在的近30年間,不斷有東德人冒著生命危險試圖穿越這一邊界,顯然,柏林牆無法阻擋這一顆顆渴望逃離東德的心,這或許也預示著其最終的徹底倒塌。1989年11月,在五十萬人聚集在東柏林進行大規模抗議後,東德領導人試圖通過放寬邊界來平息不斷增加的抗議活動,以使東德人的旅行更加方便,但他們無意完全開放邊界。這樣一個小改動卻在發佈後引發了嚴重後果,當未進行事先準備的政府發言人君特·沙博夫斯基(Günter Schabowski)在新聞發佈會上首次宣讀新規則時,他說:“現在可以無條件申請在國外的私人旅行。”並稱這一新規則立即生效。記者對此大為震驚,這一新聞迅速在電視上流傳開來,東德人蜂擁而至。當晚負責邊境檢查的哈拉德·傑格(Harald Jäger)稱,他在混亂的狀態下觀看了新聞發佈會,隨後便見證了人群的到來。他瘋狂地給上級打電話,但他們沒有下達任何命令,不論是“打開大門”還是“開火阻擋人群”。面對數百名在恐慌和混亂中的憤怒公民,武力幾乎沒有用,而大規模傷亡隨時都可能發生。最終,傑格下達了命令:“打開阻隔!”成千上萬的人隨之蜂擁而入,他們歡呼雀躍、淚流滿面。許多人爬上柏林勃蘭登堡門的牆,用錘子和鎬將牆體鑿開,這一場景迅速傳遍了世界各地。柏林牆也由此徹底倒塌。

柏林牆倒塌,新秩序建立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洲由蘇聯及其之前的西方盟友組成,蘇聯逐漸建立起“鐵幕”,將東方與西方分隔開來。敗北的德國被佔領國(美國,英國,法國和蘇聯)瓜分,東部被蘇維埃佔領。東德正式被稱為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成為蘇聯在西歐的立足點。柏林被分為四部分,在城市的西部是英國,法國和美國地區,在東部是蘇聯地區。西柏林成為一座被共產主義東德包圍的島嶼。

柏林牆倒塌的30年後,無形的牆依舊存在

到1980年代,蘇聯面臨著嚴峻的經濟問題和嚴重的糧食短缺,1986年4月烏克蘭切爾諾貝利電站的核反應堆爆炸時,正是共產主義集團即將崩潰的標誌性時刻。1985年上臺的蘇聯領導人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Mikhail Gorbachev)提出了“開發”和“改革”的政策。

共產主義集團內部已經發生了改革運動,各國紛紛掀起革命浪潮。波蘭的團結工會合法化,1989年2月從原先執政的共產黨手中奪下大量議會席位。匈牙利於3月發起大規模的民主示威遊行,5月拆除了與奧地利接壤的邊界上長達150英里的鐵絲網,創造了鐵幕的第一個缺口。8月,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的200萬人舉行了令人難忘的“歌唱革命”示威活動,要求獨立;匈牙利開放了其西面與奧地利的邊界,使東德難民得以逃脫。捷克斯洛伐克提供了另一種逃離手段,使東德人可以不受限制地前往鄰近的社會主義國家。

柏林牆倒塌的30年後,無形的牆依舊存在

東德最終於10月關閉了與捷克斯洛伐克的邊境,以遏制出逃潮。但那時,革命已經蔓延到東德本身。示威者在萊比錫市中心集會以爭取自由,在慶祝東德成立40週年的幾天內,有7萬人走上街頭。西德呼籲進行自由選舉,東德的新共產黨領導人埃貢·克倫茨(Egon Krenz)談論著改革。沒有人知道僅僅幾周後柏林牆便會倒塌。

10月31日,要求東德民主的人數猛增到50萬。在東德抗議活動開始一個月後的11月4日,大約有一百萬人聚集在東柏林市中心的亞歷山大廣場。三天後,政府辭職,但無意讓位於民主,埃貢·克倫茨仍然是共產黨的首腦和該國的實際領導人。然而僅僅五天後,沙博夫斯基便舉行了那場改變世界的新聞發佈會。

柏林牆倒塌的30年後,無形的牆依舊存在

12月3日,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先生和美國總統布什在馬耳他並排坐下,發表聲明宣佈兩個大國之間的冷戰即將結束。歐洲也隨之翻開歷史的新篇章。

兩德間無形之牆久久佇立

伴隨著柏林牆的倒塌,德國民主共和國和德意志西部聯邦得以重新相聚。柏林洪堡大學社會學教授斯特芬·毛(Steffen Mau)表示,在此後的一年內,兩德間的許多差距,尤其是經濟差距,已經縮小。但直至30年後的今天,人們在心理和態度上的差異依舊無法消除。毛說:“大多數西德人會說沒有區別了,一切都在轉型中被洗去了,而大多數東德人會說兩德之間仍然存在著驚人的區別。”他補充說,根據一些調查,多達一半的東德人仍然感覺自己像“二等公民”。

柏林牆倒塌的30年後,無形的牆依舊存在

在財富方面,自柏林牆倒塌以來,東部六個州有很多工作要做。幾十年來,共產主義使經濟崩潰,並使人口貧乏。換算成目前的價格,東部在1991年的人均GDP僅為9701歐元,而西部則為22687歐元。

在過去的30年中,儘管這一差距已經大大縮小,但就GDP和收入而言,東方仍然落後。德國大部分最富有的人依舊生活在西部,東部缺少頂級大公司、高收入人群,德國500家最大的公司中僅有38家在東部設立總部。擔任最高級職位的人依舊主要來自西部,東德四分之三的管理層職位被具有西德背景的人佔據。除此之外,各項統計數據表明,兩德人的性格、體能、教育背景、生活習慣,乃至飲食偏好,都仍存在著明顯的差異。

柏林牆倒塌的30年後,無形的牆依舊存在

柏林牆可以在一夜之間倒塌,但一堵無形的牆在30年後的今天依舊佇立。被柏林牆分隔的兩德人民,或許需要用一生的時間去修復這道德國的“傷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