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簡史(59)北魏拓跋濬——十二歲登基,以鐵血手段穩定大局

皇帝簡史(59)北魏拓跋濬——十二歲登基,以鐵血手段穩定大局

姓名:拓跋濬

生卒時間:440~465年,享年25歲,皇帝就是無法逃脫早逝的命運;

在位時間:13年

出身:拓跋燾孫子,父子是太子拓跋晃,也是皇長孫

如何上位:爺爺拓跋燾被中常侍、宰相宗愛殺死,立拓跋餘為帝又將其殺死。最後被大臣們擁立為帝,他是太子的長子,也算是名正言順的繼承皇位。

如何死的:病死

帝號含義:諡號文成皇帝,廟號高宗,拓跋濬雖然年輕早逝,但卻通過文治穩定了已經陷入危機的北魏政權,確實稱得上是北魏的文成皇帝。

年號含義:興安、興光、太安、和平,從“興”、“安”、“平”這幾個字可以看出,拓跋濬在位時的期望。興旺、平安、太平、和平不要戰爭,表示當時的情況已經嚴重,天下大亂將起,政權即將覆滅,所以期望未來會好轉,才有這些年號。

主要輔政大臣:陸麗、獨孤尼、源賀、拔拔渴侯;

皇帝簡史(59)北魏拓跋濬——十二歲登基,以鐵血手段穩定大局

生平:

拓跋濬出生在東宮,其父親是太子拓跋晃,未登基前,也就是拓跋燾未死之前已經因為權力鬥爭失敗而病死。

據說拓跋濬自小聰明伶俐,拓跋燾非常喜歡他,經常讓他上朝,和大臣一起商量國家軍事大事。被人稱為被稱為“世嫡皇孫”,是所有眼中的皇位最佳繼承人。

450年,拓跋濬10歲,權臣宗愛陷害太子拓跋晃,也就是拓跋濬的父親,大批太子府的官員被殺,拓跋晃也因此鬱悶而死。

452年,拓跋濬12歲,權臣宗愛殺死皇帝拓跋燾,也就是拓跋濬的爺爺,另外擁立了拓跋濬的叔叔拓跋餘為皇帝。拓跋餘三月登基,十月就被宗愛殺死。

也就是這一年,12歲的拓跋濬在陸麗和長孫渴侯等大臣的支持下,登基為帝。稱帝后,也不知道是拓跋濬的果斷還是其他大臣的鐵血,第一時間就是誅殺宗愛這個連殺兩個皇帝的瘋子,並將其主要黨羽等全部夷三族。算是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一個重要對手和政治不穩定問題。

從其後來的表現來看,拓跋濬對起義者、反對者、敵人都是從來不手軟。在位期間,因為天下動亂不已,拓跋濬對所有的敵人都是大開殺戒,可以說是殺人無數。所以,夷宗愛等人三族,估計不全是12歲的拓跋濬的主意。陸麗和長孫渴侯等支持拓跋濬上位的人,是需要剷除對手的,否則很可能是被對手清除的下場。在這種權力鬥爭之下,在宗愛可以連殺兩個皇帝的現實情況下,對宗愛展開殺戮,相信是多方共同運作的結果。一個12歲的小皇帝,縱然是草原男子漢,估計也難有下決心的進行屠殺的份,更不要說下命令執行操作了。

皇帝簡史(59)北魏拓跋濬——十二歲登基,以鐵血手段穩定大局

拓跋濬在處理完這個連殺兩個皇帝的瘋子之後,就開始了連續多年應對王朝動亂、民怨沸騰、叛亂四起的局面。登基當年,才搞定宗愛,隴西屠各王景文就舉兵反叛,拓跋濬從此踏上不斷平叛的戰爭之路。

453年二月,京兆王杜元寶、建寧王拓跋崇與兒子濟南王元麗謀反;七月,濮陽王閭若文與徵西大將軍、永昌王拓跋仁謀反。結果都是被平定,主謀等被夷族,大量參與人員被殺。

458年,拓跋濬親自統率十萬騎兵、戰車等龐大的軍隊進攻柔然,柔然別部統帥投降,可汗再次北逃;從此,北魏對外戰爭和反叛減少,拓跋濬統治下的整個北方社會逐漸穩定下來。後續開始組建官僚體系、鼓勵農桑、廢除殘酷律法、減少死刑、降低稅賦和勞役等文治。這些放松管制、與民休息的政策,讓社會得到了一定緩解,民生有一定的好轉。北魏不至於立馬崩潰。

其實真正的作用是鎮壓和屠殺了大批草原貴族的反對勢力,然後討好人數佔多數的普通民眾,也就是漢人。一壓一打之間,兩方勢力開始均衡,社會開始穩定。而這是後來北魏全面漢化的基礎,也是開始。

皇帝簡史(59)北魏拓跋濬——十二歲登基,以鐵血手段穩定大局

465年,年僅25歲的拓跋濬在宮中病逝;一個聰明、睿智、果敢的皇帝,面對剛剛展露的雄才大略和統一大業,卻英年早逝,偉大事業戛然而止。

年青的皇帝早逝,必然是子嗣年幼。無論是在草原體系還是漢民族體系中,這種年幼的繼承人都將面臨殘酷的權力鬥爭。這是無法逃脫的命運,權臣與母族、兄弟與叔伯,所有能參與進來的人都會虎視眈眈,一有機會就會變成屠殺。

拓跋濬一生育有7個兒子,一個女兒。由長子拓跋弘繼承皇位,生母在拓跋弘立為太子時就被 賜死。所以,年幼的皇帝后面,是拓跋濬的皇后,也即是馮太后垂簾聽政,後宮干政。而且皇帝又不是自己的親生兒子,這個皇帝的憋屈可想而知。在拓跋弘稍微長大一點後,因為不滿馮太后把持朝政,竟然三番兩次的要退位讓賢,不做皇帝。最後,大家都被逼無奈之下,拓跋弘讓位給自己的兒子拓跋宏,也就是孝文帝。

拓跋弘退位後,專心禮佛,後來因為柔然大舉入侵,他一怒之下,以太上皇的身份領兵追擊,深入大漠,大破柔然。這也不是儒弱的男子,是一個真漢子草原皇帝。

皇帝簡史(59)北魏拓跋濬——十二歲登基,以鐵血手段穩定大局

主要施政政策及對王朝的影響:

誅殺惡臣宗愛:這個宗愛是連殺兩個皇帝的瘋狂人,先是殺死太武帝拓跋燾,後又殺死自己擁立的皇帝拓跋餘。最後拓跋濬在其他大臣和勢力的支持下,繼承了其爺爺的皇位,才最終將宗愛誅殺。這也只有草原民族的世界中才會發生的離奇事情。這種皇帝被殺、幼帝登基,而且這個皇帝最後還早逝的王朝,其實已經開始沒落了。也是亂世的開始,權利之爭必然加劇皇朝的衰落,特別是在拓跋燾大範圍誅殺漢人官員,將崔浩的夷九族後。剛剛開始漢化的北魏政權和北魏民族因為害怕,又重新走回了少數民族政權的老路。不但沒有建立系統的官僚系統,甚至連皇宮的秩序和管理流程都沒有完善。導致最高權威皇帝兩次被殺。可想而知,北魏當時的朝廷已經混亂到了什麼時候。

但現實是,這個皇朝後來實現了所謂的中興,並沒有因此走向沒落。我們熟悉的北魏孝文帝的漢化改革還沒有開始,皇朝發展還將持續,這究竟發生了什麼?

皇帝簡史(59)北魏拓跋濬——十二歲登基,以鐵血手段穩定大局

對歷史的影響:

1、重新允許佛教發展,開始修建雲岡石窟:

拓跋燾的滅佛行動,在歷史造成了極大的影響。特別是對佛教,甚至改變了佛教教義、導致戒律的產生和佛教在中國的發展形式。從藏傳佛教和中原漢人社會的佛教的區別,可以看出朝廷對佛家產生的影響。藏傳佛教和政治關係的緊密度遠勝於中原地區後來的佛教,無論是禪宗、北宗還是其他門派,都遠離政治。

拓跋濬上位後就開始有意識的放鬆對佛教的絞殺,恢復佛教的合法地位。並在後期,通過支持雲岡石窟的建設支持佛教發展。通過宗教的手段和文化,淡化胡人與漢人的分歧與對立。讓所有民族的普通民眾開始有共同的信仰。這種做法對恢復社會秩序、民眾對未來的希望、融合漢人與少數民族等有很大的作用。因為儒家文化是漢人的文化,而佛教則是外來的,是大家都可以信仰的。最重要的是,佛教的發展為身陷戰亂幾百年的中原民眾有了精神的寄託和希望,能夠通過佛教的輪迴、解脫、西方極樂、來生等理念,緩解現實的痛苦和絕望。擺脫現有的苦難,並一定是造反、起義等途徑。通過宗教信仰和修行,也是可達到解脫的。

而且,支持佛教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是放鬆對漢人的管制、壓迫和剝削。同時也是放鬆對民間的各種控制和之前建立起來的殘酷的政策。這種放鬆,對社會生態、民生和經濟的發展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2、重新開始重用漢人官員,建立漢人官僚體系:

皇帝簡史(59)北魏拓跋濬——十二歲登基,以鐵血手段穩定大局

從拓跋燾被殺事件可以看出,一個皇帝竟然被一個大臣殺死,然後自立一個皇帝,再殺死。這種事情在中國歷史不能說沒有,但只有瀕臨崩潰的王朝才有。所以,這個時候的北魏已經是各地起義爆發,無論是少數民族還是漢民族的反抗暴動都遍地開花。在這種情況下,朝廷既要組織資源和軍隊進行平叛,同時又要發展經濟、穩定社會、穩定民心、屯兵屯田、促進農業發展。這種兩難的境地中,要想真正管理好國家、管理好中原,除了放鬆宗教管制外,啟用漢人文人,建立儒家體系下的官僚系統外,基本沒有其他的選址。這已經是最好的選擇,所以從趨勢來講,後來北魏孝文帝的漢化改革是一種趨勢,是不得已而為之,否則北魏崩潰更快。

所以,拓跋濬一改以前拓跋燾的政策,不斷鼓勵佛教發展,同時也開始重用漢族文人當官。這種情況不但是拓跋濬一人的想法,而且也是已經高度漢化的拓跋濬身邊的高官的想法。比如擁立拓跋濬登上皇位的陸麗,就是已經高度漢化的鮮卑族人,他改漢姓陸,而且精通儒家經典,是一個已經儒化的少數民族官員。所以,拓跋濬再次推動漢化改革也是順其自然的唯一選擇。

3、減少對外征伐,減輕社會負擔,平息社會動亂:

經過拓跋燾的征戰,能對北魏形成威脅的外部力量其實已經沒有,連柔然也已經遠遁北方大漠。只要能和南朝和平相處,戰爭就會減少。所以拓跋濬在內部一片混亂的情況下,只能減少對外戰爭,加強內部平叛和剿匪之類的事情。對內始終是小規模的戰爭,對外才是大規模的消耗戰。所以一旦減少對外發動戰爭,朝廷的負擔自然就會減輕,民間的人力、稅賦、勞役等負擔也會大大的下降。從而有效促進農業發展、人口上升等。也只有減少戰爭和消耗,才會讓社會平息下來,讓人們都回歸正常的生活中去。

4、與南朝建立正常商貿關係,發展經濟,緩解北方資源緊缺等問題:

從東漢末年一直到魏晉南北朝,中國的主要戰爭都是發生在北方,中原大地、兩淮流域等地方為主。南方相對於北方來說,戰爭是比較少的。南北之戰的戰場全部在北方,南方最多就是內部的一些小規模叛亂和較為輕度的區域戰爭。而且,江南經過幾百年的移民和發展,經濟和農業方面都有較大的發展。因此,當北方被打爛的時候,南方是擁有比較豐富的資源的。

北方基本已經一窮二白了,而南方卻資源豐富。為了緩解北方遍地起義、暴動,社會處於天災人禍相繼肆孽的慘劇,急需南方的資源輸入,緩解北方瀕臨崩潰的高壓。拓跋濬正是基於這樣的一種情況,明智的選擇了放棄與南方的對抗的意識形態,改為雙方通商交流,從而有效的緩解了北方物資、糧食緊缺的問題。也讓北魏王朝有了一個續命的機會,讓一個瀕臨崩潰的王朝可以起死回生,又延續了幾十年。這就是北魏中興的關鍵政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