嘯宇日堯王俞
白細胞是血液中獨有的免疫細胞,是與疾病鬥爭的“衛士”。白細胞包含了很多種成分,有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單核細胞。沒有白細胞,甚至是白細胞中的某種成分減少都會導致嚴重的後果。正常成人外周血中白細胞的正常範圍是(4-10)✘10^9,白細胞低於4✘10^9就是白細胞減少。白細胞中中性粒細胞佔的比例是50%-70%,是白細胞中數量最多的細胞,白細胞減少往往是由於中性粒減少引起的。中性粒細胞低於2✘10^9,即為粒細胞減少,低於0.5✘10^9為粒細胞缺乏。白細胞減少的危險性與中性粒細胞數量的減少程度密切相關。
白細胞減少的原因眾多,主要體現在白細胞生成減少和白細胞破壞過多。
1.白細胞生成減少 主要見於血液系統疾病,骨髓造血環境異常或者被破壞,影響白細胞的生成與成熟,導致白細胞減少。比較常見的比如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再生障礙性貧血、多發些骨髓瘤以及惡性腫瘤骨髓轉移等等。此外,一些毒物、化學藥物、放射線也可破壞人體的骨髓造血微環境,從而抑制白細胞生成。骨髓造血幹細胞受影響,通常不僅僅出現白細胞下降,還會同時出現紅細胞和血小板低下。
2.白細胞破壞或多 引起白細胞被破壞的原因很多,比較常見的比如病毒性感冒,會引起白細胞下降,中性粒細胞降低,淋巴細胞會相應升高,這是由於病毒感染造成白細胞在炎症部位過度消耗。另外比較常見是藥物引起的白細胞破壞,比如癌症化療藥物、免疫抑制劑、抗結核藥物、甲亢藥物、磺胺類抗生素、非甾體類抗炎藥、抗抑鬱藥等等。放射線也會殺滅白細胞,比如癌症放療、反覆CT檢查會引起不同程度白細胞下降。某些疾病也會引起白細胞破壞,像肝硬化脾功能亢進病人,血細胞在脾臟被大量破壞,會出現白細胞、紅細胞和血小板都減少。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產生自身抗體作用於粒系分化的不同階段,使白細胞及粒細胞被破壞,會導致白細胞減少。
白細胞低下有什麼危害?
白細胞就像人體的一個保護罩,保護每一個人在這個極其複雜的自然環境中生存,一旦白細胞低下,外界的各種病原體,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等等就會開始對人體發出攻擊。而人體內口腔、腸道內本身也攜帶了不少細菌,這些平時與人體相安無事的細菌就會變成致病菌,給機體帶來危害。白細胞輕度減少時,一般沒有特別明顯的症狀,中度減少者患者會出現疲乏無力、頭暈、食慾減退等非特異性症狀。中重度白細胞減少時,感染髮生幾率升高,粒細胞缺乏持續一週,感染髮生幾率為100%,常見的感染部位包括呼吸道、胃腸道、泌尿生殖道、皮膚軟組織等與外界接觸的部位。而肺是最容易被各種病原體感染的器官。
大家熟知的艾滋病,就是由於病毒攻擊人體CD4陽性T淋巴細胞引起免疫力極度低下,T淋巴細胞是白細胞的一種。艾滋病毒本身並不會引發任何疾病,但是會破壞免疫系統。艾滋病病人最終死亡原因是機會性感染,比如肺孢子菌肺炎、肺結核和真菌感染。
胡洋
白細胞到底是什麼?
白細胞是人體最重要的造血細胞之一。它由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以及單核細胞和淋巴細胞這五種組成。這當中中性粒細胞佔主要的成分,它是50%-70%的比例,其次是淋巴細胞,大約佔20%-30%,第三位的是單核細胞,大約佔到3%-8%,剩下很小比例的是嗜酸性粒細胞以及嗜鹼性粒細胞。其實任何一種細胞明顯減低,對人體應對外界的創傷或各種打擊都會有影響。
白細胞過低的原因?
白細胞的正常值為4-10×10^9/L。白細胞的輕度減低,多見一些生理情況,如受某些藥物的影響,接觸放射線等,所以輕度的減低沒有必要擔心。只有明顯下降時才可見於一些病理情況,如某些血液病、傷寒等。白細胞減低,多是由於病毒感染或者是白細胞減少症引起。引起的危害,主要是容易導致感染。因此生活中要注意防止外傷和感冒,同時可以配合藥物治療進行改善,多注意增加飲食中的營養,高蛋白、高纖維素的攝入。常見的引起白細胞減少的原因主要有三類:
一、藥物。如果此時白細胞減少過於明顯,應該停服或者是換藥。
二、病毒感染。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性感染等,此時應該進行積極的抗病毒治療,也要酌情服用增加白細胞的藥物。
三、患有免疫系統的疾病,如類風溼性關節炎等,此時也應做同樣的干預,選服能夠增加白細胞的藥物。
四、生活影響是有很多的射線,化學制劑等等也會影響到白細胞,特別是我們現在有好多的,電視,電腦,手機,對我們白細胞也有一定的影響,使白細胞減少,或者白細胞破壞,功能有所改變。
白細胞低,也是一個非常複雜的臨床綜合徵,那麼背後有很多的原因,包括中性粒細胞降低,和淋巴細胞降低,都會引起白細胞的減少,白細胞的減少原因很複雜,根據不同的病因,治療也是不完全一樣的,所以沒有一個統一的治療手段,必須要到醫院做詳細檢查,明確病因,明確診斷,才能夠進行針對性的治療,
對於大多數的一個,我們現在常用的化療藥物,引起的白細胞減少,那麼主要的治療,還是升白細胞的一個注射劑,來做治療,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傳統上面常用的鯊肝醇,維生素B4這類的藥物,其實對白細胞的升高意義不大,一般來講,現在已經不太考慮使用了。
潔寧小先生
(1)細胞毒類藥物及輻射:這類藥物大部分為抗癌藥。包括烷化劑、抗代謝藥、蒽環類抗生素、長春屬類生物鹼、拓撲異構酶抑制劑等。它們是引起中性粒 細胞減少最常見的原因。其主要機制是直接損傷造血幹/祖細胞及分裂期的早期細胞,或 抑制這些細胞的分裂和增生。其作用呈劑量依賴性。
(2)偶爾引起粒細胞減少的藥物:此類藥物包括止痛劑、鎮靜劑、抗生素、抗甲狀 腺藥、抗驚厥或抗癲癇藥、抗心律失常藥、抗高血壓藥、抗組胺藥、抗瘧藥等。 它們只在某些敏感患者引起粒細胞減少或缺乏。
(3)免疫介導:各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偶爾引起粒細胞減少藥物,由於產生的自身 抗體或/和 T 細胞介導,可能損傷中性粒細胞分化的各階段,使其生成減少;也可能使中 性粒細胞在血液或脾臟內破壞。
(4)感染:有些細菌、病毒、立克次體及原蟲感染可引起粒細胞減少,多數是一過 性的,其發病機制可能與中性粒細胞分佈異常及破壞增多有關;有些如肝炎、艾滋病及 細小病毒感染可引起中性粒細胞生成障礙;另有報道血行播散性結核通過 T 細胞介導使 中性粒細胞生成受抑制。因此,其發病機制常是綜合性的。
(5)骨髓浸潤:骨髓造血組織被白血病、骨髓瘤及轉移癌細胞浸潤,或大量成纖維 細胞增生,影響正常造血幹細胞增生,其結果不僅使中性粒細胞減少,也常伴貧血及血 小板減少。
(6)某些先天性遺傳性粒細胞減少症:多數發病機制還不清楚。
中華醫學科普
血常規是去醫院就診或者體檢常見的檢驗之一,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而白細胞又是血常規中主要的檢查項目之一,白細胞主要包括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及單核細胞,白細胞減少是指外周血白細胞絕對計數持續低於4x109/L,白細胞減少最大的危害就是容易引發感染,尤其是當中性粒細胞減少時更易感染,一般當外周血中性粒細胞絕對計數低於2x109/L時即為粒細胞減少,嚴重者低於0.5x109/L時,稱為粒細胞缺乏,當白細胞減少時應該引起注意,應注意避免引起感染,但最主要的就是積極尋找白細胞減少的病因,對因治療。 引起白細胞減少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很多血液系統疾病會引起白細胞減少,比如再生障礙性貧血、淋巴瘤、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巨幼細胞性貧血等,部分白血病患者也會出現白細胞減少。2.一些患有免疫系統疾病的患者也會引起白細胞減少,如干燥綜合症、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溼性關節炎等,白細胞減少的原因可能與自身免疫異常有關。3.接觸一些電離輻射或者一些化學毒物時,可破壞、損傷或者抑制骨髓造血幹細胞,影響骨髓造血功能,從而引起白細胞減少。4.服用某些藥物也會影響骨髓造血功能,引起白細胞減少,如服用某些抗甲狀腺藥物、化療藥、免疫調節劑、解熱鎮痛藥、抗生素、抗結核藥、抗精神病藥、降壓藥、降糖藥等。5、當患者患有病毒感染或者嚴重的細菌感染時,會使中性粒細胞在血液或者炎症部位消耗過多,從而也會引起白細胞下降。 若尋找到病因,應積極治療原發病,此外還應定期監測血常規,必要時可以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輔助用一些升白細胞的藥物。
韓冰醫生
生活中我們常見的引起白細胞低的原因有下面三項:
一、藥物引起。如果正在服用一些解熱鎮痛類的藥物,還有磺胺類藥物等,白細胞會有明顯減少。如果出現這種情況,需立即停止服用此類藥物,或者換成其它藥物。
二、病毒感染。人在患流感時就會容易白細胞減少,因為流感一般是由病毒引發。還有人體如果有一些其它的病毒感染,也會導致白細胞減少。所以在這個時候,積極地做抗病毒治療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白細胞減少太多,則應根據不同情況服用一些能夠使白細胞增加的藥物。
三、患有免疫系統疾病。人體如果本身患有一些免疫系統疾病,也會引起白細胞減少,像類風溼性關節炎等。
白細胞是人體抵禦病毒、細菌侵害的重要防禦手段,而白細胞一旦出現偏低的情況,人體的防禦便會出現漏洞,極大的削弱人體抵抗力。
1、在人體白細胞偏低的時候,免疫系統功能便會減弱。白細胞具有吞噬、消滅侵入人體的病毒、細菌的作用,如果白細胞偏低,人體感染疾病的幾率就會大大增加。
2、白細胞是人體的防禦機制,而白細胞的偏低就說明人體的防禦在下降。而且白細胞偏低在很多時候都是身體患有疾病的表現,白細胞低於正常數值越多,就說明所患的疾病越嚴重,必須要及時的治療和調理。
3、白細胞的偏低還很可能引發其它的疾病,在嚴重的時候甚至會造成敗血症,其死亡率達到了30%-40%。這是白細胞偏低對人體健康的最大威脅。
人體出現白細胞偏低的時候,就要給予足夠的重視,並且及時的採取措施,將白細胞恢復到正常數值,才能減小對人體的傷害。
【希望此回答能幫到您,有疑問請諮詢我們醫師,將免費為您解答】
平安好醫生官方號
白細胞減少症是由於原因不明和繼發於其他疾病之後而引起的疾病,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原發性者原因不明;繼發性者認為其病因可由急性感染,物理、化學因素,血液系統疾病,伴脾腫大的疾病,結締組織疾病,過敏性疾病,遺傳性疾病等,獲得性或原因不明性粒細胞減少等。
白細胞減少,那麼多數時候是因為藥物,放射線,感染等細菌導致顆粒細胞減少。白細胞的減少常常導致人體免疫力下降,中醫認為本病初期多是兩虛脾氣虧損,晚期傷及肝腎,導致腎陰虛,總以脾胃肝腎虛損為本,表現症狀為常見乏力、心悸、頭暈、低熱、咽炎或粘膜潰瘍。
注意事項:
白細胞的減少給患者帶來的痛苦是巨大的,為此健康的人群必須保護好自己的內臟,可以常常做定期檢查。日常生活中少接近放射性線或苯的工作物品,對有可能引發白細胞減少的藥物一定要謹慎處理,慢性白細胞者如果長期隨訪若血象穩定可不必服藥。避免過度的工作,加班,注意天氣的變化,防止感受外邪而發病。
軍緣健康管理
血液中的白細胞是人體防禦細菌入侵的巡邏兵。當細菌等異物入侵時,白細胞便進入被入侵部位,將細菌包圍、吞噬、消滅,故白細胞有人體“白色衛士”之稱。可見白細胞數減少,就會削弱人體抗菌能力,容易受感染。
白細胞減少的原因有:
一是服用藥物,如服用解熱鎮痛藥、磺胺類藥等,此時如白細胞減少過於明顯,則應停服或換藥;
二是病毒感染,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性感染等,此時一方面應積極進行抗病毒治療,另一方面可酌情服用增加白細胞的藥物;
三是患有免疫系統疾病,如
類風溼性關節炎
等,此時也應作同樣干預,選服能增加白細胞的藥物。鬍子哥說北京土話
快樂公主79984791
白細胞偏低不是孤立的表現,一般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單純的表現在白細胞系統,紅細胞系統完全正常;一種是紅細胞系統和白細胞系統均出現異常的現象。凡是白細胞低於5.5以下的(健康值5.5-6.5),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健康值55-65)和淋巴細胞百分比(健康值32-35)均出現偏離健康值的顯示,白細胞越低,中性和淋巴細胞的百分比偏離越大,同時中性和淋巴細胞百分比呈現兩種分佈的態勢:一種是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偏高,淋巴細胞百分比偏低,這種分佈態勢持續的發展預示著病情性質的嚴重即惡性疾病產生的可能性大,這也是提前發現癌症可能產生的重要條件之一;一種是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偏低,淋巴細胞百分比偏高,偏離健康值的幅度越大,心腦血管類疾病包括風溼類風溼、糖尿病、哮喘等疾病產生的幾率大。如果白細胞偏低或很低,低至3.5以下,且中性和淋巴細胞的百分比明顯的偏離健康值,則更要注意紅細胞系統組成比例的變化。其中以紅細胞壓積的變化為早期健康狀況出現異常的信號尤為靈敏。如果紅細胞壓積低於40(健康值40-50),即使是39,也已經預示著身體吸收營養能力已經降低的狀況,壓積越低,吸收營養能力越差,隨後伴隨著紅細胞總數和血紅蛋白降低的現象發生,這種現象極易表現在惡性疾病方面,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如果白細胞系統異常(即使是微小的異常),紅細胞系統正常,這種現象出現在心腦血管類幾率非常大。所以根據上述兩種不同的細胞比例組成的態勢可以預先區別惡性病和一般疾病發展趨勢。伴隨著惡性腫瘤發生的可能,同時要注意單核細胞百分比、乳酸脫氫酶和血清鈣的分佈態勢;如果紅細胞和白細胞系統均出現明顯異常的表現,單核細胞百分比達到或大於8(健康值為5.5-6.5)、乳酸脫氫酶達到183以上(健康值為108-160)、血清鈣或接近2.80Mmol/L或低於2.39Mmol/L以下(參考值為2.10-2.80),總膽固醇偏低,高密度膽固醇與低密度膽固醇比值低於1,即使是在影像學未檢測到腫瘤跡象的時候,務必要特別注意防止惡性腫瘤的發生;如果紅細胞系統正常,白細胞系統異常,單核細胞百分比、乳酸脫氫酶和血清鈣項目稍偏離健康值,則要注意如果膽固醇偏高、低密度明顯高於高密度膽固醇,則要注意心腦血管類疾病的發生。所以白細胞總數的偏低,不是孤立的表現,是骨髓造血器官功能異常、人體器官生理活動水平低下的的表現,程度不同而已。
大海8752319
白細胞低的原因有很多: (1)某些病毒性感染:如流感,病毒性肝炎,風疹等。某些細菌性感染,如傷寒和副傷寒。 (2)血液系統疾病:如再生障礙性貧血,原發性粒細胞缺乏症。 (3)脾功能亢進。 (4)理化因素:如放射線,放射性治療,化學治療藥物,解熱鎮痛藥物等,抗腫瘤類細胞毒性藥物等均可導致白細胞數量減少。 白細胞的減少就會使人體的免疫能力下降。 輕微的缺少被成為粒細胞減少症,嚴重的缺乏(小於1點5)被成為粒細胞缺乏症,後者很危險,會引起嚴重感染導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