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四大出海口 | 俄羅斯 | 對不凍港的渴望


俄羅斯是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領土面積達1710萬平方公里,歷史上經過多次戰爭和版圖的擴張,成為當今最大的國家,由於地處高緯,冬季嚴寒等原因,雖然領土遼闊,但是優良的軍港口並不多,與俄羅斯軍事大國地位十分不符,不凍港成為俄羅斯之痛,下面介紹一下俄羅斯主要的四大出海口。

摩爾曼斯克是俄羅斯最西北部摩爾曼斯克州首府,也是北極圈內最大的城市,離挪威及芬蘭不遠,南距聖彼得堡1300多千米,距離莫斯科較遠。由於洋流的關係,由於港口終年不凍,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所以在二戰時期盟軍及蘇軍一直保護此港,令駐守在挪威的德軍及芬蘭軍無法觸及。

二戰時,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突然向蘇聯發動襲擊開始了殘酷的戰爭,蘇軍拖住和消滅了很大一部分德國陸軍,“絞肉機”般的蘇聯戰場是抗擊德國法西斯的主戰場,也是二戰歐洲主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不凍港的摩爾曼斯克,就成為了西方援蘇物資的主要進口之一。


庫爾曼斯克目前是俄羅斯北方艦隊司令部駐紮地,北方艦隊是俄羅斯戰力最強大的艦隊,活動範圍涵蓋了整個北極圈,北大西洋以及加拿大周圍水域。

庫爾曼斯克深入北極圈內300多千米,是個地地道道的北極港城,一年中有一個半月的長夜,又有兩個月的長晝。每年從12月2日起到次年1月18日前後,太陽一直沉落在地平線以下,北極星則幾乎垂直地懸掛在高空。在夏至前後的兩個月裡,太陽終日不落,週而復始地在天空照耀。

符拉迪沃斯託克 又名“海參崴”,是俄羅斯遠東地區最大的城市,也是遠東聯邦管區人口最多和經濟最發達的地區,該市臨近俄、中、朝三國交界之處,三面臨海,是俄羅斯在太平洋沿岸最大的港口,為俄遠東地區近海運輸中心。清朝時為中國領土,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將包括海參崴在內的烏蘇里江以東地域割讓給俄羅斯,俄羅斯將其命名為符拉迪沃斯託克,俄語意為“統治東方”。


海參崴是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司令部所在地,太平洋艦隊是俄羅斯僅次於北方艦隊的第二大艦隊,太平洋艦隊的任務是保護俄羅斯的東亞邊界,主要作戰使命是應對日本、美國、韓國、朝鮮和中國的武裝力量。海參崴雖然為不凍港,但實際會有數個月是冰凍期,需藉助破冰船才可全年通航北冰洋航線。

塞瓦斯托波爾,克里米亞半島著名港口城市、黑海門戶,地處黑海北岸,有鐵路經辛菲羅波爾,可直達莫斯科。港域周圍群山環抱,地形隱蔽,避風條件優越,為天然良港,南出黑海海峽可通地中海,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塞瓦斯托波爾原為烏克蘭領土,2014年塞瓦斯托波爾與克里米亞一同舉行獨立公投,隨後塞瓦斯托波爾以聯邦主體身份加入俄羅斯聯邦,成為俄羅斯聯邦的第三個直轄市。

塞瓦斯托波爾港是俄羅斯實力排第三的黑海艦隊主要基地,黑海艦隊主要行動範圍是黑海和地中海,並在黑海和亞速海有數個基地。


黑海雖然名為海,從地理位置上看其實更像一個大湖。黑海唯一的出海口在土耳其海峽,俄羅斯與土耳其跨世紀的百年恩怨史,加上土耳其還是美國主導的北約成員國,這個出口海被抓住了七寸,就算出了土耳其海峽,艦隊出大西洋還要經過狹窄的地中海的直布羅陀海峽,可想而知,太難了。

加里寧格勒 是加里寧格勒州首府,舊稱柯尼斯堡,柯尼斯堡曾是德國文化中心之一,1944年,二戰期間柯尼斯堡遭受盟軍轟炸而損失慘重,1945年柯尼斯堡戰役後,蘇聯紅軍佔領這座城市,戰後根據《波茨坦協定》,柯尼斯堡成為蘇聯領土。1946年,為紀念剛逝世的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米哈伊爾·伊萬諾維奇·加里寧,柯尼斯堡更名為加里寧格勒。

加里寧格勒也是俄羅斯波羅的海艦隊司令部所在地,艦隊在蘇聯時期叫雙紅旗波羅的海艦隊是蘇聯與現在俄羅斯在波羅的海現役海軍艦隊;在蘇聯時代此艦隊兩次榮膺紅旗勳章,兩大主要基地為:加里寧格勒,與位於芬蘭灣的喀琅施塔。波羅的海艦隊雖然排名俄羅斯四大艦隊末位,但是其規模及作戰能力在波羅的海沿岸小國中仍座視群雄。


波羅的海由厄勒海峽、大、小貝爾特海峽注入卡特加特海峽,而後者則通過斯卡格拉克海峽注入北海,最後進入大西洋,同時波羅的海由於海水又淺又淡,非常容易結冰,給航行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同時波羅的海艦隊想要出到大西洋需要經過丹麥的斯卡格拉克海峽,還要經過英國的北海,太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