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年前:“拍美国农民没人看,拍中国农民却横扫奥斯卡五大奖项”

1933年,美国电影人作出了一个决定:要拍摄一部关于中国底层农民的影片!

提出这一拍摄计划后,制作公司米高梅十分反对

米高梅的老总甚至说到:“美国农民都没人看,你还拍中国农民?”

. ——序


82年前:“拍美国农民没人看,拍中国农民却横扫奥斯卡五大奖项”

1937年一部好莱坞电影《大地》在美国上映,特殊的是:这部电影讲的是——中国故事,关于地地道道的中国农民的故事。

更“奇特”的是:导演是美国人,演员也是美国人,台词全是英文的,就连戏曲都被改成了英文版……

82年前:“拍美国农民没人看,拍中国农民却横扫奥斯卡五大奖项”

但是就是这部“画风清齐”的电影,获得了1938年第十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剪辑、最佳摄影五项提名。

女演员路易丝·赖纳,更是凭借在影片中饰演的中国妇女阿兰,拿下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同时,该片还拿下了最佳摄影奖。

男主王龙的扮演者保罗·穆尼,他在1937年获得奥斯卡影帝,同年影后正是路易丝·赖娜,可见《大地》演员阵容之豪华!

82年前:“拍美国农民没人看,拍中国农民却横扫奥斯卡五大奖项”

(路易丝·赖纳)

“影片讲述的是中国农民王龙和妻子阿兰如何凭借勤劳、坚韧,与贫穷和天灾作斗争,从赤贫转为富裕,创造一个四代同堂的幸福家庭的故事。而正如片名,影片试图挖掘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农民与土地的深情眷恋。”

何以为真?——用细节刻画激流中的苦乐悲欢

《大地》力求写实,用的都是中国音乐(《凤阳花鼓》改成了中英夹杂的歌词)

另外还在加利福尼亚租了土地,白人演员将头发染成了黑色

还运来了两头中国牛,挖了池塘种了庄稼(尽管运来的是水牛,插秧方法也错了)

摄制组甚至打造了一个中国集市,还修筑了一段长城

82年前:“拍美国农民没人看,拍中国农民却横扫奥斯卡五大奖项”

影片的细节做得很好:

比如影片中男主留着长辫烧水插秧

以及男主父亲拿着筷子喝粥的画面

82年前:“拍美国农民没人看,拍中国农民却横扫奥斯卡五大奖项”

还有收割完后,打麦的竹架(中国人善用竹子制作各种工具家具什么的,当年中国那时候援建坦赞铁路,美国人还讽刺中国人是不是要用竹子建轨道来着(具体的这不多做赘述))

要说影片中让人印象最深刻的片段,应该是那场“蝗虫灾害了”。王龙在学农的大儿子的帮助下,招呼同乡人,与铺天盖地的蝗虫展开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对抗,最终击退蝗虫,守护了土地。

82年前:“拍美国农民没人看,拍中国农民却横扫奥斯卡五大奖项”

从农民到成为地主,听小曲娶小妾……享尽了那个时代贫匮的繁华,大落大起历经了人生的苦乐悲欢,王龙却依然坚韧的矗立在土地上。(看原著的时候,不由的想到了《活着》中的福贵)

82年前:“拍美国农民没人看,拍中国农民却横扫奥斯卡五大奖项”

“乃是衣襟带花,而非狗尾续貂”——改写中国认知

影片开头写到:“一个国家的灵魂表现在老百姓朴素的日常生活中,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个中国农夫的平凡生活,谦虚,勇气,前人的遗产,对未来的希望等,可以感受到中国人民的这种高尚的灵魂。”

82年前:“拍美国农民没人看,拍中国农民却横扫奥斯卡五大奖项”

电影《大地》在当时的美国也的确取得轰动性成功,甚至成为了当时的美国人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开始和重要途径,甚至在很大程度上,纠正了他们昔日对中国人笼统的认知

至少不再是:挑着长长的眉毛、细长胡须、嘴角撇着阴笑的“傅满洲”了!

有人说:好莱坞电影乃至西方视角下的中国人形象,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从可怕的异域妖怪,到土财主,差不多用了一百年的时间。

82年前:“拍美国农民没人看,拍中国农民却横扫奥斯卡五大奖项”

傅满洲:被妖魔化的刻板印象

中国人的“土地情怀”:生于斯,长于斯

影片一直围绕着“土地”这一问题:王龙勤勤恳恳的劳作,有多余的钱,便想去地主家买地,最后花高价也要买下属于几块自己的土地。身处在困顿与荒诞的时代里,天灾却不期而临;北方遭了旱灾,颗粒无收,煮土填饥。如此艰难的时刻,他们

仍然不愿意卖掉手上的土地。他们逃荒到南方,听说北方下雨了之后,第一反应就是要“回家”!

82年前:“拍美国农民没人看,拍中国农民却横扫奥斯卡五大奖项”

(开拍前,当时的国民政府曾要求演员头上戴花出境)

经历了人生苦难,也走过了人生幸运;影片以迎娶阿兰为开场,以阿兰的死作结尾,临死前的阿兰再次告诫王龙要热爱土地,王龙深情看着窗外说

“你就是土地……”

82年前:“拍美国农民没人看,拍中国农民却横扫奥斯卡五大奖项”

中国人对土地有着至深的感情: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历史就像一部中国土地史,似乎自古以来的大小变革,都离不开土地。此前热映的《流浪地球》亦是如此,影片中,地球毁灭前夕,中国人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带着地球一起走”,即流浪地球。

这都离不开中国人的“土地情怀”。落叶归根:生于斯,长于斯,甚至于最后还要归于斯

82年前:“拍美国农民没人看,拍中国农民却横扫奥斯卡五大奖项”

将热爱注入文字,待到生命结束——汉名刻在坟前

更让人诧异的是,写出《大地》这个故事的,是一个美国人

她的名字叫做:赛珍珠

一个自幼在中国长大的美国人,在中国生活长达40年之久。她说,“除了金发碧眼,我就是一个中国镇江人”。

82年前:“拍美国农民没人看,拍中国农民却横扫奥斯卡五大奖项”

赛珍珠的人脉关系极广,在中国,徐志摩、梅兰芳、胡适、林语堂、老舍都曾是她的座上客。(原本她与林语堂也交好,可后来却因版税问题而“绝交”了)。

但美国文学界并不接受赛珍珠,中国的大多作家也认为赛珍珠撰写的相关内容欠妥

但她的小说《大地》在1932年获得了普利策奖,1938年小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美国历史上第二个诺贝尔文学奖)。她也是唯一一个同时获得普利策奖和诺贝尔奖的女作家。

1933年,赛珍珠用近五年时间翻译《水浒传》,并取名《四海之内皆兄弟》(All Men Are Brothers)也是《水浒传》的第一个英文全译本。

她亲身经历了八国联军、辛亥革命、日军侵华;她甚至在诺贝尔颁奖礼上向世界呼喊:“中国绝对不会屈服日本!”

82年前:“拍美国农民没人看,拍中国农民却横扫奥斯卡五大奖项”

1934年,赛珍珠返回美国,这也成了她与中国的永别

回到美国后,她也一直为抗日活动四处奔走,为此赛珍珠夫妇二人还成立了人权组织——“废除排华法案公民委员会”

终于,在1943年10月22日,《排华法案》在出台了长达60余年后被废除!

此后,中国人同其他国家的人一样,可以按定额合法移民美国。

82年前:“拍美国农民没人看,拍中国农民却横扫奥斯卡五大奖项”

1972年尼克松仿华时,她申请以记者的身份回到中国,未获批准。为此,周总理特意委托尼克松转送给赛珍珠一套精美的漆盒。但次年,赛珍珠带着遗憾,在大洋彼岸的园子里离开了人世。

她为自己设计的墓碑上没有一个英文,只刻上了她亲自书写的三个汉字赛珍珠”!

82年前:“拍美国农民没人看,拍中国农民却横扫奥斯卡五大奖项”

美国前总统布什在访华时说:“我当初对中国的了解,以至后来对中国产生爱慕之情,就是赛珍珠的影响,是从读她的小说开始的。”

82年前:“拍美国农民没人看,拍中国农民却横扫奥斯卡五大奖项”

佛说:人之所以恐惧死亡,是因为不知所往,知其所往,自然就无所谓恐惧了

最终没能“回”到中国的赛珍珠,弥留之际曾喃喃自语:“要是能吃到一块镇江黑桥的烧饼该多好。” 据传,赛珍珠被安葬时,穿得是她平生最喜爱的一件旗袍……

82年前:“拍美国农民没人看,拍中国农民却横扫奥斯卡五大奖项”

改革开放后,中国将几乎快被遗忘在历史的洪流中的赛珍珠找了回来!

重新评价了她在中西方文化方面所作的贡献,并且开放了镇江和南京两处的赛珍珠故居,以此来纪念这位将中国名字刻在坟头的「美国」女作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