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人家 之 龍進溪:清溪竹影間的土家風情 上

只有週日一天時間,從荊門出發到宜昌,玩西陵峽,基本只能玩一個景點。

經過網上攻略查詢及現實人肉諮詢,娃爸決定選擇排名第一的三峽人家。

長江三峽——巫峽,瞿塘峽,西陵峽,在三峽大壩建成後,位於大壩上游的巫峽和瞿塘峽都因水位提升而景觀改變,唯有位於下游的西陵峽保持了原貌。

坐在車上,我一路琢磨著西陵峽這個名字真耳熟,真耳熟……當然三峽是小學就學過的,耳熟也理所應當,但我指的是在這層關係上似乎另有一種熟悉。

宜昌本就是一座山城,下高速過了宜昌市區之後,車子開始在山路上盤繞,《山路十八彎》就是湖北民歌吧,這裡的山路何止十八彎哦,怎麼也有180彎吧……

從山路兩邊不斷層疊著湧現的,是西南少數民族風情無限的民居,依山臨江,不完全相似,但也讓人想起諸如《邊城》那樣的故事。

或許因為自己就是少數民族的緣故,我對於少數民族——異族,有一種比興趣更多的……大約要稱之為感情吧。

就在那一刻,我忽然想起來了。

我最愛的小說,桐華的《長相思》,女主角小夭的母親軒轅妭,在《曾許諾》裡曾以其母嫘祖姓氏化名西陵珩。

西陵峽給我的那種比熟悉更熟悉的感覺,皆源於此。

三峽人家的門票180一位,我們在大眾點評上買的,170,包括往返船票。

我們開到半途上,忽被攔住,工作人員通知旅遊旺季,遊客較多,目的地停車位不夠,統一將車停在換乘中心,改坐免費大巴入內。

坐大巴在狹窄的盤山公路上繞,比之前更心跳,不過只要你不多想,被抬高的視野是比之前好多了的。

上了輪渡,中午時分過江的人不多,下面是有空調的船艙,氣溫不算太高,我們徑直到樓上去。

樓上也不完全是露天,有頂棚全覆蓋,大家也不怎麼坐在椅子上,基本都倚著欄杆看風景拍照。

三峽人家 之 龍進溪:清溪竹影間的土家風情 上

三峽人家 之 龍進溪:清溪竹影間的土家風情 上

三峽人家 之 龍進溪:清溪竹影間的土家風情 上

渡江拍照小貼士:如果沒有超廣鏡頭,最好用手機全景模式,更能拍出長江的氣勢,否則就只是很普通的一張張青山之下黃乎乎的水了。

但接近碼頭時,就無須全景了,岸上的建築自會給畫面增色。

三峽人家 之 龍進溪:清溪竹影間的土家風情 上

我們選擇的第一條路徑是龍進溪。

這是一條走起來非常舒服的路!沿著深處碧綠淺處明澈的小溪,淹沒在沿途翠竹的濃蔭裡,防曬服派不上了用場,且因為很少上下臺階,走得輕鬆,一路都是清涼爽適!

三峽人家 之 龍進溪:清溪竹影間的土家風情 上

三峽人家 之 龍進溪:清溪竹影間的土家風情 上
三峽人家 之 龍進溪:清溪竹影間的土家風情 上

三峽人家 之 龍進溪:清溪竹影間的土家風情 上

有一處可以下到水裡,許多大人孩子在這裡踩水玩耍。

我們倆議論著要是帶倆妞來,這一天哪兒都別去了,她們估計往這水裡一泡就再也不走啦。

三峽人家 之 龍進溪:清溪竹影間的土家風情 上

三峽人家 之 龍進溪:清溪竹影間的土家風情 上

三峽人家 之 龍進溪:清溪竹影間的土家風情 上


這裡居住的是土家族人,一路有群眾演員的表演。

三峽人家 之 龍進溪:清溪竹影間的土家風情 上

↓這是我最愛的一幅圖,大自然中的紅配綠,往往是最詩意的大雅。

三峽人家 之 龍進溪:清溪竹影間的土家風情 上

對岸有小夥子衝紅衣女孩喊“么妹兒”,女孩後面另一條船上有位黃衣大叔在吹笛,水平不能說多專業吧,但作為民間藝人來說,是十分悅耳了。

三峽人家 之 龍進溪:清溪竹影間的土家風情 上

↓這兩位姐姐在唱歌,不誇張地說,唱得超好聽哎!

三峽人家 之 龍進溪:清溪竹影間的土家風情 上

好聽到我聽得痴了過去,一曲終了才想起掏出手機拍視頻,結果人家不唱了,只樂呵呵勸一句“快往前走吧,婚慶表演兩點開始哦”。

↓這座亭裡的小姐姐在彈古箏,我們經過時正在奏《大魚》,很是清幽動人。

三峽人家 之 龍進溪:清溪竹影間的土家風情 上

這回我沒忘了拍視頻,可惜隔著一溪潺潺的水聲,收錄到的樂音幾不可聞。

溪裡魚很多,由此可見之前路遇的魚網該是假的,鸕鷀也是不幹活兒的

三峽人家 之 龍進溪:清溪竹影間的土家風情 上

三峽人家 之 龍進溪:清溪竹影間的土家風情 上

to be continued...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同名公眾號“恣遊四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