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維爾輕鬆擊敗意軍,卻又被隆美爾擊敗,是什麼導致了他的失敗?

阿奇博爾德·玻西瓦爾·韋維爾,英國陸軍元帥,是英國最具才幹的將領之一。他曾經在非洲以遠遠少於意軍的兵力,在缺槍少彈的情況下,大破意軍主力,可以說那是他軍事生涯的巔峰。然而他在之後又很快敗在了德國名將隆美爾手中。此時隆美爾的兵力,遠遠少於韋維爾,為什麼韋維爾反而輸掉了這關鍵的一戰呢?

一、老將韋維爾

事實上在波蘭戰役開始前,北非的局勢就日漸緊張。意大利從沒有掩飾過自己對非洲的野心,並在非洲囤積有重兵。截至到1939年9月波蘭戰役爆發前,意大利在北非的利比亞部署了25萬意軍,指揮官是魯道夫·格拉齊亞尼元帥。下轄意大利第5和第10集團軍。而東非的意大利軍隊也有足足30萬之眾,可謂兵強馬壯。

韋維爾輕鬆擊敗意軍,卻又被隆美爾擊敗,是什麼導致了他的失敗?

面對這種危局,英國方面派出當時還是陸軍中將的韋維爾,前往北非的埃及出任中東英軍司令部總司令。然而不幸的是,儘管埃及如此重要,是英國的中東殖民地的屏障,失去埃及則中東不保。但是韋維爾手上僅有的部隊,只有五萬多人,裝備也不富足。就這點微薄的兵力要面對來勢洶洶的意大利人,基本上用腳指頭想都知道會怎麼樣了。

韋維爾輕鬆擊敗意軍,卻又被隆美爾擊敗,是什麼導致了他的失敗?

不過參加過一戰的韋維爾畢竟是一員名將,他立刻針對手頭的局勢開始整軍備戰。他最先整頓的就是複雜的司令部,刪減了不必要的人員,並將自己的老部下阿瑟·史密斯調來做參謀長,組織了一個人數不多,但十分精幹的司令部。

然後與中東英國皇家海軍司令安德魯·布朗·坎寧安和中東英國皇家空軍司令阿瑟·朗摩爾進行了協調,使得三方能夠在戰時相互策應和通力合作。這樣一來韋維爾就可以在海軍和空軍的幫助下,將自己那僅有五萬人的部隊變成一支有效的作戰力量。

韋維爾輕鬆擊敗意軍,卻又被隆美爾擊敗,是什麼導致了他的失敗?

但是這不改變的事實是,韋維爾手上的部隊是一支人員短缺,且缺乏足夠的訓練,而且連基本的裝備和彈藥都匱乏的部隊來守住中東。

儘管他這個時候已經升遷為臨時上將,但是他的兵力非但沒有擴充,甚至於到了法國戰役末期,英國首相丘吉爾還想從本就兵力稀少的北非抽調走八個營的兵力,其目的是用來鞏固在英國本土的防禦

韋維爾輕鬆擊敗意軍,卻又被隆美爾擊敗,是什麼導致了他的失敗?

但韋維爾知道,此時就算抽走八個營對於英國本土的防禦也無濟於事,反倒是可能讓英國在中東的防禦崩盤。所以韋維爾聯繫了英軍總參謀長約翰·迪爾協商後,將這件事拖了下來。

雖然說這件事滿足了中東的防禦力量不受削弱,但是卻讓丘吉爾大為不滿。不過礙於此時還需要韋維爾負責中東的防禦,所以丘吉爾並沒有對他說什麼。

二、韋維爾的軍事巔峰

然而,現在客觀的問題是,意大利已經對英國在6月10日宣戰,現在韋維爾必須做好戰鬥準備。此時韋維爾手上的部隊並不多,只有第7裝甲師、印度第4步兵師的66%、新西蘭師的33%、14個英國營以及兩個皇家炮兵團兵力遠遠低於意軍。

如果說他有什麼優勢的話,那就是他最初沿著埃及邊境部署守衛部隊,雖然人數不多,但是戰鬥力很強。其中第七裝甲師是他的絕對主力,而且其餘部隊也多有一些摩托化部隊。

韋維爾輕鬆擊敗意軍,卻又被隆美爾擊敗,是什麼導致了他的失敗?

此時從6月11日開始,雙方開始展開了一系列試探性的攻擊。英軍利用自己的機動部隊,往來對行動緩慢的意軍展開襲擊。儘管富有成效,甚至於俘虜了一名意大利將軍。

但是截至到8月時,韋維爾猛然發現他的部隊已經到了一個十分尷尬的境地,他的部隊在裝甲損耗上日漸增加到危險的比例,工廠也被待修車輛給塞滿,加上平均只有一半的坦克力量可以用於行動。

韋維爾輕鬆擊敗意軍,卻又被隆美爾擊敗,是什麼導致了他的失敗?

韋維爾意識到他的有生力量在沒有戰略目標的情況下被消耗,於是他進一步減少大規模的行動,並將邊境的防禦移交給威廉·戈特准將指揮的第7支援團和約翰·庫姆(John Combe)中校指揮的第11輕騎兵團。這些單位用以加強保衛前哨陣地的部隊,以便在意大利人靠近時發出警告。並計劃將意軍引入內地,然後將其殲滅。

韋維爾輕鬆擊敗意軍,卻又被隆美爾擊敗,是什麼導致了他的失敗?

不過意大利人並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然後開始從昔蘭尼加向埃及進軍。不過其進軍速度十分緩慢,原因是補給不足。可以說魯道夫·格拉西亞尼的指揮下,意軍走走停停,幾無戰心。而英軍則後退到了馬特魯港的預設陣地後站穩了腳跟,此時雙方之間形成了一個寬達130公里的真空地帶。

韋維爾輕鬆擊敗意軍,卻又被隆美爾擊敗,是什麼導致了他的失敗?

此時意軍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在西迪拜拉尼,另一部分在內陸24公里處,如果西迪拜拉尼的意軍向東進攻,則英軍將陷入絕境。所以此時韋維爾決定先發制人,他在在12月8日發動了羅盤行動,命令第七裝甲師橫穿意軍兩部之間的缺口反向擊潰了西迪拜拉尼的意軍,並反過手來將意軍殲滅。

此戰在1941年2月9日結束,意軍損兵近12萬人,其中115000人被俘。英軍向前推進了足足800公里,如果不是丘吉爾下令停止進攻,並將韋維爾的部分部隊抽調至希臘的話,那麼意大利人很可能就會被趕出北非了。

三、不屬於韋維爾的失敗

事實上丘吉爾的做法不是沒有原因的,雖然德軍此時十分強大,但也不是沒有弱點,地中海就是他們的軟肋。儘管說法國海軍仍舊憎恨英國人偷襲他們的事情,卻仍舊沒有加入軸心國的行列。

而意大利在此地又沒有什麼大的作為,屬於爛泥扶不上牆的狀態,因此英國的地中海艦隊就在這裡佔據了優勢。在丘吉爾眼裡,只要英軍死死守住直布羅陀、馬耳他島,克魯特島就可以將地中海網格化,而地中海艦隊就能在這些網格里發動攻擊,與德軍纏鬥。

韋維爾輕鬆擊敗意軍,卻又被隆美爾擊敗,是什麼導致了他的失敗?

但是對於韋維爾而言,這絕對是一招臭棋。因為丘吉爾從他這裡調走了相當數量部隊,驍勇善戰的英聯邦澳大利亞第六師和新西蘭第二師都被調去了希臘,戰鬥力強大的英國遠征軍第11步兵師也被調了去。而他的王牌第七裝甲師也被調到後方,因為第七裝甲師在之前的羅盤行動用力過猛,部隊的坦克大多數已經進了維修廠,現在只能回到埃及修整。

而補充給韋維爾的則是一些雜牌部隊,比如說新組建的英聯邦澳大利亞第九師,這個師剛剛組建,無論是訓練還是戰鬥經驗都是不足的。然後是英印第4師,這個師一樣是剛剛組建的,士兵和部分中下級軍官都是印度人,對於印度人的戰鬥力,韋維爾不抱任何希望。而派駐這個師的英國軍官們還沒有和部隊完全磨合好,根本不能有效的指揮,這就造成了該部隊也處於一種不可使用的狀態。

韋維爾輕鬆擊敗意軍,卻又被隆美爾擊敗,是什麼導致了他的失敗?

而替換第七裝甲師的是從英國本土調來的英國第二裝甲師,部隊剛剛組建,裝備的坦克是英國老掉牙的舊坦克和繳獲的意大利坦克,戰鬥力也幾乎等於是0。而韋維爾原本所能依仗的英國空軍在埃及的力量,也被大多調往了希臘。因為丘吉爾迫不及待的要在希臘發動一場反擊,以解決英國人的困境。

事實上,此時韋維爾已經知道了德國陸軍上將埃爾溫·隆美爾帶領德國增援部隊於2月初份抵達了北非。此時隆美爾兵力不足,倘若韋維爾發動攻擊,那麼隆美爾註定要被趕下大海。

因為此時的意大利人兵無鬥志,將無戰心。隆美爾抵達提波里城時,意大利軍官們已經收拾好行李,準備撤退跑路了。如果不是隆美爾嚴令意軍不許撤退,恐怕意軍早已逃之夭夭。

韋維爾輕鬆擊敗意軍,卻又被隆美爾擊敗,是什麼導致了他的失敗?

而意軍的情況,韋維爾瞭如指掌,隆美爾的抵達也逃不過他的眼,因為英軍早就破譯了意大利海軍的密碼——SONFUNIU密碼。意大利海軍的每一個調動都在英軍艦控制下。根據近期意大利海軍的船隻調動表明,和物資進入量來分析,德軍並沒有太多兵力,充其量不過是一個裝甲團和一個摩托化步兵團。如果他現在就發起反擊,那麼隆美爾只能被趕下大海。但是因為丘吉爾嚴令進攻停止,韋維爾只能放棄進攻機會了。

但就在韋維爾的部隊剛剛被撤走時,隆美爾就將手頭的部隊和意大利軍隊進行混編,組成了快速縱隊。德意的快速縱隊一鼓作氣的將佔線推進了450英里不說,之後又轉向攻克了艾阿格海拉地區,並在3月24日將英軍逼退到阿吉打比亞地區

而隆美爾的腳步並沒有停下,在3月31日,他又調動部隊向梅爾沙隘道進攻,近一天就攻克此地,然後在次日攻克了阿吉打比亞地區。此後一週時間,英軍都在倉皇逃竄,除去託布魯克尚有一支英國孤軍之外,此區域再無英軍存在了。

韋維爾輕鬆擊敗意軍,卻又被隆美爾擊敗,是什麼導致了他的失敗?

如果客觀來說,倘若丘吉爾晚一些調走部隊,或不停止部隊的進攻,隆美爾都註定不能取勝。但是英國統帥部的錯誤命令,徹底讓韋維爾失去了勝利的機會。倘若這一切沒有發生,那麼最終勝利的就應該是韋維爾,而非隆美爾。但歷史沒有如果,從韋維爾的部隊被丘吉爾調走的那一刻,韋維爾就已經輸了。

結語

韋維爾曾經取得大勝,那是他自己的功勞,與他人無關。但他的失敗,卻又不是他一個人的錯誤,而是英軍上至首相,下至總參謀部的罪責。急於發動攻勢的丘吉爾,徹底忽略了英軍自己的問題。其盲目發起的進攻,最終也只能害死他自己。

參考文獻:《北非戰場》

《第三帝國系列:非洲軍團》

《隆美爾戰時文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