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蘇聯有哪些損失慘重,但達到了戰略目的的戰役?

狼君歷史


二戰時期蘇聯這方面的戰役應該有不少,蘇軍有不少戰役儘管獲勝但損失人數超過對方,比如1941年9月30日-1942年4月20日的莫斯科會戰,蘇軍挫敗了德軍準備攻佔首都的目的並擊退對方100餘公里,但損失高達180餘萬人,而德軍損失按照蘇軍數據也不過70餘萬人。又如1944年6月23日-8月29日的白俄羅斯戰役,蘇軍徹底擊潰德軍中央集團軍群,不過損失高達77萬餘人,而德軍只承認損失35萬人。

不過我認為蘇軍損失慘重卻達到戰略目的的戰役是1941年7月5日-9月10日的基輔戰役。蘇軍損失70餘萬人,損失411輛坦克、28419門火炮和343架飛機;德軍稱俘虜蘇軍66.5萬人,繳獲和摧毀裝甲戰鬥車輛884輛,火炮3718門。

這場會戰的主要過程想必大家都比較清楚, 不在贅述。

對於德軍來說,這場會戰又不得不打,儘管在8月份蘇軍斯摩稜斯克會戰已經失敗,蘇軍在莫斯科方向幾乎沒有防衛力量,直取莫斯科似乎不成問題。

然而德軍此時最大問題是中央集團軍群已經推進800千米,南北進展卻相對緩慢。當時南方集團軍群緊靠中央集團軍群右側的左翼部隊在蘇軍第5集團軍的阻擊下推進不到300千米,這使得中央集團軍群右翼暴露500千米,很容易遭到側翼攻擊。

同時,在中央集團軍群右翼除了西南方面軍(儘管兵力與兵器損失嚴重)外,還有南方方面軍等且又在組建新的方面軍。如果這時德軍放棄基輔附近蘇軍重兵集團於不顧,以60個師進攻莫斯科,不僅最終必將因為戰線太長而不得不掉頭清除這近1000千米的南翼戰線,而蘇軍一旦實施側翼突擊,中央集團軍群會面臨後路被斷危險,屆時德軍形勢將更為不利。

此外,儘管德軍南方集團軍群殲滅了蘇軍第6、12集團軍進抵第聶伯河下游,對蘇軍西南方面軍側後構成威脅,然而由於戰線過長且兵力不足在8月14-15日遭到蘇軍反擊後不得不轉入防禦,無力迫使蘇軍後退。

所有這一切,使得德軍統帥部最後決策先南下再向莫斯科進攻。

在這場會戰中蘇軍西南方面軍幾乎全軍覆沒,但對於蘇軍來說,戰略意義重大。在基輔會戰近80天時間,蘇軍從次要戰區和內地抽掉了大批部隊集中到莫斯科方向、先後完成4道防線構築、加強了反坦克訓練、改進了自身裝甲兵部隊戰術、加強了制空權的爭奪。

而更為關鍵的是,德軍此時對於莫斯科的進攻已經失去突然性,蘇軍有了預先準備,尤其是加強了反坦克措施和野戰工事構築阻止了對方的急速推進。而蘇軍預先準備的時間來之於德軍對基輔戰役的拖延。

將近80天時間使得蘇軍莫斯科防禦和反攻的組織準備、物質準備就緒到位,也使得德軍將面臨苦不堪言的秋季泥濘和冬季嚴寒。同時,基輔戰役的結束即意味著莫斯科戰役的開始,這又使得蘇軍知道了德軍的準確進攻方向。

德軍在基輔戰役後儘管傾全力進攻莫斯科,不過此時任何突然性與亂而取之的時機早已不復存在,德軍僅憑已受削弱且分散的裝甲部隊力圖突破蘇軍的堅固防禦,顯然無法獲勝。此外,德軍在集中兵力的同時,又使得南方與北方集團軍群打擊力量削弱,而已受重創的蘇軍在當地戰區兵力得以恢復,又為後來蘇軍對羅斯托夫與提赫文的反攻奠定了基礎。

因此,基輔戰役儘管是德軍1941年最大戰果,卻又導致了德軍1941年整個戰場的全線失敗!這個戰略意義對於蘇軍來說不得不說大!



榮華之武器堂


蘇聯在二戰時期打的大部分戰役都損失慘重,不管是擊敗關東軍的諾門罕之戰,還是改變蘇德戰場局勢的莫斯科保衛戰和斯大林格林戰役,蘇聯軍隊的損失數量都要高於對方。諾門罕之戰是日本和蘇聯進行的一次試探性交手,日本出動了2.5萬人參戰,蘇聯出動了10萬人參戰。在戰爭中蘇聯動用了大量的飛機和坦克,讓日本見識到了蘇聯軍隊的裝備優勢。

諾門罕之戰結束後,日本再也沒有招惹蘇聯,蘇聯達到了威懾日本的戰略目的。然而諾門罕之戰的損失情況卻讓人大跌眼鏡,蘇聯戰死了9700多人,受傷了15000多人,傷亡人數達到了2.5萬人。日本陣亡8400人,受傷了8700人,傷亡人數情況比蘇軍少了三分之一。

莫斯科保衛戰是蘇聯衛國戰爭中至關重要的一次戰役,在整個莫斯科保衛戰中,蘇聯軍隊的傷亡人數超過80萬人,德軍的傷亡人數大約為50萬。因為蘇聯人口是德國的3倍左右,所以蘇聯能夠在短期內補充兵力,而德國無法在短期內補充兵力。莫斯科保衛戰的意義非常重大,這場戰爭的勝利,避免了蘇聯被德國的閃電戰打垮,給蘇聯軍隊反攻贏得了時間,是一次戰略上的勝利。

斯大林格勒戰役是二戰著名的轉折點,在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後期,德國第六集團軍向蘇聯投降,蘇聯軍隊開始掌握戰場的主動權,從此進入了戰略反攻的階段。在斯大林格勒會戰中,蘇聯軍隊傷亡了一百多萬人,同時也消滅了上百萬的德軍。這場戰爭德國軍隊以慘敗收場,蘇聯軍隊同樣也是慘勝,只是蘇聯的地大物博,人口數量眾多,所以兵源的補充能力更強,在損失人數超過德軍的情況下,仍然能夠取得戰爭的勝利。

因為德軍的普遍素質更高,一直到柏林戰役,蘇軍的每一次戰役打的都很不容易。蘇聯在二戰時期共傷亡了2700多萬人,只要是蘇聯軍隊打贏的戰役,基本都是在損失慘重的情況下,完成了戰爭的戰略目的。


軍武小咖


一看到這個問題,我不假思索頭腦裡就出現了一次戰役,符合題主所提出的這兩個條件。這場戰役就是爆發於1942年初到1943初的勒熱夫—瑟喬夫卡戰役,這一場戰役的持續時間和戰鬥規模都是空前的,但是由於同一時期的斯大林格勒戰役實在是著名,掩蓋了這次位於中央戰線上的大型戰役。


從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到莫斯科戰役前,德軍憑藉巨大的優勢打的蘇軍節節敗退。蘇軍在這段時間,軍隊損失慘重就達到313.7萬人、損失坦克2萬餘輛、火炮4萬餘門以及飛機1.7萬架。直到蘇軍在莫斯科戰役中,憑藉源源不斷的增援和強大的精神支持下,最終扼制和擊退了德軍的瘋狂進攻。在莫斯科戰役後,蘇德戰爭上德軍停止了全面進攻,中央戰線上的德軍也轉入了防禦狀態。

緊接著莫斯科戰役的,就是在1942年1月爆發的勒熱夫—瑟喬夫卡戰役,蘇軍為了徹底解除德國中央集團軍群對於莫斯科的威脅,對於德軍控制的交通樞紐距離僅120英里的勒熱夫及其附近地區發動了反擊作戰。

蘇德雙方的損失

這場戰役從1942年1月8日蘇軍發動攻擊開始,到1943年3月22日德軍最終放棄。在持續了13個多月的戰爭中,蘇德雙方均投入大量力量。蘇軍出動的總兵力為368萬餘人,並且多次組織攻勢,攻擊人數最少的一次也有34萬餘人,人數最多的一次更是達到了140萬人,蘇軍為此總共傷亡了178萬餘人,其中陣亡62萬餘人。蘇軍的損失不可謂是不慘重,在攻擊作戰中人數損失尚且如此慘重,更別提1941年的防禦作戰了。而德國中央集團軍群在此次作戰中,同樣也損失較大,光陣亡人數就達到了30萬餘人。


儘管從數據上看,蘇軍損失更大,但是從戰役目的和對蘇德戰爭的影響,蘇聯是最終的勝利者。蘇聯紅軍素來是不怕兵力的損失,而德軍則是打一打少一點,而完全損失的30萬餘人對於中央集團軍群來說是個重大打擊,而且最終德軍在蘇軍的重壓下,選擇了撤退,蘇軍完成了戰役目標。

不過這次戰役的戰略上的價值遠遠大於戰役的勝利,因為由於蘇軍與中央集團軍群的鏖戰,組織了更多的力量投入到南線參與“藍色行動”,也影響了德軍對於第六集團軍的增援行動,間接導致了德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的戰敗。說到底還是蘇軍在人力物力上的勝利,因為蘇軍可以同時在中央和南線兩線作戰,而德軍只能維持一箇中央方向上的戰鬥。


浮沉的歷史


庫爾斯克戰役,損失慘重,但打勝了!


不老不小小老頭


最著名的就是斯大林格勒和莫斯科保衛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