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復高考四十年兩院院士培養學校實力展示

“中國兩院院士”是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的統稱。1955年中國科學院選聘學部委員(1994年改稱中國科學院院士),1994年中國工程院開始選聘工程院士。目前健在的科學院院士有700多人,工程院院士有800多人,兩院院士共1600多人。

院士為國家設立的科學技術和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根據院士章程,在院士中實行資深院士制度,年滿80週歲的院士授予資深院士稱號。資深院士享有資深院士津貼,但不擔任院士大會常設領導機構成員和各學部常務委員會成員等領導職務,不參加對院士候選人的推薦和選舉工作,自由參加院士會議。兩院院士每人每月發放1000元津貼,資深院士津貼標準每人每年為10000元人民幣,資深院士津貼免徵個人所得稅。

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士每兩年增選一次,每次增選總名額不超過60名,各學部每次增選名額的分配,由院士大會的常設領導機構根據學科佈局和學科發展趨勢確定。奇數年為院士增選年份,最新一屆院士是2017年增選的。

院士增選採用推薦制度,每次增選先要推薦院士候選人,然後進行學部評審和選舉。院士候選人的推薦有兩種途徑,分別是院士推薦和歸口部門推薦,不受理本人申請。每位院士最多推薦2名候選人,從2003年增選開始,要求65歲以上的候選人需有6名或6名以上院士推薦,且至少有4名院士所在學部與被推薦人相同方為有效。自1977恢復高考以來兩院院士各大學的本科畢業生當選情況如下表所統計:

恢復高考四十年兩院院士培養學校實力展示

從表中可以看以看出自恢復高考以來,本科生當選院士最多的依次為浙江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京大學,吉林大學達到15位以上,其次是,蘭州大學,山東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國防科技大學,復旦大學和武漢大學也分別有10位以上。浙江大學,吉林大學,山東大學入選多是佔了規模優勢,蘭州大學雖然地理位置不佳但出人才還是不錯了,蘭州大學的底蘊還是厚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國防科技大學以最少的畢業生培養了11位兩院院士,精度是非常高的。華東五校上海交通在這一人才指標中有些掉隊。當然這只是本科的情況,下面看下本科和碩士博士一共培養的情況,下表所示:

恢復高考四十年兩院院士培養學校實力展示

從表中可以看到清華大學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博士培養能力比較強分別達到33位和25位是唯一超過20人的兩所學校,本科強校蘭州大學和山東大學博士培養掉隊只有3位和2位,也說明這兩數學校的優秀本科生都去更好的學校讀博士了,這是中國大學普遍存在的現象。以本科統計時普通大學還有不錯的成績,以博士做為統計時就要差很多。前10名C9佔據8個,上海交通大學掉隊,吉林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靠規模優勢進入前10。

從這兩張表中也得出一個結論,就是中國好大學的最好的學生去國外讀博士了,導致博士生源大多數都是後面學校優秀本科生來填補這部分空缺,這就是相當一部分不是特別優秀的學校也可以產生比較多的本科院士的原因。這就像城市的虹吸效應一樣,一線吸二線的人才,二線吸三線的人才,大學也一樣,國外著名大學吸中國著名大學的優秀本科生,中國頂尖大學清北加華東五校吸其它普通985和211的優化本科生,985再吸普通大學的優秀本科生。

這裡只是列出了近40年中國院士這一個人才培養指標的客觀數據,希望能展現給大家一個客觀的中國大學人才培養能力,而不是一個毫無數據支撐的主觀的人才培養排名。院士不僅是我國最頂級的人才,在美國等西方國家院士也是他們國家最頂級的人才。通過此文致敬中國的科研工作者,祝願他們在科研道路上能有更多發現,造福人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