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校長竺可楨:普通人認為他學的是冷門專業,智慧的人看出深意

浙大校長竺可楨:普通人認為他學的是冷門專業,智慧的人看出深意

現代人考入大學,填志願的時候,更多的是考慮未來就業的問題。

關乎生存,誰都會慎重,而這位竺可楨先生,在當年留學的時候,毅然選擇了一個非常冷門的專業。

浙大校長竺可楨:普通人認為他學的是冷門專業,智慧的人看出深意

1890年,竺可楨出生在浙江紹興,家裡雖然不是大富大貴,但父親是做小生意的,所以在經濟上,還是比較寬裕的。

一個人的童年,對其終生都有難以磨滅的影響,尤其是父母,在這一點上,竺可楨無疑是幸運的,他們雖然平凡,卻十分有智慧。

竺可楨大概兩歲的時候,跟父親上街,路過一個店鋪的時候,父親問他認得店鋪的牌匾嗎,竺可楨說他不會,他的父親就問他知不知道這是什麼店鋪,竺可楨說“恆生布店”。

他父親就稱讚他,並告訴他這個牌匾就是這樣念,這也就激發了竺可楨的興趣,後來上街,連猜代問幾乎把那街上店鋪的牌匾都認識了。

父親樂意引導,孩子願意學習,這也算是一種默契吧。

浙大校長竺可楨:普通人認為他學的是冷門專業,智慧的人看出深意

後來上學,竺可楨的成績一直都是名列前茅。

在1909年考入唐山路礦學堂,1910年以優異的成績,爭取到美國留學的機會,在留學的8年時間裡,先後在伊利諾大學,哈佛大學研究地學系研究學習。

那個年代,有志之士們心中都懷著熱情,他們在不同的領域,卻都在做同一件事,為建設祖國而奮鬥。

魯迅先生用文學救國,陳岱孫先生用經濟助國,而竺可楨先生是用氣象學。

他的第一篇論文的名字就是《中國之雨量及風暴說》,所以在美國留學八年,拿到了博士學位後,就毫不猶豫地回國發展。

雖然中國一直是農業大國,但在那個時候,關於氣象學事業,是處於空白的地帶,所以在這一領域,竺可楨先生是我國的開荒者。

浙大校長竺可楨:普通人認為他學的是冷門專業,智慧的人看出深意

第一排左三

回國之後竺可楨著手做了兩件大事,推動力氣象事業的進步。

第一件:建立全國範圍的氣象觀測站。不管是研究,學習還是發展氣象學,都要有實際的操作,無疑建站是必須的也是最基礎的。

第二件:培養氣象學人才。有這類的人才,這項事業才能可持續發展。而且在那個時代,能出國留學的學生是少數,而且還是出國學氣象學這個冷門的行業。

所以培養氣象學人才,從長遠來看,也是必須的。

理想是豐滿,現實是骨感,按照以上兩個想法,在理論上肯定會把國內的氣象學事業發展地欣欣向榮,但我們都知道,想跟做,計劃與實踐,是兩回事。

在那個資金不充裕,技術落後的時代,竺可楨在1921年東南大學建立了中國第一個氣象觀測站,而其後的九年時間,在全國各地先後建立了40多個氣象站,10多個雨量觀測站。

建站是辛苦,而建完之後就習慣了,因為辛苦還在繼續。

氣象觀測是一件極為繁瑣辛苦,對工作認真的竺可楨,一年四季,不管寒冬還是酷暑,竺可楨都要對每一個數據認真記錄。

浙大校長竺可楨:普通人認為他學的是冷門專業,智慧的人看出深意

氣象這一領域,從空白到成型都是竺可楨領導的,在教育培養人才這一塊,也是功不可沒。

曾在東南大學、南昌大學教書,中央大學擔任地學習的教授跟主任,浙江大學的校長,氣象所所長,在他的培養下,出現了一批批氣象領域的人才,也先後成為這一事業的中堅力量。

無論是在社會上,還是這一領域的權威上,竺可楨的威望都是一般人難以企及的,但是即便這樣,他也一直在學習進步,這一點也是令人欽佩。

在他中年時期,曾經看國外的雜誌上看到:歐洲在12跟14世紀的時候,氣候異常寒冷。

這引發了他的興趣,也想知道中國古代是否有這樣的情況。

隨後,開始大量翻閱中國古籍,例如《二十四史》等等,雖然這個工程龐大,但並沒有他的積極性並沒有因此減少。

一個人想做某件事,並不計辛苦為之努力,很難沒有成就。

果然,竺可楨發展在南宋時期,也就是1131年到1264年期間,杭州春天下雪的次數就有41次,可見在當時,氣候也是異常地寒冷。

浙大校長竺可楨:普通人認為他學的是冷門專業,智慧的人看出深意

熱愛自己所從事的事業,才會有熱情跟興趣不斷的探索學習,竺可楨就是這類人。

除了在氣象領域這一塊竺可楨有很高的成就,在教育跟地理這兩方面,也是有所成的。

聽過一句話,大致的意思是,很多事物都是相通。

竺可楨雖然學的是氣象學專業,也從事這一塊工作,但在育人理念上,也深受其影響,比較務實。

在他的帶領下,浙江大學先後開展了工、農、師等30多個系,培養出來的人才都成為中國近代科學教育事業的中堅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