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厲害的奇石造假,幾可亂真!

被譽為天下第一名石的靈璧石,近年來一直受到造假的困擾,甚至已經嚴重影響到賞石文化的推廣,業內人士無不憂心忡忡。那麼,靈璧石的造假到底有哪些手法,如何識別,在這兒向大家作一介紹。冒充靈璧石先不對靈璧石做詳細介紹,直接講解造假手段,因為靈璧石名氣較大、價格高懸,從而假冒不斷。

最厲害的奇石造假,幾可亂真!

(1)靈璧石作紋。

也有戲稱之“美容”。這裡有兩種概念,一是把石頭做成一定形狀的象形或自然景觀,用電鋸、電刷等工具,模仿天然的自然紋路,然後用砂紙打磨、酸泡等方法修飾。這種紋路呆板、生硬,但實踐經驗不豐富的話,很容易“打眼”;二是因為靈璧紋石稀缺,且市場行情好,利益驅動,有的就仿出“龜紋”、“核桃紋”、“蝴蝶紋”,但較之天然的還是生硬、呆滯。

最厲害的奇石造假,幾可亂真!

(2)靈璧石局部細微處理。

此種作假不會對石頭大動干戈,而是對石頭作點睛之筆,使石頭達到形似。粗看咋沒問題,而細看則能發現其中之破綻。此種作假往往是些象形石。如:一塊形象似鳥的石頭,本來沒眼,而用工具人為截一隻眼,然後打上蠟,使之不易辨認。

(3)靈璧石膠水沾合。

因靈璧石在採挖過程中容易弄碎或者弄斷裂,在這種情況下,石商們往往用膠水將碎塊或者斷裂之石頭重新沾合,然後打上蠟,短期內往往不容易發現,但時間長一點或者將石頭放入雨水中浸泡,往往就會原形畢露。

(4)靈璧石切割打磨相結合。

在此種石上做手腳的往往是靈壁採石,因石頭硬度不高,容易切割與打磨,作假後再塗上蠟,實際上,此種作假一上手便可識別,因為打磨後的石頭缺乏自然紋路,顯得呆板。

最厲害的奇石造假,幾可亂真!

(5)靈璧石白靈的作假。

白靈以其潔白如雪、觀賞性極強而成為玩家們的寵兒,但市面上交易的白靈相當部分做過手腳,作假方法五花八門。最常見的也即是用膠水沾合,石商們為使白靈達到較高藝術效果,往往撤東補西,將白靈從一塊石上切割下來,然後用膠水沾貼在另一件石頭上,並在白靈周圍沾上紅靈作裝飾,使之主題更鮮明。往往以“梅雪同春”、“梅山雪詠”、“梅山初雪”等命名,頗具文化內涵。購石者須細心辨認,小心購買!

(6)靈璧石假借。

用太湖石、棲霞石、武陵石、英石、默石、博山紋石冒充靈璧石。這種假主要是對初入門者和一種誤導,有些剛入門者由於涉足靈璧石收藏不久,缺乏實踐經驗,常把一些其它種類的石頭當做靈璧石買入。由於這種事情時有發生,且銷售時還就說是靈璧石,以誤導消費者,我們姑且把這種誤導也作為造假之一吧。

最厲害的奇石造假,幾可亂真!

(7)靈璧石染色。

把某些成色不好的石頭,為了冒充正宗的“磬石黑”不惜用鞋油拌臘塗抹,也有為了突出“彩靈璧”的紅,用紅鞋油塗抹。這種識別方法很簡單,用手在石頭上用力的摩擦幾個來回看看手上是否有顏色。還有一種石質比較鬆軟的彩石,用清漆漆,然後用火烤的,這種石的辨別是一石皮沒有石紋;二石皮泛賊光。

(8)靈璧石做洞。

造型石、景觀石等石體上的孔洞,可使石頭陡生靈氣,空靈剔透,玲瓏可人。它的價值無形中也大的多,因而也激起了造假者對作洞的利益驅逐,特別在靈璧石中還有這樣一句話“紋石帶洞價格要命”據此可見一斑。造偽者的主要手法是先用電鑽、電刷等做好洞後,再通過“打磨”“酸泡”方法,做出玲瓏剔透的造型,然後開出天價欺騙消費者。

最厲害的奇石造假,幾可亂真!

(9)靈璧石用刀切割。

把臃腫的部分鏨去,使其達到適當的比例。然後在切割面上人工刻畫一些紋露,繼而上蠟掩蓋。此種作假方法對靈壁石稍稍有點經驗的人是不難辨認的,畢竟人工紋露與自然紋露還是有區別的。這種造假主要用於“倒掛”、“過橋”、“避雨”等傳統題材的清供石。

最厲害的奇石造假,幾可亂真!

(10)靈璧石噴砂。

其實這是工業除鏽中使用的物理方法,比如遠洋海輪除鏽,還有工業機械中對不規則物理表面無法用砂紙除鏽使用的方法。噴砂的砂有的是小鋼珠,這種方法現在被造假者廣泛用於“和闐籽料”做皮,及觀賞石物理造型作假以後的石皮處理,應該說具有一定的“含金量”,識別主要是石皮的麻坑面較為均勻,石皮紋路較為單一。

最厲害的奇石造假,幾可亂真!

(11)靈璧石酸泡。

這種最早是畫面石的主要做偽手段,首先勾勒出一定的畫面,用臘封好,把石頭在酸裡浸泡,最後取出石頭沖洗完畢,去掉臘,一塊奇巧的“精美”圖案石就誕生了。這僅是造假者用酸等化學方法造圖案石,在靈璧石造假中這種方法主要用於對電鋸、電刷等物理切割後的斧斫痕,進行處理,使其圓潤似自然的天然紋路,這種手段較為隱蔽,目前存世量還較大。

據記載,奇石造假早在古代就已出現,但由於工具的限制,技術水平無法達到隨心所欲的地步,也就是用太湖石、英石或其它石種冒充靈璧石或把山石放在河裡沖洗一兩年,然後撈出當水石賣,最高明的不過是用石質鬆軟的石頭或磚頭做假研山。所以,奇石市場上出現些假石,不足為怪。只要我們掌握一些識別假石的技巧,提高警惕,小心謹慎,不放過石頭上的每個細節,假石就逃不出我們的法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