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的成本到底有多高,為什麼會這麼貴?

幹彬



從毛利來看,鏡頭可以達到70%,你想一想嘛,你買的不過是幾片玻璃,一些塑料筒子,材料上怎麼可能大幾千上萬的......但是鏡頭的純利潤,也就在15%左右,中間差了55%。這個差值就是鏡頭為什麼這麼貴,為什麼毛利如此之高居然沒有山寨廠商做出來的原因,核心就是技術嚴重封閉。

市場需求有限

首先說為什麼這麼貴吧,核心還是供需關係的問題,鏡頭市場是有限的,畢竟目前鏡頭和單反相機還是一個比較小眾的用戶群體。一枚鏡頭需求量不大,一年撐死賣個十幾萬枚,為了攤平成本,自然價格就高了,然後就陷入了惡性循環,價格越高就越沒人買,也就不可能像其它數碼產品那樣過了幾個月價格就跌下來了。單反鏡頭的價格可以堅挺10年不倒,也被大家戲稱為“理財產品”。

但我們說了是供需關係決定,有的單反鏡頭由於需求量大,自然而然價格就非常親民。比如說爛大街的50mm定焦鏡頭,基本上500元就可以買一個成像效果較好的,最貴的也不會超過5000元。因為買的人多啊,結構也比較簡單。但個人不推薦50mm定焦,拍人不夠虛,掃街又不夠廣,不知道到底要拿來幹什麼。

材料和設計難度

除了需求量很小導致價格很貴以外,其次就是鏡頭的技術和生產難度,能夠掌握的廠商寥寥可數。比如說關於數碼相機的專利,基本上都是日本人寫的......鏡頭加工的專利,大多數也是在日本人和德國人手中,因為搞光學技術是一個又慢又考驗耐心的事情。即便現在中國的手機廠商掌握了設計組裝整個手機鏡頭模組的技術,結果鏡片和傳感器還是需要使用德國或者日本供應商。

比如說鏡片材料,雖然都是玻璃,但是鏡頭由於是光學元件,需要剔除的材質,需要添加的元素,怎樣製作,最後怎樣打磨成型,怎樣鍍膜,這些材料和加工手段極其專業,甚至需要人工來進行研磨,精度要求極高。你可以說我差個0.1mm沒什麼關係。是的,單個鏡片差0.1mm沒問題,幾個鏡片,幾十個結構都差0.1mm,組合起來,你做出來的東西肯定是不能用的。

比如說鏡頭的設計,初中物流大家就學過了,顯微鏡是兩個凸透鏡組合而成的......但是問你兩個鏡片焦距應該做做成多少,間距應該是多少,你就蒙圈了。更不用說光學鏡頭十多個鏡片組合,要實現光學變焦,光學防抖等等。設計直接決定了最後成品的光學質量,中國有咱們國產的鏡頭,永諾、中一、老蛙,價格便宜,但是畫質嘛......

手機鏡頭與相機鏡頭的區別

當然,為什麼手機和運動相機就可以做得那麼便宜,主要還是銷量很高。手機就不用講了,一臺手機動不動幾百上千萬的銷量,一個品牌累計幾個億的銷量,研發成本專利費這些自然就攤薄了。

而且手機的鏡頭使用的是樹脂鏡片,我在眼鏡行業待過,其實樹脂鏡片的加工工藝中國早就趕上日本德國了,那種眼鏡店最頂級的國產品牌鏡片,成本也就100元不到。真正貴的是徠卡、蔡司、尼康這些品牌的玻璃鏡片,售價上萬元。

還有加工工藝了,很多人說什麼鏡頭手工加工,人力成本很高。實際上現在除了徠卡、哈蘇這幾個品牌的部分機型是全手工製作的以外,其它都是機械化生產,工人只是最後負責拼裝。人工打磨鏡頭,哪兒有這麼多老工匠給你折騰啊。都是那些動輒五六萬的鏡頭,才是人工組裝的。


鏡頭不是貴,主要是專利集中,產業集中,中國想在這方面做突破,很困難,也沒必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