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雍正陵墓保護較好?

-陌依尋-


在中國刨人家祖墳是很忌諱的事,不過中國人又講究事死如事生,富貴人家對待身後事都隆重的很,喜歡死後弄一大堆寶貝當陪葬品,而作為一國之君的皇帝更加不用說,這些寶貝往往也成了心懷不軌的人垂涎的目標。

不過歷朝歷代的皇陵在和平年代基本上是不會有人去動,到了亂世之時,有些軍閥不講規則,為了各種目的就會瞄準那些陪葬品豐富的陵墓,皇陵也往往遭到挖掘盜墓,那些生前威儀四方的皇帝,死後卻慘遭毒手,屍骨被遭踐,近代最出名的皇陵盜案就是1928年的東陵盜案。


入關的清朝皇帝分葬清東陵和清西陵

清朝入關後,幾位皇帝歸葬的地方有兩處,一處是位於唐山的清東陵,距北京市區125公里,那裡有順治、康熙、乾隆、咸豐、同治五位皇帝和慈禧等皇后妃子的陵墓。

一處是位於保定易縣的清西陵,距北京120多公里,那裡有雍正、嘉慶、道光、光緒四位皇帝和后妃的陵墓。

清朝皇帝的陵墓並非只有雍正的皇陵沒有被盜挖,同樣在清西陵的嘉慶、道光兩座陵墓也沒有遭盜,只有光緒帝崇陵被盜了。

而清東陵則是很不幸,五個皇帝有四個皇帝的陵墓被盜,除了順治的清孝陵沒被盜之外,其餘的全部慘遭毒手,整個清東陵14座陵寢,157人的墓幾乎無一倖免。


對於盜墓賊來說,雍正的墓並沒有不敢動的說法,只能說雍正是幸運的,因為他正好把陵墓改到了清西陵去,躲過了孫殿英以及後來的盜墓。

雍正最早也是把陵址選在清東陵九鳳朝陽山,不過雍正認為“規模雖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帶砂石,實不可用。”就派了自己最親信的和碩怡親王胤祥去幫他找吉地,老十三找到易縣永寧山下,選中此地,奏報給雍正:“乾坤聚秀之區,陰陽會合之所,龍穴砂石無美不收,山脈水法條理詳明,形勢理氣諸吉先備,淘為上吉之壤。”

雍正對選定的“上吉之壤”非常滿意,於是從雍正開始,就有了清西陵的存在。

為什麼清東陵被糟蹋的差不多而清西陵只有光緒帝的被盜?

皇陵都會派有守陵的人,在清王朝滅亡後,因為優待條件,末代皇帝溥儀還受到優待,而北洋政府以清朝繼承者自居,這個階段都沒有人會想到去動皇陵,而那些流匪和小股的盜墓賊根本沒有能力盜皇陵。

國民政府為了北伐,收編了很多雜牌軍,孫殿英就是在這個時候被收編的,1928年,北伐軍準備打到北京的時候,孫殿英這個雜牌軍被收編,孫殿英本來就是土匪,趁著亂世先後投靠了幾個軍閥,自己也拉起了一支隊伍,被蔣介石收編後去遵化剿匪,看到了清東陵殿宇富麗堂皇,又聽說馬福田準備掘陵的消息,也起了盜墓的念頭。


隨後有槍有炮有隊伍的孫殿英將馬福田趕走,為了遮人耳目,四處張貼布告,聲稱要搞軍事演習,又將清東陵的守陵人趕走,然後分析了一下,乾隆是滿清最鼎盛時期,慈禧太后則是有名的窮奢極欲,於是就下令對這兩個人陵墓下手,因為有軍事演習的名義,孫殿英明目張膽的用上炸藥炸開了地宮門,而兩座墓中也沒讓孫殿英失望,裝了整整30輛大車。

就是這兩座墓中出土了無數的寶物讓清東陵中的陵墓幾乎無一倖免,孫殿英盜了這兩座墓後就跑了,乾隆和慈禧的屍骨都散了一地,地宮門都沒關,這給了盜墓為生的人好好參觀研究的機會,這也是為什麼在1945年日本投降後,清東陵中除了順治皇陵過於寒酸免遭毒手,別的陵墓都被盜的原因。

盜墓的目的是財寶,還有就是好不好盜的問題。相對來講,清西陵所葬的幾個皇帝的吸引力確實不如清東陵的幾個皇帝,雍正是出了名的節儉,嘉慶、道光、光緒所處的清朝已經是江河日下,也都是不愛鋪張的主。


1938年,一股不明身份的軍人挖開了光緒帝的崇陵,這些人完全就是靠著技術盜挖,沒有象孫殿英那樣明目張膽的使用炸藥,這些人盜走墓內的隨葬品,據說換了五百套棉軍裝。

而清西陵另外幾個陵墓沒有遭到他們的毒手,是因為他們不敢明目張膽的使用炸藥,找不到地宮入口才放棄,在雍正泰陵寶城琉璃影壁就有盜洞一個,國家文物局以為泰陵已經被盜,還批准了對泰陵地宮的發掘,沿著盜洞挖了兩米才發現原封土還在,說明有人想盜挖泰陵只是沒成功。

對於盜墓者來說,沒有敢不敢動和感不感動的陵墓,畢竟盜墓是不能明目張膽的搞,象孫殿英那樣的最後也是留下了罵名,國民政府的腐敗才讓他逃脫了制裁。


摯潷畫畫紅塵


其實不是雍正的陵墓無人敢動,當時已經有不少盜墓賊盯上了雍正的泰陵,但因為各種原因沒有成功。


在1980年,國家準備對雍正的泰陵進行發掘,當時發現了多處盜洞,原以為雍正的陵墓已經被盜,但沒想到這些盜洞根本沒有挖通,最深的盜洞距離地宮封土還有兩米多深。

最後因為雍正墓沒有被盜,因此這次發掘工作沒有繼續下去。

之所以沒有動雍正墓,是因為還沒有輪到雍正

雍正墓位於清西陵,這裡一共埋葬著四位皇帝的陵墓,分別是雍正、嘉慶、道光和光緒。

在清西陵之中,唯一被盜的皇帝陵墓就是光緒的崇陵。

至於埋葬著清朝剩餘皇帝的清東陵,除了順治皇帝以外,其餘皇帝的陵墓被盜了個一乾二淨。


盜墓最瘋狂的時候,正處於軍閥混戰時期,這時候各地軍閥為了搶奪地盤,需要獲得大量的資金支持,清朝皇帝的陵墓自然就是一個送上門的寶庫。

著名的東陵大盜孫殿英,就曾從乾隆的陵墓和慈禧的陵墓中盜取了無數寶物。

除此之外,還有活躍在民國時期的各類盜墓賊,這些人幾乎將清東陵全部挖了一遍。

盜雍正墓的盜墓賊實力不濟

挖完了清東陵,自然就輪到清西陵,如果當時的戰亂繼續下去,那些身處亂世的百姓,肯定也不會放過清西陵。

事實上,雍正的泰陵也有多處盜洞,但卻並沒有挖通,這隻能說那些盜墓賊實力不濟,沒有算出正確的方向,又或者這些盜墓賊遭遇了突發情況,迫使他們放棄盜雍正墓。


總得來說,雍正所在的清西陵中的陵墓數量並不算多,因此盜墓賊更傾向於藏寶無數的清東陵,雍正的墓還沒有被盜,只能說是他的運氣好。


東方大史


我是貝勒爺,這問題我來回答。雍正的陵寢不是沒有被盜墓賊給光顧過,在之前國家考古人員對清東陵、清西陵保護的時候就已經發現雍正的泰陵已經出現盜洞,在1980年,國家對盜洞發掘中猜發現泰陵盜洞僅僅才有2米,隨即泰陵被封存至今,泰陵地宮一直都沒有被髮掘。熟悉清朝的朋友都知道,清朝帝陵被盜竊很多,如:慈禧太后陵寢、乾隆裕陵、康熙的景陵等等,都已經被遭遇盜掘。清朝也有未被盜掘的陵寢,清東陵順治帝的孝陵、清西陵雍正的泰陵、嘉慶帝的昌陵、道光帝的慕陵,雍正帝的泰陵保存的至今完整,眾多因素構成。

貝勒爺先簡單給大家介紹下雍正帝的泰陵。

熟悉清朝的都知道,清朝皇陵一共分三處,關外的努爾哈赤的福陵、皇太極的昭陵,清朝入關之後,在河北省遵化縣馬蘭峪開闢了清東陵,以順治帝、康熙帝等等為首,按照古代皇家帝王禮儀,偏偏雍正帝違背祖宗規矩,在易縣開闢清西陵。雍正帝在繼位之後,選擇陵寢之地時候,開始選擇的清東陵的九鳳朝陽山,作為自己的萬年吉地,不過後面雍正帝實地考察之後發現九鳳朝陽山多砂石。這在古代帝皇的皇陵選址犯了大忌,不過歷史證明雍正帝的選擇確實沒錯,清東陵數座帝皇陵寢,都被積水浸泡。

雍正帝派出自己最信任弟弟和碩怡親王允樣另闢途徑,選擇陵址,在實地考察易縣太平峪之後,據表上湊,認為是“乾坤聚秀之區,陰陽合會之所,龍穴砂石無美不收,山脈水法條理詳明,形勢理氣諸吉鹹備,淘為上吉之壤。”雍正帝經過商議之後,開始選擇易縣作為自己的萬年吉地。

我們迴歸正題,雍正帝的泰陵保護完好,主要是以下原因:

首先,在陵寢地宮的材料上,帝皇的陵寢我們都知道,耗費巨資,修建時間長久,帝陵修建除了修建主要地宮之外,還要有龐大的其他建築物,如:乾隆的裕陵、慈禧太后的陵寢修建的都極為奢侈,在地上宮殿建築以金絲楠木為主。雍正泰陵,修建費用主要花費在地宮修建,雍正帝為了地宮萬年堅固,選擇使用金磚,在金磚下面又鋪設五層臨清磚,皇陵地宮的建造選材上,都是有專門的單位燒製的,雍正帝地宮修建選用金磚,足以看出雍正對修建地宮材料的高度重視與投入巨大。

其次,雍正帝政績有關,近年來關於雍正帝宮廷戲火熱,雍正被嚴重黑化了,歷史上雍正皇帝可是一位勤勉政績、矜矜業業皇帝。康熙晚年,貪官橫行,官場鬆弛腐敗弊端十分突凸出,雍正繼位之後,大刀闊斧進行改革,嚴懲貪官,嚴明法紀,在雍正皇帝鐵腕的強硬政策下,一改康熙晚年官場貪官橫行的風氣,雍正皇帝本人的生活也十分儉樸,不鋪張浪費,吃飯都是非常簡單青菜米飯,有時候雍正經常熬夜加班,吃剩飯。雍正在位十三年,幾乎一年到頭除了幾天休息,多數時間都用於政務方面,雍正的勤勉,為後來康乾盛世打下堅實基礎。作為一代勤勉政務,生活簡樸的帝王,雍正帝地宮陵寢陪葬品自然簡樸。

再次,地宮入口被封之後,沒有人能在找到地宮入口。

要貝勒爺說,雍正皇帝作為一代有作為的帝王,政績突出,生活簡樸,泰陵地宮的陪葬品自然簡樸。雍正帝為清朝 康乾盛世做出了重要貢獻。


貝勒爺解說歷史


清朝皇帝的陵墓多數都曾被盜墓賊光顧過,可是,卻有一個例外,那就是雍正帝的泰陵,他的陵墓數百年來無人敢去偷盜,至今保存完好。那為什麼雍正墓沒人敢盜呢?據說那是因為雍正墓有一股殺氣讓盜墓賊不敢靠近!

為什麼會有殺氣呢?這要從雍正帝下狠手懲治朝廷貪官的三個狠手段說起。

手段一:一人貪腐,全家受牽連。雍正帝為了根除貪官,凡抓到官員有貪汙的,全家參與人員都要被抄斬!這招太狠毒啦!

手段二:斷其念想。如果還想這把錢財留給子孫,那你低估了雍正帝啦,不僅贓款要充當國庫,未參與的家人都被髮配邊疆永世不得返回。

手段三:觀看斬首貪官。在斬殺貪官之時,所有官員都必須去現場觀看,那場面讓官員心生害怕,才會時刻警醒自己不要貪腐。

然而這都是民間傳說,不足為信,但百年來雍正陵墓依然保存完好,如當初模樣,無人敢動,這其中的原因,的確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雍正帝的陵墓到底被盜過嗎?

上世紀70年代,因為曾有傳言說泰陵已經被盜墓賊盜過,加上人們對於泰陵地宮的一無所知所產生的神秘感,所以非常期待對泰陵進行開發。直到1980年,國家文物局批准了對雍正帝的陵墓地宮的發掘,但令人意料的事發生了。

在正式發掘泰陵地宮時,考古人員打算在沿著盜墓賊挖掘的盜洞挖掘,令人奇怪的是洞口僅僅向下挖了兩米,下面的還是原封土,這說明泰陵根本就沒有被盜。接著,國家文物局立即停止了發掘泰陵地宮,並將已經挖掘的洞口用土封死,一切恢復原樣。這樣一來泰陵就躲過了被髮掘的命運,直到現在,泰陵依然和300年前一樣完好如初,沒有受到任何損害。

在我國曆史第一檔案館裡還保存著一份關於泰陵的珍貴資料,記載了當年泰陵地宮的設計方案,起初打算用青白石鋪墁,但為了地宮的堅固,經大學士馬爾賽等人勸諫,改用金磚鋪墁。整個地宮總共使用了500塊2尺見方的金磚,包括27塊備用磚。金磚下面是用的臨清磚平墁,且有五層,一共使用了臨清磚12519塊。到目前為止,對雍正帝的泰陵地宮內部情況能夠知道也就這些信息啦。

在三百年間,雖然清朝的皇陵基本上都被盜了個遍,包括很多王爺和大臣的墓都未能倖免,而清西陵的泰陵卻毫髮無損,不得不令人稱奇,也不得不佩服雍正帝的先見之明啊!


小史坑


【精選回答】來自優質賬號→野史日記


據我所知,其實雍正的墓葬,考古隊曾經決定對其進行研究了,但是進行到一半的時候,突然有命令下來,停止挖掘,抓緊填補好然後撤走。

後來才知道原因,原來我國對考古工作的態度非常嚴謹認真,在皇陵發現之後,如果沒有其他人盜過,考古隊是不能進行考古研究的規定。

雍正是清朝皇帝,知名度很高,本來考古隊以為這樣一位著名皇帝的墳墓,而且又在這麼明顯的位置,肯定會有毛賊偷盜過,但是進行發掘的過程中,卻意外的發現了這墓居然沒人動過,於是考古隊抓緊下達命令,停止發掘。

我的一位考古朋友告訴我,雍正的墳墓沒有被髮掘,其實主要是兩個原因。

第一、雍正墓葬沒什麼貴重物品

他說,其實盜墓賊也都是有文化的人,他們懂得歷史、懂得風水,這樣才能判斷出墓葬的位置,和確定墓葬的目標。

他們的時間和精力有限,而且還要冒著巨大的風險,畢竟這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所以他們選擇目標很慎重。

他們的首選一定是有錢的墓主,在大清朝的話,肯定首選乾隆和慈禧,這兩位生前過的生活極其奢靡,這死了之後肯定陪葬品也多,所以一般情況下,乾隆和慈禧的墓葬肯定會被盜。

只不過這二位被驚動的可不小,畢竟他們是被軍閥孫殿英給“搶”了,直接炸開了墓葬,把值錢的全拿跑了。

雍正之所以沒有被盜,“窮”是很重要的原因,或者說的好一些是雍正比較清廉,他在位期間,就知道賺錢,從來不花錢。盜墓賊盜墓也是有本錢的好吧,所以他們一般不會選擇雍正這樣的皇帝來盜,成本很高不說,最後很可能血本無歸,萬一再中了什麼機關,一命嗚呼,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聽了考古朋友的解釋,我明白了不少,但是真的就沒人願意好奇進去看看嗎?萬一有寶物也說不定啊?

第二、有部隊守著

聽了我的疑問,這位朋友一笑,說也有這種可能,有一些小毛賊可能會好奇,一時間找不到別的帝王墓就進去看看也說不定。

不過這進去看看可是代價和風險都很大,不是咱們聊天這麼簡單說說,且不算成本和價值,風險咱們也不提,還有一個原因讓他們也沒機會進去。

前邊我說了,當時孫殿英把清東陵的慈禧和乾隆墓給“搶”了,這種行為讓大清朝的舊勢力很不滿意,他們當年可是和國民政府有過協議的,要保護好這些陵墓。

好在孫殿英及時拿出不少錢來,這才保住一條命,擺平了這件事情,但是這件事情鬧的沸沸揚揚,於是剩餘的陵墓怕再出現這樣的情況,就派兵保護起來了。

第三、位置相對偏一些

雍正的陵墓是泰陵,他當時選擇位置的時候,特意選在的清西陵,他覺得東陵不夠靜。雍正帶著風水大師還有十三爺一起尋找下葬的位置,找了好多天呢,最後才確定了泰陵的位置。

別看泰陵比其他人的陵墓要偏一點,但是這泰陵的位置絕對夠好,稱得上萬年的好地方,有山有水的寶地。

當時負責建造的是雍正最好的兄弟老十三,為了他的泰陵,老十三也沒少下功夫,不僅選擇了寶地,建造的也比較結實。

清朝的陵墓被盜的基本都是豆腐渣工程,都是毛賊給盜了,很容易。和其他朝代的陵墓比要差了很多。


所以,雍正的皇陵不是沒人敢動,而是怕盜他的皇陵賠本,這或許也是對兢兢業業一輩子的雍正,最好的回報了吧。


大家好,我是野史日記,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了解歷史。順手給我點個贊,感謝您的支持和鼓勵~


野史日記


雍正的泰陵建成至今近300年的時間裡沒有被盜,最為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泰陵處於清西陵地區,進而躲過了那場震驚中外的“東陵盜墓事件”。

清朝入關之後頭兩位皇帝,順治和康熙,都將自己的陵寢選擇在了河北遵化的清東陵地區,而雍正卻恰恰將自己的陵寢建造地址選擇在了距離遵化地區600多里地的河北易縣,也就是從雍正時期開始,才有了清西陵地區。

起初,雍正確實在也在清東陵地區的九鳳朝陽山下選擇了一處寶地下葬,但是後來發現此處為砂石土質,要知道砂石土質並不適合修建墓葬,一方面在建造是結構不穩容易塌方,另一方面是容易滲水,鑑於這個原因,雍正才選擇另擇地址安葬。想想雍正這個決定是多麼的明智,且不說後來躲過了盜墓,就單憑滲水這一項就避免了大量的麻煩,要知道,已經用現代科技改造成博物館的乾隆皇帝的裕陵地宮,至今還在遭受滲水的影響。

最終,怡親王胤祥為雍正在河北易縣挑選了一塊風水寶地,並稱其為“乾坤聚秀之區,陰陽匯合之所,龍穴砂水,無美不收。形勢理氣,諸吉鹹備”,雍正非常對此地非常滿意,進而在此建陵,也就是清西陵中的泰陵。

1928年軍閥孫殿英藉由軍事行動的名義,封鎖了清東陵周邊,驅逐了陵寢衛兵,隨即用炸藥破壞了陵寢入口,展開了有組織的瘋狂盜墓行動,包括乾隆、慈禧等多個陵寢被盜,裡面珍貴的隨葬品被洗劫一空。

而遠在600多里之外的清西陵地區卻躲過了這一場劫難,事實上,除了光緒皇帝的崇陵,清西陵地區的其他陵寢幾乎沒有收到任何的盜掘和破壞,較為完整的保存到了今天,這些足可見當年雍正和怡親王胤祥的眼光。


實際上,雍正的泰陵的吸引力是真的比不上乾隆、慈禧等人的陵寢。

雍正是出了名的“節儉”,同葬在清西陵的嘉慶、道光和光緒,都是清朝江河日下時候的皇帝,並且也都是不愛鋪張的,相對於清東陵的康熙、乾隆、慈禧這幾位的陵墓,清西陵幾位皇帝的陵墓必然顯得十分寒酸,吸引力遠不及清東陵,因而像包括孫殿英在內的盜墓賊都將主要精力放在了清東陵。

而在清朝時期,皇帝的陵寢都有專門的人負責看守,守衛森嚴,即便是到了民國時期,根據袁世凱與清廷的協議,清朝皇帝的皇陵也是由民國政府派人進行保護,所以有著衛兵把守的清朝皇室陵寢也就不會有盜墓之人關顧了。至於“東陵盜墓事件”,也是1928年孫殿英藉由軍事行動的名義,封鎖了清東陵周邊,驅逐了陵寢衛兵,才開始進行盜墓活動的,衛兵是盜墓活動不得不面對的一道重要阻礙。

當然,也還有中國古代一直以來對於盜墓,這種違背傳統道德與傳統文化的行為的一貫反對態度,因而造就了社會輿論的影響,這也是對於皇帝陵寢的一種保護。特別是在孫殿英盜取清東陵之後,鋪天蓋地的反對聲音也讓之後再也沒有出現大規模的盜墓行動,包括清西陵在內的許多帝王陵寢都得以安穩的保存到現在。


雍親王府


雍正陵墓叫做泰陵,位於河北省易縣的永寧山下。之所以沒有被盜,並不是無人敢動,而是而是地理位置相對偏僻,加上大盜不稀罕,小盜沒能力,最終順利的保存了下來。



雍正泰陵

清朝入關之後,皇帝的陵寢分為兩處,分別是清東陵、清西陵。

清東陵營建於公元1661年,第一個帝陵為順治的孝陵,其後為康熙的景陵。

雍正繼位之後,按照規定應該在清東陵內選址修建陵寢,因此雍正曾在九風朝陽山修建陵寢。但很快修建陵寢的工匠發現當地為沙石土質,一來容易滲水,二來容易塌方。因此雍正改變主意,讓怡賢親王胤祥另選陵址。



胤祥經過尋找,認為易縣永寧山下為“乾坤聚秀之區,陰陽合會之所”,關鍵是土壤中沒有砂石,因此在1730年時,雍正改變主意,在河北易縣另闢陵區,建造了自己的陵寢——泰陵。

乾隆登基後,看到老爺子雍正突然改變了陵寢地址,所以左右為難。最終為了讓康熙和雍正都能夠有人作陪,乾隆下令“父東子西,父西子東”。即父親葬東陵,則兒子葬西陵,反之父親葬西陵,兒子必須葬在東陵。



清東陵

東陵內有5座帝王陵,順治——清孝陵、康熙——清景陵、乾隆——清裕陵、咸豐——清定陵、同治——清惠陵,另外還有一座慈禧的定東陵。

6座大型陵寢之中,保存完好的僅有順治的孝陵。乾隆裕陵和慈禧陵在1928年被孫殿英盜掘,其餘陵墓全部在日本投降時被匪軍盜掘。

清西陵

西陵內有4座帝王陵;雍正——清泰陵、嘉慶——清昌陵、道光——清慕陵、光緒——清崇陵。

反觀清西陵,4座帝王陵之中,僅有光緒的崇陵在1938年被匪軍盜掘,其餘全部保存完整。



雍正陵墓保存完好原因

帝王陵建築規模宏大,防盜措施充足,普通的盜墓賊根本無法盜掘。因此無論是清東陵或者清西陵,被盜的陵墓全部由匪軍所為。之所以雍正泰陵沒有盜掘,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清西陵地處河北易縣,這裡人煙稀少,位置偏僻。所以在當時沒有駐軍的需求,客觀上防止了匪軍或者軍閥盜墓。

第二,清東陵墓葬主人生活相對奢侈,尤其乾隆、咸豐和慈禧等人,陪葬寶物更是多不勝數,這也增加了軍閥土匪的覬覦之心。反之清西陵皇帝相對節儉,自然也降低了土匪軍閥的覬覦之心。



當然,雍正的泰陵也曾經被盜掘過,並且在寶城琉璃影壁下留有一個盜洞,只不過沒有打穿地宮。以此可見,並不是沒有人敢動泰陵,只是大盜不稀罕,而小盜又沒有能力。


我是越關


這個主要是有兩個原因共同作用的,一個是因為雍正的墓裡沒有錢,古董什麼的也幾乎沒有。雍正在位時是窮得叮噹響,所以雍正的墓葬幾乎沒有值錢的東西,無利則不動這是所有盜墓者的職業素養。

雍正之所以會窮不是因為國家窮,而是被逼的!在雍正即位之初,他剛剛經歷了九子奪嫡,八爺九爺卻分別管著他的戶部跟財政部,做空了整個清朝的錢糧。而這個時候西北又在打仗,這使得雍正是四處籌錢,把能搞到錢的東西全部變現成錢,包括把皇宮裡的各種寶貝什麼的,全部都拿去典當換錢。西北大戰前後花了4000多萬兩銀子,相當於兩次鴉片戰爭的花銷。而後雍正有在國內推行新政,全部精力都放在如何“投資賺錢”上,到雍正死之前,這些投資大部分還沒搞完,整個國家財政處於急缺錢狀態。而且雍正信佛,他主張四大皆空,對於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東東他沒興趣,不想白白糟踐了這東西。

其次,雍正的做人問題。雍正這個人做事還是比較留情面的,基本上不會把事做絕了。比如在處置曹雪芹跟年羹堯的問題上,雍正操了他們的家甚至直接賜死了年羹堯,可是雍正並沒有對他們的子孫後代趕盡殺絕,只要本人沒有犯罪,雍正一般不會傷及無辜,這就使得他有那麼一種讓人佩服的一面。沒有血海深仇就沒破壞他陵墓的主觀意圖……


優己


雍正的陵墓是泰陵,循理安舒曰泰,臨政無慢曰泰。位於清西陵,在今天河北省保定市易縣永寧山下。



除了清西陵,還有一座清東陵。兩座陵墓比較起來,清西陵只有光緒的崇陵被盜,清東陵只有順治的孝陵沒被盜。

孝陵沒盜是因為順治好佛,他相信人死後,靈魂昇天一說,所以遺囑火葬。所以孝陵內盛放的是順治的骨灰。而順治崇尚節儉,孝陵內沒什麼寶貝,挖了也是白挖。

所以,陵墓內寶貝的多寡也是決定陵墓是否被動的一大原因。清西陵葬有雍正、嘉慶、道光、光緒。這幾個皇帝是出了名的窮鬼。雍正節儉又鐵血,嘉慶倒黴,道光摳門,光緒是末代第二個皇帝。

(道光皇帝)

大盜人家看不上,小盜沒有辦法進地宮。所以他們倖存了下來。清東陵就不一樣了,這裡有順治、康熙、乾隆、咸豐、同治、慈禧,除了咸豐、同治外,這幾位都是金主,其中以乾隆慈禧為最。

10%的利潤讓人蠢蠢欲動,300%的利潤會讓人冒絞刑的危險……

另外,還有這麼幾個原因。

一,這裡有守軍。1912年溥儀退位,隆裕太后為代表的清貴族和南京臨時政府簽訂了《清室優待條件》,其中就有一條為,

大皇帝辭位之後,其皇室宗廟,陵寢,永遠奉祀,由共和國選設衛兵妥慎保護

到1924年,馮玉祥發動政變,驅趕溥儀出紫禁城,清室優待條件雖有更改,但這一條列也是沒有變動的。

(馮玉祥)

到新中國成立後,1954年,這裡建立了文物保管所,除了日常維修外,基本保持原狀。

二,孫殿英。1928年,孫殿英因盜裕陵和定東陵一時上了熱搜。滿清遺族聽了直跳腳,告到了蔣介石那兒去,各界人士人紛紛致電,要求秉公處理。

挖祖墳這件事再怎麼說是清人的,但總歸是不對的,何況這是一大筆子孫遺產。要不是孫殿英上下打點,迫於社會輿論,他早就吃花生米了。

這件事出來,大家紛紛監督,沒有人敢動陵寢了。

三,泰陵地勢獨特。雍正獨闢蹊徑選擇了泰陵這塊地,營建出清西陵陵園格局。雍正看中的是這裡“乾坤聚秀之區,陰陽合匯之所”。



泰陵之下是元寶山,之上是永寧山主峰,之後是永寧山,左右是華蓋山,前面是易水河。坐落在這樣的自然山川間,不知道地宮入口,進去的難度不異於蜀道。

十三爺胤祥不愧眼光獨到。

四,目光的匯聚點。大家的目光由於孫殿英的緣故,紛紛匯聚在清東陵這塊流油的富地上。而地處偏僻的窮地泰陵自然被忽視。沒有焦點也就沒有被盜的可能。

綜上所述,這裡有守軍,又是塊窮地,大盜看不上,小盜進不去,所以泰陵完整的保存到了今天。


史小二記


我們中國是一個很注重禮儀的國家,這是因為歷史上的傳統使我們形成了這樣的氛圍。古時,有先賢提出做人應遵守的準則並且親身去實現這些準則。

後來儘管時代一直在變,但是這些準則一直沒有發生改變,並且越來越深入人心。

一個人,能做到待人和善、待友熱情、待師恭敬、待親盡心等準則,那他一定是一個有禮之人。反之,則會被人厭而遠之。

而接下來要說的這種人,一定屬於後者。

首先要說的是,儘管大家可能不瞭解封建禮教的具體準則,但是肯定知道里面有重視親情的部分,而且具體到了親人死後的儀式,也要很得體才行。

但有一種人之所以被人厭惡,就是因為他們不尊敬別人死後的親人,他們就是盜墓者。他們的行為,在普通百姓眼裡就是最嚴重的罪行了,對一個人的傷害,沒有比破壞他親人墳墓更狠的了。


接下來要說的這夥賊,還不是一般賊,他們不盜別人的幕,專門盜皇上家的。現在,我們先盤點一下,清皇陵中被盜過的陵墓。

這個地方都有哪些陵墓被盜過?

剛才提及到,對別人的墳墓動手腳,是封建社會的大忌,是要背上惡名遺臭後世的。但是為什麼還是有人敢做呢?這是因為背後利益的驅使。

皇帝陵墓中有許多的珍寶在君主駕崩時陪葬,而為了這些寶貝,自然有人不顧唾棄。而這個地方是所有皇陵中被盜情況最嚴重的。這裡安葬了五位皇帝,在經歷1928年的盜墓事件之後,這裡就剩了順治帝的墓還保存良好。


在1928年的時候,有一個名叫孫殿英的軍閥打開了這裡的大門,並指使他手下人對這裡進行搶掠,拿走了無數珍寶,他破壞的最嚴重主要是乾隆皇帝墓和太后墓。

這件事之後在社會各界反應很強烈,於是在外界力量下,直到1945年,這裡再沒有發生過類似事件。

直到1945年後,一股身份不明的流匪再次進入這個地方盜寶,康熙皇帝和咸豐帝等陵墓因此慘遭毒手。

對此有過了解的朋友可能會有個疑問,就是這裡面提到了這麼多皇帝,為什麼沒有提到雍正帝呢?


為什麼雍正陵墓沒人敢碰?

有的朋友看到這個問題就開始往懸疑上猜,是不是這位君主的墓地中有什麼厲害的機關,或者有什麼詛咒旁人無法接近,還是有一個清朝遺留的忠將一直在此守護?

如果是這樣,哪怕他再有本領也應付不來那麼些盜墓賊吧?其實關鍵的原因在於我們看問題的方向不對。

雍正墓之所以沒有被人盜,是因為他根本就沒有被葬在清東陵,而是葬在了西陵。西陵也是一個佔地面積很大的陵墓群,而且當初還是雍正帝親自挑選的地方。


而所謂無人敢碰其實是並不存在的,試想,清東陵事件鬧出來那麼大的動靜,之後還又被盜了一次,可見不敢碰其實是不存在的。只是盜賊都知道了東陵的價值,顧及不到西陵而已。

為什麼雍正要選擇西陵做自己的陵墓?

雖然說當初他在建陵墓的時候想到了防盜這個事情,但是這並不全是他選擇安身西陵的原因,主要原因還是東陵的環境缺陷。

因為東陵的土地是砂石土質,這種土地並不適合做墓地,原因以下幾個:第一就是它沒有普通土地結實,結構不穩可能會塌。

第二就是它不防水,而且極易滲水,搞不好自己百年之後哪一天葬身處就變成了水庫。


第三在此建陵墓成本太高,加上維護費用太不合算。因此,最終雍正重新選擇地方,在河北易縣區域重新找到了一塊適合建陵墓的土地。從這之後,也陸續還有其他幾位皇帝葬在此陵。

其實,題目中的說法並不嚴謹,準確的說清朝眾多皇帝墓中應該有六位沒有被盜: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火葬)、雍正、嘉慶、道光。另外,末代皇帝溥儀的墓地最初安葬八寶山,1995年遷到清西陵華龍皇家陵園,當然也不可能被盜。


分享到:


相關文章: